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及人类活动的不断拓展,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的稳定。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的出现,成为预防与减轻地质灾害损失的关键手段。

一、引言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是其最大特点,传统的人工监测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且难以全面覆盖所有潜在风险区域。

因此,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预警与应急响应,成为当前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方向。

二、系统构建原理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布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各类传感器(如雨量计、位移计、渗压计、倾角传感器等),实时采集地质环境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传输网络汇聚至云平台,利用云平台分析数据进行智能处理,识别地质灾害前兆信息,最终通过预警平台向相关部门及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实现地质灾害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准备。

三、关键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上传,保障数据准确传输。

数据分析与挖掘: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挖掘地质灾害发生规律。

云存储:能够长时间存储监测数据,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分析和处理监测数据。

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保证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通过多种方式传达给目标人群。

四、系统架构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与分析层、预警发布与应急响应层四个部分:数据采集层:部署各类传感器,收集地质环境数据。

数据传输层: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云平台。

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预警发布与应急响应层:根据分析结果,通过预警平台发布预警信息,并启动应急预案。

五、实际应用效果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方面,它能够提前发现地质灾害隐患,为相关部门提供宝贵的时间窗口进行预防和处置;另一方面,通过广泛覆盖的监测网络和快速响应机制,有效降低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规定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规定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规定地质灾害是自然界给人类带来的一种严重威胁,其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广泛存在。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各国普遍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工作,旨在提前识别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为了规范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高灾害应对的准确率和效果,制定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规定是至关重要的。

一、前言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地质体破裂、滑动或崩塌等现象,包括但不限于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规定的制定旨在全面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和预测模型,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以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能力和灾害应对的准确性。

二、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地质灾害监测体系由地质灾害监测网络、监测设备和信息传输系统组成。

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包括地面监测站点和卫星遥感监测,通过布设在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的地面监测站点,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地表裂缝、土壤位移等指标;卫星遥感监测则通过卫星图像获取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信息。

监测设备包括地面监测仪器、卫星传感器等,用于获取地质灾害监测数据。

信息传输系统用于将监测数据传输到地质灾害监测中心,进行数据分析和预警。

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模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模型是基于历史数据和地质灾害发生的统计规律,结合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建立的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可分为统计模型和机理模型。

统计模型是通过分析历史地震、降雨、地质结构等因素影响下的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建立统计模型进行预测。

机理模型基于地质灾害发生的物理机理,通过模拟地震、降雨等外部刺激条件下地质体的变形、滑动等过程,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

四、地质灾害预警级别划分地质灾害的预警级别是根据监测数据和预测模型的结果,对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进行划分。

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级别:低风险预警、中风险预警、高风险预警和临界风险预警。

低风险预警表示地质灾害可能性较低,对人民生命财产影响较小;中风险预警表示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但对人民生命财产影响尚可控制;高风险预警表示地质灾害可能性很大,对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临界风险预警表示地质灾害可能性极高,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重大威胁。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实施技术方案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8月1.项目名称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2.项目背景及项目目标2.1 项目背景自然灾害(英语:natural hazard、natural disaster),又称为自然灾难、天然灾难、天然灾害、天灾、天祸、天患、灾荒,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会给周围的生物和人类社会造成灾害。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所有的天灾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1]。

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的弹性受其的影响或其恢复的能力有关[2]。

在我国,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主要存在形式。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和森林火灾等。

我国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对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灾害发生时,地质灾害本身带来的破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地质灾害往往会对灾害地区的供电以及通信网络造成破坏,常常会导致受灾地区与外界的公众通信中断,使得外界难以获取解灾区的具体受灾情况,延误灾后救援的最佳时机,给灾区人民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

因而对灾害频发区域的实施监测与灾害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

遗憾的是,现有的多数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首先,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大部分都是局部小范围的,大量的还是人工监测手段;其次,监测系统采用的通信技术多不能实现无线覆盖,而且可靠性与安全性也难于得到保障;再者,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突发性的,且多在地势险要的山区,系统的电力和通信常常难于得到保障。

由于这些地区的交通等因素的限制,依靠人的力量进行信息交互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极端条件下使得信息中断,使得灾区成为一片孤岛,无法为决策部门和相关专家实时查看地质灾害现场的状况和作出救灾部署提供第一手信息,从而延误灾后救援。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是地球表面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人们需要有效的监测预警解决方案来及时预警和应对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地质监测技术、预警系统建设和人员培训三个方面。

