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系统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系统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系统实施方案目录1.项目概述 (4)1.1.建设背景 (4)1.2.现状描述 (4)1.3.管理目标 (4)1.4.建设目标 (5)1.4.1.实现防控防治管理 (5)1.4.2.实现联动联防管理 (5)1.4.3.实现预警分析 (5)2.建设内容 (6)2.1.建设原则 (6)2.2.建设内容 (7)3.系统设计 (9)3.1.总体设计 (9)3.2.设计方法 (10)3.3.系统架构 (10)3.4.硬件配置 (11)3.4.1.网络硬件 (11)3.4.2.专属设备 (13)4.功能设计 (16)4.1.地质灾害基础信息管理系统 (16)4.1.1.首页展示 (16)4.1.2.地图操作 (17)4.1.3.地灾查询 (17)4.1.4.地灾统计 (18)4.1.5.地灾专题图 (19)4.1.6.隐患点管理 (19)4.1.7.避灾点管理 (20)4.1.8.其他字典表管理 (21)4.1.9.防治工程管理 (21)4.1.10.隐患点巡查管理 (21)4.1.11.预警信息管理 (22)4.1.12.地质灾害点评估专家库管理 (22)4.1.13.地质灾害点评估备案 (22)4.2.地质灾害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22)4.2.1.监测点管理 (23)4.2.2.监测点专题图 (23)4.2.3.监测数据查看 (23)4.2.4.实时监测数据展示 (24)4.2.5.监测数据分析 (24)4.2.6.预警分析处理 (24)4.2.7.预警分析结果审核 (24)4.2.8.预警发布 (24)4.2.9.预警信息处置反馈 (25)4.2.10.在线监测数据解析 (25)4.3.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系统 (25)4.3.1.气象数据接入 (25)4.3.2.雨量监测点管理 (25)4.3.3.降雨量实时分析 (26)4.3.4.降雨量等值分析 (26)4.3.5.降雨强度报表 (26)4.3.6.降雨强度图表分析 (27)4.3.7.气象预警分析处理 (27)4.3.8.预警分析结果审核 (28)4.3.9.预警发布 (28)4.3.10.预警信息处置反馈 (28)4.4.地质灾害移动应用系统 (28)4.4.1.巡查任务执行 (29)4.4.2.巡查问题上报 (29)4.4.3.问题处置和反馈 (29)4.4.4.防治工程进展记录 (29)4.4.5.预警信息签收 (29)4.4.6.预警信息处置和反馈 (29)4.4.7.现场多媒体信息采集和上报 (30)4.5.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 (30)4.5.1.定位灾情 (30)4.5.2.灾情分析 (30)4.5.3.救灾疏离 (30)4.5.4.航拍数据载入 (30)4.5.5.战时指挥 (31)4.5.6.视频接入 (31)4.5.7.灾情评估 (31)4.6.数据互联互通接口 (31)4.6.1.省厅数据汇交 (31)4.6.2.区县数据汇交 (32)4.6.3.数字城市接口 (32)4.6.4.市级应急指挥平台接口 (32)5.实施计划 (32)6.建设预算 (33)1.项目概述1.1.建设背景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气候频现和快速经济发展带来的人为因素对地灾发生推波助澜,使地灾频发、损失加剧,国家省市关注民生重视地灾工作。

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技术指南(试行)

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技术指南(试行)

自动化监测
降水
降雨 含水率
地表形变
位移 裂缝
其他
倾角 加速度
区域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预报)
监测雨量 预报雨量
预警分级
蓝色 黄色 橙色 红色
四级 三级 二级 一级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小,系统监测数据表现有一定变化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明显的变形特征,在数周内或数月内大规模发生的概率 较大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有一定的宏观前兆特征,在几天内或数周内大规模发生的概 率大
监测设备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适应监测点的地质环境条件,具备防雷、防 水、防尘及耐高低温等基本性能
监测设备选择
监测设备应经过具有法定计量测试资质的机构校准或标定合格,且校准记录和标定资料 齐全,并应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普适型设备原则上以内置高性能电池供电为主。采用太阳能供电的仪器设备,配套的蓄 电池容量必须保证监测设备在无日照条件下至少连续工作30天采用一次性电池供电的 低功耗仪器设备,在1小时采集和上报一次的工作频率下,应保证电池至少能供设备正 常工作1年(即电池更换周期为1年)
主要倾斜变形块体
含水率
主剖面,且应安装在滑坡主滑段、泥石流物源丰富段
泥位计
客观、准确反映沟道内泥石流泥水位变化特征、监测断面规则、沟床稳定的沟段
现场声光报警器
安装在受威胁的集中居住区附近或道路、水体两侧,以便及时提醒警示居民或过往车辆 船只行人。
当灾害体处于急剧变形阶段时,不宜布设监测孔开展深部位移监测,可结合地质灾害应急监测 规范开展应急监测;对于需要接收空天信号或通过公网进行通讯才能工作的仪器设备,监测点 位布设应优先满足通讯要求
裂缝
宜测项
位移

