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科版课件第单元第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四页,共38页。
(3)梯田的修筑,最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A.形态 B.土壤类型(lèixíng) C.坡向 D.物质组成 (4)图中甲、乙、丙三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④处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页,共38页。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策略
(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调整土地____利_结用构;因地 制(种(林32))宜植以以草安面综水排积合土农;治保业开理持生展为为产矿手中;区段心_土:__地压___缩_______农_综___林_合工_耕(牧_g发作田ē作n展。复地g(z垦f(g;uāl)ìzy扩hòǎ大nn)_。_____ ①原则: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ò)结合;经济、社会
第三十页,共38页。
(4)下图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部分(bù fen)自然要素关 联图,将下列选项前面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使知识体系成立。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A.华北平原巨厚冲积层的形成 B.农业(nóngyè)生态条件的恶化 C.植被破坏严重 D.水土流失严重 E.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F.“地上河”的形成 G.黄土土质疏松 H.降水集中,多暴雨 I.华北地壳缓慢下沉 J.渤海形状基本未变
第三十三页,共38页。
第(2)题,青铜峡至银川一段因处于干旱、半干旱区 ,降水少,黄河本身支流又少,且流经宁夏平原, 地势平坦,故含沙量小。第(3)题,从流量曲线和含 沙量曲线可知,潼关以下(yǐxià)河段水量大,含沙 量大,建水利枢纽主要作用是防洪减淤。第(4)题, 抓住D为“水土流失严重”这一点,分析因果关系可 知,左三框为水土流失的成因,右框为水土流失的 危害。
No 在沟谷修建__护坡:缓坡地段,
实施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结合→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业生产。谢谢使用
区
有条件 地区
措施
目的
退耕_还_林__还__草__ 恢复地表植被
防止暴雨对表层
大力植树种草, 土的冲击,增加
实行乔__、__灌__、__草__ 土壤有机质和团
结合
粒结构,提高
抗__侵__蚀__能力
(qīnshí)
第十四页,共38页。
3.成功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 技巧点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三类治理措施其作用和功效是 不同(bù tónɡ)的,工程措施见效快,生物措施是 根本,农业技术措施是关键。
第三十四页,共38页。
答案:(1)A B (2)这一段河流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dìqū),降 水少、支流少、含沙小 流经宁夏平原时,地势 平缓,大量泥沙沉积 (3)防洪降沙(或防洪、减淤、防凌),确保下游安 全 (4)左三框为C G H(可互换);中间一框为E; 右上框为I;右下框为F。
第三十五页,共38页。
②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
_______”。
③生态悬环河境恶化,诱发和加剧________的发生。 自然灾害
第六页,共38页。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zìrán)原因
地理位置特殊:从_平__原___向_山__地_____、
从湿润区向干旱区、(p从íng森yu林á向(sh草ān原dì、) 从
考题优化演练
第三十六页,共38页。
本部分内容(nèiróng) 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tuìchū)全 点此进入(jìnrù)课
屏播放
件目录
谢谢使用
第三十七页,共38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2012高考导航。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且多 ______。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调整土地_____结构。①固沟:
③(保xiū塬z:hù在)梯塬面上__________,大力营造
__田_________→合理利用(lìy平òn整g土)__地______,提高劳动
生防产护率林。网
水土(shuǐtǔ)
第十二页,共38页。
(2)农业技术措施
①管理: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
_增__施__肥_料___、轮耕套种。
自
农__业__区__向_牧__业_n区_)_的过渡高地原带
然
黄土质地特殊:钙质胶结的粉砂质土状
原
沉积物,干燥时坚实,遇水易分散
因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且
多_暴__雨___
__地__质__灾__害_频繁:滑坡、塌陷、泥石流等
时有发生
第七页,共38页。
2.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__土__地__利__用_ (轮荒;露天开矿;无计划(jìhuà)
第十六页,共38页。
第十七页,共38页。
第十八页,共38页。
(2)人为(rénwéi)原因
第十九页,共38页。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功治理经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采用合理利用土地与综合治 理相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nóngyè)技 术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 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图 所示。
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工程等)和______破__坏_。人
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pòhuài)植 被
第八页,共38页。
方法(fāngfǎ)规律
第九页,共38页。
技巧点拨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 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tǒngyī)变化 的过程。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的自然景观正是在这 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如下图所示。
第五页,共38页。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概述:造成当地____生__态__环_恶境化,影响区域
_社__会________的发展。 (shēnɡ tài
((2s)h主èh要u表ì)经现
huán jìnɡ)
①济耕地__土__层__变___薄_,土壤养分流失,质量下降,农作
物单位面积产量(chǎnliàng)降低。
第二十页,共38页。
