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创产业园区规划附案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银行、证券公司和中小企业创业板等帮助企业上市 ➢设立基地创业投资专项基金 ➢与国内外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成员建立联系、开展合作,积极引入国际专业风 险投资机构 ➢开展投融资担保业务:借助国家中小企业转贷款平台,在基地设立中小企业贷 款信用担保业务窗口
案例:
苏州工业园区 案例背景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东部新城中心,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 ·苏州新城定位:城市商务办公集中地,集中发展金融、咨询、设计、研发等高端生产服务 功能,并将其建 设成为品质较高的居住集中地. ·园区产业及功能发展特点:工业与城市服务业互动发展,推动园区综合化提升. 整体空间布局模式 A.圈层+轴线 圈层 ·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 ·服务业走廊:商务区、行政服务区、休闲游憩区、生态绿化区 ·纵向轴线式规划不仅保证了园区本身良好的空间发展形态,也使得新区与老城区有机连成 整体. B.弹性空间 ·分为三个片区分期开发:西部公建配套区、中部居住配套区和东部工业组团区 在规划中引入白地、灰地、弹性绿地等理念,对于短期内不明确用途的地块实施弹性控制,有 效提高土地开发效益和集约利用水平.
泊位
张家港:距苏州96公里;综合性港口,年吞吐量800万 机场:
吨,18个万吨级泊位
虹桥机场距苏州80公里
太仓港:距苏州70公里;石油港口,预计万吨级泊位30 个 常熟港:距苏州60公里;化工港口,预计年吞吐量150万 吨,建有12万标箱码头和30万吨通用码头各1座
浦东国际机场距苏州120公里 南京国际机场距苏州200公里 苏州光福机场距苏州10公里
园区概况
苏州工业园是中新两国政府合作,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 园和创新性、生态型新城区为发展目标,交通便捷,战略发展空间巨大
➢规模: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
27万,从业人员31.57万,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发展面积80
平方公里;
常州
至南京
张家港90KM
200KM 无锡
酝酿启动期 1992-1994
奠定基础期 1994-2001
加速发展期 2001-2007
转型发展期 2008-
–中新政府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 园区
–由新加坡协助招商,引入多项总 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大项目
–奠定组织基础:从三个层面建立领导 –中方财团股比由35%调整为 –园区开始二次创业,转型发展。
–苏州工业园以后的发展方向:
–奠定招商基础:新方向中方提供了丰 –园区的产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一个是优二进三,一个是深化
富的招商经验和既有的招商网络
–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九次会 中新合作。
–奠定“软件”基础:编制68项体现园 议,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提出苏
新型双创产业园规划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提纲
1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式分析
2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3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和新的规划理念
4 讨论
问题背景
差异化 品牌化 营销化
同质化竞争如何突围 差异化亮点如何打造 品牌化园区如何策划
让我们共同关注,共同思考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解读
第一个阶段 生产要素聚集
园区规划的宗旨是围绕建设一个产业平台或者产业服务平台为核心的,这 就要求在规划的初始,就着重分析和判定,这些平台构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途径, 例如:围绕一个产业技术构建的平台,核心能力是研发或技术交易能力,就需要 围绕这个能力去建立一个创新科技服务平台: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
第二、 要围绕构筑高端要素聚集能力为主要目标,包括城市服务功能的配 给以及宜居环境的营造: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解读
第二个阶段 产业主导特征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解读
第三个阶段 创新突破阶段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解读
第四个阶段 现代科技都市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一、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
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 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 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
第三层面是联络机构,由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和苏州工业园 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
➢拥有较大项目的自行审批权 ➢享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惠 政策 ➢全国首家综合保税区试点 ➢全国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试点区域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拥有充分授权的外事管理权 ➢拥有预筹积累个人账户为主的公积金制度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
一个重要的观点:打造一个吸引力中心和宜居宜业的空间环境同样是产业园 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
第三、不仅仅需要考虑园区自身的利益,也更多的需要考虑园区 内企业的成长性和二次成长培育.
