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县的一个成功模式——记福建省永春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春县古称“桃源”,是著69.5%,比位居全国第一的福年10月,永春被环保部列年5月,又被环保部批准为个部委联合授予首批国家级生永春县2003年提出“生态立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永春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发挥了重要的领导组织协调推动作用。
一、大谋划,找准发展新定位
永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永春县生态县建设行动方案》、《永春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及修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生态示范创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走在全省前列。
永春先后获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正式纳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范围,成功入围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实施方案》已获国家发改委、环保部批复;《福建省永春桃溪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桃溪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试点方案》通过市政府审定,被确定为市级县域特色改革主题。
永春地处晋江上游,承担着保护晋江饮用水源的重任。
生态建设是永春的发展方向,也是永
春的后发优势。
永春县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和建设“泉州中心城市后花园”的要求,始终把“保护好这一方青山绿水”作为己任,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永春是福建省34个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的县(市)之一。
二、大手笔,升级生态新产业
实施“生态农业”工程。
永春是传统农业县,通过“五抓”措施,加快由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跨越。
一是抓经营规模,解决“有地种”问题。
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全县土地经营权流转4.5万亩,涉及农户2.2万户。
二是抓经营主体,解决“谁来种”问题。
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全县现有市级以上示范社20家、家庭农场27个、市级以上重点龙头
生态立县的一个成功模式
——记福建省永春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
先进集体事迹选登
2016年第先进集体事迹选登
企业27家。
三是抓经营项目,解决“种什么”问题。
着力推广适宜我县种植的食用菌、名优特水果、花卉苗木等绿色经济作物,建设20个精品农业示范基地,4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四是抓经营效益,解决“种好地”问题。
建立设施农业4000多亩,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创新农业企业化和精致农业运作模式,打造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
五是抓经营体制,解决“持续种”问题。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抵押贷款,全县已办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8笔、额度657万元,有效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为现代农业发展增动力、激活力。
实施“生态工业”工程。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准入原则,加大“一区多园”建设力度,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工业发展,打
造绿色低碳、环保高效的生态型现代化工业载体,成为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实施“飞地工业”,把乡镇招引的项目集中到县工业园区,既节约集约用地,又减少环境破坏,实现集中处理。
做大做强轻纺鞋服产业,围绕建设海区特色纺织基地,梳理延伸纺织服装产业链条,强化产业集群规模效应,2014年规模以上企业70多家,产值近200亿元,成为全县主导产业;推动矿产资源产业创新升级,关闭淘汰煤炭开采21处、水泥制造7家、造纸行业4家,同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积极培育扶持煤矸石综合利用、锌合金开发利用、高纯超细改性高岭土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2014年产值近百亿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挖掘“香”的海丝文化元素,传承创新延续“海丝”香料之路,创新开发组合产品,全方位助推本地企业规模化、品牌化、集聚化发展,2014年5月获批“中国香都”,成为唯一的
近40增长点。
实施“生态旅游”工程。
挥在全省县(市、区)中拥有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10乡村旅游示范点和7客和旅游收入以15%
增长率持续快速增长。
三、大统筹,建设宜居新环境
合拳。
瞄准争创标准,推进“山水名城、永春桃溪
实施桃溪流域综合治理。
年来,围绕“水清、堤固、
路畅、岸绿、房美”的目标,
377个,完成投资约27亿元,公里主河道综合治理实现全覆
统筹资金资源”的做法,
“桃溪治理模式”
21实施美丽乡村建设。
2012年
着力推进“治污、
10个县级示
建设,共创建了40个县级、个乡镇级示范村,连线扩面率先发布实施《永春县美丽乡村
建设规范》,典型做法被吸收为
国家标准。
同时,实施“清新桃
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动,通过
组织开展“新房美化、裸房装修、
古厝修缮、危房拆除、违建清理”
等五项整治工程,进一步提升农
村宜居环境水平。
实施最美县城创建。
通过抓
“洗脸美容”,先后实施四期的
城区街道景观改造工程和“山水
名城”十大提升工程,实现县城
18个路段16公里、53.5万平方米
的全方位改造,建成3个城市湿
地公园,加快市政道路、供水管网、
污水管网、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
建设。
县城抓好东南互通和南北
环城路园林景观提升,启动国家
园林县城和节水型城市创建,推
进城区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改造
提升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县城品
位,荣获全省宜居环境建设示范
县、福建“十大醉美县城”称号。
四、大宣传,造浓创建新氛围
注重采取多形式、多方位、
多层面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
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
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
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
文明建设的文化氛围。
县委党校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的
培训课程。
教育部门将生态文明
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强
化青少年环境基础教育,开展
全民环保科普宣传,提高全民
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
环保部门建立政企合作机制,
与相关企业签约建立环保应急
物资储备库。
通过深入乡镇、
学校和社区,全方位、多角度、
深层次宣传报道,不断提升公
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
意识,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
关注和参与程度明显提高,形
成了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
待自然的良好社会氛围。
牛姆林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先进集体事迹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