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是为了会学,教是为了不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是为了会学,教是为了不教
作者:王黎明
来源:《化学教与学》2010年第03期
新课改已经在我们江苏高中教学中实施了多年,随着新课改深入,新型的学案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教案。

学案与教案虽然一字之差,但无论是从教师的备课到学生的预复习,还是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都为改善高中生学习方式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现在,学案已在许多学校和教师中普遍使用,成为教学中一种常用的辅助手段,但学案的设计理念、应用效果存在着很大差异。

那么,化学学案到底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呢?新的化学学案的设计和应用中又要注意那些问题?如何在新课改下进行化学学案的设计?下面我就以自己的体会来谈谈。

一、化学学案给教学带来的变化
1. 学案在学习新课之前印发给学生作课前参考、预习和课堂学习使用。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对每节课的学习有了知情权、有了框架、有了目标,最重要的是有了学习的思想准备,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

另外,教案学案一体化,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主体性研究学习活动,即让学生在学习参与、能动的实践过程中,自己探索知识和进行创造性思维锻炼活动。

学生也就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其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从真正意义说,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 新型的化学学案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强调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和方法的指导,主动参与学习,自行研究,能够发现问题并最终加以解决,从而达成教师事先制订的学习目标。

这一过程,就是真正的学习过程,而不再是一个现成结果的直接呈现和学生的死记硬背。

案例1:请阅读下面一段材料:2008年10月14日上午9点左右,在泰兴经济开发区工作的王先生和同事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呛得众人直掉眼泪,便急忙跑到室外,只见空中弥漫着黄色的气体。

经查,气体是因为某厂氯气管道气体泄漏。

发生泄漏的管道下面有一条小河,两岸种植的蔬菜从叶子到根部都变成了枯黄色,河边几只蛤蟆也被染成了枯黄色,挣扎了几下后陆续死去。

消防队员立刻穿上防化服,一部分人现场指挥群众用毛巾沾水向上风口高处跑,另一部分人关闭泄漏的管道阀门并向空中浇水,向河中撒大量的石灰。

事故造成上百人受伤住院。

阅读以上材料请你找出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3. 和传统的化学教案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所不同的是,化学学案更突出、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引导者。

如果说教案是“授人以鱼”,那么学案则完全就是“授人以渔”了。

案例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
学生通过教师所制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自行去研习学习的相关内容,尝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形成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并能够终身受益、终身能够学习,这也许就是学案与教案不同的精髓所在。

二、设计化学学案所要注意的问题
1.学生是学案教学的主体。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案设计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依靠学生,注重让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必须一切为了学生,千方百计营造学生主动发展的氛围和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案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有所收获。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知识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教师掌握了知识决不等于学生掌握了知识。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间接的途径被动接受现成结论往往不能深刻理解、切实掌握,通过自己加工、自己制作、自己思考获得的知识才能留下深深的印迹,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2.学案设计也要体现创新精神。

学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敢求知,求新求异。

创新能够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思维的科学、严密、完整有助于创新,打破习惯思维进行递向思维,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等,都是创新的重要表现和有效突破口。

通过学案的引导,让学生拥有一个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在探索的长河中,劈波斩浪,克服难关,奋勇向前,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飞翔中学会飞翔,在温故中知新,在探索中创新。

学案设计决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不能扼杀同学的创新。

如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

案例3:(1)自制褪色灵(学生家庭小实验)
(2)检验你家用的食盐是否加碘盐?
(3)如何配制一瓶硫酸亚铁溶液(要求放置三天不变质)。

(4)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醋酸是弱酸?
3.学案中要善于提出问题。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正是由于问题的不断出现,才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知,使思维不断向深度、广
度上拓展。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

如在电解原理的教学中,学生难理解为什么电解CuCl2溶液时是CuCl2分解而不是电解水,可以设计成系列问题:
案例4:在电解氯化铜溶液时:
①通电前CuCl2溶液中有哪些离子,其浓度大小和运动情况如何?
②通电后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情况如何?
③在两极附近分别聚集有哪些离子,它们的“放电”倾向如何?
④两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怎样,电解的总反应式如何?
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顺利达到理解电解原理的目的。

同时也培养学生能够将复杂问题分层分步解决的能力。

4.学案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一个年级、一个班级的同学,基础和水平会参差不齐,学案设计要从学生、班级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是分层教学的客观要求。

教学实践中,要设计出既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又尽可能满足有余力同学的需要,既不能一味拔高,令人望而生畏,也不能随意降低,使人俯下身子摘桃子,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激励性,既为成绩好的同学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为成绩较差的学生装上起跳的助跑器,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均有启迪和帮助。

同时练习题的选取也要有梯度,有层次性,不一定每一个成的一模一样,重要的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提高。

三、应用化学学案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中要占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而非主体,教师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案教学的实际效果,反映着教育观念是否更新。

倘若仍坚持满堂灌、灌满堂,学案就失去应有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思考设计学案,作为教师教、特别是学生学的行之有效的可行方案,既不能下发学案后万事大吉,“放群羊”,撒手不管,也不能越俎代庖,当“保姆”事事包办代替,而应切实担负起“导演”、“教练”、“主持人”的责任。

课前精心准备,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把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问题都反映到学案上;课上积极施教,“煽风点火”,设疑启发,组织讨论,精讲点拨,练习巩固,及时反馈,讲评到位。

只有这样,教师的作用才会到位而不越位,才不会“荒了自己的田,去种别人的地”,师生才能相互配合,默契融洽、和谐民主,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2.学案教学的核心在于用好学案,落实学案,而落实学案的关键又是教师。

学案中的每个问题都应有一定针对性,需要精选、精讲、精练,课堂上利用学案、讲解学案,课后学生练习学案、巩固学案与掌握教材有机结合,第二节上课时教师应注意督促学生完成学案,同时检查学案,或提
问、或批改、或辅导、或答疑,千方百计做好学生消化吸收工作,在严、细、实上作文章,在学案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教学常规,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3.灵活使用学案。

有的教师上课时就按设计好的学案组织教学,课上按图索骥,照本宣科,既不切实际,也与新课程精神相违背。

教学是教与学活动的统一,既有学生的学,也有教师的教。

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但学生的学不能代替教师的教。

以学案主宰课堂,势必会束缚千差万别的学生思维,限制了学生创新灵性的迸发,同时,也束缚了教师的手脚,难以创新性实施教学。

因此,实施学案教学,要树立学案为课堂服务、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课堂教学所需,灵活运用学案,或者是课堂教学的前提诊断,或者是课堂教学关键点的补充,或者是课堂训练的延伸等等,不一而足。

课堂教学永远是动态的,教学的研究也是永无止境的。

聚焦课堂是我们教学研究的出路。

教案学案一体化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舞台。

我们将不断地在教中学,在学中教。

化学学案正在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从而大面积地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学案的大力推广对于学
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宗学,邓传选. 浅谈撰写化学学案教学论文[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03
[2]常晓丹. 浅谈高中化学学案教学[J]. 教苑荟萃,2008.7(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