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初三初中物理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初三初中物理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端午节,粽叶飘香
B.春天柳絮满天飞舞
C.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
D.我国北方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天气”
2.对于家庭厨房用具的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A.电冰箱正常工作的电压为380V
B.冷冻室里冻肉的温度为10℃
C.电饭锅加热挡的功率约为1000W
D.一个普通饭碗的质量约为2kg
3.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改变,温度一定改变
B.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C.炽热的铁水有内能,寒冷的冰块没有内能
D.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4.小明仔细观察家中的电视机、电风扇、白炽灯和节能灯四种电器,发现它们上面都标有“220V40W“的字样,若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的时间,则产生的热量最多的是()
A.电视机B.电风扇C.白炽灯D.节能灯
5.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
B.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将他拉开
C.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开关可以任意安装在火线或零线上
D.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与笔尾金属体接触会发生触电
6.如图所示电路,在电源电压恒定的情况下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左向右滑动,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大
B.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
C.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D.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7.有两只灯泡L
1和L
2
,分别标有“PZ110V﹣40W’和“PZ110V﹣60W”字样,若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
正确是()
A.正常发光时,通过L1的电流大
B.并联后,接在110V的电源上,L2消耗的功率大C.串联后,接在220V的电源上,它们都能正常发光D.串联后,接在110V的电源上,L1消耗的功率小
二、填空题
1.冬天手冷时,我们经常将两只手相互搓搓使手暖和,这是利用 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也可以用“暖手宝”焐手,这是利用 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
2.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炸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 现象.臭豆腐经煎炸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其内能 .(温馨提示:请注意食品卫生!)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若把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验电器的原理是 .
4.西气东输工程让南宁市民用上物美价廉的天然气.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为2kg 、温度为20℃的水加热至沸腾,至少需要吸收 J 的热量,这相当于完全燃烧 m 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c 水=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107J/m 3].
5.电子式电能表表盘上标有“3000imp/(kW•h )”字样,将某用电器单独接在该表上工作20min ,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00次.该用电器在上述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 J ,它的电功率是 W .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 1=20Ω,闭合开关S ,断开开关S 1,电流表示数是0.3A ;若再闭合S 1,发现电流
表示数变化了0.2A ,则电源电压为 V ,R 2的阻值为 Ω.
7.如图是灯泡L 和电阻R 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电阻R 的阻值为 Ω.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压
为2V 的电源两端,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A .
8.如图所示为汽油机工作过程中某一冲程的示意图,此图是 冲程,在此冲程中实现的能量转化
是 .
9.如图的电路中,R 1:R 2=3:5,那么通过R 1和R 2的电流之比I 1:I 2= ,电压表V 1和V 2的示数之比U 1:
U 2= .
10.如图所示电路中,L 1和L 2分别为“220V 15W”和“220V 40W”的白织灯泡,为了使L 1、L 2都发光,且L 1、L 2串联,
应闭合的开关为 ;当开关 闭合时,保险丝会被熔断.
三、实验题
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易拉罐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1min 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表:
(1)实验中,加热时间的长短实质上反映了水和沙子的多少.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实验器材组装的顺序是;
A.确定烧杯和温度计的位置
B.确定石棉网的位置
(4)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来研究水和沙子吸热能力的差异.
(5)实验结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请举一例:.
2.某校两个实验小组在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被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实验桌上提供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6V且恒定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50Ω 1A)各一只,导线若干.晓松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
验.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端,(选填A或B)
(3)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几乎接近最大值时,小灯泡仍然不亮,且电压表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V.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滑片P应向(选填“A”或“B”)端移动.
(5)多次改变滑片P的位置,获得多组对应的电压、电流值,并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6)图丙所示的I﹣U图象,不是直线的原因是:.
3.小轩同学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仔细观察甲、乙两图.
(1)实验中通过观察两个U形管中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你认为甲图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
(3)由乙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越大,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4)该实验采取的探究方法是(答出一种即可).
(5)按照图甲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发现随着通电时间的延长,玻璃管A、B中液面均逐渐上升,这表明在电阻和电流相同时,越长,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6)生活中有很多用电器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请举一例:.
(7)科学家们称超导现象是当代科学的“明珠”,假如人们已研制出常温下的超导体,在电炉丝、输电导线、保险丝中,适合用超导材料制作的是.
四、计算题
1.有一个灯泡L
1
,上面标着“6V 3W”字样,求:
(1)灯泡L
1
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是多少?灯丝的电阻是多少?
(2)如果将灯泡L
1和另一个灯泡L
2
串联在9V的电源两端,要使两灯泡都正常发光,灯泡L
2
的额定电压和额定
功率分别是多少?
