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基础底板钢筋下料长计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目标:通过工程实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角色表演法
教学重点
计算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下料长度、钢筋根数
教学难点
计算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根数
学情分析
1.学生原有知识分析
本次课授课对象为1905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前几次课差未几学习了根底的类型及根底底部钢筋构造,能够对平法施工图精准识读,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根底。
教学过程〔40分钟〕
教学回忆
〔4分钟〕
教学内容
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
学生
课前预备:课堂考勤、师生问好。
提问:上节课我们通过“筋〞准识图环节,能够准确识读独立根底的平法施工图,那么大伙儿在情景化教学区有找到独立根底吗,各小组有完成视频作业吗?
播放视频作业,检查上节课学习结果。〔视频内容为:每小组在情景化找到正确的根底类型,讲解根底中钢筋间距、钢筋起步距离、钢筋保护层所在位置〕
4.钢筋算量中“筋〞打细算与生活中“精打细算〞的考虑并答复。
1.通过实战练习,检验教学效果、是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
2.通过角色表演,以真切的工作岗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会知识迁移。
3.以小组的形式学会团结协作。
4.以“筋〞打细算与生活中“精打细算〞对比,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不攀比、不空费的生活习惯。
安排作业。
接收作业任务。
拓展延伸,进一步稳固本堂课的知识。
3.使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时机,让学生对课堂有期待,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任务公布
〔3分钟〕
本节课堂任务:依据平法施工图,计算DJP2底部X向钢筋的工程量。〔见教材P11〕
考虑:假设想要明白独立根底底部钢筋的工程量,我们要明白哪些内容呢?
通过公布任务,引导学生考虑根底底部钢筋工程量计算内容。
识读平法施工图中DJP2的条件。
课程名称
“筋〞打细算,打好建筑根底——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工程量计算
授课课时
1课时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授课对象
1905班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授课教材
《钢筋翻样及加工》,刘志强 李宁宁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教学资源
PPT课件、教学模型、腾讯文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能准确计算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工程量;
采用任务驱动式,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知识点
精讲
〔8分钟〕
教学内容
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
学生
内容:独立根底底部钢筋工程量计算
1.讲解X向与Y向钢筋的区分原理。
2.计算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工程量:
〔1〕下料长度=X-保护层厚度×2+弯钩增加值
通过两个模型对比:仅光圆钢筋需增加半圆形弯钩,一个半圆形弯钩长度为6.25d。
1.学生共36名,6人/组,由组长统筹任务进展,并进行成员分工:
钢筋翻样员:负责钢筋工程量计算;
资料员:负责预备配料单、计算器等;
质量员:负责检查计算过程,核算计算结果;
施工员:负责编制钢筋配料单;
资料员:负责预备图集、尺度等资料,协助做好场清工作。
2.组间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3.展示小组计算结果。
2.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及前期开课情况,学生有能力完本钞票次课程学习。但本课程尺度知识较多,学生多不愿经历这些枯燥的公式,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性经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次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课要紧学习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工程量计算。通过前几节课程的理论学习,差未几具备平法施工图识读能力,并通过情景化教学使学生对根底底部的钢筋构造有了感性认识,本节课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根数计算为本节课重难点内容,将通过总结心法口诀提高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与运用,从而到达本次课程的授课目标。
1.学生理解心法口诀,谈收获,并进行反思。
2.给予分数最高的小组成员掌声鼓舞。
1.回忆整节课的知识,通过心法口诀加强经历。
2.通过小组排名,促使学生将排名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
课后作业
〔1分钟〕
1.知识稳固:教材P15,依据独立根底底部配筋示意图,计算独立根底DJP1中X向钢筋工程量。
2.能力提升:推导出独立根底底部Y向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公式。
〔2〕根数计算〔三步法〕
①起步距离=min〔75,S/2〕;
②布筋范围=Y-起步距离×2;
③钢筋根数=布筋范围/钢筋间距+1〔向上取整〕。
1.依据平法施工图,先将交叉安排的钢筋分解成数学坐标轴中对应的X向与y向,将两个方向分开计算。
2.借助模型,讲解计算公式与步骤。
1.理解性的经历计算公式。
2.做好课堂笔记。
2.组间巡视,解答学生计算过程中疑问。
3.引导学生展示结果,组内成员讲解解题思路,做对的小组给予加分,带头鼓掌。
4.评价:根底工程施工本钞票占整个建筑工程的20%—30%,由于计算错误或尺度了解不清晰,都将导致实际施工中钢筋本钞票的增加,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时应“筋〞打细算。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如何做到“精打细算〞呢?确实是要不追求名牌,明白得节约,拥有不攀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智慧。
课堂总结
〔4分钟〕
教学内容
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
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的计算方法了吗?
