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智能预警系统20140927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编码: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签字(章):河北省财政厅制二○一○年十一月十日填报说明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

(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

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一、立项依据1、立项依据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具有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

地质灾害智能预警系统设计()

地质灾害智能预警系统设计()

一、系统架构地质灾害智能预警系统包括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地质灾害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和系统管理4个部分。

(1)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实现各种专题数据的初始建库的数据检查与入库管理和对已有空间矢量数据的访问,提供数据检索、查询、专题符号化、数据浏览、空间分析等功能。

根据各地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特点和山洪灾害预警决策的需求,利用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等技术手段,建设省级或市级或县级防汛指挥部门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为收集山洪灾害防治区水雨情数据信息以及其它部门的相关信息、信息查询、山洪预报决策、预警等服务。

(2)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预警子系统建设是在监测信息采集及预报分析决策的基础上,根据预警信息危急程度及山洪可能危害范围的不同,通过适宜的预警程序和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山洪可能危及区域,使接收预警区域人员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3)地质灾害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系统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及应急指挥子系统包括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管理、灾情信息管理、社会经济管理、预警应急支持体系、灾点搬迁治理情况、预警应急信息、防灾综合信息、灾调基础数据及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等数据与地灾图形发布,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4)数据交换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包括内外网数据交换和外部数据交换。

内外网数据交换系统支持通过手工或网闸自动摆渡的方式进行内网网数据交换。

内外网网络网络部署根据国家、自治区相关文件规定,政府部门实行内外网网络隔离。

本系统中,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地质灾害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子系统等系统部署在内网,外网部署PDA、外网地质灾害信息发布子系统,内外网系统的数据交换通过辅助手工方式或通过网闸自动交换实现。

二、功能需求1、角色分析本系统的用户有以下几种,市、县(区)国土局、乡镇国土所的工作人员,这些用户统称为专业用户。

八字门滑坡监测预警

八字门滑坡监测预警

八字门滑坡工程GPS监测预警夏浪摘要:我国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们每年因此损失了近200亿元,数百人也因此丧生。

八字门滑坡就是其中之一。

在研究三峡库区秭归县八字门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形成机制、破坏模式以及后期变化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滑坡监测的预警施工方案,介绍监测网点的布设,各种变形监测的施工技术要求,可供其它滑坡监测工程参考。

关键词:概况,滑坡监测;GPS变形点;八字门滑坡0 引言长江三峡库区自然地质条件复杂,暴雨、洪水频繁,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

三峡大坝的兴建和百万移民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湖北省三峡库区秭归县归州镇八字门滑坡体正是这类地质灾害之一。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后期蓄水的不断临近,八字门滑坡体的不稳定性正在增加,一旦整体失稳,对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危害,应及时有效地进行专业监测预警或治理。

在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前提下,本文就三峡库区秭归县归州镇八字门滑坡体的实时监测进行了分析,为同类工程实例提供参考对比[1]。

1 八字门滑坡概况八字门滑坡体位于秭归县归州镇香溪村,距香溪河入长江口0.8km,距三峡坝址38km。

它平面形态呈不规则扇形,两侧边界发育同源冲沟,后缘呈圈椅状形态,前缘已没入库水中,滑坡主滑方向约NE111°。

滑坡纵长550m,横向上部较窄,宽约80~210m,下部较宽,总面积约13.5万m2;平均滑体厚度约30m,总体积约400万m3。

滑坡位处侵蚀构造中低山山前斜坡,地形上前凸中平后凹,以上陡下缓的连续斜坡形态兼具三级堆积平台地貌。

八字门滑坡滑体主要为结构松散的崩坡积、坡积物,包含填土,粉质粘土,碎石土;滑床主要为侏罗系下统香溪组(J1)岩层。

滑坡区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同时还受滑坡后缘西部高陡剥蚀低山区的基岩裂隙地下水及香溪河水侧向补给。

2 滑坡的变形史及现状1981年葛州坝水库蓄水后,滑坡范围内出现了房屋裂缝、地表变形,主要集中在120m高程以下。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公告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公告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公告一、项目概况《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批准立项的2020年中央投资计划项目,为做好项目设计审批相关工作,现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单位。

二、购买服务事项调研并编制《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初步设计》。

三、承接主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2.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3.具有独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4.具有履行服务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场所、人员和相应专业技术资质能力;5.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险资金的良好记录;6.在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竞争前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记录,通过年检或按要求履行年度报告公示义务,信用状况良好,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7.符合国家有关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的要求。

