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杭州市公益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杭州市公益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马的历史,非常悠久。

甲骨文中就有马的形象。

据史书记载,商周时贵族出行多乘马车或骑马。

贵族死后,作为陪葬的马匹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霍去病墓的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无不显示出统治者对马的重视。

也正是马在古时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帝王对良马的喜爱,在客观上促进了“马艺术”发展。

汉武帝不惜重金和发动战争来换取汗血宝马。

马成为汉代绘画和雕塑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和内容。

唐太宗属马,也特别爱马。

在我国石雕艺术史上,汉代霍去病墓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树起了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的艺术风格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峰。

同一表现对象的马在各朝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中呈现出各式面貌,虽然霍去病墓石雕群与昭陵六骏这两组马的石雕艺术品是在不同时代的特殊风格下成就了它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面貌,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通之处。

一是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的统一。

虽然历史上大多把霍去病墓石雕群归为写意的类别,而唐昭陵六骏则被看作写实的代表,但在具体的形象塑造方面,这两种艺术手法相互渗透。

昭陵六骏继承了霍去病墓的创作手法,采用象征手法,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

这两组石雕虽然都刻画的是战马,实质是反映人的勇敢和战争的惨烈。

因此不管是霍去病墓石雕还是昭陵六骏,不仅是对帝王将相的颂歌,也是无数英勇将士的历史丰碑。

霍去病墓纪念性石雕的重要特点,是将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石料的选取相结合,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

《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作品中战马威武雄健,傲然挺立,敌人蜷缩于马下,垂死挣扎,与整个马的轮廓浑然一体。

而在整个雕塑的关键部分,如马下胡人的特征运用线刻和浮雕的手法刻出相对写实的形象。

这样,将大写意与细微写实的造型手法相结合来表现精妙传神的形象。

就马的造型而论,汉马偏于写意,蹄细体肥,外形流畅简洁;唐马偏于写实,注重马体解剖结构的表现。

像昭陵六骏,因为皆属初唐时代,故马体的肥臀细腿等特征颇有汉风孑遗,但较之于汉马,显然更写实精确,更注重形体的结构变化,像面部的筋脉、胸肌、蹄筋等皆细致入微,在生动传神上,与汉马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

《马踏匈奴》是我国最早的纪念碑式的大型圆雕,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霍去病征服入侵者、取得胜利的那一刹那,被踏于马下的匈奴首领手持弓箭仰卧在马腹之下作垂死挣扎状的场景。

静静站立的战马与挣扎的胡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权在握的静态与垂死挣扎的动态形成了完美统一。

昭陵六骏表现上颇多写实性,刻画出骏马的飞驰、屹立、徐行三种姿势,表现出
六骏共同的雄健俊美的外形和勇往直前的气势,显示出它们的情谊,是古代以形传神的成功范例。

这两组石雕形象选取了动态和静态中的马的形象,并将其协调统一地安排在同一个整体中。

(摘编自肖顺、李雪松《汉唐石雕中“马”的艺术形象与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的历史非常悠久。

商周时代,马与贵族生活联系密切,贵族出行多乘马车或者骑马,贵族死后,马匹是比较重要的陪葬品。

B.统治者对马的重视于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可见一斑;帝王对良马的喜爱,马在古代社会的特殊地位等,对“马艺术”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C.虽然汉武帝、唐太宗都爱马,但他们各自的审美趣味不同,导致同一表现对象的马在汉、唐两代艺术家的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D.霍去病墓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是中国石雕艺术史上几乎不可超越的作品,艺术风格不尽相同,前者重意象造型,后者重写实造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深广的,汉代霍去病墓石雕群、唐代昭陵六骏这两组马的石雕艺术品代表了两个时代独特的艺术面貌。

B.在艺术形象塑造方面,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两种艺术手法可以相互渗透,表现为二者的统一性,霍去病墓石雕群、唐昭陵六骏就是典型例子。

C.虽然唐昭陵六骏被看作写实的代表,但在塑造形象时,它也继承了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手法,采用象征手法,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

D.霍去病墓石雕群是对帝王将相的颂歌,也是英勇将士的历史丰碑,它突出的创作特色是将艺术构思与石料选取相结合,据意取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一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将大写意与细微写实的造型手法相结合,以表现精妙传神的战马和人物形象。

B.昭陵六骏有汉马之遗风,但它显然更写实精确,更注重形体的结构变化,面部的筋脉、胸肌、蹄筋等细致人微,因此,形象比汉马更加生动传神。

C.《马踏匈奴》表现霍去病战胜入侵者的情景,静立的战马与挣扎的胡人形成鲜明对比,静态与动态达到了完美统一,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