首先,地质监测技术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基础,包括测量地震活动、地下水位、山体位移等数据。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站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的变化,为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建设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对于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至关重要。

包括建设应急指挥中心、灾害预警发布平台等设施,使得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及时有效地作出应急处置。

最后,对于相关责任人员的培训也是解决方案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他们需要了解地质灾害的特点和预警机制,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技能。

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出了一套成熟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灾害防范工作中。

在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也已经得到了积极推广和应用,但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地质灾害研究的深入,相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会更加完善,为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地质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之一,
通过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有效应对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其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将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推动国家的灾害防范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力学作用和外部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地表或地下岩体发生变形、破裂等现象,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频发、范围广泛,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了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建设一套高效、准确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系统架构、技术手段、数据管理等方面介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方案。

一、系统架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架构应包括前端监测设备、数据传输通道、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以及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前端监测设备用于采集地质灾害相关数据,如地下水位、地层位移、地震活动等。

数据传输通道是实现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的基础设施。

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通过算法和模型进行地质灾害预警。

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用于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时提醒人们采取应对措施。

二、技术手段1.监测设备技术:选择合适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如测斜仪、地震仪、遥感设备等,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同时,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障设备的长期稳定工作。

2.数据传输技术:采用先进的数据传输技术,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卫星通信等,保证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存储。

同时,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冗余机制和安全防护系统,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采集到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与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特征。

同时,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算法和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监测数据的比对和分析,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预警信息发布技术:建立完善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包括预警信息的分级、颜色预警、多渠道推送等功能。

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部门和公众,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三、数据管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需要高效的数据管理机制。

首先,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修复数据异常。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华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7月目录第一章地质灾害滑坡体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 (1)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2.3监测依据 (3)2.4系统技术指标 (4)第二章滑坡立体监测设计 (5)2.1 拟设计监测的主要的参数 (5)2.2 滑坡体监测拓扑图 (6)2.3 现场监测各子系统 (8)2.3.1 高精度GPS自动化监测 (8)2.3.2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振弦式裂缝计 (24)2.3.3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拉线式裂缝计 (28)2.3.4滑坡体固定测斜深部位移监测 (30)2.3.5 孔隙水渗压计水位监测 (36)2.3.6土压力计 (39)2.3.7 土壤温湿度监测 (43)2.3.8气象监测站 (44)2.4北斗传输 (45)第三章、软件介绍 (46)第四章、服务体系 (50)4.1 保修、维修和升级服务 (50)4.2 技术培训 (51)4.3 技术服务 (51)第一章地灾监测技术指标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1)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点具体特征、影响因素,建立较完整的监测剖面和监测网,使之成为系统化、立体化的监测系统;2)及时快速的对不同地质灾害点的现状做出评价,并进行预测预报,将可能发生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3)能够为各个滑坡体建立起地表位移变化、内部位移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系统监测网络,建立管理平台,各级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都能实时的了解滑坡体的安全状况,以便及时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4)监测滑坡体地表形变区的位移变化动态,内部位移变化的动态和滑坡体内部水位变化动态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预报;5)对比评价不同条件下的监测数据,进一步预测地表形变区域变形的趋势,指导场地规划建设。

6)及时反应出地表形变区的安全情况,为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

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本监测系统是一个集结构分析计算、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

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或地质结构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这些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准确监测和及时预警地质灾害成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系统,以及其在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一、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是为了及时获得地质灾害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以便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测和判断的一种综合技术体系。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监测设备、监测仪器、监测站点等组成部分。

1. 监测设备监测设备是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用于获取地质灾害相关的物理量和数据。

例如,在地震监测中,使用地震仪、激光测距仪、地磁仪等设备;在滑坡监测中,使用位移传感器、倾斜仪等设备。

这些设备能够对地壳运动、地表变形等进行连续监测。

2. 监测仪器监测仪器是监测设备的核心,用于记录、分析和传输监测数据。

通过各种仪器的配合使用,可以获得准确的地质灾害信息。

例如,在地震监测中,地震仪用于记录地震事件的振动数据,地磁仪用于记录地磁场的变化等。

3. 监测站点监测站点是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布设点,用于放置监测设备和仪器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站点的选择要考虑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和具体的监测需求。

例如,在地震监测中,需要在地震频发地区布设地震监测站点。

二、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是基于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以及相应的预警措施的一种防灾技术体系。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能够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出预警信号,为人们提供逃生和避灾的时间窗口。

