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性音程距离感训练手法探讨
声乐训练知识:声乐训练中如何改善音程的问题

声乐训练知识:声乐训练中如何改善音程的问题音程在声乐训练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正确的音程不仅能否定一个歌唱者的技能水平,还能决定整首歌曲是否优美动听。
今天,我们将探讨如何改善声乐训练中的音程问题,帮助歌唱者发展更出色的声乐技巧。
一、正确的音程感知正确的音程感知是声乐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正确地理解并感受到每个音符之间的距离才能准确地唱出正确的音程。
而要达到正确的音程感知,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熟知音乐理论音乐理论是声乐训练中必须要掌握的,尤其是音程理论,学会了音程的概念、种类和特点,才能提高自己对音程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2.练习听音乐练习听音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音乐的旋律和音色。
可以多听一些音乐和歌曲,逐渐培养出对音乐的感性认知。
3.强化训练自身的听觉能力强化听觉能力是锻炼音程感知的最有效方法,可以通过唱调式、唱音阶、练习唱准音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音程感知能力,切实把每个音符之间的距离感受到。
二、解决音程问题的训练方法改善音程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训练方法。
1.练习唱准升降调唱准升降调可以有效地提高唱准音的能力,要求歌手结合唱调式和唱音阶的方法练习,理解每种升降调的特点,分清音程之间的距离,逐渐熟悉升降调,掌握每种升降调的唱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唱出正确的音程。
2.练习唱调式唱调式是声乐训练的常用方法,能够帮助歌手掌握各种音程的特点和规律。
可以通过唱调式来进行音程练习,强化自己的音程感知和唱准音的能力。
3.练习唱句子唱句子是训练音程问题的有效方法,要求歌手结合唱调式和唱音乐句子的方法,准确地掌握每个音符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唱句子逐步提高唱准音的能力。
三、其他技巧除了必要的训练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技巧可以帮助歌手改善音程问题。
1.记录和反复练习记录下自己唱歌时出现的音程问题和不准音问题,然后反复练习,逐渐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2.正确的呼吸和喉咙技巧正确的呼吸和喉咙技巧对于唱出正确的音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乐中的音高变化与音程感知的技巧

音乐中的音高变化与音程感知的技巧音高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的变化和音程的感知对于音乐创作和演奏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音高变化与音程感知的技巧,并介绍一些相关概念和方法。
一、音高与音程的基本概念音高是指音符的高低,是音乐中用来区分音调高低的属性。
在西方音乐中,音高通常用音名来表示,如C、D、E等。
音程是指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可以分为音程的不同类型,如纯一度、大三度等。
正确感知和理解音高变化和音程是掌握音乐基本技巧的前提。
二、音高变化的技巧1. 听辨音高差异:通过听辨音符之间的音高差异,可以加深对音高的感知和理解。
这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如通过听音乐,尝试分辨不同音高的音符,或者进行声音的比较。
2. 辨认升降性质:音符既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这是音高变化中常见的情况。
辨认升降性质涉及到判断音符是升高还是降低,这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听辨中的积累来提高。
3. 练习音阶:音阶是音高变化的基本练习,通过练习音阶可以加深对音高变化的感知和掌握。
可以通过弹奏乐器或进行口琴等活动来锻炼。
三、音程感知的技巧1. 学习音程的类型:音程是指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根据不同的音程类型可以学习和感知它们的音高差异。
可以通过乐理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听辨中的积累来提高对音程的感知。
2. 熟悉常见音程:掌握常见音程的音高差异对于音程感知的提高非常重要。
如纯一度、大二度等,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听辨来加深对其音高的感知。
3. 练习音程的演奏:通过演奏音程可以锻炼对音程的感知和掌握。
可以通过弹奏乐器、唱歌等方式进行训练,加强对音程的理解和感知。
四、音高变化与音程感知的训练方法1. 听音乐:多听音乐可以增强对音高变化和音程感知的训练。
可以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以丰富对音高变化的认知。
2. 唱歌练习:通过唱歌可以训练自己对音高变化和音程的感知,尝试唱准一段简单的旋律,逐渐提高对音高的准确感知。
3. 乐器演奏:对于乐器演奏者来说,通过演奏乐器可以提高对音高变化和音程感知的技巧。
论音程感的培养

论音程感的培养【摘要】建立良好的音程感是一切音高听觉的基础,在传统音乐中音程感是结合其稳定感来建立的,而在现代音乐中是以距离感为主来把握的。
文章针对音程感的培养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练习方法,并结合现代音乐的特点提出音程转位构唱、等音转换构唱、变复音程构唱和序列原则训练四种练习方法。
【关键词】音程构唱序列对于学习音乐的人来说,良好的听觉判断能力是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由于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稍纵即逝的音乐只有记得住才能进一步内化思维。
所以视唱练耳课是所有音乐专业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
音程是听觉训练的基础,和弦是由音程组成的,而旋律也是音与音横向的运动所构成的,所以必须建立良好的音程感,才能为更深入地学习打下基础。
“音程”根据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两个音之间的距离。
而“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感知”,它包含感性(感)和理性(知)两方面。
在音乐活动中“感”是一种思维和认知行为,“感”在音乐学习、表演、研究领域无处不在。
甚至音乐以外的其他社会领域也随处可见。
如“手感”等。
我们常以“乐感”“节奏感”“调性感”的好坏评价一个人。
而这里我想说的音程感是指依内心听觉感知音与音之间的距离以及准确地把握音程距离的能力。
当两个音联系在一起发音时,如果能迅速地感知并表达其结构性质和形式,实际上是把其中某一个已知音高作为了参照音,因此无论在横向旋律音程构成的曲调中,还是纵向和声音程构成的和弦中,准确地判断和把握由参照音到“辨认音”之间的音程距离,是至关重要的。
