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新版)
学科教学(语文)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语文)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为他们将来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要求是:(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职业道德,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熟练运用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三)具有较好的教育科研素养,较强的教育实践反思能力,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和寒暑假集中面授方式进行,实行学分制。
各校要创新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采取部属师范大学与地方政府、地方师范院校、中小学校合作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新机制。
选择具备条件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任教学校建立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实行部属师范大学和中小学的双导师制,共同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
通过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部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互认,共享优质资源。
三、课程设臵课程分为公共学位必修课程、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五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一)公共学位必修课程(4学分)1.外国语(2学分,外语通过六级水平考试者免修)2.政治理论课(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二)学位基础课程(8学分)1.教育学原理(2学分)2.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4.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三)专业必修课程(10学分)1.学科教学论(语文)(2学分)2.语文教学名师案例研究(2学分)3.语文学科发展前沿专题(2学分)4.语文课改专题研究(2学分)5.中学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四)专业选修课程(至少6学分)1.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专题(2学分)2.校本课程开发专题(2学分)3.信息化教学研究(2学分)4.班级管理学(2学分)5.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2学分)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2学分)7.语文审美教育(2学分)8.中学语文教师科研能力发展专题研究(2学分)(五)教育实践研究(6学分)在职学习头两年的年度考核合格,对工作进行年度总结和反思,写出总结和反思报告,不少于4千字,获得2学分。
语文教育专业(专)人才培养计划.

语文教育专业(专)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编码: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较高的人文素质、掌握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较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在初级中学从事实际教学工作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接受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系统教育和专业能力的基本训练。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观念:1.政治合格。
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民主和法制观念。
2.品质优良。
具有敬业情怀和奉献精神,能安心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现代人融合社会、协调人际关系的品格和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素质。
3.专业扎实。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本专业各学科发展动态,具有自学能力;能主动更新知识,自我发展自我创造,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懂一门外语(英语),掌握计算机理论与操作技术。
4.能力全面。
具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能阅读、写作、鉴赏、评论各类文艺作品,能进行诗文朗诵和戏剧对白;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讲标准的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以上);具有较强的汉字书写和实用文写作能力;能阅读古代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5.身心健康。
具有健康的体魄,能吃苦耐劳;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具有坚强的意志,能适应现代社会;具有劳动观念和技能,能从事生产劳动。
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能力,通过湖南省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
7、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
三、学制与学分学制:三年学分:132.5四、语文教育专业(专)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计划表(一)公共基础课程(二)专业必修课程语文教育专业(专)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计划表(续)(三)任选课程(四)实践教学课程(一)、三年内修满公共基础课40.8学分(包括公共选修课8学分),专业课程85学分,实践课程7学分,总计132.5学分方可毕业。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语文教育专业专业代码 66020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就业面向兴安盟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单位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文职、管理、公关等部门。
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1.适应我区和兴安盟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文职、管理等岗位,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2.系统掌握语文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具有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胜任教师、新闻媒体及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工作。
二、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1)工具性知识有较强的文学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熟悉一门外语;具备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社会学、美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礼仪规范等。
(3)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课件制作、标准普通话、计算机等级、外语等级等。
(4)专业知识专业知识要求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各学科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理解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2.专业技能结构:(1)具有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具有初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开创新局面。
(3)具有初步的语文教研能力。
3.素质结构:(1)良好的政治修养。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修养。
学生毕业应在规定时间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取得普通话合格资格证书、英语三级资格证书,并鼓励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书。
语文教育专业培养方案(0252)

语文教育专业培养方案(0252)一、培养目标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沂蒙精神和国际视野、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熟悉小学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明晰小学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系统掌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及教育科研、教育管理工作者。
二、培养规格及基本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一)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2.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热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具备现代教育思想;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健全的人格,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具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4.具有基本的国防知识,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二)知识规格与要求1.准确理解并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2.了解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及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哲学、美学、逻辑学等知识;3.掌握小学语文学科教育、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现代教育技术;4.明晰语文课程改革的新发展,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视野。
(三)能力结构要求1.具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字观,有较强的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2.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班级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家校合作等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3.能熟练运用普通话,具有扎实的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功;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4.具备查阅文献或其它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学科教学(语文)人才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03)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语文教育教学能力、语文教学研究能力及语文专业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中学语文教师。
具体内容如下: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
