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馆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馆设计说明
第一篇:规划馆设计说明
印象水城
绍兴市城市规划展示馆项目介绍
项目背景和分析
项目位于绍兴大城市的几何中心----镜湖新区,拟建建筑由规划展示馆和附建综合楼两部分组成,建筑规模地上1.4万平方米,附建综合楼主要用于人防公共安全教育及应急疏散指挥中心,根据平站结合的需要,平时可做星级酒店使用。

地块西北临城市道路,交通条件较好,南面有共享广场绿地,亦可开口,西面为百米高层建筑群,东面临水和城市公园,景观最佳。

设计构思和过程
总体定位:
特殊的城市区位和滨水空间环境,使该地段成为多角度展示绍兴城市的窗口。

因此,我们将整个地段定位为全方位展示新绍兴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和人文生活的滨水城市公共空间。

四个地块定位为地方产品中心、主题生活会馆、城市展示馆、艺术交流中心。

空间概念:
纵横交错、湖岛密布。

融在水里的城市、长在岛上的建筑,是水城绍兴城市特色的写照。

新绍兴发展的主体镜湖新区内更是如此。

通过对自然水系的提炼,利用横竖相间的空间景观水体将滨河地段纵向四个地块串联一体。

并以此作为整个地段的基底,各地块内建筑体按此机理组合空间。

线条疏密有致,空间收放有序,形成纵横交错、湖岛密布的新水城空间意向。

从该区域的城市角度出发,本案延续此理念。

由于本案比较特殊,并非单纯的城市规划展示馆,同时兼有一部分人防指挥中心的功能,为本案设计增加空间和尺度上的难度。

究竟是以怎样的建筑形象出现,才能更好的诠释?因此,统筹分析后,我们提出以下两点是本案设计中的两个关键点:
一:怎样体现新绍兴、新水城的城市文化内涵。

二:怎样处理好人防指挥中心和规划展示馆之间的关系。

基于上述两点,进行不同方案的探索:方案一:
两家功能相互独立,但由于地块用地紧张,如果建筑总高度控制在24米以内,规划展示馆层数做到了4层,而且人防指挥中心的小空间功能不是很合理,同时设计立意与绍兴文化不太贴切。

方案二:将两者平行设置,建筑形象整体性较好,但两者由于功能性质不同,空间要求和层高要求差别较大,造型上不太协调,同时,与方案一有同样的缺点,方案三:
将人防指挥中心置于规划展示馆下有利于解决用地紧张的问题,建筑形体较完整。

但人防指挥中心缺乏良好的通风采光,功能不合理。

方案四:
根据功能需求不同,将人防指挥中心的小空间功能做高,规划展示馆的大空间功能做大,人防指挥中心控制在32米以内,规划展示馆由以上方案的四层改为三层,功能更加合理,相对独立,协调统一。

同时,浮岛的设计立意与绍兴水城文化较贴切。

通过以上方案比较,选方案四为最终优化方案。

设计立意印象水城
依河而居,水网交错于整个城市中……这一切构成了我们对于水城绍兴的美好印象。

城市规划展示馆展示的是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变迁,时空穿梭,从过去到未来的发展更迭,从未来到过去的历史传承,设计力求展现这传统与未来交汇的意境。

水、桥、蜿蜒、曲折、斑驳、黑白灰……设计中,我们将这些传统意识形态提炼,升华,通过建筑语言为人们勾勒出一副新绍兴、新水城的印象画面。

总体设计
功能布局
基于上述的分析本案将规划展示馆和人防指挥中心这两部分功能一南一北,一高一低整体布局,人防指挥中心设置北侧且做高,而规
划展示馆设置南侧且做低。

防指挥中心主入口设置在北面,规划展示馆主入口设置在西面,南面和东面分别设置次入口,西面和北面分别形成各自前区集散广场,与南侧地块之间形成一共享景观休闲广场,可考虑未来与东面城市公园连通。