第二十一页,共38页。
方法(fāngfǎ)规律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五步法
第二十二页,共38页。
典例剖析 例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 地形图”,回答(huídá)下列问题。
第二十三页,共38页。
(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 、d四处采取不同(bù tónɡ)措施。与下列治理措施 相适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建库 __________________;种草护坡 ____________________;平整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修筑梯田 __________________。 (2)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对该区域治理 的一项措施。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热点(rè diǎn)预
测
1.结合我国中西部开发和重大工程建设,考查区域经济、 生态、社会发展与区域环境的关系,关注区域自然特征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2.以黄土高原的煤炭资源开发,西北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 为案例,综合考查水土流失,荒漠化的成因、发展、分布 与整治措施。 3.结合我国重要能源基地(jīdì)的建设,考查对区域自然条 件和自然资源状况的综合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及 措施。 4.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及其他资源的跨区 域调配为热点,考查跨区域资源调配的意义。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 2(0c1h2í高x考ù)(发ɡā展o
kǎo)导航 考纲下载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
的治理保护措施。
2.区域能源、矿产资源(zīyuán)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关系。
3.资源(zīyuán)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页,共38页。
②技术: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喷灌和滴灌、科学
施肥。
③目的:提高土壤肥力、保__持______和发展生产。
(3)生物措施
(bǎochí)水
①森林草地的作用:具有土蓄水保土、护坡、固沟
、保塬等功能→提高植被(zhíbèi)覆盖率是治理
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第十三页,共38页。
②具体实施
地区 不宜耕 种的地
第二十五页,共38页。
【解析】 根据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可判 断出a处为塬面,b处为陡坡,c处为缓坡,d处为 沟谷,缓坡上修梯田(tītián)田埂一般与等高线平 行,方可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由于梯田(tītián) 是一级一级的水平阶梯状农田,故改变了山坡的 外表形态,窑洞的选址要充分考虑背风避寒的要 求。 【答案】 (1)d b a c (2)B (3)A (4)丙处 丙处与甲处相比,位于向阳坡,采光条 件好;位于冬季风背风坡,防寒条件好。丙处与 乙处相比,位于山脊,不易积水 (5)草场退化、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 荒漠化(答出两点即可)
第二十六页,共38页。
【思维点击】 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中, 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 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shēngwù)措施相结合。 工程措施包括固沟工程、护坡工程和保塬工程,积 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针对训练 读黄河水系示意图与黄河干流含沙量和水量(shuǐ liànɡ)沿线变化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 关问题。
第二页,共38页。
第30节 区域(qūyù)水土流失及 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三页,共38页。
第30 节
区域 水土 流失 及其 治理
(zhìlǐ )—以 黄土 高原 为例
必备知识梳理
高频考点(kǎo diǎn)突破
考题(kǎo tí)优化演练
第四页,共38页。
必备知识梳理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_太_行__山__以西、日月山以东、_长__城__以南、 _(2秦(l_ǐq)n_地í岭ɡ_n_)貌_以特北征。:厚层黄土覆盖(风力(fēn(cChgéhlìn沟á)gn沉谷)g积), ______发育,地表破碎(流水侵蚀)。
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②目的:改善________;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最 终实现区域可持生续态发环展境(fāzhǎn)。
第十一页,共38页。
2.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
①固沟:在沟谷修建____淤__地_、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
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②_果_修_业护_筑生坡__产:__缓。__坡__地_相段结,合实→施拦__截__、__涵_封_蓄_坡_坡_育_面_林_径__流育_和,草发展林
第十五页,共38页。
高频考点突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考点(kǎo di1ǎ.n)黄精土讲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与其独特的位置、土壤、 气候、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等自然环境条件有关, 如下表所示:
第二十八页,共38页。
第二十九页,共38页。
(1)图中A、B两条曲线中,表示流量曲线的是 ________,表示含沙量曲线的是________。 (2)青铜峡至银川的一段黄河干流绕行在黄土高原的边 缘(biānyuán),两岸附近还有一些沙漠分布,但这一 段河水的含沙量却增加很少,原因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潼关下游的干流上建设小浪底水利枢纽,其主要 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十二页,共38页。
解析:本题以黄河水系图和黄河干流含沙量和水量沿 线变化图为背景,分析黄河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水利枢 纽的作用,考查学生读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 的关键是明确含沙量与水量和流速的关系,以及第(4) 题中各要素的因果联系。第(1)题,结合图及所学知识 可知,黄河上游地段含沙量小,而中游因流经黄土高 原含沙量急剧(jíjù)增大,至下游河段,形成“地上河” 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含沙量下降很快,故B曲线为 含沙量曲线。
