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脉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合集下载

外周动脉疾病

外周动脉疾病

外周动脉疾病33心脏病防治与康复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可能会有下肢疼痛和乏力,让活动变得困难,但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改善这些症状。

偶尔的腿部疼痛或僵硬通常不需要担心,但如果在步行或爬楼梯后几分钟内出现了疼痛或疲劳,有可能是外周动脉疾病(PAD )的早期症状。

PAD 不仅会影响积极的生活方式,还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PAD 一旦发生就无法治愈,所以我们要尽可能采取措施预防它的发生。

PAD 的原因?PAD 的主要原因是运送血液到下肢的动脉变得狭窄,这种狭窄通常是由于脂肪斑块的堆积而产生的。

据估计,PAD 的高发年龄通常是50岁以后。

除了年龄,PAD 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病或中风史。

下肢疼痛和乏力是PAD 最主要的症状,通常发生在活动中,休息时消失。

血液是向组织输送氧气的,当人在行走的时候,下肢肌肉一直处于工作中,就需要更多的氧气,但是动脉的阻塞会减少下肢血液供应,肌肉会因为缺氧而受伤。

血流量不足还会导致乳酸加速积累,从而导致疼痛、抽筋和疲劳。

乳酸一般是人体分解葡萄糖供能的过程中产生的,运动过程中预算最容易堆积。

斑块的积聚不仅影响下肢。

如果一个人的腿部动脉有阻塞,那么供应心脏和大脑的动脉可能也会有阻塞,因此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也会增加。

其他与腿部血流量不足有关的问题包括足部和腿部疼痛、无法愈合的足部溃疡和阳痿。

●柯小淘心脏病防治与康复PAD的诊断和治疗诊断PAD一般是从体检开始的。

医生会触摸你足背动脉的脉搏,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一般代表着下肢血流量不足。

有时候可疑人群也会要求进行一些检查,例如通过测试踝臂指数来比较上肢和下肢的血压差,一些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或核磁共振成像,可以观察到是否存在着动脉阻塞。

PAD的治疗是从生活方式的改变开始的。

如果你吸烟,首先需要立即戒烟。

此外,应该吃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食,并开始进行有规律的锻炼。

还需要每天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并服用他汀类药物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外周动脉疾病的护理正确的外周动脉疾病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外周动脉疾病的护理正确的外周动脉疾病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个性化膳食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膳食计划,以满足 患者的营养需求并促进康复。
营养教育
对患者进行营养教育,提高患者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帮助 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康复训练效果评价及反馈调整
效果评价指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效果评价指标,包括疼痛程度、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
止血措施
针对不同程度的出血事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局部压迫、 使用止血药物等。
输血治疗
对于严重出血事件,及时给予输血治疗,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感染防控策略实施
01
02
03
04
感染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手术情 况等因素评估感染风险,制定
相应防控策略。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 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运动能力评估
在运动康复方案执行前,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 评估,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运动监督与调整
在运动康复过程中,对患者的运动情况进行监督 ,并根据患者的反馈和实际情况对运动方案进行 调整。
营养膳食调整建议提供
健康饮食指导
向患者提供健康饮食的指导,包括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饱和脂肪 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护理计划 ,确保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3
药物治疗与护理配合
常用药物介绍及作用机制
抗凝药物
如华法林,通过抑制凝血 因子的合成,降低血液凝 固能力,从而防止血栓形 成。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功能,减少血栓形成的风 险。
扩血管药物

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健康饮食
外周血管疾病
饮食不当
胆固醇
饱和脂肪
蔬菜和水果
正常体重
优质蛋白质
动脉粥样硬化
饮食健康
健康饮食
03
Treatment methods for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
外周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1. 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有助于扩张血管,改善外周血液流动,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促进血液循环。主要的药物类别包括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体外循环用药物。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扩张血管,从而改善血流灌注,减轻外周血管病变的症状。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这些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及诊断
1. 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肢体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改变、溃疡等,这些症状可能因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因此,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是诊断外周血管疾病的关键步骤。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
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目录
CONTENT
目录
01
Overview of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
外周血管疾病概述
外周血管疾病定义
外周血管疾病定义
1.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主要影响下肢、肾脏和视网膜血管,导致慢性疼痛、肢体缺血、神经病变和视力丧失等严重后果。全球范围内,据估计有2.7亿人患有PVD,而每年新增病例高达1500万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
饮食调整:限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研究显示,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的饮食可以降低外周血管疾病的风险。

