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单元练习.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 ,小溪流水哗哗的响水在 ___________ ,拉胡琴时琴弦在
________ •这些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___ 而产生的.
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______ ,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_ 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
弱,到最后就听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传播,H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来的,实际上 __________ 和
________ 也能传声,_________ 不能传声.
4.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__ 有关,15 °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________ m/ s.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l,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二者大小相比较
v 1 ________ v2.
6.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 1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
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__ •
7.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同样
________ 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_________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
&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甲运动员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运动员的裁判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两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而实际上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跑得
________________ •
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声源振动的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 .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越高,声源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越低.
9.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了发出声音的,不同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
也就不同.
10.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__________ ,它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 决定.
11.管乐器的音调变化由——决定,一—产生低音,一—产生高音.
12.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锁呐和笙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 不同.
13.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 6 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 s的时间里振动了次.
14.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__________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
人们正常休息、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
属于________ •
15.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是__________ 到________ •
16.将肥皂膜放在正在放音的音箱前边,可看到肥皂膜在___________ ,说明声音是一种
波动,并且——能量.有一种超声波牙刷,能发射一种超声波,这种超声波可以穿
过牙齿周围的液体引起强烈的振动,从而将牙齿上的污垢清除下来而不会损坏牙齿,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_______________ •
经实验,为了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声音不能超过—_dB.
19.助听器的基本原理是:将外界的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后再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然后传递给听觉神经,使人感知声音.使用助听器可以使——的人恢复听力.
20.声纳探伤就是人们向待查工件发射一种超声波,经工件反射后接收,经分析反射回来超声波的时间,就可以判断出工件的伤痕在什么位置,这是利用了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原理.
21.次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地震时伴有____________ 产生,地震观测站就是利用________ 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
二、选择题
22.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
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
B.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
D.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有的物体振动时不能发声
23.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空气、水、铜
B.铜、空气、水
C.水、铜、空气
D.铜、水、空气
24.下列选项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A.酒精
B.空气
C.岩石
D.月球上空
25.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
A.1次敲击声
B. 2次敲击声
C. 3次敲击声
D. 4次敲击声
26.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
A.20 HZ^llOO HZ
B. 85 HZ辽0000 HZ
C. 85 HZ"1100 HZ
D. 20 HZ辽0000 HZ
27.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声音的大小
2&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
A.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
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
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
D.月球上没有空气
29.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
B.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C. 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0. 我们能分辨出隔壁房间里说话的人是谁,这是因为
A. 每个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B. 每个人的远近不同
C. 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D. 每个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31. 关于打击乐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打击力量越大,声音响度越大
B. 鼓面越大声音越响亮
C. 鼓面绷得越紧,音调越高
D. 鼓的大小不同,音色不同
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至少要安装一个扬声器
B. 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
C. 至少要安装三个扬声器
D.至少要安装四个扬声器
32. A. “男声”音调高, 响度大; “女声”音调低, 响度小
B. “男声”音调低, 响度小; "女声"首调咼, 响度大
C. “男声”音调高, 响度小; “女声”音调低, 响度大
D. “男声”音调低, 响度大; “女声”音调高, 响度小
33. 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果
34.下列几种减弱噪声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改造噪声大的机器
B.在产生噪声的厂房周围种树
C.将产生噪声的厂房门窗打开
D.戴上防噪声耳塞
3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声源振动越强烈,它发出的声音越大
C.因为每个人的音调不同,所以我们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
D.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有时侯也是噪声
三、计算题
3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测出一段较长废铁轨的长度,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带长度尺,小亮同学戴了一块电子表,他们让小亮将耳朵贴在铁轨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力敲击铁轨的另一端,小亮听到一声敲击声后,经过0. 5 s又听到一声敲击声.(当时的气温为
15 °C)请你帮他们计算出铁轨的长是多少?