既然“感”包括“感”与“知”两方面,那么训练时就先从“感”——感性认识入手,进而上升为“知”——理性认识。
音程分为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两大类,协和音程又分为极完全协和音程纯一度、纯八度,完全协和音程纯四度、纯五度和不完全协和音程大三度、小三度、大六度、小六度。
不协和音程又分为极不协和音程小二度、大七度和不协和音程大二度、小七度、增四度、减五度。
如果仔细听听每种音程,就会发现每一种音程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基本乐理音程实训总结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我国音乐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我国教育部于近年来大力推广音乐教育改革,其中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是音乐教育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基本乐理知识,提高音乐素养,我校音乐教育专业开展了基本乐理音程实训活动。
二、实训目的1.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音程的基本概念、度数、音数等基本乐理知识。
2. 通过实训,提高学生辨别音程的能力,增强音乐素养。
3. 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1. 音程的概念及分类实训中,我们首先学习了音程的概念,即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
接着,我们了解了音程的分类,包括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单音程、复音程等。
2. 音程的度数与音数我们学习了音程的度数与音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度数表示两个音级之间跨越的音级数,而音数表示两个音级之间包含的全音、半音数目。
3. 音程的识别与书写实训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了如何识别和书写音程。
我们学习了音程的符号、名称以及书写规则,如一度、二度、三度等。
4. 音程的性质与应用我们学习了音程的性质,如大小、增减、纯音程、变化音程等,以及音程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实训前,我们对基本乐理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包括音程的概念、分类、度数、音数等。
2. 实践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学习了如何识别和书写音程。
我们进行了以下几项实训:(1)识别音程:通过听音,判断两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
(2)书写音程:根据已知的音程关系,在五线谱上书写相应的音程。
(3)分析音乐作品:通过分析音乐作品中的音程,了解音程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3. 团队协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基本乐理音程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音程的基本概念、度数、音数等基本乐理知识。
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练习技巧

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练习技巧引言在音乐中,调式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了解调式的音程与和弦练技巧,不仅可以提高音乐理论的认知,还可以对音乐创作和演奏有所裨益。
本文将介绍一些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练技巧。
音程练技巧1. 了解音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音程的基本概念。
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半音、全音或更大的间隔。
常见的音程有纯八度、小三度、大三度等。
2. 掌握调式的音程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音程构成,因此掌握各种调式的音程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调式有大调、小调、和谐小调等。
通过反复练,熟悉不同调式中的音程关系,可以提高对调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音程练方法为了熟悉各种音程,可以采用以下练方法:- 使用钢琴或其他乐器进行音程的上下按顺序演奏;- 根据给定的音程名称,找到对应的音程,并演奏出来;- 听一段简单的旋律,尝试分析其中的音程关系,并反复练演奏。
和弦练技巧1. 了解和弦和弦是由多个音同时演奏的组合,常用于弹奏乐曲中的和声部分。
了解和弦的构成和基本类型,对音乐创作和演奏都有益处。
2. 掌握调式中的常用和弦不同的调式中,常用的和弦类型也不同。
掌握调式中的常用和弦,可以更好地进行和声编配和伴奏演奏。
常见的和弦类型有三和弦、七和弦、增弦、减弦等。
3. 和弦练方法为了熟悉和弦的演奏和使用,可以采用以下练方法:- 尝试弹奏不同调式中的常用和弦,并进行转调练;- 进行和声编配时,尝试使用不同的和弦进行伴奏,体会不同和弦的音色和效果;- 听一段简单的旋律,尝试找出其中的和弦进行伴奏,并进行反复练。
结论掌握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练习技巧,可以提高音乐理论的认知水平,也有助于音乐创作和演奏能力的提升。
通过反复练习,熟悉不同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关系,可以更好地运用它们进行音乐表达。
音程训练方法 -回复

音程训练方法-回复标题:音程训练方法:步步详解音程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它是两个音符之间的距离。
理解和掌握音程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对于理论理解,还是实际演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套详细的音程训练方法,帮助你逐步提升音感和音乐理解能力。
一、认识音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音程的基本类型。
音程主要分为两种: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
旋律音程是指两个音符在时间上的连续,而和声音程则是指两个音符同时发声。
音程又可以根据其音高差距大小,分为半音、全音、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纯四度、增四度、减五度、纯五度、小六度、大六度、小七度、大七度、纯八度等。
二、听辨音程1. 单音听辨:从单个音符开始,通过钢琴、吉他等乐器或者音阶软件,反复播放并尝试识别每个音符。
2. 二度音程听辨:先从简单的二度音程(如全音、半音)开始,逐渐过渡到大二度、小二度。
3. 更高级音程听辨:在掌握二度音程后,逐渐增加难度,包括三度、四度、五度、六度、七度以及八度音程。