D.昭陵六骏在表现上颇多写实性,它刻画骏马的飞驰、屹立、徐行三种姿势,将动态、静态的马的形象安排在六骏的整体之中。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的救赎
王小东
今日要闻:“公元3018年3月18日,由于太阳能量持续衰减,地球将进一步变冷。

科技界将年度科学突破奖授予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团队,该团队证实了平行宇宙的存在……
丁烈盯着新闻显示墙的眼睛猛然跳动了一下,当他听到“平行宇宙”时,脸色立即凝重起来。

他用手捋了捋满脸的络腮胡须,陷入沉思。

隔离室里依旧阴冷,和二十五年前一样。

二十五年前的丁烈只有十岁。

丁烈所处的这个时代正被某种“确定性”所掌控,凡事都遵循“数字分解定律”,即万物皆可用数字进行量化处理。

举个例子:你喜欢吃糖吗?那便是一种编号为0100011……的信息体验。

人们只需要在冰冷的触摸屏上输入一串同样冰冷的数字,再将感觉连接器与身体连接,便可享受一种甜度可调的甜蜜。

在这个万物可量化为感官输入的世界里,你并不需要一颗真正的糖!更为可怕的是,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似乎更像是一部运行精密的机器,情感都量化为一串串字符,人们已经基本丧失了自身的情感输出功能。

丁烈却同其他人不同。

父亲从丁烈懂事开始,便不允许他使用情感连接器。

父子俩一直保持着犹如一千年前原始人般的情感体验,父亲称之为“情感反刍”。

丁烈很怀念那个时候,每次进行“情感反刍”的时候,父亲都会用充满慈爱的声音说:“小子,让我们开始吧!”
人在如今的世界里被划分为两类:守卫者和背叛者。

守卫者坚定执行不与外部宇宙联系的准则,目的是保卫地球居住者的权益;背叛者则反其道行之,千方百计与外部宇宙联络,据说也是为了保护地球居住者权益。

当年只有十岁的丁烈被划分到了背叛者行列,从贴上背叛者标签的那一刻起,他便再没有机会离开隔离室了,这一切皆因他的父亲丁向东。

可是,父亲深邃又坚定的眼神一直深驻在他心底,他知道,父亲绝对不是所谓的背叛者,相反,父亲一定是一个担负着重大使命的“先行者”。

因此,在他看来,隔离室并不那么冰冷,远离数字割裂的世界,他才感觉自己是活着的。

国家天文台射电望远镜中心,外太空信号湮灭装置接收到的一串陌生数字,让天体物理组总工程师王建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愤怒。

经过拥有超级计算能力的“银河号”计算机破译,陌生数字信息的内容为:平行宇宙存在,太阳能量衰减导致的地球能源危机,解决途径只能是在另一维度的A级字宙中找到一个正在发育的类太阳系,然后通过特定的能量通道实现人类整体迁移。

很快,信号湮灭装置又收到第二份数字信息:特定能量通道开启的关键是,要在地球上找到一种与A
级宇宙契合的纯粹连续能量波动,实现互通。

请找到一个叫丁烈的人!
王建达很困惑,与A级宇宙契合的连续能量波动?这个世界所有的能量状态都是数字化且不连续的,怎么会有连续的能量波动?一定是丁烈这个背叛者在搞鬼!
最后的数字信息只有短短几个字:“小子,让我们开始吧!”
二十五年来,丁烈第一次走出隔离室。

外面的天气尤其寒冷,丁烈不由得竖起衣领来御寒。

王建达手里正拿着一份背叛者档案:丁向东,男,国家宇航中心资深飞行员,公元2993年,驾驶“探索号”宇宙飞船逃离地球,留下的最后信息是:我要为人类寻找一个新的家园!
国家天文台主控大厅中心一片死寂,按目前情况预计,地球的温度将在三年后降至极值。

那时,等待人类的结局只有一个一毁灭!由于平行字宙存在,信息发送者肯定来自平行宇宙的另一级。

如果按信息中心的方式进行人类迁移,那今天参与决策的人将毫无疑问成为背叛者。

经历挣扎,最终选择进行平行宇宙间的跃迁!
一切都按照既定程序运行,主控大厅的电子屏幕上,出现了两个巨大的能量环,两级宇宙间真正意义上的连通终于开始了!
一切都很顺利。

