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就业发展研究
我国低碳经济对就业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我国低碳经济对就业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作者:孙秀宝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4年第03期摘要:我国近年来全面推动低碳经济政策,强调生态环保工作有助于生产力提升,能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为更好地应对气候问题,国际社会相继制定了各项政策措施、采取了一系列相关行动。
低碳经济能够有效应对全球民众关注的气候问题,同时为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新方向。
然而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会带动绿色就业的增长,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传统产业发展受到约束,因此减排和就业之间如何保持平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结构效应、替代效应、间接效应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关键词:低碳经济;就业影响;新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一、引言20世纪后期以来,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温室效应等词汇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气候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
对于气候变化的元凶,多数学者将矛头指向二氧化碳,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为更好地应对气候问题,国际社会相继制定了各项政策措施、采取了一系列相关行动,这一系列的措施为碳减排指明了目标,做出了路径指示。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旨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对就业带来影响。
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的多项措施的实施对许多行业内部就业结构及地区就业总量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金融危机之后,多数国家纷纷借推动低碳经济之机以期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双重红利。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推进,传统的依赖于要素投入增长的经济模式将难以为继。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碳排放量较高的产业将被淘汰或改造升级,低碳排放量的产业会大力发展。
然而发展低碳经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会使得低碳行业吸收更多就业,但低碳产业的发展又会淘汰一些落后产业,这样又会导致传统就业的损失,如何兼顾减排目标与就业增长目标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目录第一节绿色制造业 (3)一、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3)二、促进绿色产品生产 (4)三、加强绿色供应链建设 (7)第二节低碳能源产业 (9)一、发展清洁能源 (9)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12)三、建设低碳能源基础设施 (14)第三节循环经济产业 (17)一、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17)二、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19)三、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2)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第一节绿色制造业一、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绿色制造业的关键,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碳排放。
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一)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1、制定绿色技术创新政策:出台一系列鼓励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如提供税收优惠、补贴和资金支持,为绿色技术研发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激励其进行技术创新。
2、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包括奖励制度、技术评价体系等,对取得重大突破和成果的企业和科研人员给予奖励,激发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二)加强科研投入与合作交流1、增加科研资金投入: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支持高风险、高成本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鼓励企业增加自主研发投入。
2、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国际上先进的绿色技术与创新资源,促进技术共享与交流,提升国内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三)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1、建立绿色技术研发平台:构建跨部门、跨行业的绿色技术研发平台,整合现有资源,加强绿色技术研发的协同创新。
2、发展绿色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的绿色技术标准体系,规范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向和路径,提高技术转化和应用的效率,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四)培育绿色技术人才队伍1、加强绿色技术人才培养:加大对绿色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相关专业课程和实践基地,培养一批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专业人才。
低碳经济对我国绿色就业影响研究

低碳经济对我国绿色就业的影响研究摘要: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积极实施绿色新政,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提高绿色就业,以减少环境变化和气候危机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
文章通过对绿色就业的现状分析,进一步阐述低碳经济对我国绿色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就业影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任伊始就积极推进其倡导的能源政策,并宣称将在两年内投入1000亿美元来发展清洁能源,而这一刺激计划直接带来的好处在于这能够创造近两百万个由政府提供补贴的绿色就业岗位。