试析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试析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模 型 评 价 是 依 据 给 定 的 网格 数 值 , 对 用 户 选 定 的对 象 进 行 矩 形 网格划分 , 一个 网格将是今 后模型评价 的一个运算单位 , 将参
与模型评价各个因素的值分配到不同 网格上, 将各个 因素按 照 用户给定的权重进行 图形叠加, 生成新的图形 。
3 地质灾害信息 系统的实现
1 地质灾 害信息 系统 的设计 目标
2 0 0 8年 5月 的 汶 川 I 地震给 四川 1 人 民 的生 命 财 产 造 成 了 重 大的损失 , 也给全 国人 民带来 了巨大 悲痛 。地质灾 害的预测和
防治是 一项庞大而 复杂 的工 程, 因为其具有 动态变化 性 , 所 以 涉 及的数据与信息数据量 也是巨大 的, 运用传统 的手段 进行预 测 防 治 已经 不 能 适 应 当前 工 作 。 因 此 , 建 立 地 质 灾 害信 息 系 统 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 务。近来, 我 国地理信息系统 ( G I S ) 不断发 展, 数字制 图技术也 日趋成熟 , 这 就使得建立 地质灾害信 息系 统成为可能。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就是实现地质 灾害数据 的信息 化处理 , 即借 助成熟的 G I S技术 , 从灾害空问信息的有效获取 、 存储、 查 询和 空间分析入手 , 以提供灾情动态和实时环境评价 、 危险性 区划、 损 失 评 估 和 防 治 对 策 选 择 为 主 要 目标 , 以 达 到 防 灾减灾的 目的。解决地质灾害数据信息处理技 术和灾害 区划空 间模型是系统最 重要 的两 个问题。在重大的地质灾害调查 中,
戤 搬 何 息 输 出
图 1 地质灾害信息 系统功能结构 图
2 . 2 地质 灾害 数据信 息 的标准化
数 据 库 建 设 的 基 础 和 前 提 和 实 现 数 据 共 享 的前 提 是 实 现 地质 灾害数据信息 的标准化。一般矢量 的图形数据存储涉及 到 文件 和逻辑两层。空间数据库呈树状结结构, 由包含多个逻辑 层 的 多个 文 件 组 成 。图形 存 储 标 准 化 的 核心 问题 是 确 定 合理 的 图 形 分层 方 案 。

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方案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同时也是由于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具有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分布范围占国土陆地面积的44.8%,地质灾害对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及国民经济的威胁极其严重,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地质灾害应该如何监测?让店铺给大家科普一下具体方法吧。

地质灾害监测任务和监测目标监测任务是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地勘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情况,依照各项规范要求,在地质灾害的关键点、特殊点上,采用表面位移、雨量、视频、地声/次声、泥(水)位等监测技术,对诱发灾害的各种物理参数进行远程自动实时监测,并与各级应急平台数据中心实时通信,通过专业监测预警软件系统进行预警分析,采用远程报警技术,对灾害体附近受威胁人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1)实现对地质灾害相关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计算、分析,实时掌握整体运行的安全状态;2)直观显示各项监测、监控信息数据的历史变化过程及当前状态,为管理人员提供简单、明了、直观、有效的信息参考;3)一旦出现紧急异常情况(如位移量或位移速率超过警界值),系统能及时发出预警信息;4)能实现安全监测系统的远程登录、远程访问、远程管理、远程控制和远程维护。

地质灾害监测联动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第一层,为监测地质环境的具体指标(如:地表形变监测、土体含水率、裂缝位移、地下水水位、大气参数、水雨情等)的前端采集器;第二层,为数据通信模块,支持上、下双向通讯,可选择采用GPRS/SMS/北斗卫星等通讯方式。

采集器所获数据可通过监测预警平台的通信模块,上行发送至监测控制中心后端接收器;第三层,为监测控制系统平台。

通过对各层设备和系统功能的整合,通过与GPRS/SMS/北斗卫星连接,在平台上实现对前端采集器的命令下发,上传监测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及管理,从而实现监测设备的实时联动。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方案1. 引言地质灾害是影响人类安全和生产活动的一种重要自然灾害。