三、唱出音程1. 唱单音:在听辨音符的基础上,尝试唱出每个音符,以增强对音高的感知。
2. 唱音程:在能准确唱出单个音符后,尝试唱出不同类型的音程。
可以从简单的全音、半音开始,逐渐挑战更复杂的音程。
四、视唱练习1. 简单旋律视唱:选择一些简单的旋律进行视唱练习,注意观察旋律中的音程变化。
2. 音程专项视唱:专门挑选包含各种音程的旋律进行视唱,以提高对音程的敏感度和识别能力。
五、音程模仿1. 听录音模仿:选择一些包含丰富音程变化的音乐片段,反复聆听并尝试模仿其中的音程。
2. 与他人合奏:与同伴一起进行音程模仿练习,一人演奏一个音程,另一人尝试模仿。
六、音程创作1. 创作简单旋律:尝试使用已掌握的音程知识,创作一些简单的旋律。
2. 音程变换练习:对已有的旋律进行音程变换,例如将大调旋律改为小调,或者改变旋律中的某些音程。
七、定期复习和测试音程训练需要持续和反复的过程。
谈音程训练的技巧与感悟

“ 度” 。音 程 是 构 成旋 律 和 多 声 音 乐组 织 的基 础 , 是乐 音 最 小 的 组 合 单位 , 一 部 作 品 的形 成 蕴 含 了
正 确 。” ① 因此 , 这 整个 过 程 中 , “ 听” 和“ 唱” 作 为 音 程 训 练 的 主要手 段 , 发挥 了重 要 的作 用 。
构唱、 听 辨 性 质 以及 多 声 音 乐 体 音程 , 顾名思义 , 是指乐音间的音 高距离 , 是 来 说 是 从 模 唱 、 “ 视唱能力 的提高 , 必须 以发展 构成 两音之间的音高关 系 , 低 的音叫 “ 根音 ” , 高 验的一体化过程 。
的音 叫 “ 冠音” ,衡 量 音 程 距 离 的单 位 称 之 为 内心 音乐 听 觉为 先 导 。没有 内心 听觉 的积极 参 与 和正 确 支 持 , 就 无 法 判 断 所再 现 的音 乐 形 象 是 否
谈 音 程训练 的技 巧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悟
●陈 一敏
[ 摘
陆 建业
要] 音程训练是视唱练耳 学习的核 心 内容 之一 , 在视唱 练耳 学科 的教 学 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 音程 感则是 音乐人从 事音 乐活动的重要感知之一 , 也是建立 多声部思维和 多声部 学习的基础 。学生通过模 唱、 构唱 、
( 一) 音程模 唱
丰富的音程组合形态 , 脱离了音程, 作品无法形成。 音程 有 它 的分 类 。了解音 程 的分类 是 学 习音
程 的 首要 任 务 , 加 以 区别 和 归 类 对 深 入 学 习音 程 起 着 至关 重要 的作用 。按 音 程 与调 式属 性 的关 系
首先 , 模 唱是 第 一 环 节 。模 唱是 一 个 由听 转
纯八度 、 纯 四度 、 纯 五度 ; 不 完 全 协 和音 程 有 小 三 度、 大三度 、 小六度 、 大六度 ; 不 协 和 音 程 有 小 二 度、 大 二度 、 小七度 、 大 七度 , 以及 所 有 增 音 程 、 倍
听音程的诀窍

听音程的诀窍以听音程的诀窍为标题,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听音程的能力。
无论是对于音乐爱好者还是音乐学习者来说,掌握准确的听音程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音程的概念是非常基础的。
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例如,从一个C音到另一个C音是一个八度音程,而从C音到G音是一个五度音程。
掌握音程的名称和对应的数字是进一步学习听音程的基础。
培养对音高的敏感度是提高听音程能力的关键。
可以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和练习来加强对音高的感知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乐曲,如儿童歌曲或流行歌曲,仔细倾听每个音符的音高,并尝试唱出来。
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提高对音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
第三,理解和掌握音程的声学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音程在音质和音响特点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纯五度音程听起来非常和谐稳定,而纯四度音程则相对较为开放和不稳定。
通过仔细聆听和比较不同音程的声音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区分不同的音程。
第四,练习唱准音程是提高听音程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音程进行练习,如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等。
开始时可以使用钢琴或其他乐器来辅助,逐渐尝试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来唱准音程。
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听音程准确度和稳定性。
第五,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识别音程。
例如,可以使用乐谱或音乐软件来观察和分析音程的音高关系。
通过将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音程的特点和区别。
第六,多听多练是提高听音程能力的关键。
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爵士乐、流行音乐等,来丰富自己的听觉经验。
并且要坚持进行反复的练习,不断地挑战和提高自己的听音程能力。
要耐心和坚持。
听音程是一个需要积累和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听音程能力。
因此,要保持耐心和坚持,并且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显著的进步。
总结起来,要提高听音程的能力,需要了解音程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对音高的敏感度,练习唱准音程,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多听多练,并且保持耐心和坚持。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准训练的方法浅谈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准训练的方法浅谈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中的基础技能训练,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并发展学生的音乐视听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视唱,是指按乐谱所示一切要求准确地唱出曲调的音高和节奏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对拍子、音程和调式等感性认识的能力。
练耳是用来培养对音乐节奏的辨别能力、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对音乐的内心听觉。
课程主要通过读谱、记谱、分析三个方面使学生掌握音准、音高、节拍、节奏、调式、和弦、和声等音乐基本要素。