”绿色就业”便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逐渐进入国内经济研究的视角。
1绿色就业概述在联合国环境署的《2009 green jobs report》中定义为,绿色就业是指”在农业、制造业、研发部门、行政部门、服务业等活动中,致力于降低人类面临的环境危害的岗位和职业,尤其是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保存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经济碳强度,降低或者完全避免以各种形式造成的废物和污染。
”①从联合国环境署对”绿色就业”的定义来看,绿色就业并不是由于社会就业情况而决定的,而是由低碳经济主导下的绿色产业投资、绿色行业发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最终产品共同决定的,在每个低碳经济发展环节都体现着绿色就业的存在。
因此,在全球一致强调和重视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绿色就业就是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
2我国绿色就业的发展现状在我国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绿色就业,特别是在环保业、林业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等领域。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报告----《绿色就业:在可持续低碳世界的体面工作》,依照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多少、将自然资源作为原材料的程度、对经济的贡献率以及提供就业机会和劳动收入的重要性等方面来衡量,可以得出绿色就业主要集中于以下六大经济领域:能源供应(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供应)行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基础工业、农业和林业。
2.1可再生能源供应行业: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对于环境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相关绿色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绿色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行业的就业岗位逐年增加。
低碳经济与绿色产业发展

企业应积极承担环保责任,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等方式来减少碳排放。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绿色营销和品牌建 设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政府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推 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进 程。
能源管理
该企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整能源消 耗,实现了能源的节约和低碳排放。
成功案例三
总结词
该地区通过政策引导、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等方式,形成 了以绿色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低碳发 展。
产业集聚
该地区形成了以绿色产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区,企业之间相 互协作、资源共享,提高了产业整体竞争力。
绿色产业
低碳经济带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如环 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为经济增长注 入新的动力。
国际合作
各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加强合作,共 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全球可持续 发展。
02
绿色产业发展
绿色产业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绿色产业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技术创新、资源节 约、环境友好等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产 业。
低碳经济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推动产 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01
应对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的重要手段,通过减少温室气 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
影响。
02
促进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 保护,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
03
低碳经济与绿色产业的关 联
低碳经济开辟绿色就业之路

可 再 生 能 源 领 域 就 业 的 国 家分 布
可再 生能源
世
界
德 美 国 国
国
家
8 0 210 3 0 68 0 3 0 50 0
2 0 2 2 0
风
能
300 0 0 0
德 美 国 国 国 国
西 家 5Fra bibliotek 0 5O010O 0 7 0
3 o 5 0 0
2 49 6 4
西 班 牙
1 0 5 0 7 6 0 0 0 0 0 1 0 330 912 4 1 O 0 9
5 0o) 0 0 (
中 国 太 阳 热 能 6 400 2 0 德 美
绿 色 就 业 的 概 念 包 括 两 个 层 面 , 是新 增 绿 色 岗 位 , 一 二
随着绿色投资规模扩大 , 在可再生能源 , 如风能 、 阳能 太 等领域的就业 岗位逐年上升 , 而且近几年有加速之势 。 而且 , 相 比化石 能源 , 风能 、 阳能等 绿色投 资的就业创 造 比例更 太 高。据联合 国环境署 ( N P 估 计 , 3 U E) 有 O万个工人从事风能 发电工作 , 1 有 7万人从事于太 阳能领域 。到 目前 为止 , 这些 在风能和 太阳能等 可再生能源 领域工作 的人有很 大一部分 是中国人。在生物能源方面 , 全球大约有 10万人在从事着 2 农村常见 的早 期能源 , 属于生 物燃料领 域 , 巴西 、 国、 国 美 德 和中 国是这方 面的佼佼者 。据 U E N P统计 , 全世 界有近 2 3 3
摘
要: 低碳 经济 是 经 济 社 会发 展 与 生 态环 境 保 护 双 赢 的一 种 经 济发 展 形 态 。绿 色就 业 是 通 过 提 高使 用 效 率 、 减
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便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1. 温室气体排放的危害和低碳发展的必要性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