外周动脉疾病

外周动脉疾病

踝肱压力指数 (ABPI) 的计算方法 是 用在踝关节处记录到的血压值除以 在手臂上记录到的血压值。 通过计算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 ABPI,即可以确定外周动脉疾病的 严重程度。 ABPI 在静息状态下的正常值是 1.0。 若运动后出现降低或静息时低于 0.9,则表明存在外周动脉疾病。
如果患者的动脉发生高度钙化(比 如糖尿病患者、终末期肾衰竭患者 甚或老年患者),他们的踝肱压力 指数通常会呈假性升高,有时可超 过 1.3,这是因为他们的动脉不易 压缩。如果 ABPI 超过 1.3,则应 视为无效,此时需另选其他检查方 法,比如趾肱压力指数或频谱波形 分析
绝对跛行距离是指患者在停下之 前所能行走的最大距离。它又可 被称为总行走距离。
初期跛行距离是指患者在出现跛 行之前可行走的距离。
急性下肢缺血是一种可以影响肢 体存活的缺血性疾病,它可以导 致疼痛、神经功能缺损、皮肤毛 细循环供血不足和/或多普勒检查 时听不到动脉血流信号。这是一 个急性过程,通常需要住院治疗。
系统回顾研究也发现,与使用安 慰剂治疗或不进行治疗相比,抗 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和噻氯匹 定)可以降低动脉闭塞风险和血 运重建手术率。
一项系统回顾研究表明,当接受
外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分别 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 + 双嘧达莫 或安慰剂时,两组患者在第 6 个
月时的血管再狭窄或再闭塞率并 不存在显著差别。
学习小知识
您应该注意所有抗血小板制剂的副 作用 — 例如出血
他汀类药物
• 三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相比安慰剂, 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和普伐他汀)可以降低外周动脉疾病 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 肌梗死、冠心病死亡、总冠脉事件以 及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 但是,在这些随机对照试验的所有受 试者中,患有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仅 占一小部分 (5-13%)。

外周血管检查

外周血管检查

04
检查风险与注意事项
检查风险及应对措施
出血和血肿
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血管,导致出血和血肿。应对措施包括在 检查后压迫穿刺点至少15分钟,并密切观察是否有出血或血肿迹 象。
疼痛和麻木
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刺激神经,导致疼痛和麻木。应对措施包括服 用非处方药或根据医生建议服用处方药来缓解疼痛和麻木。
心率失常
未来外周血管检查将更加注重早期筛查,通过大规模筛查能够及早发现无症状患 者,采取早期干预措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个性化评估
基于患者的个体差异,未来将有更多个性化的评估方案出现,如根据患者的年龄 、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THANKS
X线血管造影技术应用
X线血管造影技术主要用于评估动脉和静脉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对于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CT和MRI血管造影技术
01
CT和MRI血管造影技术概述
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高级的影像学检
查技术,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血管图像。
02
CT和MRI血管造影技术流程
核医学影像技术
核医学影像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示踪剂在体内分布的图像技术。它可以提供关于心肌灌注、骨骼代 谢等方面的信息,但通常需要使用放射性核素和特殊的设备。
06
检查的未来趋势与发展方向
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影像学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超声、CTA、MRA等,能够更精确地评估外周血管的病变情况,如斑块形态、血管狭 窄程度等。这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外周血管检查的发展。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未来将有更多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化外周血管检查方法,如基于深度学习 的血管斑块识别和风险评估等,能够提高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外周动脉疾病及其诊断方法

外周动脉疾病及其诊断方法
分类
PAD可分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炎等不 同类型。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PAD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与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 险因素密切相关。
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 狭窄,血流受阻,引起肢体缺血、坏 死。
临床表现与症状
01
02
03
04
疼痛
PAD患者常表现为下肢疼痛, 尤其在行走或运动时加重,休
病例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总结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 化的外周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 动脉和静脉,导致肢体缺血、溃疡和坏 死。
VS
详细描述
患者多为青壮年男性,有吸烟史。血栓闭 塞性脉管炎的症状包括肢体疼痛、苍白、 发凉、溃疡等。诊断方法包括下肢动脉超 声、CT血管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 治疗等。
如他汀类药物,有助于 降低血脂水平,稳定动
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管扩张剂
如硝苯地平等,用于缓 解血管痉挛和改善血液
循环。
其他药物
根据病情需要,医生可 能会开具其他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01
02
03
血管成形术
通过导管将球囊或支架植 入狭窄或阻塞的动脉,以 恢复血流。
旁路移植手术
在病变动脉周围搭建人工 血管桥,绕过病变部位, 恢复血流。
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
总结词
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测方法,可评估动脉硬化程度。
详细描述
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测方法,通过测量脉搏波在 动脉中的传导速度来评估动脉硬化程度。该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评估外周动脉 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外周动脉血管栓塞诊断标准