为了及时有效地预警和应对地质灾害,建设一个高效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方案。

2. 系统设计2.1 系统目标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目标是提供及时准确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帮助人们做好防灾准备,并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2.2 功能需求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相关参数,如地震震级、降雨量、土壤湿度等;- 分析和处理监测数据,快速准确地识别地质灾害风险;- 发送预警信息给相关部门和民众,包括预警等级和应对建议;- 提供灾害防护建议和紧急救援指南。

2.3 系统架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架构应包括以下组件:- 数据采集子系统:负责采集地质灾害相关数据;- 数据处理子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预警信息;- 预警发布子系统:将预警信息及时发布给相关部门和民众;- 用户界面子系统:提供灾害防护建议和紧急救援指南,方便用户获取相关信息。

3. 实施计划3.1 阶段一: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在这个阶段,我们将详细分析和理解用户需求,设计系统的功能和架构,并确定系统的技术要求和硬件设备。

3.2 阶段二:系统开发和测试在这个阶段,我们将根据需求分析和设计结果进行系统开发,并进行严格的测试,确保系统的功能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3.3 阶段三:系统部署和运维在这个阶段,我们将把系统部署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并进行持续的运维和维护,确保系统始终能够正常运行并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

4. 预期效果通过建设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我们预期能够实现以下效果:- 提供及时准确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帮助人们做好防灾准备;- 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提高政府应对灾害的能力,有效地减少防灾救灾成本;- 提升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5. 结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2023-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规划建设方案-1

2023-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规划建设方案-1

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规划建设方案公路地质灾害是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没有有效的预警措施和灾害监测系统,将严重威胁公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因此,规划和建设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已经成为当前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围绕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规划建设方案展开讨论,分步骤详细阐述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

第一步:开展地质灾害调研和风险评估在规划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之前,我们需要首先开展地质灾害调研和风险评估工作,了解公路所处地形地貌情况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灾害发生时间、频率和范围,以及可能对公路交通带来的影响。

数据收集和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建设方案的重要依据。

第二步:确定监测预警系统的目标和功能基于调研和评估的结果,制定并确定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目标和功能,包括实时监测、预警分析、灾害预报等。

详细列出每项功能的内容和实施方案,确定监测指标和方法,以及监测设备和预警措施。

第三步:设计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和组成部分根据监测预警系统的目标和功能,设计基本框架和组成部分,包括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预警信息和管理系统等。

详细描述每个部分的功能和构成要素,确定系统的技术方案和实现方式。

第四步: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包括地质灾害监测仪器、GPS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

考虑监测技术的精度、可靠性和适用性,选择最适合的技术和设备,并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实现无缝连接和流畅传输。

第五步:制定运维方案和故障排除措施规划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后,需要制定相应的运维方案和故障排除措施,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制定人员和财力投入预算,建立实施方案和项目执行时间表,定期维护和修复系统中的故障。

总结:规划和建设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逐步实施。

通过对灾害调研和风险评估,确定监测预警系统的目标和功能,设计系统的基本框架和组成部分,选择适合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并制定运维方案和故障排除措施,最终实现公路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保障公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华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7月目录第一章地质灾害滑坡体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 (1)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2.3监测依据 (3)2.4系统技术指标 (4)第二章滑坡立体监测设计 (5)2.1 拟设计监测的主要的参数 (5)2.2 滑坡体监测拓扑图 (6)2.3 现场监测各子系统 (8)2.3.1 高精度GPS自动化监测 (8)2.3.2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振弦式裂缝计 (24)2.3.3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拉线式裂缝计 (28)2.3.4滑坡体固定测斜深部位移监测 (30)2.3.5 孔隙水渗压计水位监测 (36)2.3.6土压力计 (39)2.3.7 土壤温湿度监测 (43)2.3.8气象监测站 (44)2.4北斗传输 (45)第三章、软件介绍 (46)第四章、服务体系 (50)4.1 保修、维修和升级服务 (50)4.2 技术培训 (51)4.3 技术服务 (51)第一章地灾监测技术指标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1)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点具体特征、影响因素,建立较完整的监测剖面和监测网,使之成为系统化、立体化的监测系统;2)及时快速的对不同地质灾害点的现状做出评价,并进行预测预报,将可能发生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3)能够为各个滑坡体建立起地表位移变化、内部位移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系统监测网络,建立管理平台,各级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都能实时的了解滑坡体的安全状况,以便及时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4)监测滑坡体地表形变区的位移变化动态,内部位移变化的动态和滑坡体内部水位变化动态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预报;5)对比评价不同条件下的监测数据,进一步预测地表形变区域变形的趋势,指导场地规划建设。