这些气体的排放会引发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洪涝等极端天气,影响农业、渔业、林业等生态系统,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点低碳经济是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为手段,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促进环境保护,还能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低碳经济的主要特点包括:(1)资源节约和资源利用的高效性;(2)能源消耗的降低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3)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例如欧盟实行了碳排放交易制度,通过碳排放许可证的交易和价格的调整,促使企业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许多国家还制定了低碳发展规划和能源政策,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4.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国家之一,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低碳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例如:(1)推进清洁能源的应用,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2)制定和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推动企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3)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5. 低碳经济发展的挑战和前景低碳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技术成本高、政策支持不足、社会认知度不够等。
但是低碳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

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以其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优势逐渐受到关注。
绿色建筑不仅对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在经济效益上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低碳经济的背景出发,分析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建筑业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约40%。
而在中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45%左右,可见建筑业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之巨大。
为了减少建筑业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各国纷纷提出了发展绿色建筑的战略。
而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建筑成为了各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1. 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点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使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标。
绿色建筑具有低能耗、高效益、高环保等特点,通过优化建筑结构、采用节能材料、应用节能技术等手段,实现了对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建筑还注重人的舒适性和健康,对室内空气质量、采光、保温、隔热等方面进行了良好的设计,创造了良好的室内环境。
2. 绿色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目前,绿色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绿色建筑领域具有较高的建设水平和技术积累,相关标准和认证体系已经较为完善。
在中国,绿色建筑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标准,积极倡导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数十个城市出台了绿色建筑政策,并建成了大量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绿色建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发展的趋势,对于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投资回报率、节约运营成本和增值效益。
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

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成为了全球重要的议题。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达到经济发展的目标,而绿色发展则更加强调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同时提高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两者具有一定的关联和互补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的内涵、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它通过优化工业结构、推广节能技术和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减少高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一般来说,低碳经济的核心有三个方面:第一,以新兴产业为主导,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以及大型储能、智能电网等应用领域的生产和利用;第二,通过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提高能源的效率,即在提高能源供给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排放。
例如建筑节能、制造业节能、交通运输节能等方面都可以节能;第三,通过政府的引导,建立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建立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
例如,以排放交易为核心的碳交易市场、绿色金融体系等。
总体而言,低碳经济呈现出新能源比重增大,清洁生产成为标配,碳排放问题得到控制,实现了主要污染物减排,与此同时还能创造出就业机会的优点。
绿色发展的内涵绿色发展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它不是仅仅指经济领域,而是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
带有高性能和低能耗的企业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因为相比以往的传统生产方式,它更为具有活力和成本效益。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企业都开始注重降低原材料的使用以及产品回收利用,从而拓展绿色业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商品形象和品牌信誉,还能够减少产生的环境污染。
第二,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
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健康是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工作。