2.某电热水器,额定功率为2000W.当热水器正常工作40min时,可将50kg的水从20℃加热到40℃.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试求:
(1)这50kg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热水器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热水器的效率是多少?
云南初三初中物理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端午节,粽叶飘香
B.春天柳絮满天飞舞
C.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
D.我国北方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天气”
【答案】A
【解析】(1)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任何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引力和斥力.物质分子引力和斥力发生作用的距离是:当分子间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解:A、端午节粽叶飘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柳絮”也是可见的物体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
C、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因此难以再压缩,与扩散无关;
D、我国北方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天气”,“沙尘”是肉眼可见的物体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
故选A.
2.对于家庭厨房用具的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A.电冰箱正常工作的电压为380V
B.冷冻室里冻肉的温度为10℃
C.电饭锅加热挡的功率约为1000W
D.一个普通饭碗的质量约为2kg
【答案】C
【解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
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
A、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所以电冰箱正常工作的电压为220V,故A不符合实际;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在﹣10℃左右,所以冰箱冷冻室里冻肉的温度为﹣10℃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电饭锅加热挡的功率约为1000W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一个普通饭碗的质量约为0.5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3.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改变,温度一定改变
B.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C.炽热的铁水有内能,寒冷的冰块没有内能
D.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答案】B
【解析】温度是物体令热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组成物质的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总动能越大;内能是所有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离开了热传递,就没有热量这个概念.
解:A、物体的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改变,例如,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故A错误;
B、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故B正确;
C、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炽热的铁水有内能,寒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故C错误;
D、比热容是物体的特性,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4.小明仔细观察家中的电视机、电风扇、白炽灯和节能灯四种电器,发现它们上面都标有“220V40W“的字样,若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的时间,则产生的热量最多的是()
A.电视机B.电风扇C.白炽灯D.节能灯
【答案】C
【解析】根据电视机、电风扇、白炽灯和节能灯这三种用电器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情况分析判断.
解:因为各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相同,由W=Pt可得,若工作相同时间,消耗的电能相同;
电视机工作时将大部分电能转化为声能、光能;电风扇工作时消耗电能,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白炽灯工作时将消耗的电能大部分转化为内能;节能灯工作时将电能大部分转化为光能.
故选C.
5.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
B.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将他拉开
C.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开关可以任意安装在火线或零线上
D.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与笔尾金属体接触会发生触电
【答案】A
【解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1)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
(2)发现有人触电后,采取的措施不能让自己直接或间接再接触火线,以防止自己再触电;
(3)家庭电路中开关和开关控制的用电器之间是串联的,开关必须与火线相连;
(4)使用试电笔时,手只有接触笔尾金属体,测电笔才能使用.
解:A、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使用时让金属外壳接地,可以防止因用电器漏电后,导致金属外壳带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故A符合题意;
B、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应该立即采取的措施是:迅速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挑开电线,不能用手拉开电线和触电的人,否则自己也会触电,故B不符合题意;
C、为了开关断开后,用电器与火线断开,则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故C不符合题意;
D、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用笔尖接触被检验导线,才能辨别火线和零线,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如图所示电路,在电源电压恒定的情况下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左向右滑动,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大
B .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
C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D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答案】B
【解析】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知,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时,其两端的电压随之增大,而R 两端的电压减小,再根据欧姆定律的应用知电源电压恒定的情况下,电阻增大,电流将减小. 解:当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从左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
从而其两端的电压随之增大,整个电路中的电阻变大,所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而R 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源电压恒定的情况下,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增大,那么R 两端的电压减小; 故选B .
7.有两只灯泡L 1和L 2,分别标有“PZ110V ﹣40W’和“PZ110V ﹣60W”字样,若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正常发光时,通过L 1的电流大
B .并联后,接在110V 的电源上,L 2消耗的功率大
C .串联后,接在220V 的电源上,它们都能正常发光
D .串联后,接在110V 的电源上,L 1消耗的功率小
【答案】B
【解析】知道白炽灯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铭牌),可以求两个灯的灯丝电阻、两个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A 、求出两个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进行比较;
B 、并接在110V 电源上,都正常发光,实际功率都等于其额定功率,据此判断;
C 、串接在220V 电源上,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判断分压大小,若等于额定电压则灯正常发光,据此分析;
D 、串接在110V 电源上,知道通过的电流、电阻关系,利用P=I 2R 分析消耗功率的大小关系. 解:由灯的铭牌,根据R=求出两灯的电阻: R 1=
,R 2=

可见R 1>R 2, A 、根据I=
,求出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I 1=
,I 2=
,可见I 1<I 2,故A 错误;
B 、并接在110V 电源上,因为P=P 额,实际功率:P 1=40W ,P 2=60W ,L 2的实际功率大,故B 正确;
C 、串联接在220V 的电源上,因为R 1>R 2,所以U 1>U 2,不能平分220V 的电压,都不能正常发光,故C 错误;
D 、串联接在110V 的电源上,通过的电流I 相等,因为P=I 2R ,R 1>R 2,所以P 1>P 2,即L 1消耗的功率大,故D 错误. 故选B .