(3)梯田的修筑,最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A.形态 B.土壤类型(lèixíng) C.坡向 D.物质组成 (4)图中甲、乙、丙三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④处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页,共38页。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策略
(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调整土地____利_结用构;因地 制(种(林32))宜植以以草安面综水排积合土农;治保业开理持生展为为产矿手中;区段心_土:__地压___缩_______农_综___林_合工_耕(牧_g发作田ē作n展。复地g(z垦f(g;uāl)ìzy扩hòǎ大nn)_。_____ ①原则: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ò)结合;经济、社会
第三十页,共38页。
(4)下图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部分(bù fen)自然要素关 联图,将下列选项前面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使知识体系成立。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A.华北平原巨厚冲积层的形成 B.农业(nóngyè)生态条件的恶化 C.植被破坏严重 D.水土流失严重 E.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F.“地上河”的形成 G.黄土土质疏松 H.降水集中,多暴雨 I.华北地壳缓慢下沉 J.渤海形状基本未变
第三十三页,共38页。
第(2)题,青铜峡至银川一段因处于干旱、半干旱区 ,降水少,黄河本身支流又少,且流经宁夏平原, 地势平坦,故含沙量小。第(3)题,从流量曲线和含 沙量曲线可知,潼关以下(yǐxià)河段水量大,含沙 量大,建水利枢纽主要作用是防洪减淤。第(4)题, 抓住D为“水土流失严重”这一点,分析因果关系可 知,左三框为水土流失的成因,右框为水土流失的 危害。
No 在沟谷修建__护坡:缓坡地段,
实施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结合→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业生产。谢谢使用
区
有条件 地区
措施
目的
退耕_还_林__还__草__ 恢复地表植被
防止暴雨对表层
大力植树种草, 土的冲击,增加
实行乔__、__灌__、__草__ 土壤有机质和团
结合
粒结构,提高
抗__侵__蚀__能力
(qīnshí)
第十四页,共38页。
3.成功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 技巧点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三类治理措施其作用和功效是 不同(bù tónɡ)的,工程措施见效快,生物措施是 根本,农业技术措施是关键。
第三十四页,共38页。
答案:(1)A B (2)这一段河流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dìqū),降 水少、支流少、含沙小 流经宁夏平原时,地势 平缓,大量泥沙沉积 (3)防洪降沙(或防洪、减淤、防凌),确保下游安 全 (4)左三框为C G H(可互换);中间一框为E; 右上框为I;右下框为F。
第三十五页,共38页。
②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
_______”。
③生态悬环河境恶化,诱发和加剧________的发生。 自然灾害
第六页,共38页。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zìrán)原因
地理位置特殊:从_平__原___向_山__地_____、
从湿润区向干旱区、(p从íng森yu林á向(sh草ān原dì、) 从
考题优化演练
第三十六页,共38页。
本部分内容(nèiróng) 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tuìchū)全 点此进入(jìnrù)课
屏播放
件目录
谢谢使用
第三十七页,共38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2012高考导航。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且多 ______。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调整土地_____结构。①固沟:
③(保xiū塬z:hù在)梯塬面上__________,大力营造
__田_________→合理利用(lìy平òn整g土)__地______,提高劳动
生防产护率林。网
水土(shuǐtǔ)
第十二页,共38页。
(2)农业技术措施
①管理: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
_增__施__肥_料___、轮耕套种。
自
农__业__区__向_牧__业_n区_)_的过渡高地原带
然
黄土质地特殊:钙质胶结的粉砂质土状
原
沉积物,干燥时坚实,遇水易分散
因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且
多_暴__雨___
__地__质__灾__害_频繁:滑坡、塌陷、泥石流等
时有发生
第七页,共38页。
2.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__土__地__利__用_ (轮荒;露天开矿;无计划(jìhuà)
第十六页,共38页。
第十七页,共38页。
第十八页,共38页。
(2)人为(rénwéi)原因
第十九页,共38页。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功治理经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采用合理利用土地与综合治 理相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nóngyè)技 术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 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图 所示。
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工程等)和______破__坏_。人
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pòhuài)植 被
第八页,共38页。
方法(fāngfǎ)规律
第九页,共38页。
技巧点拨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 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tǒngyī)变化 的过程。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的自然景观正是在这 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如下图所示。
第五页,共38页。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概述:造成当地____生__态__环_恶境化,影响区域
_社__会________的发展。 (shēnɡ tài
((2s)h主èh要u表ì)经现
huán jìnɡ)
①济耕地__土__层__变___薄_,土壤养分流失,质量下降,农作
物单位面积产量(chǎnliàng)降低。
第二十页,共38页。
第二十一页,共38页。
方法(fāngfǎ)规律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五步法