在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企业应当主动清理二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避免对生态造成破坏,统筹考虑环保措施,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三,提倡公平健康的社会体系。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背景与研究的理论基础4200字】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背景与研究的理论基础1引言2020年,对于环境经济领域而言,最“高大上”的话题莫过于“碳达峰&碳中和”(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好比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乃至于全球碳减排和气候变化应对的前进道路和方向,对于我国正在加速推进的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当前,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已变成为社会最聚焦关注的话题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 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政治与经济强国,但中国这种资源掠夺式的经济增长同样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与社会问题。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提出的环境表现指数(EPI),中国已然成为全球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最突出的国家之一。
根据2016 年公布的EPS 榜单上的178 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国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全面比较后,排名为第109 位。
目前,中国在环境治理与资源保护方面远远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水平,如此恶劣的环境和资源形势与我国目标建设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国家构想还有很大方面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改善环境同时促进经济增长。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正逐步迈入新常态,支持促进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支持将贷款资金偏向于绿色新兴产业,并且减少向环境污染的企业提供资金的要求迫在眉睫。
我国渐渐了解到之前传统粗犷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缺点,依然是依靠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来换取经济效益,在环境污染后,国家可能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修复生态,反而得不偿失。
面对资源和环境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阻碍不断增强的现状,只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持恐怕很难彻底治理企业资源浪费和环境修复问题,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解决环保问题和能源节约的矛盾也将变得不可调节。
而绿色金融这一理念的出现,通过资金的投入方式的转变,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成为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模式。
特别是在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作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承诺后,中国政府必须增强对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低碳经济、推进绿色金融、加快绿色经济创新,通过政策性的引导企业的发展落实到绿色和谐中来,这种经济与环境相兼顾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我国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指引。
低碳发展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初步研究

能源相关行业推广采用节能环保型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④消费模式的改变:消费是一 切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消费模式的改变是一个
渐进的过程,培养公众对低碳社会的认识,逐渐向低能 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⑤其他政策 和技术手段:如积极发展森林碳汇,发挥生态系
统吸收碳的能力;利用碳捕获技术对碳资源进行再利用, 或借助碳封存技术减少地区碳排放总量等。低碳技术、 产业升级和发展低碳能源等低碳发展途径都需要
能够消费更多的能源产品,或由于成本节约能够用更多 的投资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水 平提高,使得人们的收入水平增加,于是购买力提
升,总需求增加,从而带动更多对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引 致性需求,促进经济体系进一步扩张,带动更多新增部 门的就业。上述效应还可归结为技术效应与规模效
应两个方面。产业升级和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都离 不开技术进步的推动;经济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增加 了对就业的整体需求。低碳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可
中度低、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等特点,国家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在2005年制定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 钢铁冶炼企业通过产业重组,逐步淘汰设备落
后、耗能高、污染高的小钢厂。2009年1月出台的《钢铁 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要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 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
推动钢铁产业的振兴。节能减排和行业振兴计划的深入 实施将对钢铁行业的就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①淘汰 落后产能,遏制行业扩张趋势,将减少钢铁行业就
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效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也开始被作为一种环境污染问题进 入研究视野。对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
