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三历史复习试题(一).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试卷(PE.1)
时间:100分钟总分:1
一、选择题:(60分)
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2、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
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
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4、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5、东汉时期“豪强”的基本特征是
A.拥兵自重称霸一方
B.依靠巧取豪夺聚敛财富
C.通过科举获得功名
D.世代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6、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7、《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
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
这说明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8、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9、19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
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10、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1、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
此措施是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
C.租占旅顺、大连D.修建满洲铁路
12、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13、“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
该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太平天国运动时
14、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
15、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
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6、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
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 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签发的苏联护照
C. 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 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17、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1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19、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二、材料阅读题:(60分)
21、(12分)请认真思考下面的5个话题,完成相关任务
话题:①五四运动②鸦片战争③同盟会成立④辛亥革命⑤中共成立
请回答(填代号):
(1)上面5个话题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话题是:(1分);
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话题是:(1分)
(2)上面5个话题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是:(只有全对才得分,共3分)(3)历史文化素养是人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可以提升人的修养。
某文化机构为考查青年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拟向全国征集考查选手文化素养的历史试题。
请你从上面挑选1个话题(辛亥革命除外),仿照例子,设计相关问题,向该文化机构投稿。
要求:问题简洁明了,指向性强。
(5分)
例如:
话题:辛亥革命
问题: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案:三民主义。
推荐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
──《明史职官志》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依据上述材料回答:
(1)明清两朝皇帝是怎样处理国家政事的?(4分)
(2)明朝的殿阁大学士与清朝的军机大臣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3)明清这种政事处理方式有哪些突出的危害?(4分)
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中外已开衅,直隶天津地方义和团,会同官员助战获胜,业经降旨嘉奖。
此等义民,所在皆有,各督如能招集成团,借御外侮,必能得力……
──《清帝上谕》6月21日材料二: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披本塞源,非痛加划除不可……即著该护督督饬地方文武严得查办,务净根株……
──《清帝上谕》9月7日请回答:
(1)“会同官员助战获胜”主要指什么?
(2)上谕发布时清朝皇帝是谁?但实际上上述两个上谕反映了谁的主张?为什么?
(3)两个上谕都与义和团有关,但清政府的态度上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4)义和团是最终命运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意义?
24、(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兴银行,……兴器皿技艺。
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
兴宝藏。
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关经济方面的规定,各自体现了什么思想?(2)从时代的要求看,这两种经济思想各具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
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联合政府成立了,中共将尽心尽力和蒋主席合作,以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
──1945年9月27日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问材料二:“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下,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现三民主义的方针下,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
”
──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的演说材料三:“双方又同认蒋主席所倡导之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
”
──1945年10月10日《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材料四:“今年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作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
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
”
──中共中央1948年劳动节口号请回答:
(1)在材料一、二中,毛泽东都提到要彻底实现三民主义,这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的这种说法的政策依据是什么?
(2)材料三中提到“国共双方同认……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
事实上双方在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上是否真的完全一致?如不是,那又有何原则分歧?国民党的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一、二和材料四,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绝然不同,这是为什么?
高三历史试卷(PE.1)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CACD AADCB BCACB CDDCC
二、材料阅读题:
21、(12分)(1)②2分、②2分;(2)②③④②⑤3分;(3)话题:中共成立(1分)问题: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答案:马克思主义(1分)推荐理由: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2分)(其他两个话题也可以,言之有理就可给分)
22、(12分)(1)明清皇帝都是亲自处理军国大事,内阁和军机处没有固定的职权,没有下属机构,只是起到顾问作用。
(4分)(2)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都充当皇帝的侍从顾问,协助皇帝草拟圣旨,并传达给有关部门执行,不能参与决策。
(4分)(3)明清皇帝独断军国大政,形成绝对君主专制,国家安危和人民的祸福,完全寄托在皇帝一个人身上。
皇帝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使中华民族多灾多难。
(4分)
23、(14分)(1)196月,义和团在清军的配合下,给从天津往北京进犯的八国联军以重创,迫使他们狼狈逃回天津。
(2分)(2)光绪帝。
(1分)慈禧。
(1分)戊戌变法后,光绪帝被囚禁,实际控制政权的是慈禧太后。
(2分)(3)由招抚剿杀镇压。
19夏,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由于形势所迫,慈禧开始承认义和团,企图利用义和团抵抗外国侵略,同时也达到削弱义和团的目的。
(2分)当列强攻占北京后,慈禧为迎合帝国主义的要求下令剿杀义和团。
(2分)(4)被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2分)
24、(10分)(1)思想: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分土地,建立均富的理想社会;(2分)②《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矿等企业,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经济。
(2分)(2)进步性:①《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推翻地主土地所有制,解除封建压迫,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原则。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意义。
(3分)②《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3分)
25、(14分)(1)中国当时进行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的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
(2分)毛泽东在这里提“彻底实现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分)其政策依据是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
(1分)(2)否。
(1分)原则分歧在于国民党要先军队国家化,然后再政治民主化。
中共要先政治民主化,然后再军队国家化。
(2分)国民党观点的实质是要中共先交出军队,这样,政治民主化就毫无保障,成为一句空话。
(2分)(3)材料一、二均系毛泽东在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的发言,当时国共合作尚未完全破裂,蒋介石还是争取的对象。
1946年6月,蒋介石挑起内战,所以材料四对他的态度与前面完全不同。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