为便于经历,老师总结了一个
心法口诀:
底部钢筋十字布
根数计算共三步
找起步
定范围
算根数
1.一起朗读一遍心法口诀,并对口诀进行解释,希望以后的课程中同学能够自己总结心法口诀。
2.公布小组分数,表扬在本次课堂上分数排名第一的小组成员与累计积分最高的小组成员,鼓舞临时落后的小组再接再厉。
将看似复杂的图形与计算任务分解,使任务简单化。防止学生面对复杂问题出现躲避心理与畏难情绪。
任务实施
〔20分钟〕
教学内容
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
学生
实际工程问题:
某校新建教学楼柱下独立根底平法施工图如下所示,请
计算DJP2中X向钢筋工程量,并上传解题过程。
〔原图见教材P11〕
1.安排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
1.核实到课情况,宣布上课。
2.播放视频作业。
3.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依据评分依据公布分数,验收学习结果,表扬有创新、分工明确的团队,指出待改进的地点。
1.考勤委员汇报课堂人数,做好上课预备。
2.视频回忆上节课教学重点。
3.学习可值得借鉴的地点。
1.展示视频作业,回忆上节课课程重点,验收学习结果。
2.识图是计算的根底,视频复习为本节课钢筋工程量计算打下根底。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角色表演法
教学重点
计算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下料长度、钢筋根数
教学难点
计算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根数
学情分析
1.学生原有知识分析
本次课授课对象为1905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前几次课差未几学习了根底的类型及根底底部钢筋构造,能够对平法施工图精准识读,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根底。
教学过程〔40分钟〕
教学回忆
〔4分钟〕
教学内容
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
学生
课前预备:课堂考勤、师生问好。
提问:上节课我们通过“筋〞准识图环节,能够准确识读独立根底的平法施工图,那么大伙儿在情景化教学区有找到独立根底吗,各小组有完成视频作业吗?
播放视频作业,检查上节课学习结果。〔视频内容为:每小组在情景化找到正确的根底类型,讲解根底中钢筋间距、钢筋起步距离、钢筋保护层所在位置〕
4.钢筋算量中“筋〞打细算与生活中“精打细算〞的考虑并答复。
1.通过实战练习,检验教学效果、是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
2.通过角色表演,以真切的工作岗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会知识迁移。
3.以小组的形式学会团结协作。
4.以“筋〞打细算与生活中“精打细算〞对比,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不攀比、不空费的生活习惯。
安排作业。
接收作业任务。
拓展延伸,进一步稳固本堂课的知识。
3.使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时机,让学生对课堂有期待,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任务公布
〔3分钟〕
本节课堂任务:依据平法施工图,计算DJP2底部X向钢筋的工程量。〔见教材P11〕
考虑:假设想要明白独立根底底部钢筋的工程量,我们要明白哪些内容呢?