音准的训练是视唱练耳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能够把握好音准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准问题出现的原因音准的概念: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称为音准。
在乐器的制造过程中,由于采用不同的律制,导致产生不同的音高特性。
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固定音高,比如钢琴、竖琴、定音鼓等乐器,在演奏前就必须将音高调整好,这一类乐器采用的是十二平均律。
第二类为浮动音高,比如长笛、单簧管等按键类乐器。
通常是按照平均律来确定按键的位置,但是演奏员也可以通过嘴型和气息让音准产生轻微的浮动。
第三类为自由音高,比如弦乐器和人声,可以自由地演奏任何律制的任何音高。
在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中,会要求学生能够演唱符合十二平均律,也就是钢琴律制的音高。
当然,这是具有局限性的,却是目前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最为广泛,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音准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音准听觉问题。
在学习视唱练耳的过程中,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模仿。
模仿钢琴的音高,从而达到精确的音准。
这类问题的主要特征是学生无法模仿出正确的音高,且无法察觉自己演唱的音高是否准确。
(二)音准记忆问题。
有这类问题的学生,可以正确的模仿出钢琴的音高。
但是一旦脱离钢琴,单独演唱的时候,音准立刻就会出现偏差。
(三)音准技术问题。
有这类问题的学生,通常在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时,会出现音准障碍:比如演唱大跨度的音准跳进;多声部视唱中的不协和音程等。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合唱是指多人一起演唱同一首歌曲的音乐形式,它追求声音的和谐、统一和美感。
在合唱中,音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乎整个合唱团的声音质量和演出效果。
并不是每个合唱团都能够做到完美的音准,很多合唱团在演唱过程中会出现音准偏离的问题。
那么,究竟合唱中的音准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应该如何进行训练来解决音准问题呢?一、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在合唱中,音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高低音不准:合唱中通常会有不同的声部,如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女低音等,各声部之间要求相互配合,因此高低音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个别合唱者的音高感不准,或是因为声部间的协调不够,常常导致高低音不准的问题。
2. 共鸣不足:声音共鸣是声音产生的重要过程,通过共鸣可以使声音更加圆润、饱满,但是如果合唱者的共鸣不足,则声音会变得干涩、沉闷,这样容易导致音准偏离。
3. 音程偏差:音程是指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演唱过程中如果合唱者的音程偏差过大,就会导致音准问题。
4. 声音不稳:声音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音准的稳定性,如果合唱者的声音不够稳定,就会导致音准的不稳定。
以上几点是合唱中常见的音准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合唱者个人的音乐素养不够、技术能力不足、以及团体整体的协调性不够。
二、训练方法解析针对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训练方法来加以解决:1. 基础训练:合唱团需要对每个成员进行基础的音乐训练,包括音准训练、声音共鸣训练、音程训练、声音稳定性训练等。
只有每个成员的基础素养得到提高,合唱团才能够有更好的整体音准。
2. 耳训练:耳训练是指通过听音来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合唱团可以通过一些音准训练软件或是老师的指导,进行耳训练,这样可以帮助合唱者对音高有更准确的感知,从而提高音准。
3. 分声部训练:合唱团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采取分声部训练的方式,让不同的声部分别进行练习,保证每个声部的音准都得到充分的保证,然后再进行整体合唱,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整体音准。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感知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感知技巧音乐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感知技巧的培养尤为关键,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感知技巧。
第一篇范文一、感知技巧的定义及重要性感知技巧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等感官途径,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理解和表现的能力。
它包括音高、节奏、音色、和声等各方面的感知。
在音乐教学中,感知技巧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音乐表现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感知技巧的培养1.听觉训练听觉是音乐感知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
例如,通过聆听不同乐器的演奏,让学生辨别乐器的音色;运用听写练习,让学生识别简单的旋律和和声。
2.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的核心,教师可采用拍手、敲击等肢体动作,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变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节奏游戏、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音高训练音高是音乐表现的关键,教师可利用音乐软件、乐器等工具,为学生提供准确的音高参考。
同时,可通过视唱、练耳等课程,提高学生的音高感知能力。
4.和声训练和声是音乐作品的骨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经典乐曲的和声结构,使其掌握和声的基本原理。
此外,还可以通过和声练习、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和声感知能力。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情境创设音乐教学应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