园区的服务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关键,但是,大部分园区仍然更加重视仅仅是招商引 资的初始过程,在园区内部企业的发展服务方面做的很不到位,也是园区发展、甚至在 规划过程中也需要更多关注的问题.我们根据企业的成长需要,提供这样一个服务平台 和功能是必要的,按照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关键服务: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四、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转变
产业园区的发展,未来必然应该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 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 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 氛围培育,在打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同时,加强区域文化氛围、创新机 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和新的规划理念
按照企业成长路线,提升创新创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
➢规划构建国际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国际孵化项目,与基地产业形成互动 ➢设立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 ➢建立为高成长企业服务的加速器,建立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对接机制, 形成从孵化 器到加速器的企业成长服务体系
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
产业园区的新的规划理念
二、目前的产业园区的开发是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与未 来所需要的第四阶段有着本质的不同,需要进行一些规划上的预判 和修正,以保证在未来的规划实施中,有着更具备成长弹性的空间设 定;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
第一、 园区的规划首先是以产业平台构建为核心导向,而不是以用地性 质和规模设定为主要目标;
产业园区的新的规划理念
一、新的产业园区规划,首先要倡导以核心资源聚集为主要目标,空 间规划是围绕核心资源的服务需求而进行的; 示例:高新园区的产业构建模式
产业园区的新的规划理念
例如:一个高新园区的成长,更多的会依赖人力资源、技术转移能力、信息及咨询 服务能力以及展示交易服务能力,在这个核心要素的驱动下,使一个产业的研发、设计 、中试、制造得到一定的核心优势基础,通过这个平台功能对外部资源、包括科研机 构、产业资本、院校及制造运营企业的吸引,以达到一个循环成长的有机过程.参见下 图所示
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 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是国外通行的做法.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二、 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
由于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 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比 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 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五、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
现代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智力资源 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 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 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 能.
➢ 苏州园区规划上形成的功能 完善的分区,不同的功能分区在 园区的发展中承担不同的功能 和作用,为园区的快速发展奠定国际科区技园 了基础.
中新生态 科技城
金鸡湖
独墅湖
阳澄湖休 闲度假区
阳澄湖
出口加工 区
中央商 务区
信息产业 园
独墅湖高 教区
现代物流 园
出口加工 区
2023/10/12
26
产业发展
苏州工业园创造了跨越腾飞的发展奇迹;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比例失衡 和进出口下滑,优二进三的转型发展成为今后的发展重点
常熟
常熟港60KM 刘家港60KM
➢发展目标: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 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建 80KM 成全国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园区之一
42KM
90KM 苏州工 太仓50KM 太仓港70KM 业园 昆山50KM
➢中新合作: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经济技术合 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对其他
太湖
苏州
地区工业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交通: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古城东侧,通过周边发达 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中国和世界的各主要 城市相连.
上80KM 虹桥机场80KM
浦东机场120KM
海运港口:
港:距苏州100公里;年吞吐量1.65亿吨,104个万吨级
至杭州 150KM
苏州工业园位置交通图
铁路:
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已列入国家"十五"计划
2023/10/12
24
园区特殊政策支持促进了苏州
政策支持
园区快速发展,对其他园区的
组织保障
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负责协调苏州工业园
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两国副总理 担任理事会共同主席
第二层面是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市长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 局主席共同主持,苏州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及新加坡有关部门和机构 负责人组成
2023/10/12
25
功能板块
园区在规划上形成了功能完善的分区,不同的功能分区在 园区的发展中承担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为园区的快速发展 奠定了基础
➢ 苏州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国 际科技园、中央商务区、出口 加工区、独墅湖高教区、信心 产业园、出口加工区、现代物 流园、中心科技生态城、阳澄 湖休闲度假区等功能完善的分 区;
当前一轮的全球产业分工,实际上是高端资源集聚向欧美、低端要素集聚 向中国及东南亚的过程,以成本和规模取胜的时代即将结束,通常意义上的微笑 曲线也将随着金融泡沫的破灭,开始新的重构过程.我们需要在新的一轮产业板 块及分工中,尽量取得高端战略的实现,也需要在园区的规划与发展中做到空间 和服务平台的适应性.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三、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
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 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 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市场化、模块化、 专业化,采用小规模研究,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可有效分散风险和加快 科技研发速度.
C.生产与生活功能既分离又联系 工业布局:根据产业类别和污染程度进行合理布局 配套设施布局:分层级布置配套服务设施 商服设施:集中布置和分散布置相结合. 中小学等教育设施:遍布整个居住区 合理设置配套设施. 生态技术手段 通过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塑造宜居宜业园区 对本项目借鉴意义 ·产业及功能:产业发展的同时,需配套发展相关服务产业,既包括生产性服务,也包括生活性 服务;服务设 施大集中、小分散布局,有效地为园区进行服务. ·空间布局:生活区邻近的工业区,只允许容纳无污染及轻工业,或通过有效的隔离手段进行处 理. ·生态环境:通过清洁生产、中水回收等措施减少工业区的污染,增强工业区与生活区的融合 程度. ·开发时序:基础设施先行,工业项目引进的同时,适时发展配套服务项目,提升土地开发价值.
和工作机构。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 65%,承担园区开发公司的大
事会;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联络机构 股东责任和园区管理的主要工 –工业园区将今年的工作重点概
–奠定物质基础:中新双方财团合资组
作
括为:制造业升级、科技跨越、 服务业倍增、生态优化。
建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 –开始湖东地区的开发建设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五、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
现代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智力资源 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 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 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 能.
