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限制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限制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一) 城市化进程中户籍制度管理的问题。
许多农民进城后,由于受到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十
四项具体制度的限制,即所谓的“两元户籍制度”,无法融入到原有的社会经济组织之内,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拥有的社会福利等,只能在体制外生存而成为流动人口,大大延缓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二)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巨大
压力,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度密集,交通拥挤,地价房价高昂,居住条件差,社会秩序混乱。
(三) 城市资源短缺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短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相伴随的问题,
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障碍。
城市化对能源,包括电、煤、石油、燃气等需求都将有很大的增长,对生态环境必将产生巨大的压力。
(四) 理论研究滞后。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初期,不可避免地要解决急冲难返的社会、经济、城
市建设、环境等问题,调整和制定大量产业政策、管理政策、空间发展政策、环境资源管理政策等;同时还需要制定动态调控城市化时间、空间进程的宏观引导性战略。
需要建立在对城市化理论及时间深入研究和创新基础上,而我国有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如外部性广泛存在,城市建筑投资和执行实施缺乏科学决策,对外部规模经济性和不经济性分析不到位。
国外城市化发展经验和理论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实际。
(五) 传统制度惯性。
实行城乡分治政策,传统制度惯性巨大,难以摆脱旧体制窠臼,城乡量
将局面仍在延续;而且越是大城市,不合理制度性障碍越多,制约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六) 区域整体协调机制弱化。
城市之间横向联系薄弱,要素流动不畅,尤其是城镇密集地区,
地方保护主义猖獗,恶性竞争严重,地区间的利益冲突和摩擦频繁发生,长期形成的“行政区经济”或“板块经济”格局难以彻底打败。
(七) 统计指标因果倒置。
衡量城市化速度有不同统计口径,数字反映的是符号经济,统计意
义的进程农村人口,与完全意义的城市人口尚有差别。
仅仅通过调整统计口径和户籍改革“补数”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不以为实质上的人口城市化。
在城乡二元格局下,城市外来农村人口具有城乡双重性,是出于城市社会边缘群体的“准城市(化)人口”。
他们虽然实现职业转变和地域转移,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民身份、素质和生活方式,是人口城市化过渡形态,而不是人口城市化终极形态,其市民化过程艰巨漫长。
(八) 城市化质量差。
重数量规模、轻质量内涵。
注重城镇数量增多和规模扩大,而忽视产业
发展、城市内部结构和基础设施改善。
存在诸如城市下岗失业人口多、城市基础设施不足、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
(九) 小城镇发展水平低。
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小城镇存在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倾向,
停留在“就地消化”农民阶段。
镇区规模普遍弱小,缺乏产业依托哥集聚效应,滥占耕地问题突出。
(十) 市场缺陷。
市场缺陷表现在难以完全灵敏地发挥作用,缺乏与城市基础设施密切联系的
市场产品。
以城市土地为例,缺乏土地使用效率(如供应住房不足)并缺乏实用性分析?
(如零售业发展用地分析)等;再如,存在各种投机,缺乏商业使用或住宅效用价值分析等,从而出现市场价格确定时,交易还没有发生等现象。
由于城市房地产市场设计不同种类的建筑物以及由此选择的不同区位,不同于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它没有高度组织起来的买卖中心,买主和卖方只是临时达成协议,是各种大小不同规模交易的总和,所以城市房地产市场具有一定程度的地方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