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三中学2018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长沙市第三中学2018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
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单选)如图甲所示为杂技表演的安全网示意图,网绳的结构为正方格形,O、a、b、
c、d……为网绳的结点,安全网水平张紧后,若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并恰好落在O点上,该处下凹至最低点时,网绳dOe,bOg均成120°向上的张角,如图乙所示。
若此时O点受到的向下的冲击力大小为F,则此时O点周围每根网绳承受的力的大小为
A. B. C.
D.
参考答案:
B 解析解:因每根绳的合力应为;而绳受力后成120度角,作出平行四边形可知,由
几何关系可知:当合力为时,两分力也为;故每根绳承受的力大小为;故选B.
2. 自由下落的物体,在任何相邻的单位时间内下落的距离之差和平均速度之差
,数值上分别等于()
A., B.,
C., D.,
参考答案:
C
3. (2013春?阜宁县校级期末)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下落L时,速度为v,当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速度达到时,它下落的长度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C
自由落体运动
解: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下落L时,速度为v,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gt2=L,有:
v2=2gL…①
当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速度达到时,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
…②
由①②两式解得:
故选C.
4.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路程
B.路程可以大于位移的大小,也可以等于或小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总是等于路程
D.对于一个运动的物体,经过一段时间,位移可以等于零,但路程一定不可能等于零
参考答案:
D
5. 如图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
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
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左图所示的位置,经
过7s后指针指示在如右图所示的位置,
若汽车做加速度恒定的变速直线运动,
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A. 7.1m/s2
B. 5.7m/s2
C. 1.6m/s2
D. 2.6m/s2
参考答案:
C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某人以初速度v0=2m/s将质量为m的小球抛出,小球落地时的速度为v=4m/s,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刚被抛出时离地面的高度为________m。
参考答案:
7.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_______V电源工作,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
当打点周期为0.02s时,其工作电源频率是______Hz,用它实验时,实验者不知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60Hz,仍按0.02s打点周期计算,这样算出的速度值与物体速度的真实值相比是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参考答案:
220,50,偏小
8. (4分)一辆汽车以18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司机见前方有障碍物时立即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若不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则汽车刹车后2s内及刹车后8s内位移大小之比为。
参考答案:
5:9
9. 如图是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在0至4s内,物体s末时的速度最大,物体s末时改变加速度的方向.物体在第3s内速度的方向与第4s内速度的方向(填“相同”或“相反”).物体在2s末和 3.5末的加速度分别是和,及这4s内发生的位移是.
参考答案:
3,3,相同,2m/s2,﹣6m/s2,12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从速度时间图象可以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从图知道:速度v>0,代表物体沿正方向运动,而纵坐标的值代表速度的大小,故可知t=3s时物体速度最大;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故0~3s内加速度大于0,3~4s内物体的加速度小于0,故t=3s时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根据图象的“面积”分析4s内发生的位移.
【解答】解:在v﹣t图中纵坐标代表物体的速度,由图可知在t=3s时物体的速度最大,为6m/s.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故从3s末物体的加速度开始改变方向,物体在第3s内速度的方向与第4s内速度的方向相同.物体在2s末和3.5末的加速度分别是
a1===2m/s2;a2===﹣6m/s2;
这4s内发生的位移等于三角形面积大小,为x==12m.
故答案为:3,3,相同,2m/s2,﹣6m/s2,12m.
10. 某海滨浴场的滑梯从顶端到入水处长为12 m,一人由滑梯顶端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 1.5 m/s2,则人入水时速度的大小是m/s.人从顶端开始到入水处的时间是s。
参考答案:
6 m/s, 4 s
11. 河宽420m,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m/s,水流速度是3m/s,则过河的最短时间为s,最小位移为m.
参考答案:
105,420.
【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分析】当静水速与河岸垂直时,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的速度最大,根据分运动和合运动具有等时性知,渡河时间最短.
当合速度与河岸垂直时,过河的位移最小.
【解答】解:当静水速与河岸垂直,渡河时间最短.
则t==s=105s.
由于静水速大于水流速,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合速度可以与河岸垂直,当合速度与河岸垂直时,渡河的位移最小.所以最小位移等于河宽,等于420m.
故答案为:105,420.
12. 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及小车和砝码的质量对应关系图.钩码的质量为m1,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为m2,重力加速度为g.