在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上时,经济开始出现高能耗和 高碳排放的特征,而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 构的优化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的低碳化。根
低碳经济转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低碳经济转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低碳经济成为了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
低碳经济转型所追求的环境可持续性不仅意味着对传统能源的减少依赖,还涉及到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创新等方面。
然而,低碳经济转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一方面,低碳经济转型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带来了积极影响。
在转型过程中,绿色产业和清洁技术的发展将给传统能源领域以及其他高碳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就业机会将增加,劳动力市场将得到扩大。
例如,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增长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太阳能、风能等方面的生产和安装、维护等工作。
这些新的兴业领域的需求将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比传统行业更为环保和可持续的职业选择。
另一方面,低碳经济转型也将对一些传统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从而可能导致就业结构的调整。
例如,在化石燃料行业的减缓中,煤炭和石油工业的需求可能会减少。
这将直接影响到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可能使得一些工人面临失业困境。
在煤炭行业这个例子中,一些国家已经采取了政策措施来应对潜在的失业问题,如提供再培训机会、向受影响的工人提供转岗支持等。
这种转型过程并不容易,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还涉及到技能需求的变化。
随着绿色产业和清洁技术的兴起,新的技术和知识将变得更为重要。
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对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例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需要能够应对太阳能和风能等新技术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因此,劳动力市场的培训和教育体系需要相应调整,以满足转型过程中的人才需求。
除了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外,低碳经济转型还可能改变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由于绿色产业的发展,一些机械、危险性和高强度工作可能会减少。
与此同时,环保和可持续性方面的工作将更受重视。
这意味着工人们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工作技能和知识,以适应新的工作条件。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转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低碳经济”——就业发展新途径

绿 色就业 已成 为许 多国家关注的重要命 题 。据联合 国环境保 护组 织最近 的统计 , 从 ;
19- 05年,0 96 20 1 年间发达国家直接从事环保工作的员工从 60万人激增到 20 0 00万人,
而间接服务 于环保部 门的 员工则从 10 50万增至 6 0 00万。此期间 , 垃圾 回收、 处理 、 工 加
一。受危 ]就 国机就/业 鬻一金响形"为 _ 际影业j成 l 融,势0我 1 ≯ 我+ 国厶 \ d 砧 - r J  ̄ 保
相关产 业 , 成 为吸纳就业 的重 点行 业 。节 能减 排 、 将 限制 “ 两高一 资” 产业发展 , 必然会使相 关行业 吸纳就业的能 力下降 , 但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 节能绿 色产业却 可以
和 营销部 门吸收就业人数增 长最快 , 平均每年增 长 2 % 3%。 因此 , 多 国家看好环保 5 一0 许 产业的发展 前景 , 把环境保护作为 消除贫 困、 创造 就业 的重要 的长期 手段 , 实施 “ 色 将 绿
就业” 战略列为缓和本 国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 国新任 总统奥 巴马计 划未来 1 年斥 资 美 0 10 亿 美元 大举发展 太阳能 、 50 风能和 生物能 源等 , 造 50万个绿 色就 业 岗位 , 建 美 创 0 构
创造 出更 多的绿 色 岗位 , 吸纳需要 转移的劳动力。
新途 径
黄 映 长
低碳 经济 实质是 高能 源利 用效率 和清洁能 源结 构 问题 , 心是能 源技 术创新 、 核 制度
亳
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 低碳经济” 不但可以节约大量宝贵资源, _
而且将形成和发展 绿 色节能环保 产业 , 推动节能减排工程 、 生态恢复 工程建设 , 强环境 加 基础 设施 建设 , 创造就业 岗位 , 力地推动绿 色就业 。 有
经济低碳化对中长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标, 扩大 就业一 直是政 府最 为关 心并 重点解 决 的经 济社 会 问题 。在经 济低碳 化背 景下 , 何保持 经济 增 长和 就业 扩 如
大就成 为需要 认 真考虑 和研 究的 问题 。为此 , 文 以应 对 本
12 经济低碳化对就业影响的正效应 .
12 1 横 向拉 长 产 业 链 增 加 就 业 ..
阶段 两种效 应 的影响 是不 同的 , 最终对 就业 的影 响取 决 于
融 合 提高 竞 争力 , 适应 市 场 新 需 求 新 兴 产 业 会 产 生 并 兴
起 , 新兴 产 业 的 兴 起 不 仅 会 提 高 就 业 数 量 , 重 要 的 而 更
是会 提 升就 业 质 量 。 12 2 纵向拉 伸产 业各环 节增加 就业 ..
这两 种效应 的对 比。
11 经济低碳 化对 就业 影响 的负效 应 . 经济低 碳化 对就 业 影 响 的 负效 应 主要 体 现 在 部 分行 业 受能源效 率 改善 和 落 后 产 能调 整 的影 响 会减 少 就业 。
具体 来讲 , 一方 面 由于 技 术进 步 带 来 的生 产 效 率 提 高 , 将 “ 摧毁 ” 一部 分技 术水平 落后 行业 的劳 动岗位 , 导致 就业 需
收 可 以 纵 向拉 伸 产业 各 环 节增 加 就 业 , 通
过 向企 业 的上 游 产 品和 下 游 产 品 扩 张 , 用 纵 向一 体 化 采 战略 形 成规 模 经 济 , 部 门 的增 设 和新 业 务 的开 展 都 需 而 要 大 量 的劳 动力 。如 , 游 可 以 吸纳 大量 相 关 专 业 的高 上
谭 永 生
( 国家 发 展 和 改 革 委员 会 社 会 发 展 研 究 所 , 京 10 3) 北 008
低碳经济如何推动绿色就业的发展

低碳经济如何推动绿色就业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
低碳经济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还为推动绿色就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低碳经济。