外周动脉血管栓塞诊断标准

外周动脉血管栓塞诊断标准
外周动脉血管栓塞(peripheral arterial embolism)是指血栓或其他物质从体内其他部位脱落,通过血流迁移到外周动脉,导致血管阻塞的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外周动脉血管栓塞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肢体缺血的症状,如疼痛、麻木、无力、苍白、发凉等。

症状通常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迅速发展。

2.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有无血栓形成倾向、手术史、外伤史、心脏疾病等。

3.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肢体脉搏,并进行肢体皮肤温度、颜色和感觉的评估。

在严重缺血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肢体溃疡或坏死。

4.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多普勒(Doppler ultrasound)、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栓塞的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

5.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以评估凝血功能,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水平等。

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

6. 其他辅助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心电图(ECG)和心脏超声等,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外周动脉血管栓塞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如果您怀疑自己可能患有外周动脉血管栓塞,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一、彩色多普勒的作用与适应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价外周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

具体如下: (1)评估动脉正常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血管走行是否正常,管腔有无扩张、扭曲、受压、狭窄或闭塞。

(2)评估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特征。

(3)评估动脉介入治疗后、人工血管移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1.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适应证(1)动脉粥样硬化症:如动脉狭窄、闭塞、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等。

(2)动脉炎: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3)动脉栓塞和动脉血栓形成。

(4)动脉创伤:如动脉断裂、假性动脉瘤形成或创伤性动静脉瘘。

(5)肿瘤性疾病:如软组织肿瘤。

(6)先天性发育异常:如血管畸形、缺如、异位和先天性动静脉瘘。

(7)某些动脉功能性疾病:如雷诺综合征。

(8)动脉手术后随访观察:人造血管移植或超声消融治疗、介入治疗后等。

2.彩色多普勒对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鉴别轻度动脉狭窄的血流信号无明显改变,较严重的动脉狭窄可由于血流阻力增高,导致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期流速均降低,而中度以上的动脉狭窄,狭窄处流速明显加快,血流速度与狭窄程度呈正比,而与残留管腔的内径呈反比。

在靠近狭窄的下端,可见高速射流和涡流,并延伸数厘米远。

当射流消失后,血流又变为层流区,但这时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阻力减小,收缩期速度亦减慢。

3.动脉狭窄程度的彩色多普勒估测方法动脉狭窄程度可采用形态学指标(内径狭窄百分比或面积狭窄百分比)来估测。

内径狭窄百分比是通过在二维图像和彩色血流显像图上进行测量来完成的。

内径狭窄百分比的计算公式为:狭窄直径(面积)%=[原动脉管腔直径(面积)-残余官腔直径(面积)]/原动脉管腔直径(面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的动脉管腔狭窄不是对称的,可以分别检出狭窄处及狭窄远侧血管的短轴切面,分别以游标画出其截面积,并计算其面积狭窄程度。

