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室医院感染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超室医院感染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摘要:感染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大医院所努力规避的内容,B超室的感染是一种很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对医院工作人员和病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防止和处理B超室感染。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是防止B超室感染的关键,医院应该按照卫生部门的规定制定相应的消毒计划。

此外对于B超设备、室内物品和地面等也应该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近年来医院也随之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并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与存放。

预防和控制B超室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医院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本文就医院B超室感染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与实验,旨在提出相关措施缓解和避免感染造成严重后果。

关键词:B超室;医院感染;风险防控;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先在实验开始之前选择50位在本院B超室感染的患者,分析患病原因,并经过调查和分析研究最高效的预防工作和治疗方案。

适配性的选择100位在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于本院B超室感染并就医的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性的平均分为两组,为保证实验公平性,减小误差,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男女比例都为1:1,即男性50人,女性50人,且男性与女性的平均年龄为32岁左右,误差范围为15岁。

本次实验已获取实验对象与相关监管部门的同意与认可,实验对象均已做过身体各项机能检查,确认无其它慢性疾病与精神疾病,不具备认知障碍的病症。

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实验的基础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实验方法
首先要就实验开始之前选择50位在本院B超室感染的患者分析患病原因,并经过调查和分析研究最高效的预防工作和治疗方案。

(1)环境消毒。

在进行消毒之前先进行清洁,清洁冰箱内所有可移动部件,用干净的布擦拭塑料、玻璃、不锈钢等材质的表面。

选用适当的消毒液进行消毒,使用喷雾器将消毒液均匀喷洒到超声室内。

液体消毒剂经喷雾后可迅速散布到整
个室内,对于目标物表面的清洁和消毒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紫外线能够破坏微
生物DNA分子,从而杀死微生物。

在超声室完成喷雾消毒后,打开紫外线灯并使
其照射不少于30分钟,可以达到更彻底的杀菌消毒效果。

消毒完成后应当进行
充足通风。

打开门窗或使用通风设备使空气流通,有利于挥发液体消毒剂的残留物,保持超声室内干爽,防止细菌滋生。

(2)实施消毒隔离制度。

应当在入门口进行体温检测,不得有发热等症状
者进入B超室。

所有患者在进入B超室前都要进行手部消毒,对于有明确症状的
患者,可以单独安排B超室进行检查,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器械仪器等必须
经过一定程序的消毒和清洗。

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后,要及时更换口罩和手套
等防护用品。

在每个患者检查完后须及时更换清洁干净的床单,避免床单受到
污染。

每天或多次对B超室进行通风换气,可以更好地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3)落实无菌原则。

使用合规正确的消毒剂,在超声室完成喷雾消毒后,
打开紫外线灯并使其照射杀菌,可以达到更彻底的杀菌消毒效果。

医疗药品要一
次性使用,减少人员流通,消毒完成后应当进行充足通风。

(4)合理管理医疗废物。

对于已经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药品不能随意摆放
或乱扔,一定要投入医疗废料垃圾桶内,并进行统一处理,减少病菌的传播。

1.3观察指标
选择在本院B超室感染的患者分析患病原因,并经过调查和分析研究最高效
的预防工作和治疗方案,比对比实验后的感染概率和效果。

1.4统计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将被导入到SPSS22.0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中进行考评,采用
χ2检验和t检验得出P值对数据进行分析,若P<0.05则结果有意义。

2.实验结果
2.1分析实验前研究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统计
通过对本院B超室感染的患者分析患病原因,并调查和分析研究最高效的预防工作和治疗方案,发现存在医护人员预防意识低下、B超室环境差、人员流动大等问题,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研究开始前搜集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统计
2.2采取实验干预并对比前后感染发生率
进行实验干预之前,100例患者中产生感染的患者为21例,因此感染率为21.00%;进行实验干预之后,10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事件有2例,感染率下降为2%。

实验干预之后,感染的患者概率显著低于未进行实验干预前(P<0.05)。

见表2。

表2采取措施前后感染发生率比较
3.讨论与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B超室的感染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因为B超室
是医疗机构中一个风险较高的区域,容易成为院内感染的传播源。

B超室中经常
有多位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使得交叉感染的风险增高。

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多次B
超检查,多次接触设备和环境,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B超室中的设备较为敏感,需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否则容易引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患者在B超
室接受检查时通常处于体弱状态,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
员的健康安全,B超室的感染问题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加强设备和环境的清洁和
消毒、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防护皆是必要的措施。

实验结果表明在预防控制干预之前,B超室感染患者产生概率较高,但在进
行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与管理之后,感染患者产生概率有了明显下降,这说明风
险防控的干预是有实际效果的。

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不同的患者还有必要根据医生
的指示来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B超室的消毒隔离制度能够有效避免疾病的传播。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分析,发现造成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医护人员预防意识低下、
B超室空气环境差、人员流动大及消毒工作不完善等,在意识到这些实际问题之后,医护人员通过自身的调整和预防措施的合理规划,对B超室的感染问题逐项
解决,最终统计结果显示干预后有了显著成效,在正确合理的预防干预之下能有
效降低B超室的感染概率,提升患者的健康效果。

为了提升B超室医生感染预防意识,对B超室医生应当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和
防护知识的培训。

确定B超室医生的操作流程,并且在操作区域贴出操作指南并
定期检查。

B超室的工作人员应该接受感染控制和预防的专业培训,学习避免交
叉感染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正确使用消毒剂和设备的方法。

医院需要提供合适的
防护设备,完善管理员工防护用品制度,确保B超室医生能够得到足够的防护设备,以避免与患者的直接接触。

还要注意加强室内环境及器械的清洁和消毒管理,并定期进行相关防疫检测。

对B超室医生进行严格的登记和记录,及时发现感染
情况,并对感染控制进行有效的防控。

鼓励医生和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
强对患者和自身的健康保护,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B超室应定期清洁和消毒。

病人转移后,所有表面和设备都应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B超室
应提供一次性保护用品,以保障每位病人的安全和卫生。

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执行
手卫生规范,包括在接触病人前后洗手,使用手消毒液等。

应以预防传染病为己任,与医院的传染病专家部门合作,以确保病人、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此外,B
超室医护人员应该保持专业、耐心、友善的态度对待患者。

他们应该尽快消除患
者的紧张和不安情绪,向患者解释检查的过程和方法,并在疑问和困惑出现时进
行解答。

工作人员还应该确保检查过程的保密性和隐私性,对患者的身体和尊严
保持尊重和关注。

综上所述,B超室医护人员要做好感染问题的风险防控与管理工作,提升B
超室环境卫生,从源头上切段病菌的产生,能有效降低患者感染概率,提升患者
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琼.B超室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与防范体会[J].包头医学,2015,39(3):190-1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