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题(答案解析)(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0分)[ID:133047]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关于实验操作中的快慢,错误
..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红热的木炭从瓶口缓慢伸入瓶底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将点燃的红磷快速伸入瓶中并立即塞紧瓶塞
C.阶梯蜡烛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快速将二氧化碳倒入装有上下两根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D.验证甲烷燃烧产物的实验: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2.(0分)[ID:133035]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l实验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B.若将图2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C.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D.图1和图2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
3.(0分)[ID:13302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需要验纯
C.分子和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所以不带电的微粒都是分子和原子
D.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4.(0分)[ID:13302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5.(0分)[ID:133017]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6.(0分)[ID:133011]临近期中考试,箫明同学对所学知识进行了一些总结 ,其中正确的有()
①进行实验时如果酒精灯翻倒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火焰
②在微粒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③工业制氧气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
④加入肥皂水搅拌后,产生大量泡沫的水是软水
⑤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使固体受热均匀
⑥对着镜子哈气,可以证明呼出气体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的多
⑦木炭、硫粉、镁条、石蜡与氧气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⑧陕西省内河流众多,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充沛的省份
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
A.3条B.4条C.5条D.6条
7.(0分)[ID:133002]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的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熄灭喷灯可用湿布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8.(0分)[ID:13299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C.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是化合物
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9.(0分)[ID:132990]下列措施——理由之间,其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白磷要保存在水中——防止自燃B.加油站严禁烟火——防止爆炸
C.真空包装食品——防止缓慢氧化D.用扇子扇煤炉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10.(0分)[ID:132987]下列对比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探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
B.探究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C.对比选择实验室制CO2的酸
D.对比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11.(0分)[ID:132978]物质在空气里发生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有人叙述有如下的共同点:①都产生热量;②都有发光;③都属于氧化反应;④反应都很缓慢;⑤都要与氧接触;⑥都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B.①③⑤C.④⑤⑥D.②④
12.(0分)[ID:132977]学习化学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
B.夜晚发现液化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C.面粉厂、加油站严禁烟火
D.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灭火
二、填空题
13.(0分)[ID:133128](1)通过A图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改进后如图B
所示,改进的目的是_____;
(2)通过C图和D图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该实验有一处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

14.(0分)[ID:133125]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请在以下题目中选填“>、<或=”。

(1)由工业制氧气可以分析得出,液氧的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氮的沸点。

(2)反应剧烈程度:燃绕____________________缓慢氧化。

(3)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气中,所含原子的个数: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氮气。

(4)一个硝酸根离子中的电子数____一个碳酸根离子中的电子数。

15.(0分)[ID:13312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

请阅读有关甲烷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2017年5月18日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在南海成功完成了“可燃冰”试验开采工作。

“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储量巨大的新能源。

甲烷作为燃料是因为它具有____。

(2)一定条件下,氢气与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和水,这一化学反应被称作“产甲烷作用”。

请写出“产甲烷作用”的化学方程式____。

16.(0分)[ID:133120]水是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如图是水电解示意图。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在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如何检验该气体
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电解两个变化的区别______。

(3)新能源是开发应用是当今全球性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发展氢能源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有研究人员推出了“利用太阳能,以水为原料,大量生产氢气,并用作各种机械的动力燃料”这一设想,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这一设想能否实现?若认为能,请写出有关的两个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基本的反应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基本类型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基本类型__________。

②氢气作为燃料与现在广泛应用的化石燃料相比有什么优点?(至少答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

17.(0分)[ID:133119]化学变化中常伴有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人类利用化学反应,可以获取生活和生产所需的______和______。

(2)镁条燃烧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文字表达式______。

植物光合作用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请你根据生物所学知识试着写出其文字表达式______。

18.(0分)[ID:133075]今年5月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实现全球首次成功试开采可燃冰。

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属于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甲烷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点燃前一定要__________,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0分)[ID:133064]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厨房中的“柴、米、油、盐、醋”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为了改善张家界的空气质量许多家庭都已经使用了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餐具上的油污可用加洗涤剂的水洗掉,这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____作用。

(4)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__________(填“单质”或“元素”)。

(5)打开盛食醋的瓶盖,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分子的一种性质).
20.(0分)[ID:133109]《2015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下列是我国能源结构变化的调整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化石燃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不可再生且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
(2)从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变化看,所占比例增加最多
..的是_____;
(3)在新能源开发中,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
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下图示意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c 、d 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①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I 除生成CO 外,还生成了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观察图中c 和d 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发现c 和d 的分子组成完全相同,但其分子结构不同,化学上将其称为同分异构体。

