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强化练31中外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强化练31 中外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家
一、选择题
1.19世纪初期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主义”,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此基础上,马
克思、恩格斯则进行了“批判的批判”。
其表现为( )
A.领导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C.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1872年版序言
,故A ;马克思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标志马克思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故B项错误;针对19世纪社会的批判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性批判,形成理论化成果科学共
产主义理论,故C项正确;1872年《共产党宣言》的序言是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新变化而重
新撰写的,故D项错误。
2.(2018·浙江嘉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说:“因此我们拥护议会
形式的代议制政府、抗日救国政府、保护和支持一切人民爱国团体的政府。
如果成立了这样的一
个共和国,中国的各苏区就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这表明中共( )
A.打算学习美国民主政治模式
B.欲与国民党开展第二次合作
C.准备与国民党协商和平建国
,与材料中“毛泽东在延安”
A项错误;中日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与材料中“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救
国政府”相符,故B项正确;和平建国与材料中“抗日救国”不符,故C项错误;适合中国国情革命
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与材料中“议会形式的代议制政府、抗日救国政府”不符,
故D项错误。
3.“天陨巨人辞宇去,龙族十亿动真情……谁扭乾坤振华夏,冢祭三叩谢邓公。
”下列有关该人物
的历史活动依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主持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②提出检验改革开放事业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③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④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
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从1980年3月到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期间,邓小平主持制定《关于建国以来
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92年邓小平提出检验改革开放事业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
准;1988年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80年邓小平发表了《党和国家领
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④①③②,C项符合题意。
4.“在小农国家内实现本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其正确政策是要用农民所必须的工业品去换粮食。
……只有这样的粮食政策才能巩固社会主义的基础。
”为此,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实行
( )
A.余粮收集制
B.国内贸易国有化
D.租让制和租借制
,这是以粮食税取代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之一,故C项正确。
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符合题意;B、D两项是工业方面的政策,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D三项。
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以下
,《论十大关系》的内容是讨论有关经济建设问题中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而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是《人民民主专政》,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6.邓小平曾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下列表述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提出“持久战”的方针,发动全民族抗战
C.通过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经济
,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重大失误,不能佐证,故D项符合题意。
7.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下列对邓小平主要事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主持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②推动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③推动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恢复统一考试制度④支持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①是1981年制定的,深圳等经济特区设立于1980年;③是1977年开始恢1978年解放人们思想的一次大讨论,故正确顺序为③④②①,D项正确。
8.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该要和迫切。
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
”鉴于此,邓小平( )
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在此背景下,邓小平于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故C项正确。
9.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对詹天佑和中国铁路史做了研究。
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
丁查阅詹天佑要求收回中国在中东路的驻兵权
与管理权的言论
得出“詹天佑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铁路
事业”的结论
A.甲
B.乙
D.丁
,了解其与中国铁路建设的历史,可以得知詹天佑支持保路运动并推,A项正确;唐胥铁路变成“马车铁道”,反映了顽固派思想保守的特点,而不是铁路建设技术落后的问题,故排除B项;仅仅依靠“人”字形路线,并不能得出詹天佑是“中国铁路之父”的结论,存在论证力度不足的问题,排除C项;仅仅凭借詹天佑要求收回中国在中东路的驻兵权与管理权的言论,并不能推出詹天佑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铁路事业,排除D项。
10.1911年5月,川汉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致信副手颜德庆说:“邮传部正在收回所有的铁路干线。
是善是恶,终将有报。
”6月,又写道:“四川铁路的未来,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人将予接管,我想我们必须另谋他职了。
”这表明詹天佑( )
A.支持通过革命方式争夺路权
B.关注中国铁路权益的得失
C.希望借助外国势力来压制清廷
,终
,但“四川铁路的未来,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人将予接管,我想我们必须另谋他职了”并未体现他主张通过革命方式争夺路权,故A项错误;詹天佑对清政府铁路收归国有政策感到愤恨,认识到美国将接管四川铁路,说明他关注中国铁路权益的得失,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詹天佑希望借助外国势力来压制清廷,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
现其担心路权变动造成社会动荡,故D项错误。
11.观察下图,据图可以得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
B.实用性技术应用性强
C.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方法
,轻视理论研究
,C项正确。
·浙江杭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计算表明,GPS卫星搭载原子钟每天比赤道上用户的钟快
38μs(微秒),也就是说,如果不进行修正而直接采用G钟的读数,用户终端上的结果每天都就会累
积±11.4km的误差。
可以解释“出现G钟时间比赤道时间快”这一现象的科学理论是( )
A.惯性定律
B.加速度定律
D.相对论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依据材料“GPS卫星搭载原子钟每天比赤道上用户的μs(微秒)”,可得出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符合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具有相对性的原理,故D项正确。
A、B、C三项属于牛顿的经典力学的内容,而牛顿强调绝对的时空观,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为了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问题完全用西方的方法来办,必然要遭到传统的巨大阻抗;而完全用传统的方法来办,那已落后于时代。
毛泽东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用西方文化(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传统,用改造了的传统来反对传统以及新的敌人。
他率领一批旧时代的人——农民,取得了新时代的胜利。
——摘编自茅海建《也谈近代湖湘文化》材料二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
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
基本点还是那些。
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邓小平起草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
历史问题的决议》问题的谈话节选(1)说明材料一中“用改造了的传统来反对传统以及新的敌人”所代表的革命道路。
1956年,毛泽
东在新中国建设道路上继续“改造传统”,发表《论十大关系》,请简述其国内背景。
(2)列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邓小平“把他(毛泽东)反对错了的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年,三大改造完成(或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中国人民开始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答出2点即可)
(2)史实:①1977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恢复统一考试(或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②1978年,全国上下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③平反“文化大革命”中的一系列冤假错案;
④1978年,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
(答出3点即可)
(1)问第一小
,根据材料一“用改造了的传统来反对传统以及新的敌人”“率领一批旧时代的人——农民,取得了新时代的胜利”,结合所学,该道路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所以,当时政治上,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经济上,三大改造即将完成;并开始着手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问根据材料二“把他
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作答。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来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而是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
粮食,我们拿来这些粮食,为的是供给军队和养活工人……我们当时不这么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
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摘编自列宁《论粮食税》材料二粮食税是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的过渡……方法:实行粮食税,发展
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发展小工业。
流转就是贸易自由……
——摘编自列宁《论粮食税》(1)材料一中,列宁所指的是什么政策?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原因是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因为残酷,经济遭到破坏,物资极度缺乏,迫使苏维埃政府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采取果断措施,将全国转入战争轨道。
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领域实行的一系列非常措施,统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表明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即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作用:它受到广大农民和工人的欢迎,国家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