面积狭窄75%约相当于管腔直径狭窄50%。

关于外周动脉疾病处理中十个最常见的问题

关于外周动脉疾病处理中十个最常见的问题

方 式 等 都 影 响 着 外周 动 脉 疾 病 的 发 疾病 是有 用的?
传统 的血管 造影术依 然是评 价血
展。 然而有 些疾 病特 别 与危 险 因素密
病史、 查体 和踝 肱指 数是 诊断 外 管 腔的金 标准 。 字技 术 、 离子 对 数 非
临床 医 比剂 以及导管导丝技 术的改进 已使血 切 相关 , 如吸烟 倾 向于 导致 主动 脉分 周 动脉疾 病 基本 的床 旁工 具 。
纤 维 蛋 白原 和 其他凝 血链 锁复 合物 、 解 除脊髓 或神经根 压迫后疼痛方 能缓 而进 行 的造影 也 可能发 生 并发症 , 而
两 各种 亚脂类 片段 、 感染 源性 如衣原 体 解 。 种疾 病 可 同时发 生在 同一老 年 且所取得 的成像结果 只反映血管 腔的 和 内毒 素 、 细胞 间粘 附分 子 、 种 生 病 人 。 各 动脉 疾病 病 人病史 中其 他有 意 情况 。关 于 动 脉 壁 的 信 息 比如 有 无 长因子和太 多而无法一 一涉及的细胞 义的特 征性 表现 包括 静 息痛 、 睡觉 时 动 脉 瘤 、腹 壁 血 栓 、动 脉壁 的厚 度 、 素等 。 对缺 血性 心脏病 而 言 , 些危 足 悬在 床旁 静 息痛 减 轻 , 这 而抬 高 患肢 血 肿 或 溃疡 等最 好 从 断 层 成 像 技 术 险 因素的作用和针对它 们的治疗 目前 则 疼痛 加重 、 乎平 常 的创 口但不 易 似 仍不 清楚 。
戒烟和 降脂 治疗均可减缓 外周动脉疾 赖 性发 红或 毛细血 管 扩张等 。 静脉 充 超声 成 像 , 别是 多普 勒超 声成 特 病 的进程 。 正危 险 因素对 阻止 冠状 盈 时 间也可 用于 观察 动脉 供血状 况 , 像技 术 , 纠 无论 在评 估外 周动 脉疾 病解 动脉 事件 也是 非常重 要 的 。 丁类药 但 如果有静脉完全 或不完全阻塞将 影 剖方面还是 在评估其 生理方 面都是无 他

外周动脉疾病药物治疗指南释义

外周动脉疾病药物治疗指南释义

( ) 下 肢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患 者 , 如 无 其 他 3 华 法 林 适 应 证 , 在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基 础 上 联 合 应
d e e S a ,L A ) 患 者 并 非 禁 忌 。一 篇 对 1 项 i s E D 1 随 机 对 照 临 床 试 验 进 行 的 汇 总 分 析 发 现 , 在 轻 到 中度 L A 患 者 , B受 体 阻滞 剂 对 间歇 性 跛 行 ED 者 的 步 行 能 力 或 症 状 并 无 不 良影 响 。 对 4 0 例 9 L A 并 原 有 心 梗 的 患 者 进 行 3 个 月 随访 , E D 2 受 体 阻 滞 剂 可 使 新 发 冠 脉 事 件 显 著 降低 5 % 。 由 3 于 围 手 术 期 滴 定 式 的 小 剂 量 应 用 受 体 阻 滞 剂 具 有 心脏 保 护 作 用 ,E C 荐 对 计 划 做 血 管 外 科 S推 手 术 的患 者 使 用 B受 体 阻 滞 剂 。 总 体 来 讲 , 冠 心 病 是 引 起 周 围 血 管 疾 病
药 物 可 以 降 低 心 肌 梗 死 、 卒 中 和 心 血 管 死 亡 风
险 (I b/ I A) 。
受 体 阻 滞 剂 对 下 肢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性 疾
病 ( w e r m Y a e o 1 o C 1 e t i 0 r x e t t r c r t h s e i
的 治 疗 方 法 , 既 包 括 治 疗 性 的 生 活 方 式 改 变 和
总分 析 和 C P I 试 验 亚 组 分 析 。 ARE ( )抗 栓 试 验 者 协 作 的 汇 总 分 析 综 合 了4 1 2 项 研 究 、 9 7 例 有 间 歇 性 跛 行 ( 及 / 6 0 I C) 或 外 周 动 脉 旁 路 术 或 血 管 成 型 术 的 患 者 资 料 ,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使 血 管 性 死 亡 、 非 致 命 性 心 梗 和 非 致 死 性 卒 中 显著 降低 2 3% 。 小 剂 量 阿 司 匹 林

外周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外周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定期随访计划安排
随访频率
根据患者病情稳定程度,医生会制定随访计划,通常建议每3-6个 月进行一次随访。
随访内容
随访时,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症状、体征、生活质量等,调整治疗方 案。
检查结果解读
医生会为患者解读各项检查结果,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和健康指 导。
THANKS
感谢观看
机械取栓
利用取栓装置将血栓取出体外。
手术治疗策略
动脉旁路移植术
静脉瓣膜修复术
通过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建立旁路, 绕过病变部位,恢复血流。
修复病变的静脉瓣膜,改善静脉回流 。
动脉内膜切除术
切除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动脉内膜,恢复血管的通 畅性。
04
常见外周血管病诊断与治 疗
动脉硬化闭塞症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患者常出现肢体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查体可发现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降低等。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
改善血流。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预防血栓形成。
调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 血脂、稳定斑块。
溶栓药物
如尿激酶、链激酶等, 可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介入性治疗策略
血管成形术
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方式 ,恢复血管的通畅性。
溶栓治疗
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 栓部位,溶解血栓。
生活方式干预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心力衰竭 的发生。
肾功能衰竭预防与处理
01
控制血糖和血压
高血糖和高血压是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糖和血压有助于