到了最为关键的能量通道开启环节!丁烈深邃的眼窝露出温和的光芒。

搭接在丁烈头部的示波器有节律地抖动起来,丁烈站在能量发生器的电子显示屏前,脑海里出现了刚才王建达传送给他的信息内容:“小子,让我们开始吧!”他不由得会心一笑。

他强烈地感受到了遥远的宇宙深处父亲的存在,鼻子一酸,眼睛也湿润了。

随后,示波器同步信号发生器发出了一串美妙的连续波信号!脑电波!是脑电波! A级宇宙另一端竟然也有和丁烈发出的脑电波完全契合的纯粹连续能量波动!
原来,人类自发的情感波动,才是开启平行宇宙间能量通道的钥匙!
到达A级宇宙的人类,眼前出现的景象正如千年前地球上曾出现的情景:草是青绿色的,天是蔚蓝的,人们的笑脸是真切的。

是的,人类最终抛弃了一个冷冰冰的数字世界,在最后关头完成了自我救赎。

丁向东慈爱地望向丁烈,依然用他那充满磁性的嗓音说:“小子,让我们开始吧!”
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两则新闻开头,前一则为故事设置一个末日来临的背景,渲染紧张氛围,引起读者兴趣;后一则又为危机解决埋下伏笔,可谓匠心独运。

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丁烈“脸色立即凝重起来”“用手捋了捋满脸的络腮胡须”,就表现出了他听到“平行宇宙”时内心的变化。

C. 小说用插叙的方式描绘了当时的数字世界,如体验甜味并不需要吃糖,只需输人代码再让身体和连接器连接,这带给读者--种神奇的感受。

D. 小说前面父子间“情感反刍”的情节,与后面人类的情感波动开启能量通道拯救了全人类的情节,在结构上前后照应,显示出章法的严密。

5. 小说对丁向东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鲜明,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他的形象的。

6. 作家哲夫认为:“科幻小说不仅是幻想,也不仅是人类对于征服自然的想象,更需要对科学本身的反思,对人类发展的反思。

”请结合文本,从“反思”的角度探究小说的主题。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6月,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在一款作文学习APP中留言:“写给2035的18岁,感谢纸条押题00后、新时代”、“二卷作文感谢纸条给的灵感”、“三卷的作文材料全靠你,感谢纸条君的buff!”
作文纸条成立于2017年初,初心是希望做一款属于00后互联网用户的产品。

与此同时,当前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教研压力都很大,信息来源过于丰富而碎片化。

作文纸条可以帮用户整理提炼出当前作文素材的要点和用法,再通过“纸条君”这样一个年活泼有亲和力的形象,以一种平等友善的方式和口吻传递给用户。

作文纸条的用户中,有大量学习成绩优异且写作能力极强的粉丝,他们本身既是产品的深度用户,也是社区内的意见领袖,对高考作文有自己独到的洞察力和预感。

通过对优质用户精细化的运营,作文纸条能够第一时间获悉他们分享课堂第一手资料和多样化的作文学习方法论,并在官方微信和公众号、知乎中引导用户进行更大范围的讨论。

作文纸条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斯坦福大学、中山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网易、UC 等顶级互联网公司。

作文纸条希望,基于作文纸条团队自身丰富的互联网产品和运营经验,通过数据分析和与用户深度互动双管齐下的方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紧跟时代、清新脱俗,简单高效的作文学习体验。

(摘编自(《高考作文“无米下锅”?作文纸条就是你的素材神器!》,《中国教育品牌网》2018年6月8日)材料二:
2019年国内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完成App研发,注册费98元。

和2017年《新华字典》App一样,《现代汉语词典》APP该不该收费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此外,一些学校出现了教育App泛滥,平台垄断、强制使用等现象。

不少学生反映自己被App“绑架”了,特别是在高校,打热水用一个App,刷网课用一个,甚至湖南一所高校还曝出“扫码洗澡”的规定,让不少学生觉得非常“闹心”。

不仅如此,一些教育App还存在有害信息传播,广告丛生等问题,给广大师生、家长带来了困扰。

教育ApP作为辅助教学和管理的“新工具”,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也有助于教学管理和相关数据统计。

但是,学校开发引进教育App也不能一味地赶时髦,甚至敞开大门让各类教育App蜂拥而至,无序竞争甚至强制使用。

在一段时间的野蛮发展之后,各地针对教育App的清理与整治,其实早已启动。

比如说一些地方出台规定,明确严禁使用App布置作业;还有一些地方则严格限制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的时长占比”。

在此背景下,国家层面统一规范教育App的政策文件,可谓呼之欲出。

摘编自《教育App来势汹汹,该刹车了》《人民日报》2019年9月6日)材料三:
根据最新的《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要健全教育App的选用机制,学校选用教育App应征求师生家长意见”,这一条款,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去教育App强加于人的状况。