以上内容均需提供承诺函(加盖单位公章)。

四、购买服务相关要求1.项目预算(1)该项目总投资2100万,由中央预算内投资解决。

(2)该项目涉及初步设计编制工作,设置最高参选限价,最高参选限价为488000元人民币。

(3)参选人参选报价高于最高参选限价的,其参选资格将被否决。

2.项目建设内容结合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实际业务需求,建设煤矿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煤矿安全监控联网分析系统、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位置监测联网分析系统、煤矿图像监视远程巡查系统、煤矿灾害综合风险动态分析评估系统、煤矿安全综合信息展现系统以及煤矿安全监察系统。

建设支撑上述应用系统的软硬件支撑平台。

(1)煤矿基础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煤矿企业的基础信息,实现对煤矿基础信息的展示、信息审核完善、信息更新提醒、导出和补录等功能。

由于企业风险、行业风险、区域风险的分析与分级,都是基于所依据的指标体系与模型来确定的,而这些指标体系中,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企业现场的数据,所以与风险相关的基础信息主要内容就是基于企业现场的数据。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docx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docx

精品文档华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 7 月目录第一章地质灾害滑坡体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 (1)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2.3监测依据 (2)2.4系统技术指标 (3)第二章滑坡立体监测设计 (4)2.1拟设计监测的主要的参数 (4)2.2滑坡体监测拓扑图 (5)2.3现场监测各子系统 (7)2.3.1高精度 GPS自动化监测 (7)2.3.2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振弦式裂缝计 (20)2.3.3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拉线式裂缝计 (24)2.3.4滑坡体固定测斜深部位移监测 (26)2.3.5孔隙水渗压计水位监测 (32)2.3.6土压力计 (35)2.3.7土壤温湿度监测 (39)2.3.8气象监测站 (40)2.4北斗传输 (41)第三章、软件介绍 (42)第四章、服务体系 (45)4.1保修、维修和升级服务 (45)4.2 技术培训 (46)4.3 技术服务 (46)第一章地灾监测技术指标2.1 监测的内容和任务1)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点具体特征、影响因素,建立较完整的监测剖面和监测网,使之成为系统化、立体化的监测系统;2)及时快速的对不同地质灾害点的现状做出评价,并进行预测预报,将可能发生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3)能够为各个滑坡体建立起地表位移变化、内部位移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系统监测网络,建立管理平台,各级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都能实时的了解滑坡体的安全状况,以便及时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4)监测滑坡体地表形变区的位移变化动态,内部位移变化的动态和滑坡体内部水位变化动态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预报;5)对比评价不同条件下的监测数据,进一步预测地表形变区域变形的趋势,指导场地规划建设。

6)及时反应出地表形变区的安全情况,为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

2.2 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本监测系统是一个集结构分析计算、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