1. 数据分析与预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的分析和处理,利用各种模型和算法进行预测。

例如,在地震预警中,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震级等参数,来预测地震的发生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2. 预警信号与发布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判断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和影响范围,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地质灾害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一)传统监测技术传统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地面测量、位移监测、地下水监测等。

地面测量通常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对地质灾害体的表面位移、高程变化等进行定期观测。

位移监测则通过在灾害体上安装位移计、测缝计等设备,实时获取位移数据。

地下水监测则是通过钻孔监测地下水位、水压等参数的变化。

(二)新型监测技术1、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大范围、快速地获取地质灾害体的形态、分布等信息。

通过多时相的遥感影像对比,可以发现灾害体的微小变化,为灾害的早期识别和监测提供依据。

2、无人机技术无人机可以搭载高清相机、激光雷达等设备,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和地形数据。

它能够灵活地在复杂地形中飞行,对灾害体进行近距离、多角度的观测,弥补了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的不足。

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通信网络和数据处理平台连接起来,实现对地质灾害体的实时、连续监测。

传感器可以感知位移、应力、加速度等物理量,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

二、地质灾害预警技术(一)基于经验的预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据历史地质灾害数据和专家经验,建立灾害发生与降雨量、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预警。

但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往往受到经验的局限性和数据的不完整性影响。

(二)基于物理模型的预警方法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的物理模型,模拟灾害体的变形破坏过程,预测灾害的发生。

物理模型通常考虑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地下水的作用、地震等因素,但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参数和复杂的计算,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基于数据驱动的预警方法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大量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建立预警模型。

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预测能力,但需要高质量的数据和合理的算法。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管理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管理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水民… 公 分发务 政 安
局局 局
启动应急预

案?
软件体系:实现了地质灾害隐患调查、监测、预警、治理、处置、核销等业务闭环管理,纵向对接省、市、 县、群测群防监测体系,横向与水务、农业农村、气象、应急、地信中心等单位业务对接。
自然资源 协同办公系统
数 据 共 享 交 换
地质灾害防治门户
陕西省地质灾害 防治信息平台
趋势分析
威胁程度评价 隐患点查询 隐患点详情
诱因分析 自然人为因素 监测信息上图 地质分布
易发区分析 稳定性分析
植被分布
调查数据
坡度分析
P20
大坡度提取 矿产资源分布 治理分区
地质灾害预警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预警指挥业务流程
根据“防、抢、撤”预案,按照指挥中心措施,撤离群众,消除隐患
自动预警信息
接报信息
正常 无预警
可用 阈值
异常 预警分析
预警模型
有预警 自动生成预警信息
上报
进入预警发布
多方会商
预警信息发布
结束
1、APP 2、电话 3、公众号
1、门户 2、APP 3、短信 4、其他
业务信息化建设——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实时监控监测数据回传,保障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准确、可靠
P14
业务信息化建设——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土体含水率监测
视频监控
P8
气象监测数据对接
4.地质灾害防治数据中心—地质灾害调查和勘查数据
P9
业务信息化建设—— 地质灾害网格化及群测群防系统
隐患及时发现
快速派遣
现场核查
有效反馈
考核评价
结果核实
P10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3)1.1项目背景 (3)1.2建设目标 (3)1.3需求描述 (4)第二章总体架构 (5)2.1系统架构 (5)2.2预警发布 (6)2.2.1发布权限 (6)2.2.2预警发布内容 (6)2.2.3预警信息发布对象 (7)2.3预警发布方式 (7)2.4预警发布通信方案 (7)第三章详细实现 (8)3.1概述 (8)3.2系统架构 (8)3.3水雨情监测系统 (10)3.3.1中心监控平台 (12)3.3.2前端采集设备 (13)3.4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16)3.4.1预警中心系统 (16)3.4.2预警终端 (17)3.4.3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17)3.4.4预警组网方式 (18)3.4.5相关设备的准备及安装 (22)3.5LED发布系统 (23)第四章总结 (26)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

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

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了足够的水分,便会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

而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

据调查,全国所有的县级行政区中,有75%在山区,而这75%的山区县级行政区聚集了全国56%的人口。

由于山丘区居住的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分布广,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导致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复杂的地形地质因素等,每年汛期,随着暴雨或冰川融化,极易形成泥石流。