通过公布任务,引导学生考虑根底底部钢筋工程量计算内容。
识读平法施工图中DJP2的条件。
课程名称
“筋〞打细算,打好建筑根底——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工程量计算
授课课时
1课时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授课对象
1905班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授课教材
《钢筋翻样及加工》,刘志强 李宁宁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教学资源
PPT课件、教学模型、腾讯文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能准确计算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工程量;
采用任务驱动式,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知识点
精讲
〔8分钟〕
教学内容
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
学生
内容:独立根底底部钢筋工程量计算
1.讲解X向与Y向钢筋的区分原理。
2.计算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工程量:
〔1〕下料长度=X-保护层厚度×2+弯钩增加值
通过两个模型对比:仅光圆钢筋需增加半圆形弯钩,一个半圆形弯钩长度为6.25d。
1.学生共36名,6人/组,由组长统筹任务进展,并进行成员分工:
钢筋翻样员:负责钢筋工程量计算;
资料员:负责预备配料单、计算器等;
质量员:负责检查计算过程,核算计算结果;
施工员:负责编制钢筋配料单;
资料员:负责预备图集、尺度等资料,协助做好场清工作。
2.组间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3.展示小组计算结果。
2.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及前期开课情况,学生有能力完本钞票次课程学习。但本课程尺度知识较多,学生多不愿经历这些枯燥的公式,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性经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次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课要紧学习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工程量计算。通过前几节课程的理论学习,差未几具备平法施工图识读能力,并通过情景化教学使学生对根底底部的钢筋构造有了感性认识,本节课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根数计算为本节课重难点内容,将通过总结心法口诀提高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与运用,从而到达本次课程的授课目标。
1.学生理解心法口诀,谈收获,并进行反思。
2.给予分数最高的小组成员掌声鼓舞。
1.回忆整节课的知识,通过心法口诀加强经历。
2.通过小组排名,促使学生将排名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
课后作业
〔1分钟〕
1.知识稳固:教材P15,依据独立根底底部配筋示意图,计算独立根底DJP1中X向钢筋工程量。
2.能力提升:推导出独立根底底部Y向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公式。
〔2〕根数计算〔三步法〕
①起步距离=min〔75,S/2〕;
②布筋范围=Y-起步距离×2;
③钢筋根数=布筋范围/钢筋间距+1〔向上取整〕。
1.依据平法施工图,先将交叉安排的钢筋分解成数学坐标轴中对应的X向与y向,将两个方向分开计算。
2.借助模型,讲解计算公式与步骤。
1.理解性的经历计算公式。
2.做好课堂笔记。
2.组间巡视,解答学生计算过程中疑问。
3.引导学生展示结果,组内成员讲解解题思路,做对的小组给予加分,带头鼓掌。
4.评价:根底工程施工本钞票占整个建筑工程的20%—30%,由于计算错误或尺度了解不清晰,都将导致实际施工中钢筋本钞票的增加,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时应“筋〞打细算。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如何做到“精打细算〞呢?确实是要不追求名牌,明白得节约,拥有不攀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智慧。
课堂总结
〔4分钟〕
教学内容
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
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独立根底底部X向钢筋的计算方法了吗?
为便于经历,老师总结了一个
心法口诀:
底部钢筋十字布
根数计算共三步
找起步
定范围
算根数
1.一起朗读一遍心法口诀,并对口诀进行解释,希望以后的课程中同学能够自己总结心法口诀。
2.公布小组分数,表扬在本次课堂上分数排名第一的小组成员与累计积分最高的小组成员,鼓舞临时落后的小组再接再厉。
将看似复杂的图形与计算任务分解,使任务简单化。防止学生面对复杂问题出现躲避心理与畏难情绪。
任务实施
〔20分钟〕
教学内容
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
学生
实际工程问题:
某校新建教学楼柱下独立根底平法施工图如下所示,请
计算DJP2中X向钢筋工程量,并上传解题过程。
〔原图见教材P11〕
1.安排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
1.核实到课情况,宣布上课。
2.播放视频作业。
3.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依据评分依据公布分数,验收学习结果,表扬有创新、分工明确的团队,指出待改进的地点。
1.考勤委员汇报课堂人数,做好上课预备。
2.视频回忆上节课教学重点。
3.学习可值得借鉴的地点。
1.展示视频作业,回忆上节课课程重点,验收学习结果。
2.识图是计算的根底,视频复习为本节课钢筋工程量计算打下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