山体滑坡监控预警完整系统

山体滑坡监控预警完整系统

山体滑坡预警监测系统之五兆芳芳创作一、需求概述1.山体滑坡24小时全天候监测需求监测区域处于滑坡多发地段,临近居民区,需要采纳24小时全天候的预警动态监测手段,实时收回监测预警信息,预警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免受或削减损失.2.自动报警定位需求支持在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产生前,通过精密仪器实时监测出山体松动、偏移的微小征兆,在实时发明并立刻自动报警的同时,迅速确认并在监测地图上显示滑坡位置.3.预警预测需求支持通过阐发长期的山体位移变更,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平安隐患,提前做好防备解救准备.4.信息查询办理需求可以对历史监测数据、报警数据、统计图表数据等进行查询办理.并成立数据档案,用于长期监测研究.二、 系统总体计划1. 系统总体架构计划数据传输与接收接口办事根本层实时监测数据 历史监测数据 根本地理数据 报警信息数据 监测阐发数据数据层自动监测预警软件预测阐发办理软件滑坡位置标的目的预警短信宣布办理监测数据办理存储历史数据查询办理报警信息查询软件数据收发接口办理系统维护办理软件应用层表示层1)根本层根本成主要是整个系统的根本硬件,是整个系统架构的根本.主要有激光测距传感器终端、网络平台、计较机等硬件设备.监测终端收集数据通过传输网络与计较机平台互通,形成一个集成的系统.2)数据层整个系统的数据包含传感器监测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图表阐发数据、报警信息数据、历史报警信息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是整个系统的数据焦点.3)应用层在根本层和数据层根本上,开发应用系统,包含数据办理、自动报警、图形阐发预测等若干功效软件4)表示层是指最终系统的操纵界面,将有电子地图为系统地图,实现各类功效包含报警、图表查询、图形阐发等功效操纵界面.2.系统总体配置计划本系统从用户需求出发需求配置:激光测距监测设备终端设备、监测预警平台软件、无线传输设备.1)激光测距监测设备3套.光靶标主机2)无线传输设备(传输、接收各3套).3)预警监测系统平台软件.(1)自动动态监测预警软件(2)滑坡预测阐发办理软件(3)滑坡预警位置和滑坡标的目的监测软件(4)预警短信宣布办理软件(5)监测数据办理存储软件(6)历史监测数据查询办理软件(7)报警信息查询软件(8)数据收发接口办理软件(9)系统维护办理软件3.系统网络拓扑图1)激光测距传感器终端山体上设置固定靶标.并设置固定激光测距仪对准相应靶标,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2)传感器数据收发模块数据发射端收集三套激光传感器的数据,并将其无线传输到接收端.3)监测预警平台担任所有数据的存储,包含监测的距离数据、地图数据、设备信息数据、位置数据、运营数据、日志数据等.并实现系统功效.监测预警中心系统拓扑图三、系统总体功效1.自动动态监测预警软件1)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收集自动接收来自传感器接收软件传送来了实时监测数据,能够实时获得激光测距传感器的关头参数和丈量的距离值.2)自动报警运用相应的算法,阐发实时的温度、湿度、地质等因素结合测距数据,实现自动报警.3)交互确认一旦产生报警情况,弹出相应报警信息,实现人机交互的形式,结合人的经验知识再进行报警核实.2.滑坡预测阐发办理软件按照长时间的监测统计数据绘制靶标位移偏离动摇标,按照标来判断近期的地质勾当情况,一次阐发预测近期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并提前预警.1)山体滑坡的运动趋势阐发按照连续监测的数据,阐发山体滑坡的运动趋势.2)影响规模阐发通过阐发山体滑坡的位置和运动速度,确定其影响规模.3)财富损失评估评估山体滑坡造成的财富损失,可以通过山体滑坡的影响面积,以及地图数据提供的居民区财富数据等信息,阐发财富损失.3.滑坡预警位置和滑坡标的目的监测软件1)滑坡位置定位一旦确认报警信息,立即通过地图定位功效实现滑坡位置定位.并将目标点快速显示地图上的具体位置并闪烁提醒,报警声音提示.2)滑坡运动阐发运用相应的算法,阐发实时的温度、湿度、地质等因素结合测距数据,阐发滑坡的运动标的目的.模拟运动趋势.4.预警短信宣布办理软件实现1)短信编辑办理.支持监测中心和监管人员之间进行短信编辑、人员编辑、通信号码编辑、修改、添加、删除等办理功效.2)短信宣布办理.支持监测中心和监管人员进行短信通信、单发、群发或按预定时间、区域、按人员编组发送等功效3)短信数据库办理支持短信数据办理、平安办理、查询权限设置、数据存储等功效.5.历史监测数据查询办理软件可以对传感器监测的历史数据进行查询、统计、输出等功效.6.报警信息查询软件监测中心存储所有的报警信息,并进行统计分类,可查询单个或多个报警信息点的报警时间、报警区域等信息.7.传感器数据发送与接收软件集成多路激光测距传感器并且具有存储功效,可以包管高速丈量方法下数据不丢失,并且实现激光测距监测设备的数据和监测中心平台之间进行实时传输互换.8.系统维护办理软件对监测中心的用户信息进行保密设置,避免用户信息的泄漏盗取.对系统定期进行维护,包含数据库维护,系统功效模块维护,以及接口维护.设置不合权限实现不合功效.四、系统数据库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数据库的组成包含:预警监测数据库、监测办理数据库和地图数据库.数据库内容1)预警监测数据库●实时监测数据.激光测距监测仪器获得的实时的现场数据,包含靶标距离、天气温度、湿度等实时数据.●报警信息数据.指自动监测的报警信息,实时数据.●短信平台数据.在线编辑短信、收发短信数据.●预测阐发数据.监测数据图表,山体滑坡的标的目的、速度、趋势等.2)监测办理数据库●历史监测数据库.激光测距监测设备收集的数据录入历史档案入库,便利用户查询统计.●报警记实数据.存储历史报警信息便利被查和统计历史事件.●监测设备属性数据库.主要存储设备的属性数据,包含设备的根本参数以及位置信息.●系统运行数据.存储系统的操纵日志,办理日志等信息.3)地图数据库●行政区划数据.主要是矢量的形式,显示山坡周围的行政区划,如县、镇、村等区划信息.●根本设施数据.主要是医院、学校、工场等重点根本设施的信息.●居民区数据.主要是居民区的人口、经济、重点衡宇等信息.五、硬件技巧规格激光测距仪激光距离传感器采取激光在线非接触丈量物体的位移变更量,特别为产业自动化、交通、钢铁、修建、码头等需要进行自动距离位移丈量和位置控制而设计研发,具有很高的实用性.适合长期在线监测使用,此系列激光测距传感器可以快速、准确的丈量到目标地距离,丈量结果可以通过各类接口传输到设备上,以便进行检测、控制等应用,同时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控制也可通过计较机或其他与其相连的设备来完成.采取精准地白色激光瞄准方法,精度高,量程大,并且具有丰厚的输出接口,普遍应用于各类钢铁产业、冶金产业、汽车产业、印刷产业、食品产业等各类产业控制(位移,长度,尺寸,位置,高度、厚度等检测)以及野外长期自动监测、工程现场检测等场合.主要特点精确、动态的对各类物体距离进行丈量(不需反射镜);可见光容易对准被测物体;响应速度高,且可调,丈量频率1-15Hz;丈量精度高±1mm,分辩率0.1mm;采取航空插头,性能稳定;输出串口丰厚,多种选择(USB、RS232、RS485、RS422、4~20mA、0-10V、开关量等)传感器可以为无线通讯方法,免去您布线的麻烦.丈量规模可调,且传感器测距起始点可以设置为前端和尾端,便利用户装置需要.也可以设置任意点为数据起点(目前无此功效).外不雅巩固,性能稳定,可加数据显示端,实时显示接收数据(LED屏、数码管、PDA等),以及数据报警功效小型化设计,可选配装置支架,节省装置空间产品功效多样化,可实现物体的在线测厚度/长度/宽度功效,良好可靠的性能、优良的性价比.技巧参数精度:±1毫米输出频率:1-15Hz(取决于目标概略的反射率) 激光:620-690nm白色可视激光;激光等级:CLASS 2 电压: 4.8V-28V(尺度5V)数据接口:标配RS232(4-20mA、RS485、0-10V、RS422、0-5V、开光量输出可选)任务温度:-40℃-70℃存储温度:-30℃-70℃产品尺寸:155*72*38mm 重量:约400g六、山体滑坡预警监测系统项目报价表。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平台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平台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平台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平台是针对发生在地质环境中的各类灾
害事件,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进行监测
与预警的专业化平台。