居住在山丘区的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将面临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的严重威胁,其中7400万人直接受到影响。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硬件设备: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站等 软件平台:用于数据处理、预警分析等 通信网络:实现数据传输与共享 预警发布系统:向相关部门与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 行整理、分析和处理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和遥 感技术获取地质信息
预警发布:根据处理结果, 发布预警信息
应急指挥:提供应急指挥功 能,协调各方资源进行处置
可与其他软件进行集成,实 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功能:实时监测、数据分析、预警预测 特点:快速响应、高精度预警 应用范围:地质灾害易发区 优势:提高预警准确率,减少灾害损失
地图显示软件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时显示灾害发生区域的地形地貌和监测数据。
该软件具备高精度地图显示、实时数据更新、多维度信息展示等功能,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有力支持。 地图显示软件支持多种地图源接入,包括矢量地图、卫星地图和无人机拍摄的实景地图等,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应 用需求。
类型:包括位 移、压力、水 位、降雨量等
传感器
功能:实时监 测地质灾害数 据,并将数据 传输至指挥中

特点:高精度、 稳定性好、耐 腐蚀、寿命长
应用范围:广 泛应用于地质 灾害监测预警
领域
数据采集站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实时采集各种地质数据和灾害信息。
数据采集站通常安装在灾害易发区的关键位置,以便及时获取准确的数据。
预警效果评估:对预警信息发布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预警级别和应急响应措施,提高 预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系统支持实时 监测和预警功 能,及时发现 地质灾害风险
快速响应和协 调各部门资源, 确保救援工作
有序进行
实时数据分析 和可视化展示, 辅助指挥决策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方案厦门四信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目录一、概述 (3)1.1 设计背景 (3)1.2 需求分析 (3)二、系统总体设计 (3)2.1系统组成 (4)1)数据采集系统 (4)3)数据传输系统 (4)4)数据处理系统 (4)5)监测预警系统 (4)7)其它辅助系统 (5)2.2系统拓扑图 (5)三、监测基本内容和方法 (6)3.1 监测内容 (6)3.2 监测方法 (7)3.3 监测周期 (7)3.4 监测频率 (7)四、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7)4.1自动雨量监测站 (7)4.2深部位移监测站 (9)4.3地表位移监测 (10)4.4地下水位监测 (11)4.5 地声传感器监测 (12)五、平台软件系统 (13)1、数据采集软件功能模块 (14)2、数据处理软件功能模块 (14)3、数据展示功能模块 (14)4、预警信息发布功能模块 (16)一、概述1.1 设计背景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

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1.2 需求分析随着现代化测绘仪器和技术的出现,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取得一些进步,但与这种设备配套的随机软件较少,且不太合乎我国的测量规范,实际使用非常不便,使得很多地质灾害监测单位依然采用人工操作、全站仪自动精密照准、人工记录、人工计算这种传统方式,外业观测完成后,内业整理数据往往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使得监测的数据不能够实时反映地质灾害的状态。

另外,地质灾害发生前,往往是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非常恶劣的情况下,传统的变形监测不能实时获取监测目标状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不以保障。

在此背景下,需要建立一套集远程测量、远程数据自动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预测预报于一体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自动化水平、实时获取监测目标状态能力、分析和预测预报效果。

地质灾害预警方案

地质灾害预警方案

地质灾害预警方案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

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提前预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预警的重要性、预警系统的构成和运作流程,并提出一种适用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案。

一、地质灾害预警的重要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常常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提前预警可以尽早发现灾害发生的迹象,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构成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预警发布机构和预警接收端。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灾害监测网络:通过建立灾害监测点位,采集地震、地质形变、水位变化等数据。

监测网络应该覆盖预警区域的各个重要地点,以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2.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识别出灾害发生的风险预警信号。

该系统应具备快速、准确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预警发布机构:负责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结果,制定预警方案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发布机构应具备快速、准确传达预警信息的能力,确保信息能够有效地传达给受众。

4. 预警接收端:包括个人手机、电视、电台等多个渠道,以确保预警信息能够迅速传达给广大受众。

预警接收设备应具备高效、稳定的接收能力。

三、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运作流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运作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监测与数据采集:地质灾害监测点位采集地震、地质形变、水位变化等数据,并传输给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

若存在风险,进入下一步。

3. 预警发布:预警发布机构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应包括地质灾害的种类、可能影响的区域、预计发生的时间等重要信息。

