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三角形与语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模糊性:指词义概括的事物范围的界限不明确。 • 1.连续体内划分的界限不明确。 • 例:人体,人体有各个部位,但我们不能具体划分出哪儿 是头哪儿是脖子,这些事根据人的不同划分出来也就不同 • 2.离散物体的类别之间的分类界限不明确,不同类别之间 存在亦次亦彼现象。 • 例子: 圣女果,一种小西红柿,既作为水果售卖也作为 蔬菜售卖。
语境与语义的关系
• 语言交际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场合、文化背景里与特 定的交际双方,谈论的话题密不可分,这些因素都会对语 言意义施加影响。
语境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 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 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语义三角形与语境
Members:袁畅 赵娣 陈凤雅
语义三角
• 语义三角是一种关于意义的理论 • 由英国学者奥格登(Ogden)和理查兹(Richards)在 1923年出版的语义学重要著作《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中提出 • 语义三角论是一种全新的意义模式,也称意义三角论。 • 该理论是指符号、意义和客观事物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
语义的特性
• 词义具有“客观性”、“概括性”、和“模糊性”,这些 特性都反映在语言三角形中 • 一.客观性:指词义的形成必然以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为 基础。 • 例: • 苹果,人们就知道是一种水果,知道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 道的
• 二.概括性:指词义只概括了某种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而 非全部特征 • 例: • “人”这个词,保留了“直立行走,有语言,能创造工具 并运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这将人同其它动物区别开 来的特征,至于种族,性别,高矮等特征都舍弃了。
语境对语义的五个影响
• • • • • 1.语境可以使词语和句子意义单一化。 2.语境使语义单一化。 3.语境可以影响词语的感情色彩。 4.语境可以使词语获得特殊意义。 5.语境可以使句子产生言外之意。
谢谢
非语言性语境
• 非语言性语境 • 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 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 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 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 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
语境对语义的影响
• 语境对语言的影响非常大,先来看一个例子:(明天上午 八点我去上课。) • 一位教师说:“明天上午八点我去上课。” • 一个学生说:“明天上午八点我去上课。” • 同样一句话,不同身份的人所表达的语义不同
语义三角形包含以下几点含义
• 1)概念/思想(concept/thought)和客观事物 (referent/thing)之间是直接的联系。概念是在客观事物 的基础上概括而成的,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概念 是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概括而成的,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 的反映。
语义三角形
• 2)概念与符号/词(symbol/word)之间也有直接联系。 概念是通过符号表达出来的,二者用实线连结,表示a word symbolize a concept,即词表示概念。 • 3)符号或词与指称物/事物(referent/thing)之间没有直 接的、必然的联系,二者之间具有任意性,是约定俗成的。 虚线表示a word stands for a referent,即词代表指称物。 符号与指代物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真正的联系存在 于人的头脑之中。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波兰人类学家 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
可分为两类语境: 一:情景语境(语言性语境) 二:文化语境(非语言性语境)
语言性语境
• 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 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 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