该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 监测设备模块:通过部署地震监测仪器、地表变形监测
设备、雷达遥感仪器等硬件设备,实时监测地质环境中的
各项参数,如地震震级、地表位移、地下水位等。

2. 数据采集模块:将通过监测设备获取到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存储,建立完整的地质监测数据库。

3. 数据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
数据挖掘、模型建立和专家经验,提取出地质灾害预警的
关键指标,并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

4. 预警与预报模块:基于数据分析模块的结果,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警和预报,并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群众,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5. 空间信息模块: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监测数据和预警结果与地图等空间数据进行融合,实现对地质灾害监测的空间展示和分析,并提供专业的地理空间决策支持。

6. 管理控制模块:包括系统的运行管理、用户权限管理、数据维护和系统配置等功能,确保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平台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平台可以提供实时的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帮助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硬件设备: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站等 软件平台:用于数据处理、预警分析等 通信网络:实现数据传输与共享 预警发布系统:向相关部门与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 行整理、分析和处理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和遥 感技术获取地质信息
预警发布:根据处理结果, 发布预警信息
应急指挥:提供应急指挥功 能,协调各方资源进行处置
可与其他软件进行集成,实 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功能:实时监测、数据分析、预警预测 特点:快速响应、高精度预警 应用范围:地质灾害易发区 优势:提高预警准确率,减少灾害损失
地图显示软件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时显示灾害发生区域的地形地貌和监测数据。
该软件具备高精度地图显示、实时数据更新、多维度信息展示等功能,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有力支持。 地图显示软件支持多种地图源接入,包括矢量地图、卫星地图和无人机拍摄的实景地图等,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应 用需求。
类型:包括位 移、压力、水 位、降雨量等
传感器
功能:实时监 测地质灾害数 据,并将数据 传输至指挥中

特点:高精度、 稳定性好、耐 腐蚀、寿命长
应用范围:广 泛应用于地质 灾害监测预警
领域
数据采集站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实时采集各种地质数据和灾害信息。
数据采集站通常安装在灾害易发区的关键位置,以便及时获取准确的数据。
预警效果评估:对预警信息发布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预警级别和应急响应措施,提高 预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系统支持实时 监测和预警功 能,及时发现 地质灾害风险
快速响应和协 调各部门资源, 确保救援工作
有序进行
实时数据分析 和可视化展示, 辅助指挥决策

