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萧山金山初中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萧山金山初中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红鞋
韩松落
杨小萱家里,有两双鞋是动不得的。

一双是她姥姥留下的绣花鞋,粉红色的底子,绣着精致的花样。

那鞋子据说是她姥姥少女时代亲手做的,一辈子也只穿过一次,在出嫁那天。

杨小萱的妈妈唯一的偶像,就是会做绣花鞋的姥姥,她是杨小萱妈妈捏着绣花鞋时永恒的话题:“我,不及她的百分之一,你,不及你姥姥万分之一。

”杨小萱很不耐烦:“一双绣花鞋。

”她妈妈说:“你说什么?”
另一双是她哥哥留下的。

杨小萱原来是有哥哥的,1978 年,她爸爸妈妈带着三岁的哥哥返回西安时,哥哥在火车站走丢,到现在也下落不明。

她妈妈每每提起小哥哥,就陷入半昏迷状态,捏着小鞋子哺喃地说着:“我要是当时不拿那个搪瓷缸子去接开水……”突然又睁开眼睛,目光炯炯地盯着杨小萱:“怎么丢的不是你!”家里遇到搬家及墙缝漏水,她妈妈绝对少不了要说几句“要是你哥哥在就好了”。

杨小萱也不恼:“要是我哥哥在,全球气候肯定不会变暖”。

她妈妈又说:“你说什么?”。

不能跟姥姥比,更不可能跟哥哥比,杨小萱觉得自己不男不女,十分苦恼。

她小时候渴望的是一双红鞋,但提都不敢提。

她是家里的隐形人。

报考大学,她的目标是离家越远越好、专业越强悍越好,于是成为交通大学道桥专业的学生。

大学毕业,顺理成章地进了施工单位,一年有大半年时间,挤在男人堆里,在荒山秃岭施工作业,心情倒非常好。

好日子终于因为妈妈的电话结束,电话那头,妈妈又气急败坏又不耐烦地说:“你回来吧!回来吧!”潜台词分明是:“回来也没有用,要是你哥哥在就好了。


那一年海南又慢慢热起来,她爸爸当初的战友找上门来,说是三万块就可以在海南买一块地算作入股,从此以后年年有分红,十分诱人,他爸爸热心地在厂子里召集入股,居然筹到了买十六份地的钱,钱一交出去,老战友立刻人间蒸发。

她爸爸豪气干云地承诺由他还钱,第二天却在浴室摔了一跤,从此半身不遂,躺在床上。

除掉自己家出的那一份钱,欠的钱是四十五万。

那一年,一个效益稍好的单位的员工薪水,大约是一千二百块;黄瓜,即便春节也不过两块钱一斤。

杨小萱按着计算器,眼前浮现出二十二万五千斤春节的黄瓜,以及将近四百个揣着当月薪水的工人。

第二天很快来了。

她挨个去那些股东家拜访,一家家承诺还钱。

有人面罩寒霜,有人连哭带骂,有人门都不给开,有人还算和气,甚至捧了茶出来,但话语间分明隔着一层,有人已经不抱任何希望,肯听她讲话也更像是自我安慰,也有人生怕不还他家的钱,或者还得太迟,小心翼翼地表示:“利息我们就不要了。


她去单位请了长假,在街口盘了一间铺子,一心一意地开始卖鞋子。

三个月后渐渐开始有了收益。

开始一点点地还债。

她把债主分了几拨,有了钱,先还给那些家里有病人的、有孩子上学的,宽裕点,再给别的一家家还。

债确实是在减少,但似乎还是太慢了,二十二万五千斤春节的黄瓜,消失得十分缓慢。

杨小萱每次坐在鞋子中间,半夜三更地贴着标签,会突然被这二十二万五千斤黄瓜压得喘不过气来,她胸口发闷,但一刻也不敢停。

她渐渐和债主们培养出一种奇异的感情,有时候她上门还钱,赶上他们吃饭,他们也热情地招呼她,她也不客气,偶然也会坐下来吃一点,店里遇到麻烦,也找有门道的债主帮个忙,有时候去还钱,赶上他们心情好,还要推让一阵子,春节还常常把他们约齐了,一起吃个饭。