37.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
3&某同学旅游时,划船行在两山之间,他大喊了一声,经过1 s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 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
39. “5. 7”空难发生后,“黑匣子”的打捞工作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尽快将
它打捞出水,专家们在失事海域进行探测,测量船在海面向海底发射波速为1450 m/s的超声波,并测得超声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海面经历的时间为0. 2 s,则“黑匣子”所在的海域的深度约为多少?
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光现象》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1999年甘肃)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二点一线”,这是利用___的原理,光
在____ 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2.(2000年山西)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来解释.
3.(2000年湖北黄冈)射到平面镜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__平行的.(选填“可能是”“仍是”“不”)在反射时光路___•
4.(1999年北京)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的—缘故.(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5.(2000年辽宁)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度,
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度.
6.(2001年河南)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
光的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
7.(1999年江苏南京)在碗底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保
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请一位同学向碗里加水,将观察到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000年云南)如图所示的光路示意图中,MN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PQ为法线,
根据图示,MN下方的物质是__,折射角是__,反射角是—.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9.一束光线垂直地射到平面镜上,经反射后,反射角是
A. 90°
B. 0°
C. 180°
D. 45°
10.一个人在竖直平面镜前以4. 5 m/s的速度离开平面镜,则像对镜的速度是
A. 4. 5 m/s
B. 9 m/s
C.拉长4. 5 m/s
D.拉长9 m/s
11.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12.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速度是3X108 m/s
C.萤火虫不是光源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3.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 1点20分
B. 10点20分
C. 10 点40 分
D. 11 点20 分4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
1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a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则平面镜则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15.若平行光线被某种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好像是从镜后某一点发出的,则这种镜是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潜望镜
16.一个同学从一块小于他身高的平面镜里恰好能看到了自己的全身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可以扩大视野范围
B.平面镜里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C.该同学头部和脚部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全部进入眼内
D.此平面镜表面一定不光滑,相当于一个凸面镜
17.在茶杯里放一枚硬币,慢慢地向杯里注水,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眼睛看到硬币的位置是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不升高也不降低
18.下列关于折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有
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D.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19.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A. 30°
B. 45°
C. 60°
D. 90°
20.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

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
A. 30°
B. 35°
C. 45°
D. 55°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为什么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桌子、墙壁等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22.通过篝火上方的空气看物体,为什么会使人感到物体在晃动?
四、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3.根据甲图中所示的光线传播情况,在适当位置上放一平面镜.
甲乙
2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乙物体ABC的像.
25.在右图的方框中放置一平面镜,光线通过平面镜后的方向变化如图中所示,试画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五、计算题(第26题8分,第27、28题各10分,共28分)
26.1984年4月8H,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通讯卫星,这颗卫星离地面高度是3580 km.求从地面发射的电波到达卫星并从卫星返回地面的时间约是多少秒?(无线电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27.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6. 9 m,竖直立着的2 m长的竹竿的影长2. 2 m,间电线杆的高度是多少?(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作出图后再解).
2&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40°角,试问:
(1)你如何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线照亮竖直井内的水面(要求作图说明).
(2)计算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多少度?
6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上.
2.关于凸透镜的二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主光轴.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_、_的___像,根据这个道理制成T—.
4.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6 cm时,像成在距凸透镜20 cm另一侧的光屏上,看到的是—、_ —的—像,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 cm.
5.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_的位置,在相当于—的胶片上得到—的—的像.
6.照相机用光圈控制__的光的多少,某人拍摄明亮的物体之后又去拍摄暗淡的物体,光圈应适当—(填“开大”或“缩小”)
7.在研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实验中,需要的主要器材有刻度尺、蜡烛、凸透镜和 __其中要求—在同一高度,同一直线上.
&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并向透镜移动时(不超过2倍焦距),像离透镜的距离将__,像的大小将___,且成的像是___像.
9.把物体置于凸透镜主光轴上距透镜40 cm,透镜的焦距为15 cm,则物体通过透镜成的像是立的像.若将物体向透镜方向移动了15 cm,则物体的像将向方向移动,同时像变为立的像.
10.幻灯机的幻灯片要____ 插在 ___ 透镜的后面比焦点略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的像
的性质是__、__的__像.
