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刺激技术简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重刺激技术简介tst黎鸣三重刺激技术tsttriplestimulationtechnique评估上运动神经元功能的检测技术皮层皮质脊髓束传统评估技术?运动诱发电位mep骨骼肌运动通路传出脊柱传入运动中枢感觉通路周围神经锥体系mep皮层mep传导通路l5皮层l5right下肢mep中枢传导时间
三重刺激技术简介 TST
如何解决?
解决问题
? MEP 一重刺激
? 三重刺激
二重刺激技术(对冲技术)原理
Recording ADM
Stim.1
Stim.2
Wrist -ADM
Erb's -ADM
Single Stim.
Latency 2.4 ms
9.2 ms
Latency 11.6 ms
Dual Stim. with Delay
? 国内外检索共11 篇文献(1998-2008 ),国内 1 篇。
? 方法学探讨(6)、ALS (2)、脊髓小脑共济失 调(1 )、急性脑梗死(1 )
展望
? 需要多种样本、大样本研究 ? 前景广阔
谢 谢
黎鸣
三重刺激技术(TST )
Triple Stimulation technique
评估上运动神经元功能的检测技术
皮层 皮质脊髓束
传统评估技术
? 运动诱发电位 MEP
传导通路
运动中枢
皮层 MEP
MEP
感觉通路
运动通路
传入
传出
脊柱
骨骼肌
周围神经
锥体系
Stim. Cortex
下肢MEP
Stim. Roots L5
Delay 11 ms
1
2
Dual CC Stimulator
S2
≈ 23 ms
Delay < 9 ms
S2
COLLISIO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TST 测试电位
TST皮层
电刺激. 2
电刺激1
ms
- Test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臂丛 12
Erb
11
10
9
8
7
6
5
? 量化运动皮层/ 皮质脊髓束功能
? 早期诊断,药物、手术、康复等治疗的 疗效评估等
临床应用
? 肌萎缩侧索硬化。 ? 脑/ 脊髓肿瘤。 ? 多发性硬化。 ? 脊髓炎。 ? 脑/ 脊髓血管病。 ? 脊柱的骨关节病。 ? 脑/ 脊髓外伤。
TST相关资料
? 90 年代末期开始研究开发,2005 年美敦力公司 正式推出。
L1 皮层
Lodes
Right
中枢传导时间: 脑 + 脊髓
L1 - L2
波幅
MEP局限性
? 波幅变异度大、正常值范围大 --自身对照下降50 %有意义
? 潜伏时与身高、臂长、腿长均密切相关 --自身对照意义较大
MEP局限性
? 早期病变 ? 非局限性病变
诊断价值 ??
4
3
腕
2
1
小鱼际 0
磁刺激
Cu*r*v*e*
对冲 I
****
对冲 II
腕
臂丛
磁
S1
刺
+17
激
ms
Erb S2
+24 ms
TST 测试电位
*** *
TST 对照电位
TST
电刺激. 2
电刺激1
ms
- Test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臂丛 12
Erb
11
10
9
8
7
6
5
4
3
腕
2
1
小鱼际 0
Cu*r*v*e*
对冲 I
****
对冲 II
Wrist
Erb
S2
S1 S2
+7ms +14ms
TST 对照电位
TST 分析
TST 测试电位
TST 对照电位
TST 电位波形、波幅稳定 波幅下降比率显示上运动神经元丢失比率 . 正常人波幅下降<10%
临床应用
? 为运动皮层 / 皮质脊髓束早期 / 部分功能 障碍的诊断提供了精确的方法。
三重刺激技术简介 TST
如何解决?
解决问题
? MEP 一重刺激
? 三重刺激
二重刺激技术(对冲技术)原理
Recording ADM
Stim.1
Stim.2
Wrist -ADM
Erb's -ADM
Single Stim.
Latency 2.4 ms
9.2 ms
Latency 11.6 ms
Dual Stim. with Delay
? 国内外检索共11 篇文献(1998-2008 ),国内 1 篇。
? 方法学探讨(6)、ALS (2)、脊髓小脑共济失 调(1 )、急性脑梗死(1 )
展望
? 需要多种样本、大样本研究 ? 前景广阔
谢 谢
黎鸣
三重刺激技术(TST )
Triple Stimulation technique
评估上运动神经元功能的检测技术
皮层 皮质脊髓束
传统评估技术
? 运动诱发电位 MEP
传导通路
运动中枢
皮层 MEP
MEP
感觉通路
运动通路
传入
传出
脊柱
骨骼肌
周围神经
锥体系
Stim. Cortex
下肢MEP
Stim. Roots L5
Delay 11 ms
1
2
Dual CC Stimulator
S2
≈ 23 ms
Delay < 9 ms
S2
COLLISIO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TST 测试电位
TST皮层
电刺激. 2
电刺激1
ms
- Test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臂丛 12
Erb
11
10
9
8
7
6
5
? 量化运动皮层/ 皮质脊髓束功能
? 早期诊断,药物、手术、康复等治疗的 疗效评估等
临床应用
? 肌萎缩侧索硬化。 ? 脑/ 脊髓肿瘤。 ? 多发性硬化。 ? 脊髓炎。 ? 脑/ 脊髓血管病。 ? 脊柱的骨关节病。 ? 脑/ 脊髓外伤。
TST相关资料
? 90 年代末期开始研究开发,2005 年美敦力公司 正式推出。
L1 皮层
Lodes
Right
中枢传导时间: 脑 + 脊髓
L1 - L2
波幅
MEP局限性
? 波幅变异度大、正常值范围大 --自身对照下降50 %有意义
? 潜伏时与身高、臂长、腿长均密切相关 --自身对照意义较大
MEP局限性
? 早期病变 ? 非局限性病变
诊断价值 ??
4
3
腕
2
1
小鱼际 0
磁刺激
Cu*r*v*e*
对冲 I
****
对冲 II
腕
臂丛
磁
S1
刺
+17
激
ms
Erb S2
+24 ms
TST 测试电位
*** *
TST 对照电位
TST
电刺激. 2
电刺激1
ms
- Test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臂丛 12
Erb
11
10
9
8
7
6
5
4
3
腕
2
1
小鱼际 0
Cu*r*v*e*
对冲 I
****
对冲 II
Wrist
Erb
S2
S1 S2
+7ms +14ms
TST 对照电位
TST 分析
TST 测试电位
TST 对照电位
TST 电位波形、波幅稳定 波幅下降比率显示上运动神经元丢失比率 . 正常人波幅下降<10%
临床应用
? 为运动皮层 / 皮质脊髓束早期 / 部分功能 障碍的诊断提供了精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