6)及时反应出地表形变区的安全情况,为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

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本监测系统是一个集结构分析计算、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3)1.1项目背景 (3)1.2建设目标 (3)1.3需求描述 (4)第二章总体架构 (5)2.1系统架构 (5)2.2预警发布 (6)2.2.1发布权限 (6)2.2.2预警发布内容 (6)2.2.3预警信息发布对象 (7)2.3预警发布方式 (7)2.4预警发布通信方案 (7)第三章详细实现 (8)3.1概述 (8)3.2系统架构 (8)3.3水雨情监测系统 (10)3.3.1中心监控平台 (12)3.3.2前端采集设备 (13)3.4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16)3.4.1预警中心系统 (16)3.4.2预警终端 (17)3.4.3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17)3.4.4预警组网方式 (18)3.4.5相关设备的准备及安装 (22)3.5LED发布系统 (23)第四章总结 (26)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

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

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了足够的水分,便会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

而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

据调查,全国所有的县级行政区中,有75%在山区,而这75%的山区县级行政区聚集了全国56%的人口。

由于山丘区居住的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分布广,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导致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复杂的地形地质因素等,每年汛期,随着暴雨或冰川融化,极易形成泥石流。

居住在山丘区的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将面临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的严重威胁,其中7400万人直接受到影响。

基于CORS系统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CORS系统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络技 术、 光伏技 术、 物联 网技 术等现代技 术手段 , 对可 能由地表位 移 引起 的 地质 灾害进行 实时监测 、 警 和形 变 预 分析 , 建立地 质灾害监 测预警 系统的设计 思路和 实现过 程。
关 键 词 :O S 地 质 灾 害 监 测预 警 ; 移 监 测 C R ; 位 中 图分 类 号 :2 8 4 P 2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6 2— 87 2 1 ) 1— 0 8— 4 17 56 (0 2 O 0 7 0
陈永 立 陈群 国 , ,张 亚 峰
(. 1 河北省第一测绘院 , 河北 石家庄 0 0 3 ; . 50 1 2 黑龙江第一测绘 工程 院 , 黑龙江 哈 尔滨 10 8 ) 50 1

要 : 要 论 述 了以 河 北 省 C R 主 O S系统 为基 础 , 合 运 用 G S 综 N S卫 星 空 间定 位 技 术 、 算 机 技 术 、 讯 技 术 、 计 通 网
2 T eFrt i nj n u eiga dMa pn n ier gI stt , r i 5 0 1 C ia . h i l gi gS r yn n p igE gn ei ntu Habn 10 8 , hn ) s He o a v n i e
Ab t a t s r c :Ths p p rds u s st e d sg d a a d r aiai n p o e st sa l h g oo ia ia t rmo i rn n o e a n n y — i a e ic s e h e in i e n e l t r c s e tb i e lg c d s se n ti g a d f r w r ig s s z o o s l o tm . a e n He e ORS wh c s sGNS a el e p s in n e h o o y, o ue e h o o , o e B sd o b i C ih u e S s tl t o i o i gt c n l g c mp t rtc n l g c mmu iai n tc n lg , e w r i t y n c t e h oo o y n t ok

福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设计与实现

福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设计与实现

福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设计与实现地质灾害是一种在地质环境中发生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福建地处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因此建立一套科学、高效、准确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福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一、平台概述福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是以智能化技术为基础,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实时监测、预警、预防地质灾害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平台。

平台主要包括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管理与分析、信息显示与传输四个模块。

二、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是福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能够对地表运动变形、地下水位、土壤湿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传感器网络分布广泛,覆盖全省各地,在关键地点设置更为密集的传感器,以追踪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

三、数据采集与传输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采集系统进行整合和处理,然后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传输到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

数据的采集与传输需要保证高效、准确,实时传输保障了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数据管理与分析数据管理与分析是福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的数据处理与决策支持核心。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存储、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共享,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传感器网络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挖掘地质灾害的规律和趋势,辅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预警策略。

五、信息显示与传输信息显示与传输是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结果以可视化形式展示给决策者和公众的模块。

通过地图、图表等方式直观地展现地质灾害的情况,使决策者能够及时了解地质灾害的程度和范围,便于采取紧急避险措施。

六、平台实现福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项平台的实现需要多个技术的支持。

首先,传感器技术是平台的基础,需要利用先进的传感器设备,实现对地表和地下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

其次,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需要确保数据的高效、准确传输,可以应用无线传输技术,确保数据的实时性。

