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 10种意识提升护士长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笔者系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其在20多年的护理管理生涯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10种意识,促进了管理绩效的提高,分享供广大护理管理人员参考。
职责所赋的责任意识
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无论你有多大事,心情如何,愿意与否,只有一个理念,就是责任在肩,重于泰山,安全第一。
在这个基础上,再不断提升品位,追求超越。
无论是工作期间的五查房,还是下班后的电话查询、节假日的督查,无不包涵着护士长的责任意识。
多元文化的服务意识
文化包罗万象,无时不在。
风俗、习惯、饮食、衣着、语言与非语言,都是文化;而思维方式则是文化的核心。
护士长在工作中,要善于把握一个民族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倾向,能理解和解释许多其它层次的文化现象,这样才能同来自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病人接触,为他们提供健康服务,对他们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适度超前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一个病区的护理工作,要想不断的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就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树立市场观念,根据供求、价格、竞争三要素,引导病人消费,探索一些新思路、新举措,形成新格局,做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小事抓起的实干意识
护理工作是一件件小事的汇集。
众所周知,护理工作既平常又繁琐,护士长要激励护士保持良好的心态,有时甚至要亲自参与,带领护士以温馨的服务、娴熟的技术、审美的视觉,在整个护理流程中,让护理工作的关爱之情渗透到为病人服务的每件小事中。
正是从这一件件的小事中,才得以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病人享受美的护理服务。
包装自我、推崇自我,从狭义上讲是一个人的个体形象。
但从广义上讲,是一个群体整体形象的缩影。
完美必须通过包装推崇才能进入市场。
实践证明,一个病区也需创品牌,品牌乃无形资产。
几年来我病区发展分三步曲:以诚信的态度,拓展医疗市场份额;人人从我做起,注意自身形象,不断提升科室品质;创品牌效益,追求卓越,让病区成为本地区就医的最佳选择。
角色换位的反思意识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的计划与决策要得到护士的理解与支持,才能顺利实施。
在一个新的观念推行前,要先站在护士的角度思考,并通过调查和深入护士的主观世界,来消除其顾虑,达到预期效果;在与病人的相处中,通过角色换位的反思,使我认识到,工作中要处处有爱心,做到移情,来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求;在医院管理中,实行的是科主任负责制,护士长在行政、业务上受护理部与科主任的双重领导,其中与科主任在工作中交往更多。
在科室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与科主任密切协作,既要支持科主任的工作,又要与之形成互补。
方法应灵活,作风应踏实、大度豁达、容事容人、时时处处维护科主任的威信,以增加科室的凝聚力。
低耗优质的经营意识
随着“三项卫生改革”的推行,各类医院更加重视经营管理,追求资金运作的最佳经济效益。
从以往高消耗的粗放型管理向优质低耗高效的集约化管理转变,积极推行成本核算。
护士长既要懂经营,又要善于理财,搞好两个成本管理体制:即病人的就医成本管理和医院的运行成本管理。
建立单病种核算制度,实行“费用一日清”。
严格控制药品所占业务收入的比例,降低运行及固定成本,加强对人、房屋、设备、水电消耗的管理,减少浪费,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加大业务量,实现固定成本的最大效率化。
同舟共济的协调意识
本病区与其他病区、辅助科室、后勤等同处在医院这一条大的航船上,只有分工协作,才能有效地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因此护士长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强与院领导的联系,正确领会领导意图,确保政令畅通;协调好与兄弟科室之间的关系,有序磨合,才能有效地展开工作。
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
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
只有管理好人才能发挥其管理活动的效能。
在对护士的管理中,护士长要倾情对护士的投入,激发护士的内在潜能,为患者服务。
首先应严于律已,率先垂范,经常与护士交心谈心,听取护士的心声;同时处处关爱,有喜同乐,有难真诚帮助。
当护士取得成绩时应用激励机制给予勉励,不足时以说服教育进行鞭策。
因此,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有意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最终使科室人际关系和谐,形成人人爱管事,事事有人管的局面。
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观的建立,按照生物医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护士,都有重新学习的必要。
对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美学等课程,要系统学习。
同时21世纪的护理管理者单靠过去的经验型管理,已不能满足需要,而必须系统学习管理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为此我们在制定每人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分短、中、长期目标。
将科室建成一个学习型团体,共同设立一套学习制度,使理论不断更新、水平不断提高、视觉不断扩展,使之能与现代化医学管理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