例如,通过播放经典乐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音乐作品的背景信息。
2.师生互动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音乐学习,与学生互动交流。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问答,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
3.实践操作音乐教学应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创作与表演的乐趣。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乐器演奏、合唱、音乐剧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谈音程的调性感与距离感

谈音程的调性感与距离感[摘要]音程的调性感与距离感可以把不同时期的音程所体现出来的特点表现出来,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音程的调性感与距离感,学会正确地掌握音程的调性感与距离感之间的异同,能更好地演唱、演奏音乐作品。
[关键词]音程调性感距离感异同音程的调性感与建立音程的“调性感”多是对传统音乐作品中的音程关系而言的,其音程关系为有主音的调式体系,通过对大小调音高组织的了解及训练,以培养“调性感”为目的,进而运用内心听觉感知调式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调式主音的音高位置。
在传统音乐中,音程是调式音级组合的主要形式。
音级、音程均有稳定与不稳定之分,不稳定的音级(音程)都需要解决到稳定的音级(音程),以满足传统的审美观念或已定的审美需求。
音程是否稳定不完全取决于音程距离的大小,而在哪一个调式音级上建立音程则更为重要,如;CF所构成的音程,在传统音乐调式理论中,不能直接根据音名或音响效果来判断此音程是稳定音程还是不稳定音程,只能判断它是协和音程或不协和音程。
因为对于不同的调式来说,这两个音级可能同属于稳定与不必稳定音级,在F大调中,这个音程由调式的I级与V级构成,是稳定音程。
但在其他调式(C、a等调式)中,它是不稳定音程是需要解决的。
因此,传统音乐中的音程是建立在调式的基础上的,培养的是音程的“调性感”。
音程的距离感音程的“距离感”是现代音乐中常用的一个名词,由于现代音乐逐渐放弃了传统单一的自然调式调性,其音程之间的关系与调式的联系相对较少,当两个音联系在一起时,通常是根据内心的听觉感受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并且能够准确地把握两个音之间的远近。
从20世纪音乐更多的使用变化音,到“主音”的游移,再到十二音的同等地位等的进行过程中,音程从调性感中衍生出来,其距离感被更加地强调,当两个音联系在一起时,能迅速地感知其结构性质与形式,也就是把其中一个音作为参照,从纵横向中判断和把握由参照音到另一音之间的距离,这是非常重要的。
基本节奏型感知的训练方法

基本节奏型感知的训练方法节奏是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对于理解和表现音乐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训练基本节奏型感知的方法:1.节奏感知:培养对节奏的敏感度,通过听音乐、敲打节奏等方式感受节奏的变化和特点。
2.节拍识别:学会识别音乐的节拍,通过听音乐、击打节拍等方式掌握节拍的规律和特点。
3.音符时值感知:认识音符的时值,通过听音乐、唱谱等方式感受不同时值音符的长度和特点。
4.音符相对速度感知:学会比较不同音符的相对速度,通过听音乐、唱谱等方式感受相同时值音符的速度差异。
5.音符时间间隔感知:学会感受音符之间的时间间隔,通过听音乐、唱谱等方式掌握音符间隔的规律和特点。
6.节奏模仿:通过模仿音乐中的节奏片段,学习节奏的变化和特点,培养节奏感。
7.节奏创作:运用所学的节奏知识创作自己的节奏片段,提高创造力和节奏感。
8.节奏听写:通过听音乐并记录节奏片段的方式,训练听力、节奏感和记谱能力。
9.节奏指挥:学习指挥的基本动作和要点,通过指挥音乐或自己的创作,培养对节奏的掌控力和表现力。
10.节奏分析:分析音乐中的节奏型和节拍特点,理解不同风格音乐的节奏特点和发展趋势。
11.节奏教法:学习如何有效地教授节奏知识,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等方式传授技巧和经验。
12.节奏练习法:掌握有效的节奏练习方法,如击打法、歌唱法、指敲法等,提高练习效率和效果。
13.节奏表演法:通过表演形式展示对节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舞蹈、打击乐等,增强节奏感和表现力。
14.节奏改编法:学习如何将已有的音乐作品进行节奏上的改编和重新演绎,培养创新能力和改编能力。
以上训练方法可以帮助你提高基本节奏型感知能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提高自己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如何训练高中艺考生音程

26如何训练高中艺考生音程★ 张福花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门入门级课程,是我们学习音乐的基石,只有学好了视唱练耳,咱们的音乐之路才能更加顺畅。
在高中音乐艺考生的视唱练耳训练过程中,音程无疑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
尤其普通高中生的视唱训练训练更是一个难点,这在于普通高中生跟艺校生的起点不一样,艺校生从小就有学习音乐的基础,而绝大多数普通高中生则是半路出家,由于文化课比较薄弱才选择了艺考这条道路,因此普通高中生大部分是属于一种“被”学的状态,这就造成了起点低、训练难度大的情况。
所以选择一个适合普通高中生的音程学习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按照音的固定音高分别听辨按照音的固定音高分别听辨音程需要从从横向与纵向的方式对和声音程进行了详细的训练,横向训练是一个大体的训练逻辑框架,纵向训练才是具体的训练方法及内容。
纵向训练是指每一节的训练内容都有从基础知识提示到音程模唱、构唱训练、和声音程的模唱,再到最终的听记训练,都要有合理的安排。
下面就以纵向训练为主线做一个和声音程的训练过程探究。
1.基本音级上的和声音程首先是纯一度的练习,纯一度前后的两个音实质是同一个音,在构唱模唱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纯一度和声音程理论上是由两个同音高的音构成,其音响效果其实只是一个单音,因此听起来就是一个单音。
谱例一:一度音阶模唱以谱例一一度音阶模唱为训练的要素,先作与钢琴同步的旋律音程模唱,其次作构唱,构唱是钢琴弹奏前音,学生作后音构唱的训练。
最后作和声音程同时弹奏的模唱,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在模唱过程中要注意和声音程音高的变化。
其次是二度音程的训练,自然大调内一度比较简单,实质就是单音的听辨,二度才是和声音程真正的开始,这需要作大量反复的模唱构唱的练习。
谱例二:二度音阶模唱2.带有变化音的和声音程带有变化音的和声音程在为训练过程中是一个难点,但是如果把它放在特定的调式当中去做模唱构唱训练就又显得较简单。
我们可以把#sol 这个音放在 a 和声小调当中练习,具体练习可以分别从音阶、三度模进、属七和弦等练起。
掌握五线谱的练习方法与技巧分享

掌握五线谱的练习方法与技巧分享音乐是一门美妙的艺术,而五线谱则是音乐的基础。