德化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德化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Vi a S u cS f 0 5管理工具 和面 向对 象编 程 技术 、实现 地 质 灾 害监 测 预 警信 息 系 统 的 s l o re ae2 0 u
开 发 。系 统 开 发 模 式 ( 1 。 图 ) 2 2 系统 总 体 结 构 .
灭 在 调 试 阶 段 ,系 统 一旦 交 付 使 用 ,就 应 有 很 好 的 稳 定 性 。
2 设 计 实 现
2 1 系统 开 发 平 台 .
系 统 具 有 数 据 来 源 多 种 多 样 ,容 量 庞 大 , 后 台数 据 处 理 复 杂 的特 点 , 综 合 比较 多 种 开 发 方 案 后 , 采 用 ac i 件 二 次 开 发 的 模 式 来 建 设 系 统 , 以 Vi a C# 2 0 rgs软 s l u 0 9为 开 发 工 具 , 以 D t t 0 9+ O a l1 + ArG sE gn . o 0 Ne 2 rce0 c i n ie9 3+ ArS e . c d 9 3为 开 发 平 台 ,采 用 M i oot c sf r
1 3
出等功能 。 ( ) 能 够 与 地 质 灾 害 专 业 监 测 点 实 现 接 口 , 自动 获 取 该 监 测 点 监 测 数 据 并 进 行 图 表 展 示 2
与数 据分 析 。 ( )根据 “ 3 区域 地质 灾害 地质 气 象 耦合 模 型 ”实 现 计算 机 自动化 生 成地 质 灾 害预 警 预
收 稿 日期 :2 1 一 7 0 0 o0 6
作 者简 介 :黄 俊 宝 ( 0) 18 一 ,男 ,工 程 师 ,主要 从 事 地质 灾 害防 治 与 预警 预 报 系 统 研究 。 9
增刊 1
黄 俊 宝 :德 化 县 地 质 灾 害 监 测 预 警 信 息 系 统 的设 计 与实 现

地质灾害预警方案

地质灾害预警方案

地质灾害预警方案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

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提前预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预警的重要性、预警系统的构成和运作流程,并提出一种适用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案。

一、地质灾害预警的重要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常常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提前预警可以尽早发现灾害发生的迹象,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构成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预警发布机构和预警接收端。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灾害监测网络:通过建立灾害监测点位,采集地震、地质形变、水位变化等数据。

监测网络应该覆盖预警区域的各个重要地点,以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2.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识别出灾害发生的风险预警信号。

该系统应具备快速、准确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预警发布机构:负责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结果,制定预警方案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发布机构应具备快速、准确传达预警信息的能力,确保信息能够有效地传达给受众。

4. 预警接收端:包括个人手机、电视、电台等多个渠道,以确保预警信息能够迅速传达给广大受众。

预警接收设备应具备高效、稳定的接收能力。

三、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运作流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运作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监测与数据采集:地质灾害监测点位采集地震、地质形变、水位变化等数据,并传输给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

若存在风险,进入下一步。

3. 预警发布:预警发布机构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应包括地质灾害的种类、可能影响的区域、预计发生的时间等重要信息。

矿山地质灾害检测与预警系统

矿山地质灾害检测与预警系统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总结词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通过研究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结构和矿产资源的 一种技术。
详细描述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等,可以用于探测地质 构造、矿产资源、地下水分布等情况,为地质灾害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预警系统设计
03
预警系统架构
数据采集层
负责实时采集矿山地质数据, 包括地应力、位移、地下水位 等。
预警系统应用
04
预警系统在矿山的应用
实时监测
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矿山的地 质、地形、水文等变化,及时发 现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数据分析
预警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识别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 ,为预警提供依据。
预警发布
根据分析结果,预警系统及时发 布预警信息,通知矿山人员采取 应对措施。
预警系统的效果评估
根据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和特点 ,选择合适的预警模型,如支
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模型训练
使用历史数据对预警模型进行 训练,提高其对地质灾害的预 测精度。
模型优化
根据实际预警效果,对预警模 型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提高 预警准确率。
模型评估
采用交叉验证等方法,对预警 模型进行评估,确保其在实际
应用中的可靠性。
详细描述
雷达术具有穿透性强、不受光照和时间限制等优点,可以用于探测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岩石裂隙等情况, 为地质灾害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声波探测技术
总结词
声波探测技术是通过向地下发送声波 信号并接收返回的信号来探测地下结 构的一种技术。
详细描述
声波探测技术可以用于探测地质构造 、岩石性质、地下水分布等情况,为 地质灾害预警提供重要信息。