地球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地球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地球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却也是一个充满着各种自然灾害的星球。

每年都会发生地震、海啸、台风、山体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

面对这些自然灾害,人们需要制定有效的预警系统,将风险降到最低,以保障人类的安全。

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是为了及时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警、预报、防范和救援等工作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综合性体系,它的建立对于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伤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监测系统任何一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都离不开监测,只有进行有效的监测,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预警信息,进行紧急处理。

目前,对于自然灾害的监测基本上都是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通过卫星遥感、激光雷达、GPS等技术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精细化监测,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平台,进行海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时空分布、灾害规模等进行准确的测算。

预警系统自然灾害发生的速度和规模都是不可预测的,这就需要地球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根据监测结果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实时发出预警。

目前,预警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灾害类型,例如对于海啸预警,可以通过在各个国际海域布置浮标、气象台、海洋站等监测设备,连续实时监控海洋的波动情况,一旦发现可能导致海啸的地震,预警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和民众采取行动。

预报系统预报是指在自然灾害的发生之前,根据监测、采集和处理的相关数据,对自然灾害进行科学分析和推测,从而向社会公众和有关部门发布预报信息。

每一次的自然灾害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预报系统的作用在于尽早预测和预警自然灾害,提醒广大民众和单位在自然灾害来临之前做好安全防范和应对准备。

例如对于地震预报,可以通过地震监测台网实时监测地震波,利用地震参数和数学模型,预测震级和震源位置,进而发布震情和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和有关单位采取应对措施。

防范救援系统自然灾害预警系统虽然可以在自然灾害发生前或者发生时提供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措施,但时效性和有效性并不是绝对的。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一、系统概述——中国系统集成在线论坛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5%,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近23万处,其中特大型和大型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25000处。

因此,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预警成为当前的工作重心。

国科海博地质灾害信息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是面对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集地质灾害管理、地质灾害预警、应急管理、危险评估、地质灾害点监测、地质灾害信息发布等于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综合性系统。

用户可以通过政务网、互联网及PDA客户端查询浏览或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的信息。

本系统不仅为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地质灾害管理提供服务,也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成为全省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

该系统包含预报预警分析模型、地质灾害综合管理、PDA地质灾害信息查询、外网发布等内容。

二、系统特点系统总体设计是从政府热线、应急协同、资源调度等核心业务的需要出发,采用“五网合一”网络信息交互平台的核心技术,为文本、图片、语音、短信、电子邮件、多媒体等信息在固定电话网络、移动通讯网络、卫星网络、单位内部网络、互联网中无障碍流通建立基本的信息处理框架。

特点如下:1、结合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业务特点,针对系统处于平时、模拟演练、危机时等不同状态,提供不用级别的响应;提供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管理、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程管理和对应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业务体系支持;全方位支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与其他系统联动。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河北省省级预算项⽬建议书项⽬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编码:项⽬单位:河北省第⼀测绘院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资源厅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资源厅领导签字(章):河北省财政厅制⼆○⼀○年⼗⼀⽉⼗⽇填报说明1、本建议书由项⽬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产业技术研发、应⽤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项⽬,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可⾏性报告、⽴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情况填报说明1)项⽬性质:(1)维持性资⾦项⽬。

(2)发展性资⾦项⽬。

2)项⽬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03、⼤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络购建;07、信息⽹络维护;08、⼤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家庭补助;11、偿债⽀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

4)项⽬地点:项⽬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商注册码为统⼀标识。

6)单位性质:⾏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项部门:批准⽴项的主管部门9)主管部门:项⽬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分类科⽬填写。

12)项⽬执⾏周期:项⽬执⾏的年度数。

⼀、⽴项依据1、⽴项依据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候条件时空差异⼤,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流、地⾯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具有分布⼴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

(完整word)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完整word)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一、系统概述—-中国系统集成在线论坛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5%,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近23万处,其中特大型和大型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2500 0处.因此,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预警成为当前的工作重心.国科海博地质灾害信息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是面对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集地质灾害管理、地质灾害预警、应急管理、危险评估、地质灾害点监测、地质灾害信息发布等于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综合性系统。

用户可以通过政务网、互联网及PDA客户端查询浏览或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的信息.本系统不仅为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地质灾害管理提供服务,也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成为全省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