无论是学习乐器还是作曲创作,掌握五线谱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五线谱可能会显得有些复杂和困难。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掌握五线谱的练习方法与技巧,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五线谱。
首先,了解五线谱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五线谱由五条平行的线组成,每条线和每个间隔都代表一个音符。
从上到下,五线谱的线和间隔分别代表E、G、B、D、F这五个音符。
记住这些音符的位置是掌握五线谱的第一步。
接下来,练习识别音符。
可以通过使用练习册或在线资源来进行练习。
开始时,可以先练习识别简单的音符,逐渐增加难度。
一个有趣的练习方法是使用音乐游戏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游戏方式提高你的音符识别能力。
不断地练习,你会发现自己能够更快地识别音符,并且记忆更加牢固。
除了识别音符,了解音符的时值也是非常重要的。
音符的时值决定了音符的持续时间。
例如,全音符代表四拍,二分音符代表两拍,八分音符代表半拍。
掌握音符的时值可以帮助你正确地演奏乐曲,并保持节奏的准确性。
通过练习音符的时值,你可以尝试按照指定的拍子来演奏简单的乐曲,逐渐提高你的节奏感。
此外,了解五线谱中的乐谱符号也是非常重要的。
乐谱符号包括音符、休止符、连线、升降号等。
每个符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学习和练习这些符号,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乐谱,并正确地演奏乐曲。
可以通过阅读乐曲教材、参加音乐课程或请教音乐老师来加深对乐谱符号的理解。
此外,练习音阶和琶音也是掌握五线谱的重要技巧之一。
音阶是一系列连续的音符,按照特定的音程顺序排列。
通过练习音阶,你可以熟悉不同音符之间的音程关系,并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琶音则是同时演奏多个音符,可以通过练习琶音来提高手指的协调性和速度。
最后,坚持练习是掌握五线谱的关键。
每天花一些时间进行练习,保持持续性和规律性。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乐曲或练习曲来进行练习,逐渐增加难度。
浅谈如何准确地进行音程构唱

浅谈如何准确地进行音程构唱[摘要]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高(主要体现于音程关系)和节奏是进行音乐表现最基本的因素,横向的音程是构成旋律的基本要素,可见,准确构唱音程的训练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 视唱练耳音程训练方法“两音之间音高的距离叫做音程”。
简单地说,就是两音的距离。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虽然音高(主要体现于音程关系)和节奏不是课程训练的最终目的,但它们是进行音乐表现最基本的因素,横向的音程是构成旋律的基本要素,可见,准确构唱音程的训练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可以把学习音乐的学生大致分为绝对音高听觉和相对音高听觉两类,而针对这两类学生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有所不同,但是具有相对音高听觉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了绝对音高听觉的人数。
一、从整体上把握音程的差异对于多数具有相对音高的人来说,要练习音程构唱首先必须熟悉音程的性质。
把音程按照种类划分有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两种。
在无调性情况下,所有的的变化音程都可以用与之对应的(等音程)自然音程来替代,因此,我们需要着重练习自然音程。
一个八度内的自然音程有14种:纯一度,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纯四、五度,增四、减五度,大、小六度,大、小七度和纯八度。
在构唱时我们把这14种音程分成5类:大音程、小音程、纯音程和增、减音程。
1.大音程与小音程的对比。
在音程色彩上,所有的大音程相对于与之对应的小音程都要明亮一些。
向上构大音程时,低音要平稳,冠音向上倾向,向下够大音程时,冠音平稳,低音向下倾向;向上构小音程时,低音要平稳,冠音向下倾向;向下够小音程时,冠音平稳低音向上倾向。
2.纯音程之间的对比。
由于纯一度音程的两音之间音数为零,实际是相同音高的两个音,通常不会唱错听错。
上行纯四度音程低音平稳,冠音略微向下,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终止感;下行纯四度音程则冠音平稳,低音音略微向上。
而构唱时,纯五度比纯四度音程明亮,纯八度更明亮。
3.增、减音程的对比。
增音程是向外扩张的感觉,无论是向上或向下构唱,始终保持低音向下倾向,冠音向上倾向。
初中音乐教学感知训练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感知训练方法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初中阶段,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音乐教学中的感知训练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本文将结合初中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初中音乐教学感知训练的方法。
第一篇范文感知训练的定义及重要性感知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专门设计的教学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感知能力,包括音高、节奏、音色、和声等。
感知训练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感知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乐听觉,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音乐创造力。
同时,感知训练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使其在艺术领域具备更为全面的发展。
1. 听觉训练听觉训练是感知训练的核心,主要包括音高、节奏、音色、和声等方面的训练。
(1)音高训练:通过听辨不同音高的音符,让学生识别各种音阶、和弦,培养学生的音高感知能力。
(2)节奏训练:通过听辨不同节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熟悉各种节奏型,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3)音色训练:通过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让学生了解各种乐器的特性和表现力,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4)和声训练:通过听辨不同和声的音乐片段,让学生熟悉和声结构,提高学生的和声感知能力。
2. 唱奏训练唱奏训练是指通过唱歌和乐器演奏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音乐。