狗狗腿上血栓-外周动脉血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狗狗腿上血栓-外周动脉血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狗狗腿上血栓-外周动脉血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外周动脉血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血凝块出现在动脉即动脉血栓。

大多数血栓较小,常见于小动脉。

如果血栓出现在脑部的某些区域,阻断了该区域的动脉血流,可导致动物中风。

定义血凝块出现在动脉即动脉血栓。

大多数血栓较小,常见于小动脉。

如果血栓出现在脑部的某些区域,阻断了该区域的动脉血流,可导致动物中风。

血栓可引起局部损伤,最终导致机体脏器的衰竭。

猫的血栓常见于前肢动脉或主动脉末端分叉处(支持后肢血流),狗不常见。

病因犬的血栓继发于疾病,库兴氏综合症,左心瓣膜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其它可导致血栓形成的因素。

猫的肥大型心肌病或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肌病变引起左心房扩张,继而发生血栓。

猫的血小板较多,当左心房血流速度下降时可形成血凝块,血凝块碎裂后随血流移行至其它区域,常见于主动脉末端。

临床症状通常可见原发疾病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但在猫可能不易察觉。

疾病初始的表现可能是某条前肢或双后肢突发性瘫痪。

动物可因疼痛而嚎叫,累及患肢肌肉僵硬,触诊冰凉,趾甲泛蓝。

诊断为确诊病因及评估血栓导致损伤的累及范围,需进行多项检查。

基本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超声心动,腹部X线及血管超声用以评价血栓累及范围以及对脏器的影响。

进一步检查内容基于之前的检查结果。

治疗初期需住院治疗。

对症支持,包括止痛,镇静,液体疗法。

瘫痪病例需人工排尿及锻炼。

据原发病因进行其它特殊治疗。

溶栓药在犬猫上很少使用;通常无效,可能的原因是溶栓药必须在动脉损伤发生的几小时内给予,而动物上常发现的较晚。

有人已开始将其应用于犬,结果尚不得而知。

阻止血栓增大及血栓形成的药物在犬猫已开始使用,住院期间可注射肝素,猫可口服氯吡格雷(clopidogrel)。

出院后的后续治疗包括:治疗及控制病因的药物细致的护理,包括适当的锻炼及帮助动物排尿。

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猫)随诊通常需每周复诊,监测原发病的情况,血栓的影响(如功能下降)。

外周动脉疾病及其诊断方法优秀课件

外周动脉疾病及其诊断方法优秀课件

Newman AB et al. Circulation 1993; 88: 837-845. TASC Working Group. J Vasc Surg 2000; 31 (1, pt 2): S1-S288. Djousse PM et al. Circulation 2000; 102: 3092-3097.
严重PAD患者的死亡率相当高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5
10
5
0
乳腺癌1
5年死亡率
48 44 38
Colon病/直 肠癌1
严重PAD2 非藿奇金淋巴瘤3
患者 (%)
1. Criqui MH. Vasc Med 2001; 6 (suppl 1): 3–7. 2. McKenna M et al. Atherosclerosis 1991; 87: 119–28. 3. Ries LAG et al. (eds). SEER Cancer Statistics Review, 1973–1997. US: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00.
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和血小板的激活
正常血小板
血小板 血小板 内皮下间隙
激活的血小板
血小板黏附到内 皮下间隙
血小聚集
血小板血 栓
Adapted from: Ferguson JJ. The Physiology of Normal Platelet Function. In: Ferguson JJ. Chronos N, Harrington RA (Eds).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 London: Martin Dunitz; 2000: 15–35.