矿山地质灾害检测与预警系统

矿山地质灾害检测与预警系统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总结词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通过研究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结构和矿产资源的 一种技术。
详细描述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等,可以用于探测地质 构造、矿产资源、地下水分布等情况,为地质灾害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预警系统设计
03
预警系统架构
数据采集层
负责实时采集矿山地质数据, 包括地应力、位移、地下水位 等。
预警系统应用
04
预警系统在矿山的应用
实时监测
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矿山的地 质、地形、水文等变化,及时发 现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数据分析
预警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识别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 ,为预警提供依据。
预警发布
根据分析结果,预警系统及时发 布预警信息,通知矿山人员采取 应对措施。
预警系统的效果评估
根据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和特点 ,选择合适的预警模型,如支
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模型训练
使用历史数据对预警模型进行 训练,提高其对地质灾害的预 测精度。
模型优化
根据实际预警效果,对预警模 型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提高 预警准确率。
模型评估
采用交叉验证等方法,对预警 模型进行评估,确保其在实际
应用中的可靠性。
详细描述
雷达术具有穿透性强、不受光照和时间限制等优点,可以用于探测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岩石裂隙等情况, 为地质灾害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声波探测技术
总结词
声波探测技术是通过向地下发送声波 信号并接收返回的信号来探测地下结 构的一种技术。
详细描述
声波探测技术可以用于探测地质构造 、岩石性质、地下水分布等情况,为 地质灾害预警提供重要信息。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河北省省级预算项⽬建议书项⽬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编码:项⽬单位:河北省第⼀测绘院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资源厅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资源厅领导签字(章):河北省财政厅制⼆○⼀○年⼗⼀⽉⼗⽇填报说明1、本建议书由项⽬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产业技术研发、应⽤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项⽬,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可⾏性报告、⽴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情况填报说明1)项⽬性质:(1)维持性资⾦项⽬。

(2)发展性资⾦项⽬。

2)项⽬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03、⼤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络购建;07、信息⽹络维护;08、⼤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家庭补助;11、偿债⽀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

4)项⽬地点:项⽬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商注册码为统⼀标识。

6)单位性质:⾏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项部门:批准⽴项的主管部门9)主管部门:项⽬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分类科⽬填写。

12)项⽬执⾏周期:项⽬执⾏的年度数。

⼀、⽴项依据1、⽴项依据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候条件时空差异⼤,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流、地⾯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具有分布⼴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

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守护赣鄱大地

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守护赣鄱大地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守护赣鄱大地黄露,罗显刚,黄友昕,崔艺,曹晓敏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赣鄱大地,是江南的鱼米之乡。

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

江西省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12个省份之一,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

近年来,受强降雨等气候异常因素的影响,江西省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共发生大小地质灾害15723处,造成90人死亡、107人受伤,并造成了房屋、道路严重毁损,交通中断等重大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逾6.57亿元。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使地质灾害防治变被动为主动,减少灾害损失,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物联网等技术,基于MapGIS平台研制的江西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集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群测群防、预警预报、监测预警等功能于一体,能够实时动态、自动获取并发布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具有全天候、无人值守、高精度、远程监控等特点,克服了传统监测手段中监测手段落后、需监测人员现场参与、无法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等缺点,提高了地质灾害监测自动化水平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能力,为防灾减灾提供实时信息服务,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发布服务。

系统主要功能——实时监测,提高综合反映能力江西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实现对江西省地质灾害点的灾害点信息管理、群测群防信息管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功能(图1)。

江西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信息管理群测群防预警预报监测预警全省概况灾点查询灾点统计用户管理灾点信息统计分析警情管理巡查管理气象信息查询灾点信息三维展示易发分析预警分析站点查询数据查询报警管理数据线查看重点查看图层控制图1 系统功能结构图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对江西省全省的地质灾害概况、地质灾害点信息、系统用户信息的管理。

(1)全省概况显示江西省全省的地质灾害相关的概况信息。

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岩石破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因素导致的灾害事件。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以及相关的防治工作变得非常重要。

地质灾害的监测是指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地区进行观测和调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获取地质灾害的信息,以便及时预测和预警灾害的发生。

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地震监测、滑坡监测、泥石流监测等。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具有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地震监测对于灾害减轻和预警来说至关重要。

地震监测主要通过建立地震观测站和使用地震仪器设备来记录和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地震监测能够实时了解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等信息,进而为地震灾害的预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滑坡是山体地质松散层发生塌滑,造成土层、岩层或岩石体沿着滑道向下移动的一种地质现象。