由于东面红线和规划水岸线可适当突破,因此,将规划展示馆功能尽量铺开设计,局部悬挑出水面,沿河设计濒水景观和休憩空间,建筑亲水较好,置身于悬挑空间之上时,更能切身体验到绍兴水之城这一特色。

交通分析
由基地现状,南西北三面适宜设置出入口,人防指挥中心和规划展示馆出入口相对独立,沿建筑设置大于4米宽的环道,结合硬质铺装适当设置停车位,地下室坡道分别设置在地块西北角和东北角,后期可为两家单位相对独立使用,可分可合,地上停车12辆,地下停车120辆,总停车位132个。

景观分析
在总体“印象水城”设计理念的前提下,将九流渡左侧整体四个地块场地机理规划成横竖交错的水网机理。

城市展示馆景观设计延续“印象水城”设计理念。

整个场地设计以铺装和水面为主,绿化采用点状布置。

分别布置景观广场、防护绿地、庭院绿地、滨水绿地,整体脉络横竖交错。

建筑周边设计大面积的镜面水面,烘托整体建筑形象,形成建筑外围非常纯净的广场空间,又与整体综合交错的水网机理融合,单体设计
建筑形态——水、桥、窗口、漂浮、升腾、斑驳、水墨。

建筑形体上实下虚,建筑周边设计浅水,宛如悬浮之感,象征“浮岛”,以石桥意向的铺装引入建筑,规划展示馆与人防指挥中心一低一高,统筹设计,以一条“S”形曲线将两者统一为一个整体,取曲水流觞之意,“S”形曲线尾部朝向东面城市公园,象征“窗口”。

建筑立面采用浅灰、中灰、深灰三种颜色不同深浅的金属板和玻璃四种质感的长方形小方块随机点缀,由下至上由浅到深,形成一种斑驳和升腾的意向,斑驳质感仿佛是岁月留下的印记,同时又像是城市肌理像素化的投射,深浅渐变仿佛建筑是从水面升起一般。

主入口处采用了绍兴本地的建材——东湖石。

石材、金属板、玻璃形成粗糙与光洁,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强烈对比,具有较强的建筑
个性和标识性。

建筑空间
规划馆作为展示空间,参馆流线的流畅高效尤为重要。

在保证门厅,交通空间的前提下,把大空间尽量完整,以便室内布展的灵活性,同时将大空间的模型展示设置在三层。

但作为城市展示馆不仅是局限于室内的模型,图片展示,因此在空间设置眺望口,人在馆内可以真实体会到城市的脉络,城市公园以及科技馆、文化馆,尽收眼底。

同时从城市公园看城市规划展示馆,建筑形象完整优美,建筑与环境形成良好的对话,城市规划馆不仅仅是内部展示绍兴城市的建筑,同时也是绍兴城市中的一个展品。

建筑节能
1.回归自然:主体建筑南北向设置,尽量做到自然通风采光,建筑材料均绿色环保,对人体无害。

2.节约能源: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和外部遮阳系统以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
3.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资源的消耗。

低碳节能也作为一个样本展现自己。

经济技术指标详见文本
第二篇:规划馆
柳州市城市规划馆参观感受
2011年3月,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们机车19班一行八人,前往柳州市城市规划馆参观.还未到市民广场,便被漂亮的城市规划馆所吸引,银色的建筑立于满眼绿色中,正如我们脚下这生生不息的龙城,给人无限希望。

一进规划馆,一堵记录了龙城柳州2000多年历史的墙便出现在我们眼前。

柳州又称龙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是中国南方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早在5万年前就有“柳江人”生活在这里了,从建城至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柳州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有良好的人文历史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国家甲级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

规划馆的一楼,是一个巨大的柳州市三维规划沙盘模型。

美丽的模型,虽然还没有全部实现,
但已经依然让我们惊叹,感慨这龙城的秀丽。

移步到二楼,是一座座美丽的桥的模型,滔滔的柳江,造就无数美丽的桥,也带动了龙城的经济,柳州作为“西江黄金水道”上最大的工业城市,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航运建设。