外周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研究

外周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研究

外周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外周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回顾性剖析本院自2015年01月开始到2016年12月为止接收的90例外周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对90例入选病例进行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45例。

试验组予以介入治疗(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照组予以常规溶栓治疗。

观察两组肢体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尿激酶使用量等指标。

结果:试验组的溶栓时间为(7.4±3.6)h,比对照组的(16.9±5.3)h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两者之比为:2.22% vs.40.0%,P<0.05;试验组的尿激酶使用量为(34.7±11.5)万U,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3±33.6)万U,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疗效的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采取介入治疗的方式(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外周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可缩短溶栓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尿激酶使用量。

【关键词】介入治疗;效果;外周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溶栓时间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外周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主要有3种病理类型,即:闭塞性动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大动脉炎。

此病不仅能引发外周动脉血管缺血的情况,同时还能诱发感染、局部疼痛与溃疡等,若患者病情较重还需截肢[2]。

现阶段,常规溶栓疗法是外周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患者的一种主要治疗方式,效果不佳,且溶栓时间也较长。

而介入治疗方法则能有效缩短患者溶栓治疗的时间,促进病情恢复。

本文将重点分析介入治疗在外周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90例外周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患者,收录时间: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

老年外周动脉病的诊治进展

老年外周动脉病的诊治进展

抗血小板治疗率(%)
PAD主要两方面表现: 下肢症状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跛行和非典型疼痛 导致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下降
J Am Coll Cardiol. 2010 Dec 14;56(25):2147-81.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 和死亡率增加
27.8%的PAD患者同时患有脑血管病或冠状血管病
共入选患者389例,包括心脏内外科132例,神经内科124例,血管科133
PAD诊断率(%)
9
PAD的危害不仅局限于下肢
PAD是冠心病等危症
周围动脉疾病(PAD)与冠心病 同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 1
• 大多数医生过去都认为动脉粥样硬化集中在冠状动脉,然而动脉粥样硬化也 是肢体活动受限和不能愈合溃疡的原因1
冠心病
下肢动脉闭塞症
1.Creager MA,et al. Vascular Medicine. 2009;112.
动脉硬化血栓病 (血管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肺部疾病
癌症 暴力死亡 爱滋病
0 2 4 6 8 10 12 14 16
死亡数 (x106)
Murray et al. Lancet 2007;349:1269-1276.
PAD流行病学调查
• 德国一项多中心、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对来自344位全科医生的≥65岁的患者进行ABI检查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JAMA . 2001;285:2486 –2497.
国内PAD诊断率不足2%
• 选取北京、上海、长沙、广东、内蒙古和新疆地区的社区自然人群 21539例作为研究对象,≥18岁,ABI≤0.9诊断为PAD。 • 在PAD患者中,1.38%有PAD诊断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手术治疗常用以下措施: 1、溶栓治疗:作为首选,目前常用纤维蛋白溶解制剂,如尿激酶溶解新鲜血栓,在发病 后 48~72 小时应用最佳,常用剂量为 50~100 万 u/d,一般认为低于 50 万单位,尿激酶 是无效或疗效欠佳。 2、抗凝治疗能防止栓塞段动脉远端血栓延伸,常用低分子量肝素,或普通肝素。 3、抗血小板治疗: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较好的是抗血小板 5-HT2 受体阻 滞剂,如安步洛克(Anplag),常用量 100mg,日三次,口服。也可用肠溶阿司匹林等。 4、 解除血管痉挛:可用 0.1%普鲁卡因静滴或使用血管扩张剂或采用腰交感神经阻滞。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常可起到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四肢远端末梢动脉的痉挛或小动脉栓塞 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动脉手术如动脉瘤切除、动脉硬化闭塞症等进行血管移植术,以及动脉造影等均能并发 动脉栓塞。外周动脉硬化斑块所形成的微栓子、血管损伤的血管壁上也有血栓形成,脱落后 形成栓子。 3、其他原因