三年、五年、六年,二十二万五千斤黄瓜慢慢减少,她甚至买了一辆二手的客货两用车,又匀出钱来交了首付,买了一处新房子,把朝阳的那间给了躺在床上的爸爸和妈妈。

有天,杨小萱听见妈妈跟楼下的人说“还是女儿好”,口气酷似计划生育宣传员。

杨小萱记得非常清楚,全部债务还清楚那天,是2005 年8 月12 日。

她曾经无数次设想过这一天,但这一天当真来了,她却十分平静,去最安静的宾馆开了一个房间,关掉手机,一直睡到第三天的早晨。

她在自己的货品里,挑出一双红鞋子,仔细地穿在脚上。

她开着车向西,一直向西,当年她造的桥,应该还在。

她要去看那些桥。

(选自《小说界》,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如开头提及姥姥的绣花鞋和哥哥的鞋,意在突出在妈妈眼里,杨小萱不如姥姥心灵手巧,也不如她哥哥“有用”。

B. 文中多次写到“二十二万五千斤春节的黄瓜”,突出了债务的沉重,形象地写出了杨小萱巨大的心理压力,为塑造杨小萱形象作了有力的铺垫。

C. 杨小萱的父亲热心召集工人入股,在上当之后又勇于承担,承诺还钱,这些对杨小萱都是一种无形的感召,是其主动承担家庭重任的精神源泉。

D. 那些工人债主们对杨小萱前后的态度变化,是杨小萱还债的诚意和实际行动感化的结果,小说这样写是从侧面揭示杨小萱为人的可贵品格。

2. 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分析杨小萱这一人物形象。

3. 探究小说要以“红鞋”为题的用意。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疫情当前,各地开学时间被迫一延再延。

不过,学校可以不去,学习不能落下,孩子的成长更是“一刻都不能停”。

于是,“停课不停学”蔚然成风,一时间,学生端坐屏幕前,一线教师变身十八线主播,每个家长不论愿不愿意都干起了助救、网管和摄影师的营生。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看到有乐在其中的,有苦中作乐的,有叫苦不迭的。

有的学校没等假期结束就提前开通网课,有的老师苦于钻研直播软件,有的家长与网速和流量做斗争,有的学生则被迫超长在线待机以备随时抽查。

一些学校弃优质教育资源不用,要求全体教师录制视频课程,有些老师要求学生每天打卡,上传学习视频。

实际上,对于云课堂的过度泛滥,已经提前“享受”云办公的成年人并非不知其害。

除了饱受硬件设备和网速的困扰,更要承受24小时随叫随到的压力,且不论长时间看着屏幕工作带来的视觉刺激。

更何况是孩子们呢?
疫情当前,形式主义是大敌。

某种程度上,这场疫情阻击战也给了教育领域纠偏的机会窗口,切莫再把经念歪。

(摘编自北京商报《停课不停学走心别走形式》)材料二:
[注]数据教育部。

大学生:400份;家长:300份;老师:200份。

材料三:
居家隔离成为这个超长寒假的常态,研究一些美国家庭采用的“在家上学”方式,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消除假期综合征,把生活节奏调整到上学模式。

把家庭作息时间调至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

家长要率先垂范按照平时上班的节奏起床,以此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影响和暗示。

在家里布置出一个有“教室感觉”的空间。

营造学习的物理氛围。

帮助孩子走出散漫,进入学习感觉的第二个办法,就是设法把家里的一个空间布置出一点教室的味道,增加一些学习的仪式感。

每日时间表、每周课程表,一个都不能少。

制定时间表,把孩子的责任与义务具体化,让孩子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每周课程表最好打印出来,贴在孩子的“教室”空间里。

将一天的时间分成三段,配合家务的需要,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律习惯。

一边学好功课,一边学做家务。

手机使用要全家约法三章,大人孩子一起执行。

作业优先,不完成作业,不接触手机;浏览手机看疫情的次数要有约定。

这一条对全家所有人都有约束力。

(摘编自鹿永建《“别人家的孩子”怎样“在家上学”》)材料四:
“停课不停学”,学校应该怎么做?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校发出倡议:
教学内容适切:要合理安排学生居家学习的课程内容,严格控制文化知识类课程的学习时间。

上好疫情人生课,让孩子懂得感恩、担当和责任。

教学形式适宜: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有选择性地利用网络、电视、移动终端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体现线上教学特点、适应本校实际的教与学的方式,要因师而异,没必要让教师人人成为“主播”。

课时安排适度:综合考虑在线学习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不能简单照搬照抄线下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套用线下课程表进行线上教学。

各学科每天的学习容量要合适,避免各自为政增加学生负担,指导学生劳逸结合,保护视力,增强体魄,保障身心健康。

教学方法适当:“停课不停学”不能变成教师“线上满堂灌”。

教学中,教师要减少知识单向讲授、机械重复练习,有效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坚决摒弃“打卡、上传视频”等形式主义要求。