据介绍,柳州市的航运企业从最初的仅4家(包括1家国有企业3家集体企业),逐步发展到现在的19家,承接着从零散货物运输到整件集装箱运输等各种水上运输服务业务。

最近三年来,柳州市的运力增速迅速增长,从15000吨的水路总运量发展至今,柳州各码头的吞吐量增长了10多倍。

原来达到60吨的船舶足以在行业称霸,现在却已排不上号了。

去年,柳州最大吨位的货船为1300吨级,而今年又有一条达到了1600吨位。

今年7月,柳州市新增的15艘货运船舶中,除1艘810吨、1艘960吨外,其余全部为1000吨级以上船舶。

至7月底,全市拥有货运船舶370艘,总运力达到了19万吨。

目前,柳州正在对鹧鸪江码头进行改扩建,即由500吨级调整为1000吨级,设计年吞吐能力为240万吨,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

随后是工农业的展示,柳州,是西部的工业重镇,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

全市工业涵盖30多个行业,现有工业企业25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11家,4家进入全国500强,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产业,制药、化工、造纸、制糖、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

07年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当年价)738.79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81.29 亿元,同比增长7.3%,第二产业403.34亿元,同比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5.54亿元,同比增长20.6%,第三产业254.16亿元,同比增长15.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5.5亿元,同比增长52.2%。

财政收入116.4亿元,同比增长22.28%。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7022元,同比增长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6元,同比增长16.94 %。

农民人均纯收3390元,同比增长16.35 %。

看着一页页柳州辉煌的工业传统,让我们的心情也非常高兴,也衷心祝愿我们生活学习的柳州,越来越好。

百里柳江,程阳风雨桥,柳侯祠…它们或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象。

映托了一个人文的柳州,美丽的柳州。

让我们这些在异乡求学的游子,越发地爱上它。

有限的篇幅,描绘不了我们脚下这片充满精彩的土地。

用心感受,把它当做第二故乡。

让自己的心,与这美丽龙城一起飞翔!第三篇:规划设计说明
新城项目说明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地区概况
山西省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

东及北部与文水县相邻,东南与平遥县、介休市相交,西南为孝义市,西与中阳县、离石区相连。

市境总面积1179平方公里。

山西杏花村是汾酒、竹叶青酒的产地,全国最大的名白酒生产基地。

杏花村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酒具表明,汾酒已有6000年的历史。

源远流长,长盛不衰。

民国4年(1915),杏花村“义泉泳”的老白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甲等金质大奖。

新中国建立后,汾酒多次列为名酒之先。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而今的杏花村汾酒集团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

2010年9月28日,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迎来大喜事——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奠基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是以汾酒集团为龙头,以做强做大汾酒等杏花村酒业为目标,建设集生产、营销、文化、旅游为一体,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集中发展区。

近期计划为“35511”工程,即:用三年时间投资50亿元,建成5平方公里酒业集中发展区,新增白酒产量10万吨,增加销售收入100亿元,建成后可吸纳3万劳动力就业,带动20万户高粱、豌豆、大麦种植农户致富。

远期规划为“22155”工程,即2020年白酒产量达到2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带动酿酒高粱种植面积100万亩,吸纳5万人就业,实现利税50亿元。

该项目将按照“民营资金投资建设,汾酒集团托管经营”两权分离的基本模式运行。

该项目是“三四三”重点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是山西省转型发展的示范工程。

二、工程概况
(一)项目名称:“新城”
(二)建设规模:总用地面积:164亩,总建筑面积:38.076万平米
(三)建设地点:汾酒工业园区内
三、区域位置
“新城”用地位于阳泉市义井镇义井村义井砖厂地块,该项目地块位于义井村东至泉东南路、西至鸿龙路、南至义井河、北至燕竹小区,规划占地260亩。