正确理解与把握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坚实的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了解国内外语文教育前沿研究动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思维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3. 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知识结构与研究方法,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了解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具有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
5.具有较强的自主专业发展的意愿和能力。
6.能够较熟练运用英语阅读查阅本专业文献或资料等。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学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学生可申请延期毕业,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以学科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侧重中学语文教学和管理方式方法的研究;落实能力培养目标,加强教学能力的训练。
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11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具体情况详见附表1。
课程考核:采用综合考核、考查和学生档案袋评价三种方式。
学位课程的考核方式为综合考核,采取“理论考试+实践考核+平时考查”的形式。
非学位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采取“调研报告、实验报告、案例评析、读书报告及课程论文等+平时考查”的形式。
其中,实践教学考核采用学生档案袋评价方式。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考查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载。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多样性,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情景教学等相结合的方式;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科教学(语文)培养方案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专业语文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中文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1、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与中文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语文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3、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5、具有健康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应在第一、二学期完成;实践教学时间不少1年,可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行,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须确保半年以上,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1年,应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论文开题,第三学期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定稿、送审和论文答辩。
三、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3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学位基础课教学由学校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开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由各相关学院参照教育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并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开设。
课程设置与安排详见附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方向)》。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须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须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补修课程须随相应师范专业本科生参加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不计学分。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小学语文教师,兼顾培养新闻、公关、文秘等其它综合性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坚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自觉的法制观念,能为人师表。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阅读古籍;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具体要求:
、具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字观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能力,协作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案的能力。
、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案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案工作的基本能力。
、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三、学制:三年
四、学分:学分
五、主干课程
文学概论、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外国文学
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中学语文教案法
七、专业课程课时安排表。
学科教学_语文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授和学习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研究内容包括: 1917 年文学革命以来的 中国新文学发展轨迹及其规律; 主要文学思潮、 文艺运动介绍; 重要作家作品 研究;新时期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化思潮关系的探讨等。
220305 古代文学名著研究 (Studies on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Masterpieces)
然后,在你温热的耳边,把一些前生来世的故事,反复的吟唱。只盼,你在莞尔低眉时,与我轻轻的相和。
所谓素年锦时,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程光阴吧。私心里常想,最好的感觉,莫过于煨一味小众烟火,暖一世红尘时日,对坐心爱之人,行做欢喜之事。即使偶尔有湿润盈满了眸底,也请相 信,我的泪里,没有忧伤。
懂我的你,是否也如我一样,遗忘了所有的言语。只是在掌心,一遍遍描摹一个人的名,那是切入骨髓的念,合着心脉的韵律,默默诉说一句话,让我们在这无边的春色里,相爱一场!
四、课程设置
按一年左右的时间来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 为学位公共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前两类为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 34 学分。
1、学位公共课( 18 学分)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中文)
学学
授课学期
时分
一
二三
考试 方式
020001 英语
152 3 √
闭卷
020002 政治理论
220302 现 代 汉 语 语 法 研 究 (Study on Grammar of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本课程是语文学科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课程设置的目的 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的本质及规律, 提高学生语法理论及 认识常见语法错误的能力, 以此指导语法分析和教学实践。 采用专题讲授和讨 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特点; 著名现代汉语语法学家的学说介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最新动态等。
中文系人才培养方案制

中文系人才培养方案制中文系是培养具备良好中文语言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人才的专业学科。
为了更好地培养中文系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
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扎实的中文语言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等方面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的深刻理解,能够从中文文本中获取和传递信息。
3.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二、课程设置1.语言课程:包括汉字、词汇、语法和写作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中文语言能力。
2.文学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中文文学的研究和欣赏能力。
3.历史课程: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和现代历史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能力。
4.社会科学课程: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和传媒学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5.研究课程:包括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三、实践教学1.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文化名城、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中文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3.学术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活动,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评估方式1.考试评估: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掌握程度。
2.课程作业:通过课堂作业和课程设计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能力。
3.实践评估:通过实习报告、实地考察报告和学术论文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
4.综合评估:综合考虑学生的课程成绩、作业成绩、实践成绩和学术表现等多个因素进行评估。
五、人才培养特色1.系列专题讲座:邀请著名学者和专家进行系列专题讲座,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2.学生互动平台:建立学生互动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新版)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语文教育专业专业代码66020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就业面向兴安盟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单位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文职、管理、公关等部门。
121(1(2(3)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课件制作、标准普通话、计算机等级、外语等级等。
(4)专业知识专业知识要求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各学科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理解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2.专业技能结构:(1)具有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具有初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开创新局面。
(3)具有初步的语文教研能力。
3.素质结构:(1)良好的政治修养。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能。
