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试行岗位工资管理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试行岗位工资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当代市场需求,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从而加剧了市场上的人才竞争。
从事业单位的角度上看,如果想要吸引更
多的优秀人才,必须要对岗位工资管理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结合事业单位的
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且有效的改进措施,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事业
单位的经济效益。
本文首先阐述了事业单位的薪资结构内涵,而后根据事业单位
岗位工资管理现状,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岗位工资管理;现状;建议
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机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这两个
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薪资管理是
其中一项重要改革内容,通过几十年来的努力改革,也逐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
资管理逐渐暴露出较多的问题,使得事业单位人才流失较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
的经济效益,为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社会
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事业单位薪资结构内涵
理论阐述:工资薪酬是目前我国现行的一些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制度当中最重
要的部分之一,工资薪资结构连接着员工与事业单位,其合约具有法律效益,不
论是对员工而言还是对事业单位而言都是一层保障。
加强事业单位岗位工资管理,提升工资薪酬水平能够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为事业单位的
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有利于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岗位评估的内涵与方法:岗位工资管理是指事业单位针对某一岗位设置相应
的工作内容及岗位原则,并提供相应的劳动报酬,在这一过程中,事业单位必须
要结合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做好岗位评估工作,这样不仅能够让
劳动者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也能让劳动者拥有最恰当的劳动报酬。
岗位评估的
主要内容是劳动者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工作量度等各方面的评估,主要反映在事业单位在用人方面的价值性。
岗位评估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经常
应用到的有排列评估、因素比较评估及分类评估等[1]。
二、事业单位岗位工资管理现状
(一)事业单位岗位工资管理缺乏激励机制
目前,事业单位的岗位工资都是由国家财政统一拨款发放,发放标准是以当
时的财政具体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国家财政根据岗位薪酬原则进行
统一分配发放,但对于员工的岗位职责及分工方面却欠缺考虑。
在事业单位中,
岗位工资管理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因此,在岗
位工资管理时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合理进行薪资分配,并
通过上级部门相关审核再由本单位执行薪酬发放[2]。
(二)绩效考核体系不科学
绩效考核是岗位工资管理激励机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有些事业单位在绩
效考核这一方面并没有按照科学的考核体系进行。
例如:某事业单位的考勤工作
完全按照考勤表执行,并没有开展全面的定性、定量分析,其激励机制名存实亡,无法发挥自身的作用,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另外,部分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
与实际工作岗位没有任何关联,无法发挥绩效的作用,导致该岗位的工作人员无
法得到应有的部分奖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使得工作人员对工作产生不满情绪,最终流失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应
该要引进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优化并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三)岗位工资结构分配不合理
事业单位中的职工有两种,即正式职工和外聘职工,前者在事业单位中可以
获得国家有关规定的基本工资,后者则没有。
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外聘职工越
来越多,其薪资与正式职工的差距越来越大,就会引起职工的不满情绪,从而影
响到职工的工作效率,同时,部分事业单位的薪资结构有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种,其中绩效工资通过二次分配之后才会进行发放[3],然而,由于在事业单位中,不同部门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同,因此职工所获得的二次分配收入也存在着较大的
差距,收入差距的矛盾逐渐加深,就会影响到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
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优化岗位工资结构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保证薪资发放的公平性。
(四)员工晋升渠道单一
员工晋升关系到员工的岗位工资,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中,员工晋升会影
响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对优秀员工实行晋升能够充分发挥人才效能。
目前在事
业单位中,存在着少量岗位多人竞争的矛盾,大多数的员工晋升渠道都是“熬资历”,资历越老则晋升几率越大,晋升渠道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以部分事业单位中的技术岗位晋升为例:技术员可以通过技术职称晋升,但是在实际晋升时又会面临谈资论辈的处境,尤其是青年技术员,即便是拥有高
级职称,也会因为资历过低而丧失晋升机会。
三、事业单位岗位工资管理改进建议
(一)改进绩效激励体制
事业单位管理者应该要创新多元化的绩效激励体制,将单一的激励方式转化
为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如将奖金分为培训奖金、个性化奖金和精神激励等,从多
个方面激励员工,鼓舞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
创造更多的价值。
首先,培训奖金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工作岗位不同的
内容以及市场发展情况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满足
员工自我发展的需求,培训内容尽量多样化,不仅包括岗位工作内容和基本的职
业道德素养,还要适当扩展员工的眼界,定期举行团建等[4];其次,在精神激励
方面可以开展一些评选活动,对于平时表现较好的员工可以适当进行激励,满足
员工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同时也可以举行老人带新人的相关活动,为技术人员的
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最后,在个性化奖金方面,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员工不同的个
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激励制度,强化员工对事业单位的凝聚力和工作效能,推
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改进薪酬分配制度
薪酬对于员工而言,是最能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因素,
针对事业单位薪酬分配制度不科学的现状,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改进:第一,实
行岗位绩效工资制。
人力资源部将封存的职工基本工资转化为档案工资,该工资
由岗位工作体系决定,在该制度下,不论是正式职工还是外聘职工都能够享受到
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第二,实行双轨制。
在这一制度下,事业单位中的正式职
工可以享受到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合同制职工则能享受到岗位工资
和绩效工资;第三,实行基本工资保留制。
人力资源部门为整治施工和岗位职工
都建立相应的基本工资,并根据岗位工资体系进行实施,在这一制度下,正式职
工与合同制职工均能享受到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中实行岗位工资管理能够激发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在创造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能给单位带来相应的经济价值。
岗位工资管理的改革应该先从岗位设置调整入手,合理的设置岗位工作,创新多元化的薪酬分配结构和晋升路径,给有能力的人才给予同等的劳动报酬,才能减少人才流失现象,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赢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磊.略论事业单位岗位工资薪酬的管理机制问题[J].纳税,2020,14
(01):261.
[2]王凤仙.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激励制度的分析与改进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1):109-110.
[3]温桂菊.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改革的现实审视与思路创新[J].现代商
业,2018(35):142-143.
[4]王晓松.深化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
者,2018(1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