第二十二页,共38页。
典例剖析 例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 地形图”,回答(huídá)下列问题。
第二十三页,共38页。
(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 、d四处采取不同(bù tónɡ)措施。与下列治理措施 相适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建库 __________________;种草护坡 ____________________;平整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修筑梯田 __________________。 (2)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对该区域治理 的一项措施。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热点(rè diǎn)预
测
1.结合我国中西部开发和重大工程建设,考查区域经济、 生态、社会发展与区域环境的关系,关注区域自然特征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2.以黄土高原的煤炭资源开发,西北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 为案例,综合考查水土流失,荒漠化的成因、发展、分布 与整治措施。 3.结合我国重要能源基地(jīdì)的建设,考查对区域自然条 件和自然资源状况的综合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及 措施。 4.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及其他资源的跨区 域调配为热点,考查跨区域资源调配的意义。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 2(0c1h2í高x考ù)(发ɡā展o
kǎo)导航 考纲下载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
的治理保护措施。
2.区域能源、矿产资源(zīyuán)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关系。
3.资源(zīyuán)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页,共38页。
②技术: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喷灌和滴灌、科学
施肥。
③目的:提高土壤肥力、保__持______和发展生产。
(3)生物措施
(bǎochí)水
①森林草地的作用:具有土蓄水保土、护坡、固沟
、保塬等功能→提高植被(zhíbèi)覆盖率是治理
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第十三页,共38页。
②具体实施
地区 不宜耕 种的地
第二十五页,共38页。
【解析】 根据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可判 断出a处为塬面,b处为陡坡,c处为缓坡,d处为 沟谷,缓坡上修梯田(tītián)田埂一般与等高线平 行,方可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由于梯田(tītián) 是一级一级的水平阶梯状农田,故改变了山坡的 外表形态,窑洞的选址要充分考虑背风避寒的要 求。 【答案】 (1)d b a c (2)B (3)A (4)丙处 丙处与甲处相比,位于向阳坡,采光条 件好;位于冬季风背风坡,防寒条件好。丙处与 乙处相比,位于山脊,不易积水 (5)草场退化、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 荒漠化(答出两点即可)
第二十六页,共38页。
【思维点击】 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中, 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 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shēngwù)措施相结合。 工程措施包括固沟工程、护坡工程和保塬工程,积 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针对训练 读黄河水系示意图与黄河干流含沙量和水量(shuǐ liànɡ)沿线变化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 关问题。
第二页,共38页。
第30节 区域(qūyù)水土流失及 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三页,共38页。
第30 节
区域 水土 流失 及其 治理
(zhìlǐ )—以 黄土 高原 为例
必备知识梳理
高频考点(kǎo diǎn)突破
考题(kǎo tí)优化演练
第四页,共38页。
必备知识梳理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_太_行__山__以西、日月山以东、_长__城__以南、 _(2秦(l_ǐq)n_地í岭ɡ_n_)貌_以特北征。:厚层黄土覆盖(风力(fēn(cChgéhlìn沟á)gn沉谷)g积), ______发育,地表破碎(流水侵蚀)。
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②目的:改善________;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最 终实现区域可持生续态发环展境(fāzhǎn)。
第十一页,共38页。
2.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
①固沟:在沟谷修建____淤__地_、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
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②_果_修_业护_筑生坡__产:__缓。__坡__地_相段结,合实→施拦__截__、__涵_封_蓄_坡_坡_育_面_林_径__流育_和,草发展林
第十五页,共38页。
高频考点突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考点(kǎo di1ǎ.n)黄精土讲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与其独特的位置、土壤、 气候、自然灾害(zìránzāihài)等自然环境条件有关, 如下表所示:
第二十八页,共38页。
第二十九页,共38页。
(1)图中A、B两条曲线中,表示流量曲线的是 ________,表示含沙量曲线的是________。 (2)青铜峡至银川的一段黄河干流绕行在黄土高原的边 缘(biānyuán),两岸附近还有一些沙漠分布,但这一 段河水的含沙量却增加很少,原因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潼关下游的干流上建设小浪底水利枢纽,其主要 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十二页,共38页。
解析:本题以黄河水系图和黄河干流含沙量和水量沿 线变化图为背景,分析黄河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水利枢 纽的作用,考查学生读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 的关键是明确含沙量与水量和流速的关系,以及第(4) 题中各要素的因果联系。第(1)题,结合图及所学知识 可知,黄河上游地段含沙量小,而中游因流经黄土高 原含沙量急剧(jíjù)增大,至下游河段,形成“地上河” 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含沙量下降很快,故B曲线为 含沙量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