(1)唱歌训练:通过合唱、独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2)乐器演奏训练:通过各种乐器的演奏,让学生熟悉乐器的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创作训练创作训练是指通过创作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1)即兴创作:鼓励学生即兴创作旋律、节奏、和声等,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2)命题创作:给学生设定特定主题,让学生创作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如何训练自己的音乐感

如何训练自己的音乐感音乐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包括节奏感、和声感、音高感等方面。
具备好的音乐感能够让一个人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也会有助于自己学习和创作音乐。
不过,音乐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
接下来,我将就如何训练自己的音乐感进行一番探讨。
一、学习乐理知识要想训练好自己的音乐感,就需要首先了解乐理知识。
乐理知识包括音乐的基本元素,例如音符、节拍、和弦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乐理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阅读乐理书籍、向音乐老师请教、上线课程等方式来完成。
学习乐理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并能够更好地抓住音乐中的细节。
二、多听多唱要想更好地训练自己的音乐感,就需要多听音乐作品,并跟着唱。
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和声。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节拍和音高等细节。
如果自己没有较高的唱功或者自己认为唱得不好,就可以听别人唱,模仿别人的唱法并学习他们的技巧。
三、切实练习乐器学习乐器也是训练音乐感的重要方法。
直接通过手指和乐器的接触,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音乐中的各项元素。
练习乐器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乐理知识,促进听觉和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
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契合音乐的节奏,并且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情感。
四、参加音乐活动参加音乐活动是训练音乐感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音乐爱好者的交流,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
而且在表演中,我们需要准确地抓住音乐中的每个细节,这也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培养自己的音乐感。
五、自我检测与反思在训练音乐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检测自己的进展,并进行反思。
在唱歌、演奏乐器或参加音乐活动后,我们可以通过录音或者邀请他人听听自己的表演,并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而在检测和反思的同时,我们需要设立一定的目标,将自己的进展与目标进行比较,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监督自己,提高自己的音乐感训练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性音程距离感训练手法探讨作者:刘淼谷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10期摘要:通过拆分式、积木式、替代式三类不同训练手法的实例运用和详细解析,在视唱练耳基础教学中音程的距离感培养这一环节中寻求更合理、系统、有效的训练手法。
关键词:拆分式;积木式;替代式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094-03众所周知,在视唱练耳的基础训练中,学生从听辨单音到音程,其间的过渡非常重要。
笔者在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接触到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瓶颈,对音程的把握存在明显的障碍,主要表现为:1.旋律音程:a.无法准确表达发生跳进后的音高,尤其是距离较远的跳进;b.对级数相同但性质不同的跳进无法区分清楚。
2.和声音程:a.只能听出一个音的高度;b.分辨不清两个音的位置孰高孰低。
究上述现象之根本是因为学生的内心对两个音之间的距离缺乏概念,所以唱时无法准确表达,听辨时衡量没有依据,并对这种距离感的缺乏产生恐慌甚至抵触情绪,训练时造成障碍。
面对学生这样的问题,笔者的训练也一度产生困惑,发现平日教学所采取的常用手段显得力不从心,收效甚微。
在与导师的交流探讨和与学生磨合尝试的过程中逐步变迁和整理出一套更有效的手段,在教学理念上,我认为可以尝试着运用“拆分式”+“积木式”+“替代式”的手法,逐渐建立学生内心音程距离感。
拆分式:把存在障碍的“距离”先分类再解构,化整为零,拆分成没有负担的如同“零件”般的近距离音程;积木式:将拆分得到的细小“零件”再像一砖一瓦砌成高楼,日积月累,用近距离音程逐步建构起属于自己内心的“距离感”;替代式: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乐思,无形中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打下了音响效果的深刻烙印,巧妙运用这些乐思中的音程来替代枯燥的练习,以此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内心的距离感。
“拆分式”+“积木式”+“替代式”结合的手法,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在潜移默化中为“距离感”的建构作好准备,逐步积累准确辨认音程关系的能力,从而也能为音程到和弦的过渡打下平稳而牢固的基础。
一、拆分式距离感缺失的学生面对远近不一、性质不同的音程往往一头雾水,但在训练之初,可以结合最基本的音乐理论帮助学生分析、分类再分解,将“茫茫”的音程归类拆分,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求各个击破。
协和与不协和的听辨练习,通常可以将所有单音程,根据协和与否分成两大类。
协和音程包括:纯一、小三、大三、纯四、纯五、小六、大六、纯八;不协和音程包括小二、大二、增四、减五、小七、大七。
在训练初期,无论是旋律音程还是和声音程,都只要求学生能够听辨协和与否。
练习中,先全部听辨协和音程;而后全部听辨不协和音程;以此让学生轻松巩固协和与不协和的不同音响感受,在此基础上再将协和、不协和音程放在一起弹奏给学生听辨。
(一)协和音程的分类将所有的协和音程根据距离的远近划归为三块:(1)近距离:小三、大三(2)中度距离:纯四、纯五(3)远距离:小六、大六。
剩下最易判断的纯一和纯八,音响效果协和纯净。
纯八听起来空泛,有显著的距离感,但是又仿佛一个音般统一,可单独让学生听辨,加深印象。