3.注重内容的实用化设计,各个学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制定切实可行、适合我专业学生实际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贯通能力等,形成一种多极化教学的态势。
4.不拘泥于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要拓展教学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使学生进入一个道德、情感、理想和智慧和谐统一的境界。
二、课程设置(一)主干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基础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古代文化史、古代文论等。
(二)专业选修课:“史记研究”、“唐诗宋词专题研究”、“元明清戏曲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研究”等。
(三)实践教学:1.职业技能实训(“三笔字”实训、“普通话实训”、“中小学语文教学法”)。
2.能够熟读从而《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即古汉语基础知识和古代文选阅读实践。
基础知识包括绪论、古文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词汇、语法、古代文化常识、音韵及诗词曲律。
2021级语文教育专业人材培育方案

2021级语文教育专业人材培育方案1. 专业名称,代码语文教育(Chinese Education),660201。
2. 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职业教育,大专。
3. 入学条件高中毕业。
4. 学制学分制,大体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5. 培育目标本专业面向小学教育第一线需要,培育把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大体知识、大体理论和大体技术,能从事小学教学、班级治理、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小学语文教师。
5.1 能力目标(1)具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书写能力,能顺利开展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2)具有较强的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大体技术,能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3)具有必然的小学其他学科的教学能力,能够开展小学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
(4)具有小学班主任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
(5)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
(6)具有必然的英语应用能力,能用英语进行一样交流、写作,能阅读一样的英语作品,进行一样的翻译,能大体处置本专业的英文技术资料。
(7)具有必然的运算机应用能力,能利用文档及处置数据,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8)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小学教育教学、教改教研中去,主持或参与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活动。
5.2 知识目标(1)把握汉语语言、文字和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大体理论。
(2)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的大体理论,熟悉国家和地址基础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与进展趋势。
(3)具有必然的现代科学文化大体知识,把握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大体知识。
(4)把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大体知识。
5.3 素养目标(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一辈子观、价值观,酷爱教育事业,具有高贵的师德。
(2)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躯体。
(3)具有良好的行为适应。
6. 引用标准[1]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0.[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4]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5]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7. 职业面向、职位任务及其要求7.1 职业面向要紧就业单位:小学可从事的工作职位:小学语文教师7.2职位任务、能力及素养要求,相应课程设置8. 应取得的资格证书及品级⑴英语应用能力品级证书: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或以上证书。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新版)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新版)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语文教育专业专业代码66020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就业面向兴安盟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单位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文职、管理、公关等部门。
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1.适应我区和兴安盟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文职、管理等岗位,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2.系统掌握语文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具有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胜任教师、新闻媒体及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工作。
二、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1)工具性知识有较强的文学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熟悉一门外语;具备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社会学、美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礼仪规范等。
(3)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课件制作、标准普通话、计算机等级、外语等级等。
(4)专业知识专业知识要求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各学科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理解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2.专业技能结构:(1)具有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具有初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开创新局面。
(3)具有初步的语文教研能力。
3.素质结构:(1)良好的政治修养。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修养。
学生毕业应在规定时间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取得普通话合格资格证书、英语三级资格证书,并鼓励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书。
职业证书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可通过考试取得如下资格证书。
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方案

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方案简介: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提出一套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方案,以帮助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一、培养教师语言文字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是首要条件。
教师应通过广泛阅读和深入研究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
同时,加强写作训练,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以更好地传授语文知识给学生。
二、注重教师修身养性语文教师不仅要求具备学科知识,还应注重修身养性。
教师应以身作则,崇德向善,为学生树立榜样。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以对待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提升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语文教师应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例如,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等。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增强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应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参加教育研讨会、研究报告等方式,持续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自我反思,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五、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应与同学共同进步,互相帮助,共同讨论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好合作关系,为学生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实施学校应制定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实施。
学校可以组织教研活动、讲座、交流会等形式,提供学习资源和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教师评估和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积极向上的动力,推动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语文教育专业专业代码66020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就业面向兴安盟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单位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文职、管理、公关等部门。
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1.适应我区和兴安盟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文职、管理等岗位,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2.系统掌握语文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具有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胜任教师、新闻媒体及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工作。
二、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1)工具性知识有较强的文学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熟悉一门外语;具备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社会学、美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礼仪规范等。
(3)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课件制作、标准普通话、计算机等级、外语等级等。