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目前山体滑坡的监测手段主要有卫星实时监测、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sensornetworking)等。

卫星监测代价太大,成本较高,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要求较高,所以不具备大范围推广条件。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使用需要在GPRS覆盖较好的区域,但山体滑坡多发生于GPRS信号覆盖不到的山区地带,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使用构成了限制。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山体滑坡预警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与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山体滑坡的实时预警,并且可以将采集数据发给控制中心,实现监测和预警功能,具有低成本、自组织、高可靠性等特点。

关键词:滑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引言山体滑坡是山坡上的岩土受重力作用,沿着山坡产生剪切位移整体向下移动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作为自然灾害,山体滑坡虽难以避免,但通过监测预报可减少其带来的损失。

山体滑坡的形成与气象、水文、地质构造等许多因素有关。

目前,全国近90%的滑坡灾害是由降雨诱发的,一次降雨可引发数百甚至上千处滑坡,尤其是强降雨及连续性降雨。

通过在滑坡体的适当位置监测灾害地的降雨量、滑坡体的表面裂缝、深层位移、倾斜变形以及地下水位,可有效预报山体滑坡。

1监测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山体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等。

对山体滑坡的主要监测温度、湿度、液位、倾角、加速度等,相应采用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

山体滑坡监测系统是由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基站和远程监控中心组成。

网络节点将采集数据先发送给监测系统的基站,基站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按一定数据格式经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送给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对于发生山体滑坡可能性较大的区域进行重点关注,传感器节点发回数据中的包含该区域的卫星定位信息,可以得出发生山体滑坡可能性较大区域的具体位置信息,将相关信息经过北斗卫星及时通报相关政府部门,经过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向社会发布。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组织设计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组织设计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组织设计
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重大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
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因此建立及时、有效的地质灾害监测与
预警组织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设计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组织的一
些建议:
1. 指定权责机构
设立统一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机构,明确专门负责筹划、指挥、监测和预警工作。

机构应该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并具有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经验。

2. 制定预警预案
根据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制定对应的预警预案,明确各级预
警的要求和预警的程序和方式。

预案应当包括预警的触发条件、当
事人的名称和联系方式、预警的信息内容等。

3. 建立监测网络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对潜在灾害进行早期监测,并及时向权责机构汇报相关信息。

监测网络应包括地质灾害风险较高区域,以及已发生过灾害的区域。

4. 加强信息共享
建立地质灾害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共享信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同时,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向公众提供准确的灾害预警信息。

5. 加强培训
加强地质灾害预警人员的培训和研究,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组织设计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以上是一些设计灾害监测和预警组织的建议,以供参考。

地质灾害防治中的监测技术与预警系统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中的监测技术与预警系统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中的监测技术与预警系统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地质灾害防治中的监测技术与预警系统,重点探讨了监测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现有监测技术和预警系统的综述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技术与预警系统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能力和防治效果。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改进和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预警系统;防治效果;改进建议1.引言地质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多种形式,其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因此,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成为了当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2.地质灾害监测技术2.1 传统监测技术地质勘探技术是传统地质灾害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可以对地下地质结构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获取地质灾害发生的潜在因素信息。

例如,通过钻探和岩芯采集,可以了解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稳定性,从而预测滑坡和岩崩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此外,地质雷达和地震勘探等技术也可用于发现地下断层和岩石破裂等地质灾害隐患,为预防和防治提供依据。

地下水监测技术在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监测地下水位、水压和水质等参数的变化,可以提前发现地下水涌出、滑坡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迹象,从而采取相应的预警和防治措施。

例如,地下水位的突然上升可能导致滑坡发生,因此密切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帮助预测滑坡的潜在风险。

2.2 新兴监测技术GPS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日益普及。

通过布设GPS监测点,可以实时测量地表和地下构造的运动变化。

GPS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位移和形变数据,用于监测地震活动、地表沉降和滑坡位移等。

地质灾害可视化预警系统建构及应用设计

地质灾害可视化预警系统建构及应用设计

地质灾害可视化预警系统建构及应用设计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或外部的自然因素引起的一系列地质过程,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和预测地质灾害,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可视化预警系统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出来的系统。

通过将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种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可视化显示,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预警地质灾害,并提供决策支持,帮助相关部门和个人采取适当的防范和救援措施。

建构地质灾害可视化预警系统的关键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整合和处理、模型构建和预测、系统设计和开发等。

首先是数据采集。

可视化预警系统的数据来源包括人工采集和自动监测两种方式。

人工采集主要通过现场观测、测量和调查,获取地质灾害相关的数据,如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水文地质等。