(二)不协和音程的分类不协和音程也可依据距离远近分为三块:(1)近距离:小二、大二(2)中度距离:增四、减五(3)远距离:小七、大七。
然后在协和或不协和音程的范畴之内,根据距离远近分三块按照由近至远的顺序逐步练习。
目的是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反应出所听音程协和与否,并判断属于哪一种距离。
二、积木式在将所有音程归纳分类的同时,我们还要继续进行音程结构的详细解构,在这个步骤中就要融入“积木式”的手法,两者相互融合,以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下面我们就将所有音程按照练习的进展顺序进行讲解示范。
(一)协和音程的解构(1)小三和大三训练中首先要求学生将三度音中填入经过音,用元音模唱大、小三度音程。
在熟练巩固之后,可进行如下练习:由教师在琴键上任意给出一个音,a.向上构唱小三度:la si do——la dob.向上构唱大三度:do re mi——do mic.向下构唱小三度:do si la——do lad.向下构唱大三度:mi re do——mi do将这四组分别练习后,教师可任意给出一个音,由该音起,连续向上或向下构唱大、小三度音程。
进而教师可要求学生将填入的经过音去除,并将唱名全部换成元音来练习。
这样的练习能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大、小三度音程的距离感,对今后构建远距离音程至关重要。
(2)纯四和纯五纯四、纯五度,相对于近距离和远距离的音程,在远近上学生不太容易精确辨别,一方面要向他们强调纯四、纯五度音程为中度距离,要与近距离、远距离音程区分清楚,另一方面要具体分析纯四、纯五度音程本身的结构,将其彼此加以区分。
纯五度对有的学生来说或许不太容易辨认,但是如果在纯五度中间填唱一个过渡音就能使之难度降低。
如在do sol(纯五度关系)中间填上了mi,唱成do mi(大三度)+mi sol(小三度)——do sol ,以此来巩固纯五度音程的距离感。
而纯四度音程却无法填上辅助音来形成稳定的大三度叠加小三度结构,所以用这样的唱法能够有效地将纯四度和纯五度区别开来。
在这个基础上仿照大小三度移动模唱纯四度,在钢琴上任意位置给出一个音,要求学生构唱:1)向上构唱纯四度:do re mi fa——do fa;2)向下构唱纯四度:do si la sol——do sol 。
在纯四、纯五度音程的分别强化练习之后,教师可将纯四、纯五度音程放在一起听辨,要求学生快速反应,准确构唱。
(3)小六和大六小六、大六度音程在协和音程的练习范畴中距离变远了,通常学生通过分类判断再加上排除法能够分辨出六度音程,但是就六度本身大或小的性质,就往往难以区分。
于是我们在构唱中可使用简单近距离音程的叠加方法,从而使得远距离音程化整为零。
我们将大六度音程看作:大三度+纯四度,在牢固掌握这两种音程基础上,构唱时分为前后两段,如:do la:do mi+mi fa sol la——do la同理,将小六度音程看作:小三度+纯四度音程,构唱方法同上:mi do:mi sol+sol la si do——mi do要唱准大、小六度音程,最关键要将前半部分的大、小三度音程区别清楚,后面能准确地向上叠加纯四度音程即可。
同时采用从任意音高出发的构唱法强化训练,学生很快就能对这个距离的音程印象深刻。
不难发现,唱准远距离音程的关键其实还是在把握最基本的近距离音程上,鼓励学生一点一点地建构,熟能生巧,就能逐步积累跨度较大音程的内心距离感了。
(二)不协和音程的解构(1)小二和大二二度音程在不协和音程范畴中是比较好辨认的,只要帮助学生区分大、小二度音程彼此之间的细微差别即可,将大二和小二度音程对比时很多学生能轻松区分,但单独听就会犹豫不决。
由于二度音程距离太近,音响效果易混淆,通常的哼唱体验方法在这里反而不适用,这时,恰恰需要学生静下心来,仔细听清音响效果,即使哼唱也要在内心默唱。
另外,在听辨初期,必须强调其音响效果的差异:小二度距离最近,音效尖锐,听起来很难分辨;大二度比起小二度则不那么浑浊。
(2)增四和减五增四、减五是一对中度距离的不协和音程,因其特别的音效较容易被学生记住,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准确模唱和听辨这对音程始终存在困难。
我们常使用fa si 套增四度,用si fa 套减五度的练习方法,可距离感不稳固的学生,往往将fa si 和si fa 唱的模棱两可并无区别。
因此,笔者在训练中,尝试让学生将增四度音程唱作:fa la do(上行纯五度)—do si(下行小二度)——fa si 在这个构唱过程中,强调起始音fa和结束音si,从而用稳定的纯五度和简单的小二度建构增四度音程。
另外我们也换一种方式构唱减五度音程,将两个小三度音程叠加:si re+re fa——si fa ,在构唱的过程中注意两点,一是保持小三度的准确,同时以确保两个连续小三度音程造成的收缩性音效,二是强调起始音si 和结束音fa,以保证构唱出来的减五度音程的清晰准确。
(3)小七和大七小七度和大七度音程是训练范畴中距离最远的不协和音程,其不协和与远距离兼备的特征虽然容易被辨认,但同样也造成了学生因为其跨度大而把握不好音准的普遍现象。
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消除他们对远距离音程的恐惧和抵触,要加强练习,不断巩固。
其次帮助学生化整为零,将远距离音程的结构拆分降解,转化成他们熟悉的简单音程,在逐步叠加,像搭积木一样建构堆砌,当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建构找到准确的距离感后加强温习,不断积累,就能将其牢固掌握。
在训练初首先强调,七度音程由于其本身的特征,音效在不协和的同时有迫切解决到稳定的倾向性,举例:do—do do—si do—sila—la la—sol la—sol以上是一种构唱法,另有第二种构唱法,也可让学生结合着练习。
大三度+小三度+大三度小三度+大三度+小三度进行这样的构唱法时,要提醒学生强调构唱过程中的起始音和结束音,以保证所唱音程的稳定和准确。
以上针对不协和音程的解构和建构练习,同样也可以像协和音程那样根据钢琴给出的任意音高进行反复构唱巩固,熟练后可逐步缩减建构的过程,直到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音程。
三、替代式在运用“拆分式”和“积木式”进行音程距离感的强化练习中,学生仍会觉得机械枯燥,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乐思,在无形中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打下了音响效果的深刻烙印,何不利用这些乐思中的音程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内心的距离感呢。
以下就例举一些简单又行之有效的实例:1.贝多芬《致爱丽斯》主旋律“3#2 3#2 3 7 2 1 6……”,开头即为小二度音程;小二度2.《牧歌》主旋律“3 5 5676……”, mi sol即为小三度音程;小三度3.国歌的前奏第一句“135565……”,do mi大三度和do(mi)sol纯五度;大三度4.国歌歌词部分第一句“起来”和最后的“前进、前进、前进进”,sol do纯四度;纯四度5.《爱情的故事》“13311 331134322277……”,do mi(下行)小六度;小六度6.《铃儿响叮当》“53215……”,sol mi 大六度;大六度7.《孤独的牧羊人》“5555555443”纯八度和小七度;纯八度小七度除这些之外,在教学中还能碰到很多学生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乐思,比起往日枯燥的模唱、听辨,这些乐思中的音程往往琅琅上口,信手拈来即能帮助学生巩固对应的音程也不乏趣味性。
在培养内心“距离感”的训练中不妨加以积累整理,就能使学生消除思想上的负担,提高练习效率。
综上所述,将培养学生内心距离感的音程听辨训练过程总结成如下步骤,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