恶性膨胀肿瘤也可溃破进入动脉循环成为栓子,常见为原发或转移性肺癌,恶性肿瘤手 术切除时或手术后也可能发生癌栓栓塞。有约 4~5%病人,经全身检查仍不能发现血栓的 来源。
二、 临床表现:
其症状与动脉栓塞相似,发生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的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由于多伴有慢 性缺血,有一定的侧枝循环形成,其症状与体征一般较急性动脉栓塞为轻。而其他原因所致 的急性血栓形成一般与急性动脉栓塞形成的症状与体征相似,也可有“5P”征。
三、 诊断
(一)动脉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的诊断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以往有肢体慢性缺血症状,如间歇性跛行、肢体麻木、发冷等。 2、以往有肢体慢性缺血体征,如毛发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皮肤干燥而光滑、 肢体溃疡、肌肉萎缩等。 3、起病不如动脉栓塞急骤,往往有一段时间的血管功能不全前驱期。 4、血栓形成造成的皮肤苍白、冷感、搏动消失等症状的分界平面比较模糊。 5、X 线平片显示血管壁钙化或骨质疏松。 6、动脉造影见受累血管动脉壁粗糙、扭曲、狭窄或节段性阻塞、周围有较多侧支循环。
3、无脉 (Pulselessness):由于动脉血流突然中断,导致阻塞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出现无 脉。 4、麻木和运动障碍
患肢远端呈长袜型感觉丧失区,这是由于周围神经缺血引起功能障碍。近端有感觉减退 区,再近端可有感觉过敏区。患肢可有针刺样感觉,肌力减弱,甚至麻痹。这些征象都是由 于所有组织包括周围神经在内,遭受严重缺血的结果。
第二部分,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可出现类似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和结果。也
是血管外科的急诊之一,不过其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增高,介入 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日益增多,目前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
一、病因 1、 发生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外界的刺激,造成动脉痉挛,可发生急性动 脉血栓。 2、 各种动脉疾病在血管移植术后,如果抗凝血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也可以发生急 性动脉 血栓。 3、 介入治疗后,局部动脉受到损伤,或穿刺动脉过度受压,也可造成急性动脉血栓。 4、 各种导管(如 IABP 管)留置时间过长,如导管应用过程或介入治疗中肝素用量不 足,也可造成急性动脉血栓。
当诊断周围动脉栓塞时,需明确以下问题: 1、 是否有动脉栓塞:根据临床“5P”征象,以及上述非创伤性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2、 明确动脉栓塞的部位:可根据患肢皮温降低的平面的动脉搏动消失的范围来估计栓塞 部位。患肢皮温降低平面要比栓塞部位低约一手掌宽的距离,而皮色改变、感觉、运动障 碍的平面要比皮温改变更低。 3、 动脉栓塞的时间:周围动脉栓塞后以 6 小时以内手术者效果最佳。因此确定栓塞时间 对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预测肢体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4、 动脉栓塞的病因 通过全面询问病史及体检,并作相应检查,大多可以明确病因,但仍有一小部分无法查明。
第三部分、治疗 无论是急性动脉栓塞或是急性动脉血栓形成,一旦诊断明确,必须积极采用有效措施,
不过在处理上既要考虑局部栓塞所引起肢体的后患,更要重视心血管疾病给病人带来的危险 性。 (一)非手术治疗
在血管外科中非手术治疗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药物治疗往往治疗的效果有限,尤其 是当动脉栓塞的栓子是动脉硬化的斑块、心内膜、陈旧性血栓或空气、肿瘤、脂肪等组织时, 药物治疗几乎无效。当病人出现下列情况时,才采用单一的非手术治疗。 1、 伴有心、脑或其他脏器病变,处于濒危状态,不能耐受手术者; 2、 四肢远端末梢动脉的栓塞或血栓 3、 肢体已有坏疽,不适宜手术取栓者;
三、诊断 突然发生的肢体缺血,如出现“5P”征者,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动脉硬化,尤其是伴
有心房纤颤或近期发生心肌梗塞或动脉重建手术者,诊断并不困难。 辅助检查对动脉的定位诊断有意义:
1、皮温测定:能精确测出皮肤温度正常与降低交界处转移带的部位,以此来确定栓塞的 部位。 2、踝肱指数(ABI)和节段性动脉压测定:ABI=踝部动脉压/上臂(肱)动脉压。正常为 1.0 左右,<0.8 为缺血。能确定远端肢体动脉的搏动和消失部位,对定位诊断有帮助。 3、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明确动脉栓塞的部位和远端动脉的情况。 4、动脉造影检查:是确定栓塞部位最准确的方法。当诊断有疑问,尤其对原有血管疾病 或曾行血管移植或重建术的患者,动脉造影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和明确病变的部位等。