该系统包含预报预警分析模型、地质灾害综合管理、PDA地质灾害信息查询、外网发布等内容。

二、系统特点系统总体设计是从政府热线、应急协同、资源调度等核心业务的需要出发,采用“五网合一”网络信息交互平台的核心技术,为文本、图片、语音、短信、电子邮件、多媒体等信息在固定电话网络、移动通讯网络、卫星网络、单位内部网络、互联网中无障碍流通建立基本的信息处理框架。

特点如下:1、结合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业务特点,针对系统处于平时、模拟演练、危机时等不同状态,提供不用级别的响应;提供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管理、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程管理和对应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业务体系支持;全方位支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与其他系统联动.2、系统综合了各类应急资源,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采集突发事件和紧急求助信息,实现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动调度,为公众提供相应的紧急救援服务,是政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效率,指挥、协调、处置突发事件的枢纽。

智能灾害预警系统:未来安全的新屏障

智能灾害预警系统:未来安全的新屏障

智能灾害预警系统:未来安全的新屏障在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时代,自然灾害的频发与破坏力不断提醒着我们,人类对于安全的渴望从未停歇。

如同航海者依赖罗盘指引方向,我们也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预测和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的系统。

智能灾害预警系统,就是这样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新屏障”,它以其精准的预测能力和高效的响应机制,为人类的未来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想象一下,当地震、洪水或台风这些自然猛兽悄悄逼近时,智能灾害预警系统就像一位敏锐的哨兵,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捕捉到那些微妙的异常信号。

它不仅能够“嗅”出潜在的威胁,还能迅速“喊醒”沉睡中的城市,让居民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灾害的影响。

然而,这个系统的建立并非易事。

它需要集成气象学、地质学、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这就像是搭建一座由无数细小但关键的零件组成的精密钟表,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在某次突发的山洪灾害中,智能灾害预警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迅速分析形势并做出决策。

系统立即向可能受灾的区域发送了预警信息,并通过与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联动,实现了快速疏散和应急响应。

这次成功的预警不仅挽救了无数生命,也极大地减少了经济损失。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尽管智能灾害预警系统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它并不是万能的。

正如一句古话所说:“最好的防御是进攻。

”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预警系统来保障安全,还需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社会整体的防灾减灾能力。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这一系统的监管和维护,确保它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运作。

智能灾害预警系统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像一面盾牌,保护着我们的家园免受灾害的侵袭;它又像一盏灯塔,照亮了我们在灾害面前的道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这个系统会在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之,智能灾害预警系统作为未来安全的新屏障,不仅展现了科技的力量,更体现了人类对于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视。

分布式在线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分布式在线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分布式在线地质灾害预警系统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代强,易前民,王娟,刘勇
申请号:CN202021120101.X
申请日:20200617
公开号:CN212009814U
公开日:
2020112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分布式在线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包括多个数据采集节点与第一级交换机;所述数据采集节点设置有用于地质形变检测的位移检测装置、用于雨量监测的雨量检测装置、地质数据存储服务器、地质数据分析处理单元、第二级交换机、显示单元与报警单元。

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集群的大量地质灾害数据采集节点进行分析处理,提高地质灾害数据处理的效率,实现地质灾害数据实时显示与异常快速报警。

申请人:成都中蓝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610043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大道三河段7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许驰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产品北斗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警告系统

产品北斗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警告系统

产品北斗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警告系统我国地质灾害监测现状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灾害已经成为我国偶发特大地震外的第一大自然灾害,常见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受脆弱的地质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条件所限,加之受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地震、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据统计,全国共有大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点7000余处。

近十余年,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近千人,经济损失达到上百亿元。

目前,我国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主要是采用人工定期采集数据及宏观巡视检查等传统监测手段,存在效率低、投入大、无法及时预报险情等问题。

为提高各级政府对地质灾害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管控力度,研发和使用高精度、全天候、自动化、远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已迫在眉睫。

系统概述珞珈德毅科技北斗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北斗高精度、智能传感、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构建实时监测、预警预报、气象预警、信息管理,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有效结合、专家决策辅助的综合解决方案,可广泛应用于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

与传统监测手段相比,北斗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具有如下优势:系统架构系统组成系统分为测量段、控制段和应用段三大部分,实现从原始数据采集、数据前处理、数据传输、数据后处理、变形分析与综合评判、预警信息发布、险情处理等功能。