二、填空题
1.冬天手冷时,我们经常将两只手相互搓搓使手暖和,这是利用 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也可以用“暖手宝”焐手,这是利用 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 【答案】做功,热传递
【解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两手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利用热水袋暖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
2.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炸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 现象.臭豆腐经煎炸后,
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其内能 .(温馨提示:请注意食品卫生!) 【答案】扩散,加快,增加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的特点,以及温度对扩散现象的影响.
解:(1)同学远远闻到臭豆腐的味道,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所致,是扩散现象;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扩散现象越明显.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增加,故其内能增加,因为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总和是内能. 故本题答案为:扩散,加快,增加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若把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验电器的原理是 .
【答案】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析】(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解:
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夺得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夺得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
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杆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故答案为: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西气东输工程让南宁市民用上物美价廉的天然气.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为2kg 、温度为20℃的水加热至沸腾,至少需要吸收 J 的热量,这相当于完全燃烧 m 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c 水=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107J/m 3]. 【答案】6.72×105;0.0084
【解析】(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利用吸热公式Q 吸=cm △t 求水吸收的热量;
(2)由题知,Q 放=Q 吸,再利用Q 放=Vq 求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天然气. 解:
(1)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m △t=cm (t ﹣t 0)=4.2×103J/(kg•℃)×2kg×(100℃﹣20℃)=6.72×105J ;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 放=Q 吸=6.72×105J , ∵Q 放=Vq ,
∴所需天然气的体积: V=
=
=0.0084m 3.
故答案为:6.72×105;0.0084.
5.电子式电能表表盘上标有“3000imp/(kW•h )”字样,将某用电器单独接在该表上工作20min ,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00次.该用电器在上述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 J ,它的电功率是 W . 【答案】3.6×105;300
【解析】3000imp/(kW•h )的含义是:电路中每消耗1kW•h 的电能,指示灯闪烁3000次;故可求指示灯闪烁了300次消耗的电能;又已知工作时间,可利用公式P=计算电功率.
解:
由“3000imp/(kW•h )”可知,电路中每消耗1kW•h 的电能,指示灯闪烁3000次. 当指示灯闪烁300次时,消耗的电能为: W=
kW•h=0.1kW•h ;
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为: P==
=0.3kW=300W .
故答案为:3.6×105;300.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 1=20Ω,闭合开关S ,断开开关S 1,电流表示数是0.3A ;若再闭合S 1,发现电流
表示数变化了0.2A ,则电源电压为 V ,R 2的阻值为 Ω.
【答案】6;30
【解析】(1)闭合S ,断开S 1时,电路为R 1的简单电路,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若再闭合S 1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即为R 2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R 2的阻值.
解:(1)闭合S ,断开S 1时,电路为R 1的简单电路;由I=可知,电源的电压:U=U 1=I 1R 1=0.3A×20Ω=6V ; (2)若再闭合S 1时,两电阻并联,则U 2=U=6V ,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即为R 2支路的电流,则I 2=0.2A ; 由I=可知,R 2=
=
=30Ω.
故答案为:6;30.
7.如图是灯泡L 和电阻R 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电阻R 的阻值为 Ω.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压
为2V 的电源两端,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A .
【答案】20;0.35
【解析】(1)由U ﹣I 图象找出电压对应的电流,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电阻的阻值,然后比较两电阻阻值的大小; (2)根据电阻的并联特点求出两电阻并联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干路电流. 解:(1)由图象可知,当U=2V 时,对应的电流I R =0.1A , 由欧姆定律得:R R =
=
=20Ω;
(2)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压为2V 的电源两端,由图可知:通过R 的电流是0.1A ,通过L 的电流是0.25A , 由于并联在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电流是I=I R +I L =0.1A+0.25A=0.35A . 故答案为:20;0.35.
8.如图所示为汽油机工作过程中某一冲程的示意图,此图是 冲程,在此冲程中实现的能量转化
是 .
【答案】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析】根据曲轴的转动方向判断活塞的运行方向,再根据气门的关闭情况就可以确定是哪一个冲程;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由图可知,进气门和排气门都是关闭的,火花塞放电,活塞向下运行,气缸容积增大,是做功冲程, 做功冲程中实现的能量转化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答案为: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9.如图的电路中,R 1:R 2=3:5,那么通过R 1和R 2的电流之比I 1:I 2= ,电压表V 1和V 2的示数之比U 1:
U 2= .