(摘编自李强强、高红霞《“停课不停学”,学校怎么做?》)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疫情当前,各地开学时间被迫一延再延,一些学校的云课堂教学让一线教师和家长的“身份”发生了变化。

B. 对于长期在线教学,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愿意接受所占比重要高于被调查的中小学生家长和各层级教师。

C. 为了孩子能适应“在家上学”的模式,家长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增强孩子学习的仪式感让孩子不再散漫。

D. 对于空中课堂模式与内容,学校要科学合理安排,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不能流于形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通过一些事例,指出“停课不停学”给学校、老师及家长带来的困惑与负担,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B. 材料二中,接受问卷的大多数老师在课前准备教案,熟悉直播平台、软件上耗时较多,所以认为线.上比线下课程更加费时。

C. 合材料一和材料三来看,如果我们借鉴了美国家庭“在家上学”的做法,当下我们线上教学面临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D. 材料一、三、四的内容出自媒体网站的观点或报道,材料二是问卷调查的一些数据,对信息搜集来说互有补充。

6. 材料三、四都是针对“停课不停学”的相关报道,各自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请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民本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民为邦本”,即肯定民众是邦国基础,是君主废立和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是国家财税的来源;“本固邦宁”,即认为在民众的安居乐业基础.上获得君主政权的稳固,二者之中,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治民得民的政治措施,包括富民、安民、保民等。

与现代民主思想相比较,传统民本思想存在着巨大的历史局限性。

其一,恩赐式的重民主张。

历代民本论者对民众巨大的力量都有着清醒的认识,认为民众的暴力革命是君主王朝灭亡的异己力量,因此,他们提出重民主张。

所谓重民,一是要重视民意,通晓民情。

墨子指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二是要惜用民力。

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提醒统治者注意节约费用,爱惜民力,役使百姓,不违农时。

三是要重视民生。

即通过休养生息、整饬吏治、宽刑缓政和轻徭薄赋等措施,来富民养民。

重民的政治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制统治的严酷性,改善了民众的生存环境。

但是,重民的主体是君主,重民的内容是君主为民作主,重民的措施是君主施行仁攻;而民众只是被重视、被怜悯对象,在他们之上,站着一个普施雨露的救世主。

由此可见,民本政治的主动权掌握在君主手中,重民是自上而下的恩赐式的施舍,没有也不可能有尊重民众政治权利的内容。

其二,隆君的政治目的。

如上所述,民本思想并不是一种论证民众政治权利的学说,相反,它以君主统治的长治久安为归宿,主张通过重视民众的力量和民心的向背,维持民众的基本生存,来确保君主统治地位的稳固。

历代民本论者虽然认识到民与君之间对立的关系,并承认君权的相对性,但是,他们并不抛弃这种不合理的政治关系,而是千方百计地去调和民与君之间的矛盾,期望找到一种能有效解决民与君之间纷争的“灵丹妙药”。

可见,民本思想中的种种重民措施,都是作为君主的牧民之术而提出来的。

说到底,重民是手段,隆君才是目的。

孔子就毫不掩饰地说过:“宽则得众,惠则足以使人。

”孟子也说过“保民而王”、“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之类的话。

就连激进的唐甄也明确表示,他的学说是为了“立于明主之侧,从容咨询”,即为统治者献计献策。

其三,人治的治国方式。

在如何实现民本政治的理想问题上,历代的民本论者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大同小异,无外乎君主修德、招贤纳良、节己顺民等,他们把政治理想实现的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的身上。

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作保证,民本思想的实际效力极为有限,能否得到实施完全取决于君主的良心发现。

因此,民本思想的治国方式没有超出“人治”的窠臼,其历史发展也同封建王朝的更替一样,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每当阶级矛盾激化,新王朝建立的时候,明君当政,民本思想甚是活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国明君谢世,昏君奸臣当道,民本思想便日渐式微,乃至销声匿迹。

综上所述,传统民本思想虽然力倡“重民”、“恤民”,以及对限制君权提出种种设想,但是,它本质上不是君主政治的对立物,而是一种君主统治的政治改良理论。

(节选自刘敏军《论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局限与启示》)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观点肯定了“民”在国家中的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

B.重民的政治主张让君主施行仁攻,改善民众的生存环境,它是现代民主的基础。

C.君主时代,只有适当提高民的政治地位与权力,才能有效解决民君之间的纷争。

D.历代的民本论者把传统民本理想实现的希望无--例外地都放在了圣君贤相身上。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现代民主思想作为参照,论述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巨大历史局限性。

