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不妨“留一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不妨“留一手”
班主任是最小的“官”、最累的人。
精致的班级管理表面上成就了学生,其实并没有让学生得
到多少,因为班主任“好心”地越俎代庖,使学生稀有的一点自我发展的机会也被剥夺了。
班
主任要真正成就学生,不妨“留一手”。
班主任不妨“留一手”,使学生有一个实施自我管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
识进化的源泉。
”老班主任对班级管理要求知道得太透彻、太深刻,其管理非常精致,很容易引导学生按其经验的管理模式上路,无意中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管理力的发展空间。
教育家说“学生是自由人”,是说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多年的教育实践
也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处于想象过程的学生是自由的、幸福的;每个学
生都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力,处于创造过程的学生是积极的、兴奋的。
班主任在组织班级管
理中要有意识地“留一手”,使得学生有一个展示、放飞、实践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展开想象、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培养能力。
班主任甚至可以通过故意犯错等“示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
想象和创造,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此时,班主任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实践的时间,
并为学生提供创意、分享、修改的环境,让学生选择最佳时机和最合适的方法解决班级自我
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难题。
有一个案例说的是美国教室的环境布置,由于学生少,美国学生不
像中国学生秧苗式排列,而是圆圈式,所以,教室的三面都可布置。
因此,案例介绍说,在
美国教室中,学生在墙壁上可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形成不同的布置模块,而布置的形式和内
容由学生自行选择。
有来自学生的照片,有学生亲手做的手工艺品,有学生的涂鸦等,这些
布置做到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自然对接。
这种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生活的认可、对学生
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尊重、生活与知识的和谐对接,是我们传统的班级管理难以达成的。
因为
我们的教室布置往往是自上而下的,有统一的模式和内容,或体现长官意志,或反映时代特征,或体现班主任对学生的种种管理要求,这种统一性抹杀了个性,无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实在害人不浅。
我们只有把想象力、创造力真正还给学生,才能欣赏到姹紫嫣红、春
色满园的景象,才能收获丰富多彩的答案,而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面目可憎的雷同虚
假的班级管理。
班主任不妨“留一手”,让学生有一个班级自我管理能力拓展的空间。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
生的素质发展关乎民族复兴。
在这一高度认识班主任工作,必然要求班主任培养学生开拓超
越班主任管理的空间和能力,希望产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有经验的班主任习惯于
把学生定位在班干部、普通学生,原因非常清楚,就是因为班主任认为某某有管理能力、某
某没有。
表面上,这种定位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位置、发挥自身的特长,也有利于班级管理,却不自觉地限制了一批学生的发展空间,无视学生的潜力,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他手下的棋子,这与新课程倡导的“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人、独立的人”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不少到日本、美国参观的专家回来后介绍,在美国和日本学校中,班干部不固定,每个人都有机会。
试想
一个在学校中什么“官”都没当过的人将来如何做一个单位的领导?甚至未来家长的角色也当
不好、不合格。
斯宾塞说:“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让人来管的人。
”因此,班主任要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平台,敢于放手,引领学生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发现学生的潜力,全方位地发展学生。
班主任不妨“留一手”,使学生有合作的机会,享受合作共进的愉悦。
现在,独生子女是学生
个体生存的常态,多数家庭不能提供合作的机会,个别家长还有意无意培养“小皇帝”意识,
有短视的家长为了文化课学习支持学生放弃做班干部、排斥各种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甚至
出现过类似家长代替学生值日的闹剧,这是事实的一面;另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同样起点
的住校生比走读生成绩好,重要原因之一是住校生合作能力比走读生强、合作机会比走读生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个世纪就提出了“四个”学会的任务,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意识到
学会合作这一任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积极创设人与人合作和共处的情境。
这样既能提高学
习成绩,又能改变学生生存质态,何乐而不为?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在培养和提高一代人生
存能力的高度认识培养合作共处能力的重要性,把它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来落实,从学
生进班位置互补式组合到研究性学习以互助互补性为原则分组,从小的集体活动到大的以班组为单位的竞赛,着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班主任要着意设置一些情境、制造一些“障碍”、添加一些“麻烦”、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互相帮助,在解决他人的难题中增进友情,在成功中体会人与人合作的快乐,共享新思维、新方法;要创设有一定难度的目标,调动合作的双方或多方充分地发挥个人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学会了处世和合作,在合作中进步,在进步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在处世中成熟,在成熟中进步。
人的社会性、学生的成长性告诉我们,孤芳自赏不是真正的快乐。
一个真正融入社会的人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体会自身的价值,品尝他人对你的承认,获取生活和学习进步的乐趣。
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个人生存与发展的现实要求来看,与人合作、共处比掌握一些知识更重要,因为,学会合作的人才能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当然,我们需要坚决抵制另外一种班级管理上的“留一手”的行为。
有的班主任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借口,采取放弃班主任引领职责的“放羊式”班级管理,这是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