案例:
苏州工业园区 案例背景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东部新城中心,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 ·苏州新城定位:城市商务办公集中地,集中发展金融、咨询、设计、研发等高端生产服务 功能,并将其建 设成为品质较高的居住集中地. ·园区产业及功能发展特点:工业与城市服务业互动发展,推动园区综合化提升. 整体空间布局模式 A.圈层+轴线 圈层 ·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 ·服务业走廊:商务区、行政服务区、休闲游憩区、生态绿化区 ·纵向轴线式规划不仅保证了园区本身良好的空间发展形态,也使得新区与老城区有机连成 整体. B.弹性空间 ·分为三个片区分期开发:西部公建配套区、中部居住配套区和东部工业组团区 在规划中引入白地、灰地、弹性绿地等理念,对于短期内不明确用途的地块实施弹性控制,有 效提高土地开发效益和集约利用水平.
泊位
张家港:距苏州96公里;综合性港口,年吞吐量800万 机场:
吨,18个万吨级泊位
虹桥机场距苏州80公里
太仓港:距苏州70公里;石油港口,预计万吨级泊位30 个 常熟港:距苏州60公里;化工港口,预计年吞吐量150万 吨,建有12万标箱码头和30万吨通用码头各1座
浦东国际机场距苏州120公里 南京国际机场距苏州200公里 苏州光福机场距苏州10公里
园区概况
苏州工业园是中新两国政府合作,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 园和创新性、生态型新城区为发展目标,交通便捷,战略发展空间巨大
➢规模: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
27万,从业人员31.57万,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发展面积80
平方公里;
常州
至南京
张家港90KM
200KM 无锡
酝酿启动期 1992-1994
奠定基础期 1994-2001
加速发展期 2001-2007
转型发展期 2008-
–中新政府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 园区
–由新加坡协助招商,引入多项总 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大项目
–奠定组织基础:从三个层面建立领导 –中方财团股比由35%调整为 –园区开始二次创业,转型发展。
–苏州工业园以后的发展方向:
–奠定招商基础:新方向中方提供了丰 –园区的产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一个是优二进三,一个是深化
富的招商经验和既有的招商网络
–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九次会 中新合作。
–奠定“软件”基础:编制68项体现园 议,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提出苏
新型双创产业园规划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提纲
1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式分析
2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3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和新的规划理念
4 讨论
问题背景
差异化 品牌化 营销化
同质化竞争如何突围 差异化亮点如何打造 品牌化园区如何策划
让我们共同关注,共同思考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解读
第一个阶段 生产要素聚集
园区规划的宗旨是围绕建设一个产业平台或者产业服务平台为核心的,这 就要求在规划的初始,就着重分析和判定,这些平台构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途径, 例如:围绕一个产业技术构建的平台,核心能力是研发或技术交易能力,就需要 围绕这个能力去建立一个创新科技服务平台: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
第二、 要围绕构筑高端要素聚集能力为主要目标,包括城市服务功能的配 给以及宜居环境的营造: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解读
第二个阶段 产业主导特征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解读
第三个阶段 创新突破阶段
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解读
第四个阶段 现代科技都市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一、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
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 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 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
第三层面是联络机构,由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和苏州工业园 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
➢拥有较大项目的自行审批权 ➢享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惠 政策 ➢全国首家综合保税区试点 ➢全国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试点区域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拥有充分授权的外事管理权 ➢拥有预筹积累个人账户为主的公积金制度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
一个重要的观点:打造一个吸引力中心和宜居宜业的空间环境同样是产业园 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
第三、不仅仅需要考虑园区自身的利益,也更多的需要考虑园区 内企业的成长性和二次成长培育.
