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对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营养指标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对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营养指标的影响
张朝甲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19(031)004
【总页数】3页(P59-61)
【关键词】尿毒症;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营养指标; 生命质量
【作者】张朝甲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南阳 4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5
尿毒症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出现渐进性不可逆减退的一种综合征,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 。
目前,透析是临床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式,其中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应用较为广泛,但选用何种方式治疗效果更佳临床仍存在一定争议[2] 。
尿毒症患者体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透析可刺激炎性因子释放,进一步加重炎症状态,还会引起电解质失衡、营养不良等并发症,选择合适的透析方法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透析治疗效果[3] 。
本文比较了尿毒症患者采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对其微炎症状态及营养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1月至
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尿毒症患者,(1)纳入标准:均经实验室生化指标及
肾穿刺活检确诊为尿毒症;知情研究内容,签署同意书。
(2)排除标准:合并肺、心、肝等脏器疾病;合并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或精神系统疾病;入组前1个月使用激素治疗;入组前1个月有手术史或急慢性感染。
按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对照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8~70岁,平均(48.65±4.22)岁;原发病:梗阻性肾病7例,间质性肾炎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其他肾病5例;病程1~6年,平均(2.98±1.02)年;合并高血压19例,糖尿病18例。
观察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27~
71岁,平均(49.26±5.03)岁;原发病:梗阻性肾病5例,间质性肾炎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其他肾病6例;病程1~7年,平均(3.12±1.05)年;合
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16例。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采用4008S型血液透析机(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生产),专用碳酸氢盐透析液,低分子肝素钠抗凝,透析时维持血流量在200~270 mL/min,透析时间为4 h/次,2~3次/周,连续治疗6个月。
观察组采用腹膜透析:采用BJ124-TXJ型腹膜透析机(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司生产),专用乳酸
盐透析液,透析剂量为6~8 L/d,1 L/次,每次留置时间为4 h,4~5次/周,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后,置于-20 ℃冰箱内保存。
微炎症状态: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
白(hs-CRP)水平。
营养指标:采用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提供)检测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水平;采用改良定量主观综合营养整体评估表(MQSGA)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营养状态,7~35分,
分值越高表明营养状态越差。
采用肾脏疾病生存质量简表(KDQOL-SF)评估两
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生命质量,将原始分按百分制转换为标准分,分值越高
表明生命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以%和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微炎症状态治疗前,两组微炎症状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微炎症状态对比(±s)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组别 IL-6(ng/L) TNF-α(ng/L) hs-CRP(m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48)103.26±23.22 16.37±2.19* 93.27±10.47
17.35±3.16* 13.33±3.24 7.22±1.03*观察组(n=48)104.15±22.68
13.32±2.16* 94.11±9.58 14.02±2.31* 13.29±3.18 5.16±1.65*t值 0.190 6.870 0.410 5.894 0.061 7.337 P值 0.425 0.000 0.341 0.000 0.476 0.000
2.2 营养指标、MQSGA评分治疗前,两组营养指标及MQSGA评分相比,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水平较治疗前高,Scr水平、MQSGA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营养指标及MQSGA评分对比(±s)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组别 Hb(g/L) Scr(μmol/L) MQSGA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48)74.32±10.03 82.06±12.34*
586.62±31.27 516.39±21.04* 19.65±3.25 11.36±1.51*观察组(n=48)
73.66±10.25 93.13±12.09* 587.16±30.33 460.33±20.17* 18.96±3.41
9.22±1.32*t值 0.319 4.440 0.086 13.326 1.015 7.392 P值 0.375 0.000 0.466 0.000 0.156 0.000
2.3 生命质量治疗前,两组KDQOL-SF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KDQOL-SF评分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KDQOL-SF评分对比(分,±s)组别治疗前治疗后 t值 P
值对照组(n=48)60.33±6.21 76.38±5.03 13.914 0.000观察组(n=48)61.03±5.98 83.22±6.17 17.892 0.000 t值 0.563 5.953 P值 0.288 0.000
3 讨论
尿毒症是多种肾脏疾病进入终末阶段的一种表现,临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微炎症状态在疾病进展及并发症中占据重要地位。
hs-CRP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一种特异性指标,健康人血液中hs-CRP含量极低,而当机体受到损伤或发生感染后,肝脏组织、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可生成大量的hs-CRP,使血液中hs-CRP水平显著提升[4] ;TNF-α是一种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能诱导IL-1、IL-6、IL-8等促炎症因子的分泌,导致炎症反应[5] ;IL-6是一种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产生的细胞因子,不仅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使其发生失调,还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使单核巨噬细胞聚集在炎症、感染部位,从而加重炎症反应,促进尿毒症发展[6] 。
因此,临床有效控制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所在。
目前,血液净化疗法是临床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式,其主要采用半透膜原理,将血液中毒性物质清除,同时可补充机体所需营养物质。
血液透析是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但因受血液透析膜孔径的影响,难以将TNF-α、hs-CRP等大分子毒素物质清除,因此对机体微炎症状态改善不明显,而且会导致血红蛋白和血液中营养成分丢失,引起营养不良[7] 。
而营养不良可导致尿毒症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增加感染几率,加重炎性反应,还会导致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Scr水平升高[8] 。
腹
膜透析主要通过是利用患者自身腹膜作为透析膜,采用弥散和超滤对流方式使血液中炎症细胞进入腹腔透析液排出体外,透析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保护残留肾功能,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相对较好,同时可减少营养物质丢失,减少贫血、营养不良的发生[9] 。
而且,腹膜透析可在家中进行,有些患者可以选择在夜间睡觉时治疗,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也不需要反复穿刺血管,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10] 。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营养指标、MQSGA评分、KDQOL-SF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可显著减轻微炎症状态,避免营养不良情况发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尿毒症采用腹膜透析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营养水平,减轻微炎症状态,还可提升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许琴,赵烨,徐煜,等.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2种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155-156.
[2] 肖坤阳,高克仁. 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透析效果的对比观察[J] . 中国医学装备,2015,12(10):88-91.
[3] 宋国巍,王磊. 现有透析疗法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 .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7):1199-1200.
[4] 李拱榆,唐小玲,曲廖准. 不同透析方式及透析龄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 . 广东医学,2015,36(24):3772-3775.
[5] 林建,叶晴,詹林达,等. 腹膜透析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脂联素水平、微炎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J] . 浙江医学,2017,39(13):1084-1087.
[6] 王雅,章茵,唐进攀.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透析患者Hcy、hs-CRP、IL-6、TNF-α水平的影响[J] . 海南医学,2014,25(16):2401-2403.
[7] 陈玉平,黄力,叶文锋,等.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 . 医
学临床研究,2017,34(8):1638-1640.
[8] 孙亦兵,王莹,温红梅. 不同残余肾功能对行腹膜透析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 .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5):351-352.
[9] 吴冬春. 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0):1227-1229.
[10] 茶春丽,李靖娟,陈国姝,等. 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血脂代谢及钙磷代谢的相关性[J] . 昆明
医科大学学报,2017,38(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