简单来说,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那么,低碳经济是如何推动绿色就业发展的呢?其一,低碳经济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随着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的减少,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重点。
在太阳能领域,从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安装到维护,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
风能产业同样如此,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都为就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包括生物燃料的生产和生物质发电等,也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就业增长。
其二,低碳经济推动了节能环保产业的迅速崛起。
在能源节约方面,节能技术和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需要众多专业人才。
例如,高效节能灯具、节能家电、节能建筑材料等产品的制造,以及为企业提供节能解决方案的节能服务公司的兴起,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环境保护方面,污水处理、废气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保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环保工程师、环境监测员、废弃物处理工人等职业的需求。
其三,低碳经济促使传统产业进行绿色转型升级,这也为就业带来了新的变化。
传统的制造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在低碳经济的驱动下,纷纷采用更加环保、节能的生产方式和技术。
制造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需要引进新的技术人才和操作工人。
农业领域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精准灌溉、绿色植保等技术,增加了对农业技术专家和新型农民的需求。
低碳经济发展对就业创造的影响研究

低碳经济发展对就业创造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成为了各国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为目标。
然而,低碳经济发展对就业创造带来了哪些影响,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低碳经济发展对就业创造的影响,并提供一些相应的建议。
首先,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兴起,从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可再生能源行业、清洁技术研发、节能环保服务等领域是低碳经济中潜力巨大的就业岗位。
例如,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大量光伏制造、安装和维护岗位的需求,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此外,低碳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低碳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就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压力。
传统高碳经济行业的萎缩和淘汰,会导致一部分劳动力失业和就业困难。
特别是在某些国家或地区,依赖高碳资源的产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面临低碳经济转型时会遇到巨大的就业挑战。
因此,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培训补贴和转岗机会,帮助从高碳行业转向低碳领域的劳动力重新就业。
与此同时,低碳经济发展也在推动创新创业和自主就业的浪潮。
由于低碳经济的领域尚未完全成熟,存在许多机会与挑战,这为有创业意愿的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些创新型企业和个人通过开发新的低碳技术或服务,积极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建设中,并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更多人们提供了实现自主就业的机会,推动了创新创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催生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就业的增长。
例如,低碳经济需要大量的研发、设计、咨询等专业服务支持,这些都对相关行业和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低碳产业集群的形成,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以风电产业为例,风电设备制造、风电场建设及维护等环节,涉及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产业集群的形成进一步提升了整个地区的就业水平。
绿色就业创造可持续发展

绿色就业创造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绿色经济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绿色就业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助于环境保护,又能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
本文将从绿色就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绿色就业的定义、推动绿色就业的措施以及绿色就业的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1. 绿色就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绿色就业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而绿色就业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绿色就业不仅能够提供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还能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通过培养和发展绿色就业,能够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污染排放,推动环境可持续性。
同时,绿色就业也能够改善社会福利,提升就业者的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2. 绿色就业的定义绿色就业可以定义为那些与绿色经济相关的工作岗位或职业。
绿色经济是指以节能环保、低碳循环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绿色就业则是在这种经济模式下所创造的就业机会。
绿色就业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可再生能源产业、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城市规划等。
这些领域的工作与传统产业相比,更注重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可持续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