“新城”位于城区范围内,市政基础设施齐全:供水、供电、供气和污水、雨水市政管网干线均可引入。

小区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十分方便。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7.《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8.《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9.《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10.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11.规划区1:500地形图
第二章区位分析及现状概况
一、周围关系
从大范围来看,该用地地处新城中心地区,便利的交通设施为规划区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配套的日益完善为规划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项目建设的自然条件
三、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
(一)环境评价
居住区内的景观水体水质,地块内河道水质达到GB3838-2002中的Ⅳ类和Ⅴ类。

小区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生活废污水、汽车库洗车冲洗废
水直接排入小区东侧的城市排污干道,通往污水处理厂,排污条件很好,不会对该区域造成水质污染。

(二)固态环境评价
小区内全面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配置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经压缩后,送往垃圾处理厂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同时,小区实施全面环卫措施,及时处理,无堆放,对小区内空气、地下水、景观都不会造成污染。

(三)噪声污染评价
小区内部声环境达到GB3096-93中的4类和2类标准要求。

另外,住宅外
墙采用新型墙体保温隔热材料进行分隔,门窗进行隔音处理,不会造成噪声污染。

(四)大气环境评价
小区内土壤完全采用绿化覆盖,无裸露明土,可以对汽车尾气、人流、车流扬尘等起到净化作用。

住宅的室内外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五)景观评价
环境设计强调营造绿意葱茏、步移景移的花园式园林意境,为使更多的住户可以观赏水景的需要,东西两个住宅区域的中心绿地空间敞开,景观内容丰富。

中心绿地引入的水流和中部穿越的假山,结合商业步行街进行景观设计,形成了具有活力的空间环境。

整个小区的环境设计本着生态的原则,以绿为主,结合场地水系的利用,配以现代人文气息的铺地、座桥、灯饰、雕塑等构成精致生活空间的艺术配置,在自然神韵的映衬下,构筑现代高品位生活社区的人居氛围。

第三章设计思路与开放策略
一、总体设计思路
本次规划为小区级住宅区,总用地面积为10.9187万平米,建设规模为
38.076万平米。

小区总体设计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建健康生态,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区域环境
2.配置合理、高效人性化的功能布局结构
3.组织顺畅便捷的道路交通系统
4.保证开发建设便利有序,分阶段实施
二、工程开发策略
集团办公楼及会议接待中心位于区域入口处,打造一个完整有特色的新形象。

为形成统一的城市面貌和提升地块价值,利用现有道路的良好开发条件,将靠近酒都大道和南部市政路一侧建设为专业品牌卖场等商业场所。

内侧用地建设住宅小区,使小区离城市主要道路有相当的距离,保证了小区内部功能的统一和环境的安静。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一)以人为本
以人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的核心,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二)可持续发展
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在保证环境及居住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三)环境优先
随着科技进步,住宅与环境的交融更加密切,以环境为中心的规划理念强调环境的生态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实现人、住宅和环境的共生与共融。

二、规划目标
构建一个办公高效、居住舒适、环境友好、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特色鲜明的和谐现代时尚办公生活居住社区。

三、规划原则
(一)以居住为本的原则
住宅布置充分考虑朝向与通风,采用小高层板式交错排列,形成大园林景观环境,使住户能充分享受自然的气息,塑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土地价值提升原则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周边环境特点,合理分区、定位住宅产品和建筑规划形态,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三)景观均好性原则
建筑与环境布置因用地制宜,合理均衡,尽量让办公及每户住宅都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视野。

(四)人车分流原则
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与规划布局,解决好人流、车流和物流,做到功能合理,使用方便,技术先进,满足住户的使用要求。

(五)生态保护和利用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地块特点和地形变化,因势利导划分不同景观空间。

第五章规划设计内容
一、规划结构与布局
小区整体沿酒都大道由西向东分为6个区域,其中西区设有集团办公楼和会议接待中心,楼座环抱公园,环境优美。

东区以布置住宅小区为主,主入口分别设置在南北两个方向,方便出入。

二、道路系统规划
(一)道路结构 1.小区外围道路
南侧为城市道路,配有绿化隔离带,红线宽度15米东侧、北侧为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12米西侧为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8米 2.小区内部道路
小区内部道路分为车行和步行两个系统,分别依托不同道路等级设置。