(1)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测得F=m1g,作出a﹣F图象,他可能作出图2中(选填“甲”、“乙”、“丙”)图线.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
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太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2)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4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是0.1s,图中长度单位是cm,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m/s2.
参考答案:
(1)丙 C (2)0.46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分析】(1)如果没有平衡摩擦力的话,就会出现当有拉力时,物体不动的情况.得出图象弯曲的原因是:未满足沙和沙桶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
【解答】解:(1)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就会出现当有拉力时,物体不动的情况.故图线为丙.
当不满足m1<<m2时,随m1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a逐渐减小,故图象弯曲的原因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不满足沙和沙桶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C正确.
(2)根据△x=aT2得,a==0.46m/s2.
故答案为:(1)丙 C (2)0.46
13. 用滑轮组将一个重为5N的物体匀速提升,由图3可知,绳端受到的拉力F
为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为。
参考答案:
2 83.33%(或83.3%)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如图,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方
向水平向右的外力F0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
(1)求物块运动的加速度a0大小;
(2)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若用大小为2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取g=10m/s2)
参考答案:
(1)10 m/s,(2)0.5,(3)
试题分析:(1)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从A点由静止开始向B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解得:。
(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解得:。
(3)设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相应的位移为,物体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动能定理:
,整理可以得到:
由牛顿运动定律:,,整理可以得到:。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抓住位移之间的关系求解。
15. (6分)某质点在恒力F作用下,F从A点沿下图中曲线运动到B点,到达B 点后,质点受到的力大小仍为F,但方向相反,试分析它从B点开始的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中的哪条曲线?
参考答案:
a
解析:物体在A点的速度方向沿A点的切线方向,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AB运动时,F必有垂直速度的分量,即F应指向轨迹弯曲的一侧,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沿B点的切线方向,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A运动到B时,若撤去此力F,则物体必沿b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使F反向,则运动轨迹应弯向F方向所指的一侧,即沿曲线a运动;若物体受力不变,则沿曲线c运动。
以上分析可知,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总是弯向合力方向所指的一侧。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猎豹是目前世界上在陆地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时速可达110多公里,但不能维持长时间高速奔跑,否则会因身体过热而危及生命.猎豹在一次追击猎物时(如图),经4s速度由静止达到最大,然后匀速运动保持了4s仍没追上猎物,为保护自己它放弃了这次行动,以3m/s2的加速度减速,经10s停下,设此次追捕猎豹始终沿直线运动.
求:(1)猎豹加速时的平均加速度多大?
(2)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多少km/h?
参考答案:
17. “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听到起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后,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止计时,所用时间即为“10米折返跑”的成绩,如图所示.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4 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为8 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该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
参考答案:
6.25m
18. 如图所示,质量M=1.0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放一质量m=1.0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
现用水平恒力F=6.0N向右拉长木板,使小滑块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经过t=1.0s撤去力F.小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没有从长木板上掉下.求:
(1)撤去力F时小滑块和长木板的速度各是多大?
(2)小滑块相对长木板静止时,小滑块相对地面运动的总位移。
参考答案:
解:(1)对长木板施加恒力F的时间内,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相对滑动,小滑块和长木板
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小滑块所受摩擦力 f = μmg
设小滑块的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1
解得a1 = 2.0 m/s2
长木板受的摩擦力 f ′ = f = μmg
设长木板的加速度为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f ′= Ma2
解得a2 = 4.0 m/s2
经过时间t = 1.0 s,小滑块的速度v1 = a1 t = 2.0 m/s
长木板的速度v2 = a2 t = 4.0 m/s
(2)撤去力F后的一段时间内,小滑块的速度小于长木板的速度,小滑块仍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长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设长木板运动的加速度为a3,此时长木板水平方向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 Ma3
解得a3 = 2.0 m/s2
设再经过时间t1后,小滑块与长木板的速度相等,此时小滑块相对长木板静止
即v1 + a1 t1 = v2-a3 t1 解得t1 = 0.50 s
如图所示,在对长木板施加力F的时间内,小滑块相对地面运动的位移是s1,从撤去F到二者速度相等的过程,小滑块相对地面的位移是s2。
位移
所以小滑块相对长木板静止时,小滑块相对地面运动的总位移为
s块= s1+s2= = 2.2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