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花台中学七年级下册期末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全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七年级下册期末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全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说法正确的是()
A.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是能否制造工具
B.部分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与森林大量消失没有直接关系
C.人类进化阶段中最先会用火的是直立人
D.露西化石表明该阶段的古人能使用语言文字交流
2.胎儿通过脐带与胎盘相连,胎盘的主要作用是()
A.胎儿连接母体的器官B.母体的器官
C.胎儿的器官D.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3.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实验中,可以用下列什么方法或物质检测食物中有淀粉和蛋白质的存在
①烘烤②燃烧③在白纸上挤压④碘液⑤双缩脲试剂⑥加碘的淀粉溶液
A.①和④B.④和⑤C.②和⑥D.①和⑤
4.下列相同质量的食物中,含热量最多的是
A.面包B.鸡蛋C.米饭D.五花肉
5.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肝脏是位于消化管外的消化腺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胃和小肠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
D.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
6.下表是某同学做“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从表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试管加入物质温度加入碘液
1淀粉糊+唾液37℃不变蓝
2淀粉糊+清水37℃变蓝
A.唾液对淀粉有分解作用B.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C.淀粉酶只对淀粉有分解作用D.唾液分解淀粉不受温度的影响
7.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A.唾液腺B.肝脏C.胃腺D.小肠
8.呼吸道不具有的功能是()
A.温暖进入肺的空气B.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C.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D.湿润进入肺的空气
9.下图表示某人平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Ⅰ为平静状态 B.曲线Ⅰ的呼吸频率为36次/分钟
C.曲线Ⅱ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 D.曲线Ⅱ状态时,气体交换效率较低
10.边说笑边吃东西容易呛到,原因是()
A.气流冲击B.喉腔扩大C.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D.环状软骨扩大11.皮肤、肺和肾脏具有的共同功能是()
A.调节体温B.释放能量C.气体交换D.排除废物12.如图是健康人的肾单位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的液体与血液成分相同B.⑤的末端与膀胱相连
C.④中的血液为静脉血D.人体每个肾脏就是一个肾单位
13.患尿毒症的人要定期去医院做肾透析,目的是为了排出()
A.水B.尿素C.无机盐D.二氧化碳14.关于人体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
A.膀胱可以暂时贮存尿液B.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C.尿液形成和排出不耗氧D.对维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起重要作用15.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示意图。
根据各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判断,甲血管是()
A.小动脉B.小静脉C.毛细血管D.不确定
16.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下列描述不正确
...的是
A.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某些病人血小板减少,可选择性的输入血小板
C.输血是由静脉输入人体
D.义务献血会导致人体缺血,影响身体健康
17.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A、B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连接左心室的血管4是主动脉
B.当血液流经A时,血液中氧气含量下降
C.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3肺动脉
D.血管2、4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18.如图是人血涂片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①的功能
B.②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C.人患炎症时②的数量会增多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③会凝聚成团
19.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变化如下列哪一图所示
()
A.B.C.D.
20.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C.神经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就构成了神经纤维
D.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1.关于神经元,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B.一个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
C.能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冲动D.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为:胞体→轴突→树突
22.如图是人体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e→d→a→b→c
B.c是效应器
C.如果图中的a受损,则反射也能进行
D.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23.如图是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该神经结构被称为反射弧
B.图中的5是神经中枢
C.完成反射活动的路径是1→3→5→4→2
D.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
24.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是树突,可接受信息,③是轴突,可传出信息
B.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
C.神经纤维是由③以及外面套着的髓鞘共同组成的
D.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④→③→②
25.人体有百亿甚至上千亿个神经元(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1]是纤毛,使其运动B.能够接受刺激,传递信息
C.[3]内有DNA,是控制中心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6.我国新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醉酒驾车。
醉酒人的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
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
27.听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其目的是()
A.防止声响从口腔进入,听不清楚
B.防止鼓膜内外音响度不同,听不准确
C.防止脑震荡
D.防止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损伤鼓膜
28.如图是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
B.人在幼年时,②分泌的激素不足易患侏儒症
C.⑤分泌的激素可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D.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激素调节的控制
29.下列选项中不能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A.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红细胞浓度变化
B.吃完饭后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变化
C.血液流经小肠后葡萄糖的浓度变化
D.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浓度变化
30.生物圈为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人口的适度增长既能维持生物圈的相对平衡,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B.人口猛增将导致资源匮乏
C.每年的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D.只要解决粮食问题,人口就可以无限度地增长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1.下图是我国营养学家建议居民一日三餐对各类食物的摄取比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Ⅴ所占的比例最大,这是因为(________)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2)1913年,俄罗斯“圣虎克号”的船员们在航行途中患了一种疾病,他们牙龈肿胀,容易出血。