自动监测主要通过传感器、遥感技术和卫星观测,获取地质灾害发生前兆的数据,如地震活动、地表变形、地下水位等。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质量检查和数据清洗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其次是数据整合和处理。

地质灾害相关的数据通常分布在不同的数据源中,如地质勘探资料、地震监测数据、遥感图像等。

将这些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中,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处理,以便后续的模型构建和预测分析。

然后是模型构建和预测。

根据已有的地质灾害数据和相关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学原理,采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建立地质灾害的预测模型。

常用的模型包括神经网络模型、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

通过对模型的训练和测试,可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时间,为后续的预警工作提供依据。

最后是系统设计和开发。

根据需求分析和功能要求,设计地质灾害可视化预警系统的界面、功能和数据交互方式。

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地质灾害相关的数据和预警信息以图形化方式呈现出来,帮助用户快速理解和应对地质灾害。

基于BDS结合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部分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基于BDS结合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部分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基于BDS结合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部分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作者:王煜董新宇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15期王煜董新宇(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福州 350000)摘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作为全球已建成的三大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之一,其应用正向社会经济更深领域拓展,其手持终端设备也正在普通个人用户中普及。

本方案充分利用北斗导航卫星的快速准确定位和短报文功能,将其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集成,通过地面综合控制中心和用户手持终端向专业部门和普通用户提供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设计方案从原理、系统机制、子系统功能、应用前景等方面对该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论证,认为该系统建设具有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可进一步拓展BDS的应用领域,将在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以及野外考察、户外运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BDS 星载InSAR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036-011 背景及意义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2/3,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不仅对房屋等建筑物有强大破坏性,还对我国的交通系统和水利工程等有很大的危害,每年都对国民经济等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人员伤亡。

目前常用的泥石流、滑坡的监控手段主要采用静态RTK进行定点连续观测或利用车载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坡面扫描。

上述方法具有费用高、监测范围小和应用面窄等缺点。

如何利用北斗卫星的定位、通信功能及应用范围广、受众多等优点结合精确、大范围的地形监测技术设计一套集成系统,为普通用户和专业用户实时提供实时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危险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本集成系统的设计结合了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星载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泥石流、滑坡等危险点自动进行全天时、全天候和大范围的监测,当用户利用BDS系统可便捷查询所在位置的地质灾害危险等级,可大大节省专业部门的经费支出和实现地灾预警的大众化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资料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编码: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签字(章):河北省财政厅制二○一○年十一月十日填报说明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

(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 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

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一、立项依据1、立项依据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具有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分布范围占国土陆地面积的44.8%,地质灾害对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及国民经济的威胁极其严重。

科学有效的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中指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和防治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有力保障。

2010年11月3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指出,今年我国地质灾害严重,要把地灾防治要作为一项生命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更加努力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关于我省地质灾害情况,据省国土资源厅地质资料,河北省地质环境条件比较脆弱,特别是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根据1996年以来的调查统计显示,河北省山区共发现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3545处,主要以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类型为主。

为了加强地质灾害预警,河北省在各市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100多处的基础上,又确定省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287处,其中泥石流灾害隐患91处、崩塌灾害隐患32处、滑坡灾害隐患62处、地面塌陷灾害隐患49处、地裂缝11处、不稳定斜坡39处、其他3处。

其中的泥石流灾害隐患主要分布在石家庄、保定、承德、唐山、秦皇岛等地区的山麓地带,基本与多年暴雨中心位置相一致;崩塌、滑坡灾害绝大部分是人为开山修路、农村开挖山脚修建房屋诱发的;地面塌陷灾害隐患主要分布在邯郸、邢台、张家口、唐山等矿山采空区。

平原区主要以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地质灾害隐患为主,目前全省已发现地裂缝482条,影响到7个市、近70个县(市),重点分布在沧州、衡水、廊坊等地的古、现代河道和农灌区。

建立我省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信息系统,预报预警系统,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和防治水平,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力保障。

2、必要性2010年11月3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场会召开,会议指出,地质灾害防治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全局性工作,需要更加努力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首先,思想上要更加重视,把工作重点放到防灾减灾上来。

今后一段时期,地灾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我省的地质地貌构造和近期的一些极端气象导致地质灾害多发、频发。

二是有些地方还存在防范意识不强、防范措施不足的问题。

三是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强、破坏性强的特点,防范难度大,有时突如其来,猝不及防,防不胜防,而且新的隐患点不断出现。

四是地质灾害防治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其次,工作上要更加主动,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

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专门强调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加快建设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防治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

各地应争取把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地方的“十二五”规划中,创造条件抓紧编制地灾防治专项规划。