【答案】1:1;3:8
【解析】由图可知两电阻串联,则由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得出电流之比;电压表V 1测R 1两端电压,V 2测R 1与R 2两端的总电压,则由欧姆定律可得出电压的表达式,则可得出电压之比. 解:因两电阻串联,则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一定相等,即I 1:I 2=1:1;
由欧姆定律可得,U 1=IR 1,U 2=I (R 1+R 2); 因则可得:
R 1=R 2
则===;
故答案为:1:1;3:8.
10.如图所示电路中,L 1和L 2分别为“220V 15W”和“220V 40W”的白织灯泡,为了使L 1、L 2都发光,且L 1、L 2串
联,应闭合的开关为 ;当开关 闭合时,保险丝会被熔断.
【答案】S 2;S 2、S 3
【解析】(1)串联是指用电器依次连接的电路; (2)并联是指用电器并排连接的电路;
(3)短路是指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而将电源两级直接连通的电路.
解:(1)要让两灯形成串联,则应将两灯首尾相连接到电源两端,由图可知只要闭合S 2,断开S 1和S 3;
(2)若将开关S 2、S 3同时闭合,电流不经过任何用电器直接从电源正极流入电源负极,形成短路现象,保险丝会被熔断.
故答案为:S 2;S 2、S 3.
三、实验题
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易拉罐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1min 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中,加热时间的长短实质上反映了水和沙子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实验器材组装的顺序是 ; A .确定烧杯和温度计的位置 B .确定石棉网的位置
(4)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 来研究水和沙子吸热能力的差异. (5)实验结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请举一例: .
【答案】(1)吸收热量;(2)如图;
(3)BA;
(4)升高的温度;(5)用热水袋捂手,建人工湖调节城市气温等
【解析】(1)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
(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3)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是由下到上;
(4)利用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热量相等,可通过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
(5)利用水比热容较大可以做导热剂等.
解:(1)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映了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热量越多.
(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然后用直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3)为了避免温度计碰到烧杯底.该实验器材组装顺序应该从下到上,先确定石棉网,再确定烧杯和温度计的位置;
(4)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沙子;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时间较长,说明吸收的热量较多.
由上可知,水吸热能力较强,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升高温度来研究水和沙子吸热能力的差异.
(5)实验结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用热水袋捂手,建人工湖调节城市气温等.
故答案为:(1)吸收热量;(2)如图;
(3)BA;
(4)升高的温度;(5)用热水袋捂手,建人工湖调节城市气温等.
2.某校两个实验小组在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被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实验桌上提供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6V且恒定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50Ω 1A)各一只,导线若干.晓松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
验.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端,(选填A或B)
(3)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几乎接近最大值时,小灯泡仍然不亮,且电压表
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V.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滑片P应向(选填“A”或“B”)端移动.
(5)多次改变滑片P的位置,获得多组对应的电压、电流值,并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6)图丙所示的I﹣U图象,不是直线的原因是:.
【答案】(1)如图
(2)断开;B;(3)灯泡短路;
(4)1.1;A;(5)0.5;(6)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析】(1)本实验中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应并联在灯泡两端,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量程;(2)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滑片要置于最大阻值处;
(3)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示数说明电压表被短路;
(4)认清电压表的量程、分度值后读数;测灯泡的额定功率应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由此分析滑片的移动情况;
(5)由图丙读出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时的电流值,利用公式P=UI,计算额定功率;
(6)通过图象可以发现导体的电阻是变化的,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四个因素.因此从导体的决定因素入手来分析解答.
解:
(1)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灯泡的额定电压2.5V,所以电
压表应使用0﹣3V量程,如图所示:

(2)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最大值B端;
(3)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示数说明电压表被短路,即小灯泡短路;
(4)由题灯泡额定电压2.5V,电压表使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由图乙可知示数为1.1V,为测灯泡的额定功率应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是,即要增大小灯泡两端电压,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移动以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
(5)由图丙可知,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灯泡中的电流为0.2A,
所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2A=0.5W;
(6)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都要发热,且电流越大,温度越高.导体的温度越高,导体的电阻就越大.由于电阻的变化出现了导体中的I﹣U图线不是一条直线.
故答案为:(1)如图
(2)断开;B;(3)灯泡短路;
(4)1.1;A;(5)0.5;(6)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小轩同学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仔细观察甲、乙两图.
(1)实验中通过观察两个U形管中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你认为甲图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
(3)由乙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越大,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