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可知,图中__________(填标号)类食物能防治这种病。
(3)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请你从图中选取合适的食物__(填标号)。
(4)位于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中最顶层,应该少吃的一类食物是(_________)A、水果、蔬菜类 B、动物性食品 C、谷物类 D、油脂类
(5)下列饮食习惯合理的是(_________)
A、经常吃“洋快餐”
B、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餐
C、用喝果汁、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
D、睡觉前多吃一些食物,早餐可以不进食
32.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图中相应的序号,横线处填相应的结构名称,下同)
(1)由图二可以看出:人体的呼吸系统中[ ]____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⑦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⑥的气体___________。
(2)目前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冠肺炎会造成呼吸困难,重症患者需要吸氧以保证对氧气的需求,图一中_____可以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膈肌处于_____状态,吸入的氧气需要依次透过肺泡壁和_______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会通过这些结构进入肺泡,随着呼气排出体外。
(3)进入血液中的氧,最终会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的______中,参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给人体的生命活动使用。
33.血管是人体内血液流通的管道。如图是人体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甲”“乙”和“丙”分别表示三种血管,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1)为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提供动力的主要器官是_____。
(2)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血液中的_____细胞能将病菌包围、吞噬,它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
(3)图中_____(填“甲”或“乙”或“丙”)管壁最薄,流速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4)若该图表示的是小肠的三种血管关系,饭后0.5小时,丙内血液的葡萄糖含量比甲内的更_____(填“高”或“低”);若该图表示的是甲状腺的三种血管关系,甲状腺细胞分泌的激素可直接进入图中的_____(填“甲”或“乙”或“丙”)。
(5)某老师身体健康,血型为AB型,他可为_____血型的失血者供血。
34.小明妈妈回到家,先把米饭焖上,热油炒鸡蛋,炒得嫩嫩的盛出来,爆香了蒜末,放肉片,再放苦瓜丁,最后把鸡蛋倒回去,加点盐。
米饭的香味混着苦瓜、鸡蛋和肉的气味,钻到鼻子里,让小明感到那么幸福。
请根据材料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吃饭后,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被肠液消化的有____________。
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图一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
(2)完成图二中c、d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参与该活动的呼吸肌是
___________。
(3)被吸收的营养成分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三中的①,此时血液成分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
(4)图四中④内的液体中有葡萄糖,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由于[]___________的重吸收作用。
(5)小明每天都喝适量的水,这样不但有利于体内的代谢废物随尿液及时排出体外,而且对调节人体内___________、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35.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避让行人已经成为文明行车的新法规,交通法规对于酒驾的惩罚力度越来越大,酒驾司机越来越少,文明开车已成习惯。
青岛峰会期间交警更是加大了执法力度,对于外地车辆还需停车安检。
请据图作答:
(1)当司机看到交警查车,并从远处开向交警时图甲眼睛中的[4]的变化是_____,近视眼患者成像于[_____]_____前方,需要戴_____矫正。
(2)6月13号上合峰会刚落下帷幕,十级台风袭击了岛城,一时间电闪雷鸣,天气一下子黑下来,部分老师和学生被困在学校里。
天刚变黑的过程中图甲中[3]的变化是_____。
雷声刺激了图乙中的[_____]_____,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_____形成听觉。
遇到巨大声响应该张嘴_____(捂不捂耳朵),这样做是为了疏通[_____]_____,保证[_____]_____内外气压相同。
(3)台风破坏了供电设施,突然停电,李老师去办公室拿手机欲开启手电筒功能,黑暗中手被一尖物扎了一下,李老师本能的缩了一下手,请参照图丙写出缩手的途径是_____(用字母和箭头),这说明脊髓有_____功能;一会李老师感到疼痛,疼痛的途径是_____(用字母和箭头),说明脊髓还有_____功能。
(4)因为黑暗停电有的同学虽然尿急但有意识的憋住尿不去厕所,这与婴儿的排尿反射相
比,这种反射的特点是_____,请写出有意识的憋尿反射的途径是_____(用字母和箭头),能够有意识的憋住尿说明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详解】
A.能否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A错误。
B.森林大量消失,部分古猿被迫下到地面生活,开始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B错误。
C.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重要的一个阶段,C正确。
D.“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前后扁,左右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说明她已直立行走,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试题分析: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因此脐带起到了连接母体与胎儿的作用,胎盘的主要作用是胎儿与母体
解析:D
【详解】
试题分析: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因此脐带起到了连接母体与胎儿的作用,胎盘的主要作用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考点: 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3.B
【分析】
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淀粉遇碘液变蓝,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变紫色。
【详解】
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
在食物上滴一滴碘液,若变成蓝色,说明有淀粉存在。
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中加入双缩脲试剂,震荡均匀,会观察到出现紫色的现象,所以应用双缩脲试剂可检测蛋白质的存在,故选B。
4.D
【分析】
据科学家测定,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体内分解所放出的热量分别是:每克糖类平均为17.15千焦,每克脂肪平均为38.91千焦,每克蛋白质平均为17.15千焦。
脂肪的热价最高,因此若进食的量相同,脂肪提供的能量最多。
【详解】
每克糖类平均为17.15千焦,每克脂肪平均为38.91千焦,每克蛋白质平均为17.15千焦。
面包、米饭主要含糖类,鸡蛋含蛋白质,五花肉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物质是脂肪,所以,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五花肉含热量最多。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脂肪的作用和特点,量相同的情况下,脂肪提供的热量最多。
5.B
【解析】
【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详解】
肝脏是位于消化管外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包含消化酶,只能乳化脂肪,胃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同时可以吸收水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而大肠只有吸收功能,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没有消化功能。
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
6.A
【分析】
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中,设置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实验中的其他条件都相同。
【详解】
表中的1号和2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1号有唾液,在37℃下,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故加碘液不变蓝;而2号中没有加唾液,而是加了清水,放到37℃下,淀粉没有被分解,故加碘液变蓝色。
