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再别康桥》
学习目的:
1、熟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

2、通读全文,体会诗歌的意境及表现手法。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性情,接受美的熏陶。

重难点:
重点: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和意境特点。

难点:选择意象的独特性
模块一、自主学习:
1、关于作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6年,二次旅游该英国,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8年第三次旅游英国。

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2、关于作品:
主要著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3、写作背景:
“康桥”即“Cambuidge”(今译“剑桥”),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康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

《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最后诗集《猛虎集》。

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

他曾经这样写道:“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

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

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

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4、整体感知:
(1)诵读:把握诗歌的基调——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对康桥风景的赞美和深情。

(2)整体感知内容和结构:
A、内容:
第一节: 连用了三个轻轻的,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

第二节: 写了岸边的柳树。

第三节: 写了康河的水草。

第四节: 写榆树下的清潭。

第五节: 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时,泛舟夜游,放声高歌。

第六节: 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

第七节: 与开头呼应。

B、结构: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表现对康桥的留恋之情,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部分(2-6):以特有的意象表达对康桥无限爱恋之情。

第三部分(7):照应开头,承上总结,表明对康桥的留恋之情。

5、预习自测:
1、通读全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青xìng()长gāo()漫sù()shēng()箫河pàn()
2、解释词语。

艳影:。

青荇:。

招摇:。

斑斓:。

3、第一节与第七节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模块二:交流研讨
模块三:答疑
模块四:课堂检测研讨内容
内容一:意象选择
康桥在诗人眼里和心里无疑是一种“至美”,在诗中诗人借助哪些特殊的意象营造这种“至美”呢?,并说说选择这些意象有何作用?
内容二:写法探究
找找看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内容三:形式之美
《再别康桥》是首新格律诗,新格律诗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三美”——建筑美(指外观整齐,给人建筑的美感)、绘画美(指描写的内容方面给人的美)、音乐美(指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

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三美”。

你如何理解本诗的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
学习任务
任务一:六个小组针对交流研讨的三个内容选择本组最能把握的内容为全班有疑问的同学答疑。

任务二:学生自主提问与答疑(针对本诗提出你有价值的问题,邀请同学为你解答或者请有独特见解的同学自主为他答疑)。

任务三:教师个别指导与答疑(教师自主或受邀指导个别同学学习)。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这首词写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指出各阶段的特点。

少年时的欢乐甜蜜,无忧无虑;壮年时。

2上阕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心理感受?
3简要分析“听雨”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
模块五:自测自结。

自测:同学们,请给自己布置一到两个作业,或背诵,或仿写,或整理字词,或找相似诗歌对比阅读加深对意象的理解,或……
自结:这节课你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