测量段以GNSS形变测量为核心、其它土源、水源、气象以及地震等测量为辅助,实现对当地区域地质情况及发展趋势的全面掌握;通过高清摄像头以及无人机航拍可按需获取现场图像或视频;测量数据在现场进行前处理和分析,紧急情况下可以自主播发现场预警信息;通过多种通信方式,将原始数据提交给监测控制中心。

控制段监测控制中心接收测量段提交的预处理数据,使用软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全面处理和分析,一是对GNSS数据进行事后处理,得到目标地质结构的高精度(mm量级)形变情况,二是以形变数据为核心,综合其它测量数据形成地质灾害初步判断结果;基于数据进行预警和险情初步处理,形成参考结果提交给应用控制中心;对监测系统自身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测,决策是否需要重启、维修、更换或者人工巡检。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1.系统概述12.建设容23.无线传感设备与视频监控系统(硬件)23.1.系统功能特点33.2.设备技术指标34.地质灾害监测预测系统(软件)44.1.系统结构框架44.2.系统功能特点54.3.主要功能模块介绍64.3.1.三维地理信息模块64.3.2.灾害数据管理模块64.3.3.信息浏览查询模块64.3.4.预警管理模块74.3.5.报表图表模块74.3.6.资料管理模块74.3.7.公文管理模块74.3.8.网上信息发布模块74.3.9.用户管理模块74.3.10.基础信息管理74.3.11.系统管理模块84.3.12.日志管理模块81.系统概述地质灾害来源于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灾难性破坏,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关于滑坡、泥石流类灾害的研究是行业研究的重点。

地质灾害的防治常常因为工作的分散,造成标准化程度较差,资源共享较难的问题。

本系统基于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y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与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以一定围(区域)的滑坡、泥石流与崩塌等地质灾变体为监测对象,对其在时空域的变形破坏信息和灾变诱发因素信息实施动态监测(侧重于时间域动态信息的获取)。

通过对变形因素、相关因素与诱因因素信息的相关分析处理,对灾变体的稳定状态和变化趋势做出判断。

同时,揭示滑坡、泥石流、崩塌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未来可能发生灾害的地段(点)做出预测。

2.建设容系统利用位移传感器、雨量计、视频网络监测等相应的专业设备,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配合、补充专业的地质灾害中与预警、决策系统来构建地质灾害防测体系的新方法,对地质灾害实施连续、实事、动态的监测,与时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满足自动化的要求,从而协助相关管理部门的地质灾害业务工作能够高效协调进行,从而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地质灾害智能预警系统The Geological Hazard Monitoring and ForewarningSystem作者:孙丽娜导师:冀振燕北京交通大学2020年6月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交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北京交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提供阅览服务,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中图分类号:学校代码:10004UDC:密级:公开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质灾害智能预警系统The Geological Hazard Monitoring and ForewarningSystem作者姓名:孙丽娜学号:导师姓名:冀振燕职称:副教授工程领域:软件工程学位级别:硕士学科专业:软件工程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北京交通大学致谢在本论文定稿之际,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冀振燕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在论文资料整理,撰写与修改的过程中,始终得到冀振燕老师的精心指导!冀振燕导师在工作中严谨的治学态度、踏实认真的作风、和渊博的学识,对我在论文的编撰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将鼓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

感谢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工程学院的冀振燕老师,给予了我许许多多的支持。

鼓励我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继续学习和研究,使得论文最终得以完稿。

我还要感谢在我读研究生期间给予我帮助的所有人,包括同学和同事,深深地感谢他们的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他们对我学业的支持和理解。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中文摘要中文摘要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幻莫测,山洪、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地质灾害具有破坏性大、突发性强等特点,往往会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非常必要和紧迫的工作。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依据软件工程开发技术要求和行业相关规范,开展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本系统能够实时汇集降雨、灾点和水位等信息,通过 WebGIS 在系统上直观的反映各区域的地质灾害变化情况,针对地质灾害信息进行分析,根据预警模型进行判断是否需要发布预警,系统提供声音、图形闪烁、文字信息等多种预警方式,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无线广播、传真等方式把预警信息发布给灾情预警人员及社会公众,为防灾、减灾以及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本系统总体架构分为门户层、业务层、数据层、网络层以及网络硬件层等,门户层主要是各种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业务层对各种数据的管理及处理分析;数据层是存储系统的各类数据信息;网络层是建立内外网数据交换接口;网络硬件层由网络设备、服务器等组成,是系统运行的硬件基础。

采用此体系架构,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将会得到很大提高,系统扩容和新业务开发也会更加方便,服务的质量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本系统采用UML建模方式分析系统的各项业务需求,绘制各种业务流程图,建立功能用例图以及系统软硬件需求,设计了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系统结构和功能架构,将系统分成了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地质灾害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系统以及数据交换子系统。