A、此题主要是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此选项符合题意。
B、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而不是葡萄糖,此选项不正确。
C、此实验验证的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在肠液中也有淀粉酶,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酶的活性是受温度控制的,37℃接近人体的体温,酶的活性最强。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唾液对淀粉有分解作用,注意理解两支试管中遇碘液的变化现象。
7.B
【分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
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详解】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促进脂肪的消化。
所以,肝脏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分泌胆汁、代谢功能和解毒功能等。
故选B。
【点睛】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8.B
【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入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道的功能是能够清洁、湿润和温暖空气。
【详解】
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
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故选B。
【点睛】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9.A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Ⅰ图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A正确;曲线Ⅰ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钟,B错误;Ⅱ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C错误;Ⅱ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气体交换效率较高,D错误。
考点:呼气和吸气。
10.C
【分析】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据此答题。
【详解】
鼻子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
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气管;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
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
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
所以当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会使
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故选C。
11.D
【详解】
人体的皮肤主要有保护、防御功能,其次是排出汗液,还能调节体温;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呼吸能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在肾里能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解析:D
【详解】
人体的皮肤主要有保护、防御功能,其次是排出汗液,还能调节体温;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呼吸能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在肾里能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可见,皮肤、肺和肾脏具有的共同功能是排出废物。
点睛: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
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排出尿液;通过呼吸系统由肺排出二氧化碳和水。
12.C
【分析】
(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
解析:C
【分析】
(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图中:①是肾小囊,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小管,④是肾静脉,⑤是集合管。
【详解】
A.①肾小囊腔中的液体是原尿,原尿与血液成分相比,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A错误。
B.⑤是集合管,此处的液体是尿液,集合管的末端与肾盂相连,尿液经过输尿管流入膀胱,B错误。
C.流经肾脏的血液循环属于体循环,故④肾静脉内流静脉血,C正确。
D.人的每一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D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肾单位的组成及尿液的形成过程及成分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13.B
患尿毒症的人肾脏的功能受损,肾脏不能产生尿液,血液中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不能排出,使人体生命受到严重的危害。
如图:
血液透析是把人体的血液从动脉引出,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借半透膜
解析:B
【分析】
患尿毒症的人肾脏的功能受损,肾脏不能产生尿液,血液中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不能排出,使人体生命受到严重的危害。
如图:
血液透析是把人体的血液从动脉引出,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营养物质向血液中移动,然后将透析过的血液再通过静脉流回血管。
通过透析,达到了排出代谢废物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生理活动中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详解】
水属于营养物质,可以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只是多余的水才是代谢废物,故A不符合题意;尿素属于代谢废物,大部分的尿素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故B符合题意;无机盐属于营养物质,可以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只是多余的无机盐才是代谢废物,故C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14.C
【分析】
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尿的成分包括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
解析:C
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尿的成分包括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详解】
膀胱可以暂时贮存尿液,故A正确;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故B正确;尿液形成和排出需要耗氧,氧气参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能量是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提供动力,故C错误;健康人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必须维持在相对的平衡。
所以我们每天应该喝适量的开水,这样不但有利于体内的废物随着尿液及时的排出体外,而且还能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排尿的意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排尿的意义。
15.B
【详解】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里面的血液流动比较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里面血液流动比较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从图中血液流动方向看出甲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是静脉;乙血管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是动脉;丙血管是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因此是毛细血管。
点睛:血流方向是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
16.D
【分析】
人体的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输血的原则是输入同型血。
【详解】
为防止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发生凝集反应,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故A不符合题意;为防止血液浪费,可以有针对性的对病人输入成分血,缺什么,就补什么,血小板减少,可以选择性的输入血小板,故B不符合题意;输血是由静脉输入人体,因为静脉分布位置相对较浅,弹性小,故C不符合题意;一个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输血的原则,理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是解答的关键。
1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