滑坡监测主要通过地质勘察、遥感技术和现场观测等方法,对潜在滑坡地区进行全面调查和监测,并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滑坡发生的前兆进行实时监测。

滑坡监测包括地质构造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地形变形监测等,通过对滑坡造成因素的综合分析,及时发现滑坡的迹象,为滑坡灾害的预警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泥石流是由于山体冲蚀侵蚀、暴雨等原因,导致土石流动,形成泥石流的一种地质现象。

泥石流监测主要利用遥感技术、地电法、测斜仪、多频段雷达等手段,对泥石流潜在区进行观测和监测。

通过对泥石流形成因素的分析和泥石流活动特征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预测泥石流的发生,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地质灾害的预警是指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对潜在灾害进行预测和警示,以便人们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灾害。

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主要包括地震预警、滑坡预警、泥石流预警等。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波传播到达人类居住区之前,通过地震观测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得出预测结果,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或外部力学、水文、气象、生物等因素引起的地质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以提醒人们及早采取措施应对地质灾害的威胁。

一、监测系统的部署为了实现对地质灾害的有效监测,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测系统。

该系统由多个监测站点组成,这些站点分布在潜在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并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如地震仪、位移传感器、雨量计等。

监测站点应具备广覆盖性,以确保对各种地质灾害的监测能力。

二、数据采集和传输监测设备会实时采集各种地质灾害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地震振动参数、地表位移情况、降雨量等。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传输,以确保实时获取监测信息。

目前,常用的传输方式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无线传输方式可以采用物联网或卫星通信技术,能够克服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保证数据的及时传输。

三、数据分析和处理传输到中心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灾害预警。

数据分析应该采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对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预测。

同时,还需要建立数据库,以及时存储和管理大量的监测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四、预警系统的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该系统可以根据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危险性,划分预警级别,并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居民,如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等。

同时,预警系统还需要建立相应的预案,指导人们在地质灾害来临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五、预警信息发布与应对当地质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居民可以根据预警信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响应,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疏散和救援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编码: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签字(章):河北省财政厅制二○一○年十一月十日填报说明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

(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

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一、立项依据1、立项依据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具有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分布范围占国土陆地面积的44.8%,地质灾害对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及国民经济的威胁极其严重。

科学有效的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中指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和防治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有力保障。

2010年11月3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指出,今年我国地质灾害严重,要把地灾防治要作为一项生命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更加努力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关于我省地质灾害情况,据省国土资源厅地质资料,河北省地质环境条件比较脆弱,特别是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根据1996年以来的调查统计显示,河北省山区共发现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3545处,主要以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类型为主。

为了加强地质灾害预警,河北省在各市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100多处的基础上,又确定省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287处,其中泥石流灾害隐患91处、崩塌灾害隐患32处、滑坡灾害隐患62处、地面塌陷灾害隐患49处、地裂缝11处、不稳定斜坡39处、其他3处。

其中的泥石流灾害隐患主要分布在石家庄、保定、承德、唐山、秦皇岛等地区的山麓地带,基本与多年暴雨中心位置相一致;崩塌、滑坡灾害绝大部分是人为开山修路、农村开挖山脚修建房屋诱发的;地面塌陷灾害隐患主要分布在邯郸、邢台、张家口、唐山等矿山采空区。

平原区主要以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地质灾害隐患为主,目前全省已发现地裂缝482条,影响到7个市、近70个县(市),重点分布在沧州、衡水、廊坊等地的古、现代河道和农灌区。

建立我省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信息系统,预报预警系统,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和防治水平,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力保障。

2、必要性2010年11月3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场会召开,会议指出,地质灾害防治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全局性工作,需要更加努力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首先,思想上要更加重视,把工作重点放到防灾减灾上来。

今后一段时期,地灾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我省的地质地貌构造和近期的一些极端气象导致地质灾害多发、频发。

二是有些地方还存在防范意识不强、防范措施不足的问题。

三是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强、破坏性强的特点,防范难度大,有时突如其来,猝不及防,防不胜防,而且新的隐患点不断出现。

四是地质灾害防治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其次,工作上要更加主动,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

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专门强调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加快建设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防治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

各地应争取把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地方的“十二五”规划中,创造条件抓紧编制地灾防治专项规划。

要加强地质灾害成灾规律、机理,监测预警方式、方法,地质灾害治理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