园区的服务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关键,但是,大部分园区仍然更加重视仅仅是招商引 资的初始过程,在园区内部企业的发展服务方面做的很不到位,也是园区发展、甚至在 规划过程中也需要更多关注的问题.我们根据企业的成长需要,提供这样一个服务平台 和功能是必要的,按照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关键服务: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四、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转变
产业园区的发展,未来必然应该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 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 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 氛围培育,在打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同时,加强区域文化氛围、创新机 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和新的规划理念
按照企业成长路线,提升创新创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
➢规划构建国际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国际孵化项目,与基地产业形成互动 ➢设立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 ➢建立为高成长企业服务的加速器,建立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对接机制, 形成从孵化 器到加速器的企业成长服务体系
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
产业园区的新的规划理念
二、目前的产业园区的开发是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与未 来所需要的第四阶段有着本质的不同,需要进行一些规划上的预判 和修正,以保证在未来的规划实施中,有着更具备成长弹性的空间设 定;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
第一、 园区的规划首先是以产业平台构建为核心导向,而不是以用地性 质和规模设定为主要目标;
产业园区的新的规划理念
一、新的产业园区规划,首先要倡导以核心资源聚集为主要目标,空 间规划是围绕核心资源的服务需求而进行的; 示例:高新园区的产业构建模式
产业园区的新的规划理念
例如:一个高新园区的成长,更多的会依赖人力资源、技术转移能力、信息及咨询 服务能力以及展示交易服务能力,在这个核心要素的驱动下,使一个产业的研发、设计 、中试、制造得到一定的核心优势基础,通过这个平台功能对外部资源、包括科研机 构、产业资本、院校及制造运营企业的吸引,以达到一个循环成长的有机过程.参见下 图所示
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 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是国外通行的做法.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二、 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
由于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 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比 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 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五、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
现代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智力资源 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 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 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 能.
➢ 苏州园区规划上形成的功能 完善的分区,不同的功能分区在 园区的发展中承担不同的功能 和作用,为园区的快速发展奠定国际科区技园 了基础.
中新生态 科技城
金鸡湖
独墅湖
阳澄湖休 闲度假区
阳澄湖
出口加工 区
中央商 务区
信息产业 园
独墅湖高 教区
现代物流 园
出口加工 区
2023/10/12
26
产业发展
苏州工业园创造了跨越腾飞的发展奇迹;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比例失衡 和进出口下滑,优二进三的转型发展成为今后的发展重点
常熟
常熟港60KM 刘家港60KM
➢发展目标: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 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建 80KM 成全国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园区之一
42KM
90KM 苏州工 太仓50KM 太仓港70KM 业园 昆山50KM
➢中新合作: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经济技术合 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对其他
太湖
苏州
地区工业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交通: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古城东侧,通过周边发达 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中国和世界的各主要 城市相连.
上80KM 虹桥机场80KM
浦东机场120KM
海运港口:
港:距苏州100公里;年吞吐量1.65亿吨,104个万吨级
至杭州 150KM
苏州工业园位置交通图
铁路:
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已列入国家"十五"计划
2023/10/12
24
园区特殊政策支持促进了苏州
政策支持
园区快速发展,对其他园区的
组织保障
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负责协调苏州工业园
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两国副总理 担任理事会共同主席
第二层面是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市长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 局主席共同主持,苏州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及新加坡有关部门和机构 负责人组成
2023/10/12
25
功能板块
园区在规划上形成了功能完善的分区,不同的功能分区在 园区的发展中承担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为园区的快速发展 奠定了基础
➢ 苏州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国 际科技园、中央商务区、出口 加工区、独墅湖高教区、信心 产业园、出口加工区、现代物 流园、中心科技生态城、阳澄 湖休闲度假区等功能完善的分 区;
当前一轮的全球产业分工,实际上是高端资源集聚向欧美、低端要素集聚 向中国及东南亚的过程,以成本和规模取胜的时代即将结束,通常意义上的微笑 曲线也将随着金融泡沫的破灭,开始新的重构过程.我们需要在新的一轮产业板 块及分工中,尽量取得高端战略的实现,也需要在园区的规划与发展中做到空间 和服务平台的适应性.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三、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
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 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 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市场化、模块化、 专业化,采用小规模研究,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可有效分散风险和加快 科技研发速度.
C.生产与生活功能既分离又联系 工业布局:根据产业类别和污染程度进行合理布局 配套设施布局:分层级布置配套服务设施 商服设施:集中布置和分散布置相结合. 中小学等教育设施:遍布整个居住区 合理设置配套设施. 生态技术手段 通过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塑造宜居宜业园区 对本项目借鉴意义 ·产业及功能:产业发展的同时,需配套发展相关服务产业,既包括生产性服务,也包括生活性 服务;服务设 施大集中、小分散布局,有效地为园区进行服务. ·空间布局:生活区邻近的工业区,只允许容纳无污染及轻工业,或通过有效的隔离手段进行处 理. ·生态环境:通过清洁生产、中水回收等措施减少工业区的污染,增强工业区与生活区的融合 程度. ·开发时序:基础设施先行,工业项目引进的同时,适时发展配套服务项目,提升土地开发价值.
和工作机构。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 65%,承担园区开发公司的大
事会;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联络机构 股东责任和园区管理的主要工 –工业园区将今年的工作重点概
–奠定物质基础:中新双方财团合资组
作
括为:制造业升级、科技跨越、 服务业倍增、生态优化。
建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 –开始湖东地区的开发建设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趋势五、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
现代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智力资源 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 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 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