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5北大荒的秋天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北大荒的秋天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课文起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只一句话,干净利落。

接着从三个方面写了北大荒的景色:先写天空,写天空的云;次写小河,写小河的清澈;再写原野,写原野的热闹。

然后用一句俗语“大豆摇铃千里金”写北大荒的物产丰富。

最后呼应开头,赞美北大荒的秋天。

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陶醉的景色,展现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副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读之令人神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句段。

2.初步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体会作者围绕一句话写具体的方法。

感受语言美,培养学生欣赏及想象能力。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1.理解“银灰、血红、橘黄”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初步学习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体会作者围绕一句话写具体的方法。

背诵课文。

2.品味本课词句,展开联想,想象意境,训练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
在朗读中,体会文章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现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感受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激起对祖国秀美风光的向往。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中,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等情况。

2.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感受景美来体验情美。

3.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客观景物所带来的物境之美,通过理解、想象感悟主观情感形成的情境,情景相融,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完成意境再创造的过程。

4.总分总结构是本文构段的一大特点,借助拓展练说,让学生学习总分总构段方式写话。

【教师准备】
1.搜集到的和本课有关的资料。

2.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搜集到的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2.预习课文。

2课时
第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中优美句段。

2.联系上下文,展开联想,理解“银灰、血红、橘黄”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初步学习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体会作者围绕一句话写具体的方法。

【重点】
理解“银灰、血红、橘黄”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初步学习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体会作者围绕一句话写具体的方法。

背诵课文。

【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通读感悟,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方法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

(板书:北大荒)看老师写“荒”这个字。

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所以这里有个草字头。

那儿人烟稀少,注意中间是个“亡”字。

能给“荒”组个词吗?
生1:荒凉。

生2:荒芜、荒无人烟……
师: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生:……
(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北大荒的资料)
师: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

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

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东北的大粮仓。

(出示图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北大荒”有关的课文,(板书:的秋天)一起走进北大荒的秋天。

[设计意图] “北大荒”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导入课题时层层深入,先从字面上理解“荒”的意思,再来想象北大荒原来的样子,通过图片的展示,了解今日的北大荒。

从一片荒芜到东北的“大粮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引入课文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方法二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课件出示二年级上册《秋游》课文)轻声齐读。

还记得这篇课文吗?
生:记得。

师:秋天的景色多美呀,小朋友多高兴呀!秋天又来到我们身边,大家感觉到了吗?
生:感觉到了。

师:在这一单元的课文中,我们一起去北大荒、西湖和拉萨欣赏美丽的景色。

(板书“北大荒”,教学生字“荒”的写法,可用熟字“慌”去偏旁的方法)
(生书空,仿写)
师:你知道这个地名的由来吗?
生:……
(借助课前预习了解北大荒的过去,同时推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师:几十年过去了,北大荒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

让我们一起去北大荒旅游,看看那里的秋天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吧。

(完成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首先借助二年级学过的课文带领学生走进秋天,感受秋天是美丽的季节。

揭示课题,强调“荒”字的书写,借助课前预习理解北大荒的过去,设疑: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推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1.检查生字的识、写。

(出示生字词)
师:你能正确地读出这些生字词吗?
(指名学生读)
(注意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的发音。

重点为“铃、岭”的发音为后鼻音,口头组词区分字形和字义)
师:你能正确地书写出来吗?
(1)学生书写,然后检查书写得是否规范,集体评改。

(重点是左窄右宽的字如何避让)
(2)学生自我评价,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注意握笔姿势和坐姿。

2.读词语。

PPT出示:
一碧如洗映照银灰橘黄血红绛紫
锦缎清澈见底明镜
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哗啦啦挺拔的高粱
乐呵呵燃烧赞美大豆摇铃千里金
师:(指名逐行朗读)听一听这些词语在文中描写了什么。

生:第一行是描写色彩的,第二行是描写小河清澈的,第三行是描写田野热闹的,第四行是表达感情的。

师:你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讨论。

(初步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主要预设“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的字面意思,感受词语的结构特点)
师: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生说出描写颜色方面的词语)
师:齐读词语,边读边想象每一组词语描写的画面。

(意在引导词语积累)
[设计意图] 按照课文内容和词义分类出示,以利于积累。

二、朗读课文,读懂内容
师: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师巡视读的情况。

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段,相机指导读正确、流利。

师: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围绕北大荒秋天,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指名学生分段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读后交流。

生1:第1自然段写秋天来了。

生2:第2自然段写北大荒秋天的天空。

生3:第3自然段写北大荒的小河。

生4:第4自然段写北大荒的原野。

生5:第5自然段写作者的赞美。

生6:第6自然段写北大荒的秋天真美。

师:默读课文,思考: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默读后自由交流,要重视说的训练,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说明白)
师:作者也用一句话集中表达了他对北大荒的印象,用横线画出这句话并齐读。

生:(齐读)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设计意图] 总分总结构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对文本的初读过程也就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梳理过程。

抓住文本的中心句,更能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师:北大荒秋天的美表现在哪里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天空( )的小河( )的原野
透明的( ) 五彩的( ) 茫茫的( )
【参考答案】
一、先后洗菜生火灰色从此紫色很冷山岭课文波纹
二、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蓝绸子流云草甸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