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系青铜3——繁复精致,方国气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系青铜3——繁复精致,方国气象
上图是商青铜云雷地乳钉纹瓿,1957年石楼县后兰家沟村出土,商代晚期盛水器或盛酒器。
敛口、圈足。
颈部饰双弦纹,肩部高浮雕三个羊首,肩饰云雷纹组成的夔纹,腹部饰斜方格云雷地乳钉纹,圈足饰雷纹。
通体光亮如新,保存完好。
以上是细节图,双弦纹上部是以云雷纹打底的夔纹,可谓是精工细作。
此件铜器纹饰繁复,中间可见清晰的竖条范线,确实是一件晚商精品。
上图是商代晚期方国青铜舞铙,1976年石楼县曹家桓村出土,是一件乐器。
舞动时发出声响,极富北方草原民族特色。
此铙长甬,甬上几个扣环用于抓牢固定或者用于悬挂,铙身几个镂空的方洞,配以活动的铜环,摇摆起来能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可以遥想当年载歌载舞之盛大景象,根据商人习惯,用此铙时,可能是聚会活动,也可能是祭祀活动。
上图是鸟盖人足盉,西周之物。
是1993年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31号墓出土。
此物器体扁圆,鸟盖,熊链,龙流,兽鋬,半蹲裸人足。
盉身两侧饰三周圆形纹饰,中间是蜷曲的团龙纹,其次是一周鳞纹,外圈是斜角云纹。
造型十分奇特,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由此观之,晋国似乎也是崇鸟的,毕竟还是中原文化区,与周同宗,崇鸟也不奇怪。
腹部纹路十分清晰,范铸的力度基本满足。
X光片上,鸟盖人足盉的情况一览无余。
我们可以看到盉足的负重小人内部有暗影,由于实物此处并没有变薄,这意味着其中有不同材质的部件,即泥芯撑。
芯撑是古代青铜器范铸技术的一项重要工艺,
置于铸芯与铸范之间,能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
这里顺带再介绍一下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范铸法铸造,首先要有内范,也可以称为泥芯、型芯,传统的内范一般是泥制,用料多为泥、草木灰、植物纤维、水混合而成,成型之后还要经过干燥和焙烧的工序,处理的工艺与外范其实是相同的。
内外范之间的空隙就是型腔。
那么,芯撑,就是保持内外范之间距离的一种工艺措施,主要有泥制芯撑和金属芯撑两类。
我们常说的垫片,就是一种金属芯撑。
上图是猪尊,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3号墓出土。
盛酒器,出土于晋侯燮父夫人墓。
盖、腹铸对铭文:“晋侯乍(作)旅飤”。
“飤”同“食”,多用于青铜食器铭文中,此尊小口,器腹中空,应是一件盛酒的酒器,在酒器中自铭为飤,也许是一件多功能器具吧。
我们看到尊主体上面是一个硕大的火纹,外饰一圈变形兽纹,这是商末周初的风格。
我个人的看法,周初很多地方都发现牺尊,比如出土于湖北江陵的虎尊,那是一件沉祭之器,带有巴人风格;比如出土于湖北黄冈的象尊。
湖南的牺尊就更多了。
这也许能说明商末周初之际,牺尊的铸造是很流行的,也呈现出各地不同的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