道路等级分为三级;小区主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

1.小区主路是由外部进入小区内部的主要车行、人行道路,设于小区边缘及出入口处,共规划3条,分别为:
各出入口道路:位于地块东侧和西侧和西北侧,道路宽度为6米,与地下
车库出入口衔接,道路断面形式为一块板,单侧1.5米人行道。

2.组团级道路:道路宽度为6米,与地下车库出入口连接,道路断
面形式为一块板,单侧1.5米人行道。

小区设有内部紧急消防车行道路,均可直达各栋楼前扑救。

3.宅间小路是由小区次路进入住宅单元的步行道路,路面宽度为4米,道
路线型自由而灵活,更多的考虑步行者的需求和小区环境的塑造。

(二)停车系统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汽车停车需求,故小区停车在现有规范基础上略有提高,停车位按照0.5辆∕户设置。

地下车库出入口分别设于小区入口附近,共规划4处,满足地下停车场各个方向的疏散要求,从而实现了人车分流的交通规划原则。

自行车停放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设于住宅建筑地下室内。

(三)交通组织 1.对外交通道路
小区四周都规划有城市道路,交通便捷。

2.内部交通组织
在小区出入口处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在小区楼间设置停车设施,既方便居民在合理的步行半径内使用汽车,又充分保证了内部步行系统的安全性。

根据居民出行习惯和规划用地布局,小区交通流可分为以下三种:①小区车流
小区车流集中在小区主干道上,规划在小区出入口附近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

②小区人流
小区人流通过人行主要入口、内部环路、庭院小径、住宅入户大厅。

(四)消防车道设置
消防车道与小区内部道路结合设置,小区内部的环道,作为消防主通道。

小区内部庭院路通达各住宅单元,即可作为消防通道,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又能保证步行系统的完整和院落空间的丰富。

三、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以发展移步换景的丰富空间景观的园林环境为目标,营造亲和、共享、和谐、可感知和具有最大景观效益的绿化生态体系。

本次规划绿地系统由道路绿地、小区集中绿地、节点绿地和庭院绿地组成,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原则分层次离开,均衡分布于小区的每部分,使住户充分享受与自然亲近的乐趣。

小区入口绿化、绿化节点广场是绿化的点要素,沿路绿地是绿化的线要素,由此形成点线面完整结合的绿化系统,强调了全区的空间序列,使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

小区集中绿地:规划结合中心区域集中绿地,设置达面积的绿化,将绿化与广场等要素相结合,浑然一体,从视觉心里和空间上都达到完美的效果。

庭院绿地:庭院绿地贯穿于住宅之间居民使用频率最高,是小区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绿化空间,本次规划均衡庭院绿地的设置,使住户更好地亲近绿化,享受绿化,构筑城景交融的景观。

庭院绿地内已绿化为主,局部少量点缀水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绿地结合宜人尺度布置小广场、座椅、小品、花架、运动器械等,并形成儿童游戏、运动健身、老年休闲、亲情交流等不同主题空间,成为居民休闲、运动、交往的公共空间。

节点绿地:规划在小区入口上设置若干绿化景观节点,形成恰当的节奏感,各节点配合不同的铺装和绿化,使整个绿化系统丰富而又具有特色。

道路绿地:规划沿小区步道形成道路绿环景观走廊,串联各景观节点,形成穿行于绿化体系中的游览路径。

本次规划公共绿地面积为3.9万㎡
四、其它配套设施小区居委会、综合管理处、卫生室等管理配套用房设置在住宅底层。

小区内利用现状6班幼儿园一座,垃圾中转站设置在小区东北侧,临车行道及停车场布置,既不影响生活,又便于中转清运。

根据环卫、市政要求、小区设置了、煤气加压站、变配电室、水泵房等市政公用设施。

五、办公楼及会议接待中心规划
为提升集团形象,打造新时期集团品质,在区域入口处新建集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