要加强地质灾害成灾规律、机理,监测预警方式、方法,地质灾害治理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

传统的区域地质灾害动态监测主要是通过群测群防获取非重点地质灾害的状态信息,以常规监测手段取得重点地质灾害的状态信息。

群测群防方法须耗费大量的人力,并且由于监测手段落后,难以及时获取地质灾害发生前期的先兆信息。

随着现代化测绘仪器和技术的出现,如TCA2003测量机器人,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取得一些进步。

但与这种设备配套的随机软件较少,且不太合乎我国的测量规范,实际使用非常不便,使得很多地质灾害监测单位依然采用人工操作、全站仪自动精密照准、人工记录、人工计算这种传统方式,外业观测完成后,内业整理数据数据往往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使得监测的数据不能够实时反映地质灾害的状态。

另外,地质灾害发生前,往往是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非常恶劣的情况下,传统的变形监测不能实时获取监测目标状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不以保障。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需要建立一套集远程测量、远程数据自动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预测预报于一体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自动化水平、实时获取监测目标状态能力、分析和预测预报效果。

以GPS技术为代表的卫星空间定位技术因其全天候、自动化、精度高等特点日益成为地壳形变、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的主要监测手段。

国内外已有很多利用GPS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案例。

随着我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RS系统)的建成及基础地理信息(GIS)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建立起基于GPS/CORS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并将地质灾害预警模型与GIS平台相结合,实现地质灾害信息的采集、传输、管理、分析、预报、决策、发布的一体化平台。

系统建成后能有效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为防灾减灾提供实时信息服务,为职能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发布服务。

二、项目概况1、我省地质灾害基本情况河北省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严重制约着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特别是在汛期,受气象因素的影响,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经常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近年来,河北省1 :50 万环境地质调查和65 个山区县(市) 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共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3620 处,威胁人口197149万人,威胁财产达318338万元。

我省主要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裂缝等。

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很多,而其中强降雨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

所以,我省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强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比较一致。

主要发生在汛期的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即与两个暴雨中心相吻合。

1)河北省地质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据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提供的近40年地质灾害资料统计,河北省地质灾害具有以下时间分布特征:泥石流集中发生在每年汛期的7-8 月份,其中77% 的灾害点出现在7月下旬- 8月上旬,即出现在盛汛期, 10%的灾害点出现在7月上、中旬,13% 的灾害点出现在8月中、下旬,出现频数最高的地域是唐山迁西县,其次是承德平泉县;滑坡的发生时间主要出现在河北省盛汛期7月下旬-8月上旬,占94%,出现频数较高的地域集中分布在石家庄平山县和灵寿县;崩塌发生时间相对比较分散,主要出现在夏季6-8月,个别的分布在3、5及11月,在6-8月中,48%的灾害出现在8月上旬,52%的灾害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上旬,其中出现频数最高的地域集中分布在秦皇岛青龙县,占总站点数的62% 。

2)河北省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提供的近40年地质灾害资料统计,河北省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空间地域性。

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承德南部、唐山北部、秦皇岛北部,石家庄、邢台、邯郸3市的西部以及保定西北部,其中前两个区域范围较大,与河北省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的两个暴雨中心基本重合;滑坡主要分布在承德南部、唐山北部、秦皇岛西部,石家庄、邢台、邯郸3市的西部及保定西部,其中第3个区域范围较大,与太行山东麓的暴雨中心基本重合,第1和第2个区域范围较小,均分布在燕山南麓的暴雨中心区;崩塌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 承德南部、唐山北部、秦皇岛西部,石家庄、邢台、邯郸3个市的西部,与河北省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的 2 个暴雨中心基本一致;地面塌陷灾害隐患主要分布在邯郸、邢台、张家口、唐山等矿山采空区;平原区主要以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地质灾害隐患为主。

从以上两个特点可以看出,我省地质灾害突发性强、分布广,时间上相对集中的特点,这给传统手段地质灾害监测提出严重挑战。

2、系统基本技术路线河北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基于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RS系统)实现地质灾害地表形变实时动态监测,利用成本较低的双频或单频GPS数据采集终端和现代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联网技术组成的网络,实时地对监测目标进行位移、变形观测,即可在计算中心实现网络覆盖范围内的厘米级或毫米级地表形变动态监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测预报,同时与我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相结合,即可有效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为防灾减灾提供实时信息服务,为职能部门提供决策支持、风险评价及处置方案评估服务。

3、主要工作内容1)调研论证对“河北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需求和技术路线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以保证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我省地质灾害预警能力、预报效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