B.文章以民众政治权利为视角,得出了重民是自上而下的恩赐式的施舍的结论。

C.文章对“隆君政治目的”的论证采用了类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D.文章讨论了民本政治的治国方式,认为这种方式还没有超出“人治”的窠臼。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如果封建君主能清醒认识民众革命的巨大力量,就可能“重民”,实行仁攻。

B.唐甄的民本思想比孔孟思想更为激进,但仍然是为君主统治的长治久安服务。

C.只要封建王朝变“人治”为“法治”,就不会再有王朝的更替,国家的灭亡。

D.传统民本思想虽然力倡重民、恤民,但不过是-种君主统治的政治改良理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
而啗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意常在沛公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瞋目视项王瞋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听细说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项王按剑而跽曰
A. 去今之墓而葬焉
B.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12.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

B. “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泄露出项羽内心的惶恐而惊慌,同时也有力地烘托了樊哙的威。

C. 项王之所以在樊哙的一番言辞后“未有以应”,是因为此时他已经更加相信刘邦无意做关中王,所以在樊哙的指斥前内心有愧。

D. 这段文字借助语言、行动、神态描写,突出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樊哙和项羽的不同性格。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出塞曲
刘湾
将军在重围,音信绝不通。

羽书如流星,飞入甘泉宫。

倚是并州儿,少年心胆雄。

一朝随召募,百战争王公。

去年桑干北,今年桑干东。

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

汗马牧秋月,疲卒卧霜风。

仍闻左贤王【注】,更将围云中。

【注】左贤王:句奴王封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汗马牧秋月,疲卒卧霜风”,用了对比和互文的手法,营造了边塞战场萧瑟凄凉、人马疲敝的场景。

B.中间部分刻画了一个应募从军的并州少年形象,心雄胆壮,连年随军征战,渴望建立战功以求取功名。

C.结句写了匈奴王又要来包围云中地区,再次点明边塞战事频繁的时代背景,含蕴丰富,余韵不绝。

D.诗的开篇写重围中的将军,又写急如流星的文书,渲染了边境告急的背景,为后文写兵士做了铺垫。

15.这首诗情感意蕴丰富,表现了戍边士卒多层次的情感,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自述在江州的居住环境潮湿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_______”,一句表示蜀地与秦地之间少有往来的情形,用“_______”进一步表明蜀地与秦地之间没有人可以通行的道路。

(3)屈原《离骚》中,“_______”一句与“不忘初心”表达的情怀相同,“_______”一句点明作者坚信自己纯洁的品质并没有亏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阅读下面的漫画,用一段话说明画面的主要内容及漫画的寓意。

要求:语句通顺,不超过75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你的朋友约你一同去看电影,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

下面四种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A. 很不凑巧,今晚有事,不能与你同去看电影,你另约他人吧!
B. 谢谢你的好意!不过这部电影我已看过了,你自己去看吧!
C. 很对不起!今晚我有点事情要办一下,改换明天吧!
D. 听说电影很不错,只可惜我有点事不能与你共赏了,谢谢你!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

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刷拼多多。

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二十四岁以下,这个年纪或在读书或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

为什么不断刷小视频?因为你在猎奇,你总在等待着,还有更新鲜的事物呈现在你的面前。

刷多
了小视频之后,我们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和精力去读一本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某一件事情。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只是选择靠这些软件去虚度时光,那我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了。

尼尔·波兹曼曾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是其主动承担家庭重任的精神源泉”错,杨小萱主动承担责任是因为父亲“从此半身不遂,躺在床上”。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

此外,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

本题要求分析杨小萱这一人物形象,根据原文,妈妈说她不如哥哥有用时,她说“要是我哥哥在,全球气候肯定不会变暖”,她不跟妈妈计较,体现出她的幽默大度,根据“报考大学,她的目标是离家越远越好、专业越强悍越好,于是成为交通大学道桥专业的学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主见的人,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根据“她挨个去那些股东家拜访,一家家承诺还钱”“开始一点点地还债。

她把债主分了几拨,有了钱,先还给那些家里有病人的、有孩子上学的,宽裕点,再给别的一家家还”,体现她敢于承担责任,有魄力,能履行跟人的承诺;根据“她去单位请了长假,在街口盘了一间铺子,一心一意地开始卖鞋子”“半夜三更地贴着标签”,体现出她的吃苦耐劳;“把朝阳的那间给了躺在床上的爸爸和妈妈”以及帮爸爸还清债务体现了她的善良有孝心。

【3x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文本标题作用的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