然而需要意识到的是,现实局面内,学生、家委会等通常不会对学校构成实质性“制约”;单单指望师生家长来阻击教育App的泛滥,显然远远不够。

基于这一判断,《意见》也做出了相应的预设安排,要求“统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

”理论上,由于少了直接变现的空间,将从源头抑制App进校的积极性。

可是,各类教育App完全可以用“增值服务”诱导消费等方式,诱导学生、家长掏钱。

此类行为如何甄别、如何界定,是一个必须要明确的问题。

规范教育App,我们需要规范标准,更需要价值回归。

学校作为公共教育机构,其整体的行为范式理应是稳定的、尊重传统的。

学校天然就不该成为互联网跑马圈地的“市场”,而应在延续固有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适度引入App工具作为辅助。

(摘编自《规范教育类App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北京青年报》2019年9月6日)
7. 下列不属于“作文纸条App”受考生欢迎的原因是()
A. 帮用户整理提炼出作文素材的要点和用法,更精准把握当前最热最有价值的命题方向。

B. “纸条君”活泼有亲和力的形象、平等友善的方式和口吻。

C. 精细化运营用户社群,建立分享型社区氛围。

D. 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对高考作文有自己独到的洞察力和预感。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育App虽然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但也出现平台垄断、强制使用、存在有害信息传播等现象。

B. 《意见》的适时出台,有望从根本上逆转商业势力借道App渗透校园的利益合谋,这对于教学秩序的恢复、教育规律的回归,是至关重要的。

C. 对于教育App,学校最适合的立场,就是坚决不用,避免无序竞争甚至强制使用。

D. 《意见》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实行教育移动应用的选用制度,由师生家长共同参与选择教育类App。

9. 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层面出台统一规范教育App的政策文件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注]其失。

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

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

书成,王爱重之。

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

”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

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

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

勃往省,度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

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

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

”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选自《新唐书·王勃传》,有删改)[注]擿(tī):指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B.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C.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D.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书》,又称《前汉书》,体例上大体承袭《史记》,但把“书”改为“志”,把“本纪”并入“世家”。

B. 及冠,男子年满十八岁,到了成年。

冠:古代男子十八岁举行冠礼,戴上成年人的帽子。

C. 左迁,文中指贬官,降职。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D.九月九日,重阳节。

古人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日重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勃敢于质疑,率性惹祸。

他小时候读颜师古注释的《汉书》,写文章指出其中的错误。

他在王府任职,
随性写文章惹怒皇帝,被逐出王府。

B. 王勃因事犯罪,英年早逝。

罪犯曹达躲藏在他家里,他害怕事情泄露,杀了曹达,应判死罪,后被赦免。

他去探望父亲不幸落水,去世时不满三十岁。

C. 王勃下笔成章,才华横溢。

都督在滕王阁摆宴,请他的女婿和其他人作序,都没有答应,请到王勃,王勃却毫不推辞,下笔成章,令都督大为赞叹。

D. 王勃补祖辈书,因梦作书。

他的祖父王通曾作书一百多篇,后来有些遗失了,他予以补全。

他读《易》后做梦,醒来后作了几篇《易发挥》。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2)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开头两句描写了桑树抽芽、蚕卵孵化,一个“破”字传神地写出了桑叶的萌发,而且能够让人感到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B.三四句的斜日、寒林、暮鸦构成一片空旷的背景,“点”字则为这种空旷的背景增添了一丝悲凉,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C.五、六、七句远近结合,写了远近的山头,纵横的道路,飘荡的酒旗,自然景物与农村人事相结合,画面清新而充满生活气息。

D.辛弃疾的词本以浑雄豪放见长,本词却很清丽素净,看上去作者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15.赏析词的最后两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
(2)杜甫《登高》中道出诗人心中郁积的自身之苦、国运之恨,以及难以排遣的无限悲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衬托出琵琶女年轻时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如果你要参加一次辩论会,围绕“落实垃圾分类,主要靠法律强制,还是教育引导”展开辩论。

请确定你的立场,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150左右。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对下面选文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要求使用文字式、符号式批读形态,圈画出概念并对论证方法进行批注。

以“已”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释名》于“沦”字下也说“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

潘光旦先生曾说:凡是有“仑”作公分母的意义都相通,“共同表示的是条理、类别、秩序的一番意思”。

(《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谁才是榜样?陈俊武院士为新中国石化工业不懈奋斗70年,耄耋之年仍奋战在科研一线,他是榜样;黄文秀遵从党的召唤,将青春之花绽放在扶贫攻坚的大地上,她是榜样;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冒着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坚持每天接送医务人员,成为“城市摆渡人”,他是榜样……他们奋斗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却谱写了一样的华章。

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有形的正能量。

榜样无处不在,无言却自放光芒,为人们指引前行的方向。

关于“榜样”,你想说些什么?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