(二)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1、 有相应的动脉操作史,比如曾有动脉穿刺、动脉内留置导管或有动脉手术等。 2、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急性肢体缺血,尤其是当出现了类似的急性动脉栓塞症状与体 征时,应当考虑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此外,ABI 检查、血管超声以及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对明确病变的部 位和性质有一定的帮助。
外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脉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 作者:谷涌泉
外周动脉血栓性疾病主要包括动脉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性疾病,大多数为急性发病,少 量病人是亚急性或呈慢性起病。在外周动脉中病变多累及四肢,表现肢体的急性缺血,从而 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可 失去肢体,而且有时也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正确及时的诊断和快速有效的治疗是我们临床医 生应当掌握的基本功。目前临床上多见于下面几种病变,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病因: 栓子可由血栓、空气、肿瘤、脂肪、羊水、子弹等组成,但以血栓最为常见。
血栓大多来自心血管系统,特别是左心。血栓栓子的来源有三:①心脏病;②动脉病;③人 造瓣膜代用材料,其中心脏病为主要来源。 1、心源性
Metcalfe 报告 200 例下肢动脉栓塞的血栓栓子,90%来自心脏病,其中 70%伴有心房颤 动。在心脏疾病中,风湿性心脏病和冠心病二者可发生左心内的血栓形成。人工瓣膜也是血 栓形成的所在部位。 2、血管源性
(二)手术治疗 Shumacker 等分析腹主、髂、股和蝈动脉栓塞后,下肢总存活率 75~82.5%,其中发病
14~24 小时内者,肢体存活率 67%,12 小时以内手术者,肢体存活率 81%。6 小时以内者, 肢体存活率 95%。
1、手术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手术取栓,而当患者同时伴有动脉硬化性闭塞者,应当 同时进行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2、手术取栓的方法 1963 年 Fogtarty 倡用气囊导管取栓,沿用至今效果良好。采用这种方法行腹主动脉或 骼、股动脉取栓,可采用局麻,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 下肢动脉取栓一般采用经股动脉切开取栓,也可根据病情需要采用国动脉或小腿动脉切 开取栓;上肢动脉取栓均作肘窝部纵 S 形切口;腹主动脉骑跨栓需作双侧股动脉切口。 Forgarty 气囊导管取栓术可能损伤动脉内膜或穿破动脉;可将栓子推向动脉远端,加重 肢体缺血;因而在操作过程中应轻柔,以防导管折断。 3、 动脉旁路移植术:根据病变的部位、患者的年龄以及伴发疾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 同的旁路移植手术。 4、 自体干细胞移植术:主要用于急性肢体缺血转归为慢性,而且不适合进行动脉旁 路移植手术的患者。 5、术后处理 手术后,肢体血液循环逐渐好转,但往往由于动脉痉挛存在,使血液循环恢复较慢;因 此术后仍需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以及血管扩张药物。 肢体缺血时间超过 6~8 小时,即使恢复血流,有时由于肢体肌肉水肿,可出现胫前肌间 隔综合征,再次压迫动脉,造成肢体缺血征象,这时需要作紧急小腿深筋膜切开减压术。 6、截肢术:肢体已出现坏疽,一旦分界线明确后,需行截肢术治疗,否者可以危及生 命。
第一部分、急性动脉栓塞症
急性动脉栓塞(acute arterial embolism)是由脱落的血栓或其它异物堵塞动脉,造成血流障 碍的紧急疾病之一。栓子随为血液循环停留在口径较小的周围动脉或内脏动脉产生栓塞,造 成受累动脉供应的肢体、脏器、组织等急性缺血甚至坏疽(死)。90%以上的血栓栓子来自 心脏病,90%血栓栓子嵌塞于腹主动脉末端及其下方的下肢动脉。其持点是发病突然,症状 明显,进展迅速,预后严重,需紧急处理。
二、临床表现 急性动脉栓塞的症状轻重,决定于栓塞的位置、程度,新的血栓形成多少,侧支循环是
否发挥作用,以及对全身影响等因素。 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与体征为“5P”征:即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 (Pulselessness)、
麻痹 (Paralysis)和感觉异常 (Paresthesia),即上述症状的出现和严重程度与缺血程度有关。 1、疼痛 (Pallor):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为急性锐痛,少数病人仅感酸胀。疼痛主要原 因是组织缺血缺氧,栓塞处的剧烈疼痛与局部血管压力骤增,血管突然扩张有关。 2、苍白 (Pallor):由于组织缺血,皮肤乳头层下静脉丛血液排空,皮肤呈蜡样苍白。
四、鉴别诊断 1、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依肢体胀痛、肿胀伴浅表静脉曲张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来诊断,配 合超声多普勒检查、体积描记和静脉造影等可确诊。
临床上严重的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发生股青肿时,有时可引起反射性动脉痉挛,使远端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致使皮温降低,皮色苍白,易误诊为动脉栓塞,但这种动脉痉挛一般 不超过 12 小时,随后肢体缺血改善。此外,急性动脉栓塞者中有少数同时合并深静脉血栓 形成,也应警惕。 2、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见下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