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理解分子的大小和质量的数量级。
(3)掌握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油膜法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和逻辑思维能力。
(2)经历对宏观物体和微观分子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提高学生的
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分子大小的认识,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探
索科学的兴趣。
(2)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一观点的建立。
(2)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2、教学难点
(1)对分子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2)油膜法实验中如何形成单分子油膜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油酸酒精溶液、浅盘、痱子粉、注射器、坐标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图片,如地球、苹果、细胞、原子等,引导学生思考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新课讲授
1、分子的概念
简单介绍分子的概念,指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由不同的分子组成,如水分子、氧气分子等。
2、分子的大小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分子的结构模型,让学生对分子的大小
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2)介绍科学家通过不同的方法测量分子的大小,如电子显微镜、X 射线衍射等。
给出常见分子的大小数量级,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
4×10⁻¹⁰m。
3、分子的质量
同样通过数据展示常见分子的质量,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
3×10⁻²⁶kg,让学生感受分子质量的微小。
4、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通过计算一滴水中所含的分子数量,让学生深刻体会物体是
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例如,假设一滴水的体积为 005ml,已知水的密度为 1g/cm³,则这滴水的质量为 005g,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
3×10⁻²⁶kg,由此可计算出这滴水中所含的分子数量约为 17×10²¹个。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这滴水中的分子一个一个地排列起来,其长度可以绕地球多少圈等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
的理解。
5、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实验原理
讲解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原理。
将一滴油酸滴在水面上,油酸会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
如果把油酸分子看作球形,且认为油膜的厚度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那么只要测出油膜的面积,就可以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
(2)实验步骤
①准备实验器材:油酸酒精溶液、浅盘、痱子粉、注射器、坐标纸等。
②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将一定体积的油酸溶于酒精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
③向浅盘中倒入适量的水,水面上均匀撒上痱子粉。
④用注射器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
⑤待油膜稳定后,将坐标纸覆盖在浅盘上,描绘出油膜的轮廓。
⑥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和滴入的体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
(3)实验注意事项
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或过小、滴液时要缓慢、痱子粉要均匀且适量等。
(4)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
同时分析实验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如油膜形状不规则、测量面积不准确等,并讨论如何减小误差。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子的概念、大小、质量,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以及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等。
(四)课堂练习
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计算分子的大小、数量,分析油膜法实验中的数据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分子的知识,如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一观点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掌握了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理解仍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引导,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观概念。
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