(4)专业知识专业知识要求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各学科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理解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2.专业技能结构:(1)具有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具有初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开创新局面。
(3)具有初步的语文教研能力。
3.素质结构:(1)良好的政治修养。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修养。
学生毕业应在规定时间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取得普通话合格资格证书、英语三级资格证书,并鼓励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书。
职业证书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可通过考试取得如下资格证书。
1. 普通话资格证书(二级乙等以上);2. 教师资格证;3. 计算机等级证书(三级)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一、建设思路依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语文教育专业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通过社会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构建知识、技能、素质有效融合的课程体系,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
1.强化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的培养,根据市场行业需求,强调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应用性、实用性等特点,强化实践性环节,建立以语文教育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体系。
2.教师根据自己所教课程的实际,提出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意见,文学类课程重在加强经典文本的阅读和赏析;专业基础课、技能课重在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也要调整,删除理论性过强、过深且脱离实际的课程内容,及时补充职业岗位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
3.注重内容的实用化设计,各个学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制定切实可行、适合我专业学生实际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贯通能力等,形成一种多极化教学的态势。
4.不拘泥于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要拓展教学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使学生进入一个道德、情感、理想和智慧和谐统一的境界。
二、课程设置(一)主干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基础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古代文化史、古代文论等。
(二)专业选修课:“史记研究”、“唐诗宋词专题研究”、“元明清戏曲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研究”等。
(三)实践教学:1.职业技能实训(“三笔字”实训、“普通话实训”、“中小学语文教学法”)。
2.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是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先秦至五四运动之前各个阶段的作家作品的介绍和分析及文学史发展的系统讲授,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脉络、文学现象、文学流派等,初步掌握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从而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分析评价古代文学的能力,能够熟读并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学好这门课,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欣赏能力及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现代汉语》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根据语言学理论,全面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各方面的基础知识,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明确学习现代汉语的重要性,贯彻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精神,讲求语言的文明和健康。
《文学概论》是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具体内容包括文学的特征、文学创造、文学作品、文学接受与文学的发生发展发展等五大理论板块。
文学概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文学理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多维的知识平台,学会运用多种文学批评的方法解读作品,让学生领略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风采,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从而提高人文素质,养成健全人格。
文学概论需要文学史、文学作品选、写作等课程为其提供文学实践的支持,同时,它也将为学生学习这些课程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即古汉语基础知识和古代文选阅读实践。
基础知识包括绪论、古文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词汇、语法、古代文化常识、音韵及诗词曲律。
古文阅读实践包括古文阅读、古文注释、古文句读、古文今译等部分。
为较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方式采用知识文选交叉、结合常识讲授文选的方式进行。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选读》是语文教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学史和作家作品两部分内容,重点以经典作家作品为主,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基本轮廓、各种文学现象、文学流派等,初步掌握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形式逻辑》是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基础课,也是新闻采编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向学生讲授形式逻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逻辑知识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和新闻采编工作的能力。
《语文教学论》是语文教育专业重要的、并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主要是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整体地了解和认识小学语文课程,并具备基本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形成初步的教研能力和教师角色意识。
《美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理解和掌握美论、美感论和美的创造论等美学基本理论知识、能运用美学理论知识分析和鉴赏社会、自然和艺术领域的审美现象。
能运用美学理论知识指导审美实践,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
《基础写作》课是高等学校语文教育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具有必要写作理论知识和较强写作能力的课程。
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综合性、实践性,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必要的写作知识、写作理论和写作技能,懂得各类常用文体(包括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规律,具有较全面的写作能力。
《外国文学作品选读》是语文教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西方及亚非拉文学史和作家作品两部分内容,重点以欧洲经典作家作品为主,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现西方文学的基本轮廓、各种文学现象、文学流派等,初步掌握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评价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计划表一语文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注:1.课程类型:分A、B、C三类,A对应纯理论课,B对应理论+实践课,C对应纯实践课。
2.公共基础选修课修满4学分即可。
表二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表三非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表四课程教学课时结构表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一、专业教学团队⒈实施“以人为本、培养骨干、名师带动”战略,以精品课程为龙头,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
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
继续实施我系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重视公共基础课、实习实训、职业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培训。
制订教师培养规划,根据实际需要实施师资培养培训项目。
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⒉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充分重视对青年教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申请资金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术研究会议和远程教育培训;加强在职教师实践技能培养和锻炼,打造一支“名师执教、专兼结合、双师互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
⒊加强区域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全区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接轨。
组织教师开发一批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
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组织和支持教师开展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研究。
继续办好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⒋确立重点建设专业、品牌专业,围绕专业建设开展专业建设研究工作。
⒌围绕学院、区级、国家级课题申请,开展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
6. 开展教材建设研究工作,以教研室为核心,鼓励开发适用性强的校本教材。
要把教材选用纳入重点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管理等指标体系;不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各类学术讲座,扩大教师的学术视野;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发表与教学内容、高职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高质量、高水平、高级别学术论文。
强化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
要针对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一批专项课题,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教学研究。
要积极组织地方教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组织开展教师教学竞赛及研讨活动。
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推广应用机制。
二、教学实施(一)建设原则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推行“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方面的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