3. 推动绿色就业的措施为了推动绿色就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扶持力度,通过推出相关政策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和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推动绿色就业的增长。
其次,需要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为绿色经济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此外,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促进绿色经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推动绿色就业的跨国发展。
最后,社会各界应提高对绿色经济的认识,树立绿色就业的观念,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就业的增长提供支持。
4. 绿色就业的前景绿色就业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绿色经济以及相关的绿色产业和绿色岗位将会持续发展壮大。
低碳转型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低碳转型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转型已成为各国努力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低碳转型旨在通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
然而,低碳转型也面临着一系列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低碳转型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低碳经济领域的发展将促进绿色创新与技术进步。
例如,推广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储存技术的应用,将为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多可能性,进一步推动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其次,低碳转型将加强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
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降低对能源进口的需求,提高能源安全性。
同时,减少碳排放将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再者,低碳经济的发展将催生新的产业与就业机会。
新兴的绿色产业和清洁技术将带动就业增长,并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低碳转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转型的成本较高。
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投资于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可能限制其低碳转型的速度和规模。
其次,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需要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和优化。
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低碳经济建设。
此外,低碳转型还需要克服传统能源结构的利益困扰和技术创新的难题。
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然依赖于化石燃料,传统能源结构的改变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撑,还需要克服利益相关方的阻力。
为了克服低碳转型面临的挑战,各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
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和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经济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低碳转型是全球性的挑战,各国应积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低碳转型的认识和支持,也是推动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吨
中国需求量 60% 50% 40% 30% 20% 10% 0%
年份
能源消费总量(标准石油当量) 能源消费总量(标准石油当量)及所占的比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4 12 10 8 6 4 2 0
吨
全球平均 OECD国家
全球及我国人均CO2的排放量 全球及我国人均
非OECD国家 中国
19 71 19 73 19 75 19 77 19 79 19 81 19 83 19 85 19 87 19 89 19 91 19 93 19 95 19 97 19 99 20 01 20 03 20 05 20 07
五、我国发展绿色就业的建议
(一)通过职业教育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加快技术自主创新以应对低碳发展需求的挑战
(三)把推动经济转型和绿色就业作为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
(三)绿色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足 1988-2007年主要国家清洁能源专利技术基本状况 国家 日本 美国 德国 韩国 法国 英国 中国 全球 太阳能 太阳 水及潮 生物 碳捕获 清洁能 化石燃料 风能 地热能 光伏 热能 汐能 燃料 碳封存 源技术 与核能 3941 142 196 32 199 112 110 4672 5751 1303 931 802 242 212 80 8972 172 450 13 88 47 13 320 649 32 84 87 20 50 44 1 10 9 6 285 387 259 26 104 174 14 1902 135 133 11 45 27 11 731 298 83 10 69 31 4 670 2508 2391 885 607 560 143 15755 5543 5840 584 2795 1039 108 30235
(二)能源使用效率急需提高 2008年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折合石油当量为1.83吨,我国为1.6吨,而每 千美元的GDP产值消耗的一次能源折合为石油当量全球为0.3吨,我国为 0.75吨,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每美元的GDP产值排放的二氧化碳, 全球为0.73公斤,我国为2.3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另外,全 球每消耗一吨石油当量的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为2.4吨,低于我国的2.52 吨;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全球为4.39吨,也低于我国为4.92吨。 因此,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的各项指标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而 且一些指标的差距特别明显。