本文对每个子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根据数据库设计要求设计了系统数据库的E-R图和数据表,最后结合采用物联网技术、WEBGIS技术、IPV6和Zigbee技术实现了系统功能,并对系统进行了全面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系统实用性强、地质灾害分析正确,有利于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

关键词:地质灾害;预测分析;预警系统;ZigBee分类号:TP311.5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frequency of natural disasters, global climate vagaries of geology, flash floods, landslides and other happening more and more, geological disasters have a devastating, sudde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end to cause significant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and therefore, strengthen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protect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afety,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mountainous, is a very necessary and urgent work. Aiming at this problem, based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industry-related specification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work carried out ge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s.The system is capable of real-time collection of rainfall and water level information such as disaster point by WebGIS intuitive regional geological disasters reflect changing circumstances on the system, and analyzed for geological disaster information to judge whether to publish early warning system to provide early warning model based on sound , a variety of graphics flashing warning mode, text messages, etc., can also be via SMS, radio, fax, etc. the information is released to the disaster early warning alert staff and the public, for the prevention, mitigation and relief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The overall system architecture is divided into the portal layer, business layer, data layer, network layer and network hardware layer, the portal layer is mainly a variety of users by user name and password to enter the system; management and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of various data services layer; Data layer is all kinds of data storage systems; network layer is to establish internal and external network data exchange interface; networking hardware layer consists of network devices, servers and other components, is a hardware-based system operation. With this architecture, system stability, scal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system expansion and new business development will be more convenient, quality of service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The system uses the business needs UML modeling analysis system, drawing all kinds of business process diagrams, use case diagram to establish functional and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quirements, design the network topology,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the system is divided into basic data management subsystem geological disasters, geological disasters, forecasting and early warning analysis subsystem,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 and data exchange subsystem. In this paper, for each subsystem detail design, and database design requirem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database ER diagrams and data tables, and finally combine the use of networking technology, WEBGIS technology, IPV6 and Zigbee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system functions, and system a comprehensive tes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i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strong practicality, geological hazard analysis is correct, is conducive to the work of geological disaster forecasting and warning.Keywords: geological hazards; predictive analysis; warning system; ZigBee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 I I 目录.............................................................. I V 1 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 地质灾害预报现状 (2)1.3.2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现状 (3)1.4本文的主要工作 (3)1.5论文组织结构 (4)1.6本章小结 (4)2 系统关键技术 (5)2.1物联网技术 (5)2.1.1 物联网的定义 (5)2.1.2 物联网在系统中的应用 (6)2.2W EB GIS介绍 (6)2.2.1 WebGIS概述 (6)2.2.2 WebGIS技术 (8)2.3IP V6和Z IG B EE技术 (9)2.3.1自动组网技术 (9)2.3.2自组织网的优势 (9)2.4本章小结 (10)3 系统需求分析 (11)3.1业务需求 (11)3.1.1业务描述 (11)3.1.2业务流程 (12)3.2功能需求 (16)3.2.1角色分析 (16)3.2.2业务功能 (17)3.3系统非功能需求 (21)3.3.1软件需求 (21)3.3.2硬件需求 (22)3.3.3性能需求 (22)3.4本章小结 (23)4 系统设计 (24)4.1系统总体设计 (24)4.1.1.系统设计的原则 (24)4.1.2系统网络拓扑设计 (25)4.1.3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6)4.1.4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28)4.2功能模块设计 (29)4.2.1基础数据管理功能结构设计 (29)4.2.2 基础数据管理顺序图设计 (35)4.2.3预报预警分析功能结构设计 (36)4.2.4预报预警分析顺序图设计 (40)4.2.5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功能结构设计 (40)4.2.6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顺序图设计 (46)4.2.7数据交换功能结构设计 (47)4.2.8数据交换顺序图设计 (49)4.3数据库设计 (50)4.3.1数据库设计原则 (50)4.3.2数据库E-R设计 (50)4.3.3数据表设计 (51)4.4本章小结 (55)5 系统实现和测试 (56)5.1系统部分功能界面 (56)5.2系统测试 (60)5.3本章小结 (65)6 结论与展望 (66)6.1结论 (66)6.2展望 (66)参考文献 (67)附录 (69)作者简历 (69)独创性声明 (70)学位论文数据集 (71)1 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复杂,同时我国广大地区处于东亚季风区,降雨时段较为集中;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剧烈,导致山洪灾害频发且地域差异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