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赢在微点生物一轮复习高考作业 (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D
第19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11.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甲虫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 A、B 两部分,用 DDT 处理每组的 A 部分,B 部分不接触 DDT。处理后选死亡 率最低的那一组的 B 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每组分成 A、B 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 B 部分选出强 抗药性的甲虫。 材料二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幼年时期会夭折,但在疟疾流行的地 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现对 A、B 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 B 地区流行疟疾。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解析 亲代 A 的基因频率为 1/2,a 的基因频率为 1/2,则子一代 AA 的 基因型频率为 1/4,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1/2,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1/4,由于 隐性基因纯合致死,实际上子一代个体的基因型有两种:AA 占 1/3,Aa 占 2/3,则子一代 A 的基因频率为 2/3,a 的基因频率为 1/3,分析题图,丙曲 线符合题意,本题应选 C。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物的性状受到环境的影响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环境相关 D.现将两种植物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
第8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解析 题中的两种棕榈科植物的祖先迁到该岛时存在地理隔离;由于花 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生殖隔离,最终形成两个不同 的物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 项正确;土壤酸碱度会改变棕榈科 植物的性状,因此生物的性状受到环境的影响,B 项正确;酸碱度不同导致 花期不同,两种棕榈科植物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 同的物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环境相关,C 项正确;两种植物存在 生殖隔离,即使把它们种在相同环境中,也不会产生可育后代,D 项错误。
第10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解析 a、c、f 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内,没有地理隔离,但它们属于三种 植物,所以存在生殖隔离,A 项错误;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 的全部基因,而图中 a~j 不是一个种群,B 项错误;f~j 在一段时期内没 有产生新的基因,但也有可能因为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C 项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之和称为生态系统, D 项错误。
答案 D
第15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9.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 P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图中 R 表示生殖隔离,它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若两个动物交配后能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第16页
5.(2019·株洲模拟)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 200 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 pH 较高的石灰 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 pH 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 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推 断不正确的是( )
答案 C
第5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3.(2019·濮阳模拟)从树叶螳螂到油炸年糕蠕虫,2017 年新发现的物种 令人惊奇。下列关于这些新物种进化发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通过对物种优良表现型的选择,从而筛选有利基 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捕食或竞争来实现的
答案 D
第9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6.(2019·洛阳质量预测)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 中正确的是( )
A.a、c、f 没有地理隔离,也不会产生生殖隔离 B.a~j 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 C.f~j 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 生变化 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 样性
第24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B 组·能力提升题 12.(2019·甘肃联考)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全部个 体为杂合体,雌雄个体数量相当。已知隐性基因纯合致死。观察群体中隐 性基因的淘汰过程并建立数学模型,预测该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应该是( )
A.甲
第25页
B.乙 C.丙
D.丁
第22页
答案 (3)
第23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解析 (1)用 DDT 处理甲虫后,甲虫有死亡的,有不死亡的,说明甲 虫中存在着不抗药基因与抗药性基因,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 性。DDT 对甲虫的抗药性差异起到了选择作用,通过选择作用,具有抗 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故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 的表现型。(2)材料一的实验说明,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可以进行基 因交流。(3)①由图中数据可知 A 的基因频率为 AA+12Aa=90%+12×8% =94%。②Aa 型的人对疟疾有较强抗性,所以 Aa 个体所占比例最大, AA 对疟疾抵抗能力弱故所占比例较小,aa 个体既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 者又对疟疾无抗性故比例最小。③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映了基因对 性状控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第18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解析 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 A 项正确;共同进化发生的范围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B 项正确;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项正确;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的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即基因 库,并不是所有个体都含该物种的全部基因,D 项错误。
第14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解析 一般情况下,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是定 向诱导的结果,A 项错误;控制产油的这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为 1,是不 变的,B 项错误;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从每一代的变异 个体中选育出含油量高的油菜品种进行繁殖培育,必然会淘汰含油量低的 类型,进而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但不 一定产生新物种,C 项错误,D 项正确。
第12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解析 绿色、橙色基因来自真菌,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的出现是基因重 组的结果,A 项错误;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在光下均能合成 ATP,说明其 可能具有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力,B 项正确;由于基因重组,蚜虫出现 了绿色和橙色性状,基因重组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 项正确;绿色蚜虫和 橙色蚜虫的出现提高了生物多样性,D 项正确。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变化 C.同一环境中往往存在很多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 化 D.隔离的实质是阻断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 种形成
第4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解析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不能为生物 进化提供原材料,A 项错误;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环境的选择作用较弱, 但种群个体发生的基因突变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 项错误;同 一环境中不同物种之间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进化,C 项正确;隔 离可以阻断基因交流,但不一定意味着新物种形成,D 项错误。
第21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3)材料二中 A 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下图:
①计算 A 地区中 A 的基因频率为___9_4_%___。 ②画出 B 地区流行疟疾后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大致比例图。 ③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映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 ______基___因__通__过__控__制__蛋__白__质__的__结__构___直__接__控__制__性__状________。
第20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1)材料一的实验说明:抗药性差异甲虫的存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___基__因___多样性。DDT 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选择作用,并决定了生物进 化的方向,其直接作用的是_生__物__的__个__体__(_或__个__体__的__表__现__型__)。
(2)材料一中,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产生抗药性差异不同的种群中, 雌雄甲虫之间仍然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这说明,人工选择的不同甲虫种群的基 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基__因__交__流___。
答案 C
第11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7.(2019·汕头模拟)某种白色蚜虫的部分个体,由于与真菌进行基因交 换而获得合成色素的基因,因此有了绿色、橙色等类型。有研究表明,在光 下绿色个体较白色个体产生更多的 ATP,橙色个体在光下较在黑暗处产生 更多的 ATP。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可能具有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力 C.绿色和橙色性状的出现为蚜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的出现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解析 果蝇棒状眼的形成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A 项错误;基因重 组会影响生物进化的历程,B 项错误;使用抗生素后,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 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而不是促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C 项错误;若同 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的片段长度不相等,会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D 项正确。
答案 D
第7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解析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A、B 两项错误;自然选择 的实质是选择物种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 项正确;物种之间 的共同进化除了通过捕食或竞争实现外,还有种间互助等,D 项错误。
答案 C
第6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果蝇棒状眼的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频率,不会影响生物进化的进程 C.在抗生素浓度较高的环境,会促使细菌产生更强的抗药性变异 D.若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的片段长度不相等,可能会造成染色体结构 变异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高考作业(二十六)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A 组·全员必做题 1.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林下(封闭)生境的蝴蝶体色显著深于开阔生 境的蝴蝶。通过“假蝴蝶实验”,发现封闭生境里深色翅膀蝴蝶被捕食率显 著低于亮色翅膀蝴蝶。这种现象体现了(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 C.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解析 图中 P 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 项正 确;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项 正确;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 项正确;马和驴属于两个物种, 但它们可以交配,并产生后代——骡,D 项错误。答案 D第7页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第2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解析 热带植物园中林下(封闭)生境较开阔生境暗,封闭生境里的深色 翅膀蝴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天敌捕获,在生存斗争中生存的机 会多,而亮色翅膀蝴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反差大,易被天敌捕获,这说明自 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B 项正确。
答案 B
第3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答案 A
第13页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生物
8.(2019·荆州质检)江汉平原盛产油菜,科技人员非常注重油菜品种的 选育。下图表示油菜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数的变化情况。选择育种对高含油 量油菜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
A.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 B.改变了控制产油的这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C.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D.淘汰了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
10.(2019·皖南模拟)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的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共同进化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的个体均含有该物种的全部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