国际劳工组织对绿色就业定义是:“在经济部门和经济活 动中创造的,可以减轻环境影响并最终实现环境、经济和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体面工作”。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9月发表《绿色工作:在低碳、可 持续发展的世界实现体面劳动》的报告,该报告对绿色就 业做出了更准确和详细的定义:绿色就业是指在农业、制 造业、研发、行政工作、服务业等活动中,致力于降低人类 面临的环境危害的岗位和职业。尤其是有助于保护和保存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经济碳强度, 降低或者完全避免各种形式的废物和污染。
一、发展绿色就业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二、绿色就业的主要行业和工作形式 三、我国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就业实施的基本状况 四、我国实行绿色就业面临的挑战 五、我国发展绿色就业的建议
一、发展绿色就业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全球总需求量 OECD国家占比例 OECD国家需求量 非OECD国家占比例 非OECD国家需求量 中国所占比例 12 000 10 000 8 000 6 000 4 000 2 000 73 87 89 71 83 85 01 03 05 91 07 20 75 77 79 81 93 95 97 9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20 20 20
年份
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了以发展新能源为核心的“绿色复兴计划” 德国:1999年,德国联合工会与环境组织和企业一同发起设立了 “工作与环境联合计划” 欧盟:2009年欧盟宣布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发展 绿色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韩国:提出了约占GDP的1.2%的380亿美元的绿色新政计划 日本:宣布将于2015年之前把绿色经济规模扩大至100万亿日元。
1639 2232
(四)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
技师 2.7 2.5 2.3 2.1 1.9 1.7 1.5 1.3 1.1 0.9 0.7 0.5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高级技师 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2010
年份
2001-2010年部分技术等级供求变化 (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二、绿色就业的主要行业和工作形式
相关代表性工作 电工,暖气/空调安装再培训计划,木工,建筑设备操作员,屋顶工,绝缘工, 木匠助手,工业卡车司机,建筑经理,建筑督察。 土木工程师,铁路轨道层,电工,焊工,金属钣金及结构,发动机装配工, 运输业 公共汽车司机,调度员,机车工程师,铁路指挥。 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电气设备装配工,电气设备的技术人员, 智能电网 机械师,车队汇编,建筑工人,操作工程师,电力线路安装再培训计划,维 修人员。 环境工程师,钢铁工人,军用莱特兄弟,金属板工人,机械师,电气设备装 风能 配工,建筑设备操作员,工业卡车司机,工业生产经理,一线生产主管。 建筑业 电气工程师,电工,工业机械技工,焊工,金属钣金及结构,电气设备装配 工,建筑设备操作员,安装通报助手,工人,施工经理。 高级生物 化学工程师,化学家,化工设备操作员,化工技术员,混合搅拌机械操作工, 农业工人,工业卡车司机,农产品采购商,主管农业和林业,农业督察。 燃料 太阳能
绿化具体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多发展对环境影响小的产业,主要是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有机食品、 可再生能源、服务业、高新科技、植树造林等; 二是限制发展对环境影响大的产业,主要是能源、冶金、建材等重化工业, 造纸等轻工业; 三是绿化/净化生产过程,通过开发新的生产工艺、降低或替代有毒有害物质 的使用、高效和循环利用原材料、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对污染物进行 净化治理等; 四是城市和农村的公共环境设施建设和维护,以及公共环境保护与治理; 五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六是围绕经济绿化发展绿色服务业,包括绿色信贷、绿色技术、绿色设备、 绿色保险、绿色认证等。
三、我国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就业实施的基本状况
(一)我国低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国家 中国 美国 印度 德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西班牙 加拿大 巴西 南非 总计 72 67 63 62 60 59 57 55 53 48 40 合计 78 66 63 66 62 66 60 55 59 50 43 风电 在岸 80 70 71 63 65 61 61 60 64 54 46 离岸 71 55 42 74 54 78 56 42 45 39 34 合计 62 74 65 48 58 37 50 62 33 42 38 太阳能 光伏 67 73 70 66 64 51 58 61 46 46 35 CSP 48 77 53 0 45 0 31 65 0 32 46 生物质及 其他能源 59 61 59 63 56 58 59 49 49 50 35 地热 52 67 45 55 65 37 35 33 34 22 32
(三)主要行业实施绿色就业的基本测算
行业 林业 (2005-2020) 子行业 造林和再造林 可持续森林管理 森林旅游 火电 电力行业 (2005-2020) 基础工业 风电 太阳能 钢铁行业(2007-2011) 直接就业效应 7600 188 3154 251 848 50 -200 175 间接就业效应 11085 61 3616 29 2309 1237 - 357 小计 18685 249 6770 279 3157 1287 -200 532
(二)我国在绿色就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随着我国风能、太阳能等相关绿色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我国可再生能 源行业实现了飞速发展,并因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我国绿色 就业的发展。尤其在一些新型能源产业,随着相关绿色科技的发展,其 创造就业的效用越来越显著。 我国在风能行业2005-2010年创造的就业机会在3.8-5万人之间,在未来 的十年电机容量是目前的6倍左右,未来十年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将是现 在的3倍,在11-15万人之间。随着太阳能行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所创 造的在就业机会也在不断增加,2005年大约就业人员为4万人,2007年 接近28万人。另外,我国正在发展除硫技术及相应的产业,新创造的就 业在2005~2020年将达到100万个,目前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也存在巨大 的绿色就业潜力,据预测今后50%的建筑面积将在中国产生,因此发展 绿色建筑技术将对建筑行业的绿色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绿色投资(2008-2011)
四、我国实行绿色就业面临的挑战
尽管我国对全球的绿色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国的绿色就业只是 刚刚起步,相对于7.6亿的劳动力人口而言,绿色就业的比重还很低。 (一)节能降耗引发的产业结构调整导致部分个人失业 在扩大绿色就业的同时,必然在褐色产业中引起大量失业。如何解决如 此大量的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或者使其加入绿色就业行列都将是一个 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