传统的区域地质灾害动态监测主要是通过群测群防获取非重点地质灾害的状态信息,以常规监测手段取得重点地质灾害的状态信息。

群测群防方法须耗费大量的人力,并且由于监测手段落后,难以及时获取地质灾害发生前期的先兆信息。

随着现代化测绘仪器和技术的出现,如TCA2003测量机器人,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取得一些进步。

但与这种设备配套的随机软件较少,且不太合乎我国的测量规范,实际使用非常不便,使得很多地质灾害监测单位依然采用人工操作、全站仪自动精密照准、人工记录、人工计算这种传统方式,外业观测完成后,内业整理数据数据往往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使得监测的数据不能够实时反映地质灾害的状态。

另外,地质灾害发生前,往往是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非常恶劣的情况下,传统的变形监测不能实时获取监测目标状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不以保障。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需要建立一套集远程测量、远程数据自动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预测预报于一体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自动化水平、实时获取监测目标状态能力、分析和预测预报效果。

以GPS技术为代表的卫星空间定位技术因其全天候、自动化、精度高等特点日益成为地壳形变、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的主要监测手段。

国内外已有很多利用GPS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案例。

随着我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RS 系统)的建成及基础地理信息(GIS)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建立起基于GPS/CORS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并将地质灾害预警模型与GIS平台相结合,实现地质灾害信息的采集、传输、管理、分析、预报、决策、发布的一体化平台。

系统建成后能有效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为防灾减灾提供实时信息服务,为职能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发布服务。

二、项目概况1、我省地质灾害基本情况河北省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严重制约着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特别是在汛期,受气象因素的影响,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经常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近年来,河北省1 :50 万环境地质调查和65 个山区县(市) 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共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3620 处,威胁人口197149万人,威胁财产达318338万元。

我省主要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裂缝等。

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很多,而其中强降雨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

所以,我省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强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比较一致。

主要发生在汛期的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即与两个暴雨中心相吻合。

1)河北省地质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据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提供的近40年地质灾害资料统计,河北省地质灾害具有以下时间分布特征:泥石流集中发生在每年汛期的7-8 月份,其中77% 的灾害点出现在7月下旬- 8月上旬,即出现在盛汛期,10%的灾害点出现在7月上、中旬,13% 的灾害点出现在8月中、下旬,出现频数最高的地域是唐山迁西县,其次是承德平泉县;滑坡的发生时间主要出现在河北省盛汛期7月下旬-8月上旬,占94%,出现频数较高的地域集中分布在石家庄平山县和灵寿县;崩塌发生时间相对比较分散,主要出现在夏季6-8月,个别的分布在3、5及11月,在6-8月中,48%的灾害出现在8月上旬,52%的灾害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上旬,其中出现频数最高的地域集中分布在秦皇岛青龙县,占总站点数的62% 。

2)河北省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提供的近40年地质灾害资料统计,河北省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空间地域性。

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承德南部、唐山北部、秦皇岛北部,石家庄、邢台、邯郸3市的西部以及保定西北部,其中前两个区域范围较大,与河北省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的两个暴雨中心基本重合;滑坡主要分布在承德南部、唐山北部、秦皇岛西部,石家庄、邢台、邯郸3市的西部及保定西部,其中第3个区域范围较大,与太行山东麓的暴雨中心基本重合,第1和第2个区域范围较小,均分布在燕山南麓的暴雨中心区;崩塌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 承德南部、唐山北部、秦皇岛西部,石家庄、邢台、邯郸3个市的西部,与河北省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的 2 个暴雨中心基本一致;地面塌陷灾害隐患主要分布在邯郸、邢台、张家口、唐山等矿山采空区;平原区主要以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地质灾害隐患为主。

从以上两个特点可以看出,我省地质灾害突发性强、分布广,时间上相对集中的特点,这给传统手段地质灾害监测提出严重挑战。

2、系统基本技术路线河北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基于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RS系统)实现地质灾害地表形变实时动态监测,利用成本较低的双频或单频GPS数据采集终端和现代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联网技术组成的网络,实时地对监测目标进行位移、变形观测,即可在计算中心实现网络覆盖范围内的厘米级或毫米级地表形变动态监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测预报,同时与我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相结合,即可有效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为防灾减灾提供实时信息服务,为职能部门提供决策支持、风险评价及处置方案评估服务。

3、主要工作内容1)调研论证对“河北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需求和技术路线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以保证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我省地质灾害预警能力、预报效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