11.幻灯机和电影放映机的镜头是___镜,物体应放在一—,像在__,像的性质是
_•若要使银幕画面更大些,幻灯机与电影机应离银幕___些.
12.显微镜有—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__,它的作用—靠近物体的叫
—.要想看清太空中的星星要用—,它有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___,靠近物体的叫—•它能使物体成—、—的—像.
13.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_、_,由_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_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__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14.如果眼球的_,或者晶状体的—,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__造成近视眼.
15.猫从黑暗处走到阳光下,___会变__,用来减小阳光对眼球的刺激,这是由__ 内的平滑肌控制完成.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16.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7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
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缩小的实像
D.上述二种情况都可能
17.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10 cm
B. 20 cm
C. 12 cm
D.以上都不对
1&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蜡烛距凸透镜15 cm,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蜡烛距透镜40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距透镜18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C.蜡烛距透镜20 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D.蜡烛距透镜6 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19.某幻灯机的镜头和幻灯片之间的距离可在10 cm'20 cm之间调节,现因原镜头损坏,则应选用下列哪一个元件做镜头()
A.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
B.焦距为10 cm的凹透镜
C.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
D.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
20.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
A.大于2f,小于f
B.大于2f,小于2f,大于f
C.小于2f,大于f,大于2f
D.大于f,大于2f
21.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 100 mm以外
B. 50 mm以内
C.略大于50 mm
D.恰为50 mm
22.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23.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24.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20 cm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物体的像,若把物体移至透镜前20 cm处,为了仍能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所成像的大小为()
A.光屏靠近透镜,成缩小的像
B.光屏靠近透镜,成放大的像
C.光屏远离透镜,成放大的像
D.光屏远离透镜,成缩小的像
25.一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透镜和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在光屏上不再呈现像
B.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
C.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
D.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
26.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 ()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
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三、实验题(每题3分,共9分)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必须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__上,并且__应放在其他两种器材之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
2&当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时,说明蜡烛在凸透镜;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__方向移动.像的大小是逐渐,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蜡烛处于的范围了.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果无论光屏怎样移动,光屏都收不到像,原因
可能是:(1) _______ ;(2) ______ ;(3) _____ .
30.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将平行光照在凸透镜上,在距凸透镜20 cm的屏上得到一
(2)物体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哪个点?
(3)物体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是哪个点?
(4)物体成放大、实像时,像的位置在什么范围?
(5)物体成缩小、实像时,像的位置在什么范围?
(6)你能测出虚像的像距吗?说出你的测法.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
四、作图题(共17分)
31.(6分)在各图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物态变化》练习题
、填空题
1._________ 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 有一定的熔点,而一—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 ,最小刻度是.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
学测量体温是36. 8 °C,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 4 °C),测量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C),测量
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 .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
液体的—_______ 和—蒸发现象是在—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
________ 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 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
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
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
6.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
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5 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 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 mm 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7.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
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 .
8.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_____ 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___ 和—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__ 现
象.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
储存在钢瓶里的.
10.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 °C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 °C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
用的原理是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银的熔点是-39 °C,它在-38 °C时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态;它在-40 °C时处于
________ 态;它在-39 °C时处于 __________ 态或_________ 态.
下图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从熔点表中可以查出这种物质是 .(当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
12.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1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
时读数是5 °C,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C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C,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A.29 °C
B.32 °C
C.30 °C
D.35. 5 °C
1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14.小昌同学在26°C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
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于26 °C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C
C.低于26 °C
D.等于26 °C
15.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温度达到100 °C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水的温度不论高低,都可以蒸发
C.水的温度达到100匸才能汽化
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
16.(多选)几位同学讨论课本中的熔点表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观点,正确的是
A.熔点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B.熔点低于0 °C的物质在常温下处于液态或气态
C.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都是晶体
D.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放出的热量一样
1&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
B.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D.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
19.如果把5000 g 0 °C的水和5000 g 0 °C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
A.用0°C的冰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