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论:文化传承更需要融入流行还是原汁原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论:文化传承更需要融入流行还是原汁原味?
辩题:文化传承更需要融入流行还是原汁原味?
反方立论稿
谢谢主席,各位老师同学们,对方辩友们:
大家好!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身为当代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使之得以更好地传承。
于是,这便产生了文化传承方式的问题。
文化传承更需要融入流行还是原汁原味?
我方观点是:文化传承更需要融入流行。
首先,我方必须先强调一下什么是“文化”。
广义上讲,文化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狭义上说,文化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文化是人的超越自然属性的理想和努力。
文化如果失去了核心“人”的承载,就是一潭死水,因此我们需要传承。
辞海中,传承的定义就是传授、继承。
传承的意义难道仅仅是为了让文化不断层吗?我想不只是这样。
在世界文化交融的当今,传承就是为了推广它,使其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而这是任何保守力量无法阻挡的。
所谓流行,就是广泛传播与盛行。
人类的文明与文化是一个(出现——流行——发展——普及)的过程。
生命在于运动,只有活着的传统才有传承的生命力。
融入流行就是为文化注入新质,正如苦药加糖衣,不仅不改变其药效,还使之更容易下咽。
综上所述,在文化中融入有利于它的核心“人”接受的流行元素,不就能促进它的传承了吗?
其次,原汁原味地传承固然可以保留最原始的方式,但融入流行同样可以保留其原有的精髓不变,而方式还能更加多样,更能令人接受。
比如现今的百家讲坛,它并没有放在课堂上讲授,而是融入了电视节目这一流行的表现形式。
电视节目就是一种流行的表现形式。
如果文化以流行的方式传承加之与时俱进,就会使大众从轻松易懂的角度进入到专业文化的领域,就会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力,也会渐渐产
生对于文化知识的新渴求。
再比如取材于《木兰辞》的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全球票房超过1亿美元……类似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这些都说明了文化传承过程中将其渗透在大众文化之中,展现在公众视野中才能使其更好地被接受,从而达到被传承的目的。
再次,在文化中融入流行还可以使文化本身和流行本身的内容的更加丰富。
今天的经典是过去的流行,而当今融入流行的文化也可能成为未来的经典文化。
周杰伦的《青花瓷》等歌曲,把一些中华经典文化带到了歌迷们的视野之中,达到了文化亲近大众的目的,这有什么不好呢?可见在传统文化的风格特征上融入流行后,会使得其内容得以创新进而丰富,自身得以发展,也就是更能与时俱进,因而能够更为顺利的传承。
针对文化传承更需要融入流行还是原汁原味,中国调查网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84.3%的网民认为文化传承更应该融入流行。
这更说明,文化传承应该融入流行更深入人心。
最后,我再次强调我方观点,文化传承应该融入流行。
流行元素,让文化在当下绽放得更精彩!
韩剧《大长今》在中国创下了收视神话,《大长今》所以如此受中国观众的厚爱和追捧,最主要是其中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从养生之道到人生态度,从宫廷膳食到生存理念等等;比如;
日本改编的《三国志》和《水浒》,从漫画到游戏,衍生产品在亚洲各地热销
女子十二乐坊的姑娘们告诉了我们,我们的民族乐器同样美妙,但她们并没有原汁原味的去重复那些传统古调,而是用琵琶,二胡等来展示融入流行曲调的新风格,让我们现代人了解到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传统曲艺文化中的相声正是融入了许多当下流行的笑料,才使得其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