你认为c 和d 的化学性质_____(填“是”或“否”)完全相同。

三、解答题
21.(0分)[ID :133229]烧出来的文明。

恩格斯指出:火的使用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是“新的有决定意义的进步。

”下列是与燃烧有关的化学反应:
①火力发电厂燃煤发电
②厨房中天然气(主要成分为4CH )燃烧
③家用轿车油箱内汽油(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燃烧
④铁在氧气中燃烧
⑤酒精灯内的酒精(25C H OH )燃烧
(1)写出②④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煤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黑、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水等物质,根据上述燃烧产物,煤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写符号)。

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来吸收二氧化硫,请将反应方程式填写完整
3224 2CaCO 2SO O 2CaSO 2 +++高温_____。

(3)a.汽油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是根据汽油与其他成分的_____不同,分离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再举一例工业或生产生活中利用该原理分离混合物的例子_____。

b.汽车发动机里的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燃烧,是采用了_____的方法来促进燃烧。

请再列举一例生活中用该方法促进燃烧的事例_____。

(4)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先气化,再燃烧。

从物质变化及其微观实质的角度看,两个过程的主要区别是_____。

(5)a.气灶中的天然气需用电子打火器点燃后才能燃烧,从燃烧的条件看,点燃的作用是_____,燃气灶不用的时候关上阀门熄火和炒菜时油锅起火盖上锅盖灭火运用的灭火原理是否相同,为什么?._____。

b.除做燃料外,甲烷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900℃和催化剂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水反应能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试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

请描述该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

22.(0分)[ID:133221]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1)“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将西方的宝石等带入中国。

丝绸裁剪缝制的过程是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新鲜茶叶中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是
C6H8O6,维生素C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宝石的成分复杂,有一类宝石中含有Al2O3,其中Al的化合价是______。

(2)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

①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______、石油、天然气等。

②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入中国。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3.(0分)[ID:133209]清洁、高效的能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1)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三种气体可成为理想的燃料是____。

表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燃料一氧化碳氢气甲烷
质量28g2g16g
热量(kJ)283.0285.8890.3
①写出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等质量表1中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最多的是_____。

(2)在红热的炭上洒少量水,炉火会烧得更旺,这是因为红热的炭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两种具有可燃性的气体,这两种气体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24.(0分)[ID:133203]如图为某学生设计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

请回答:
(1)通过此探究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______?
(2)该实验是用酒精作燃料提供热量来完成的,请写出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5.(0分)[ID:133202]在化学实验中水不仅能用于配制溶液,还能扮演其它不同的角
色。

(一)某同学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实验步骤为计算、___、溶解。

(2)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置,则需20%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
____ g.
(二)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A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_____;
(4)实验B,滴加水后看到U型管中_____. (填“左边”或“右边”)液面升高。

(5)C图所示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6)D中电解水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水是由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7)为了给上述D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某同学用上图中三个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得到正确结论的装置为______(填序号)。

由此可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注意的是
______(只回答一-条即可)。

试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26.(0分)[ID:133166]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告可燃冰试采成功,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

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其他化石燃料总最的2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传统的化石燃料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的残渣和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天然气,它们都属于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

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___;
(4)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可燃冰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多优势,主要是_____ (填序号)。

A.储量丰富 B.燃烧值大 C.清洁、无污染 D.易于开采
【参考答案】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C
2.D
3.B
4.B
5.B
6.B
7.C
8.B
9.D
10.A
11.B
12.B
二、填空题
13.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必须是可燃物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减少生成物对空气的污染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
热生成黑色固体Fe+O2Fe3O4集气瓶底装一
14.﹥﹥﹤=
15.可燃性4H2+CO2CH4+2H2O
16.水分子氧气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不变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发生改变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氢气氧气水化合反应热值高产物不污染环境
17.光热化学热能与光镁氧气氧化镁太阳化学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18.混合物验纯【解析】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属于混合物;甲烷和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查纯度即验纯;氢
19.CH4糖类乳化元素不断运动【解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
CH4(2)蔗糖葡萄糖淀粉都属于糖类(3)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使油污以小油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而被洗掉;(4)加碘食盐中的
20.天然气核电H2+CO2CO+H2O否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25.
26.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A、将盛有红热木炭的燃烧匙从瓶口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有利于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此选项正确;
B、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如果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瓶口附近的气体因受热膨胀而逸出集气瓶,会导致瓶中空气减少,气压减小,反应后水倒吸的多,测量结果偏大,此选项正确;
C、探究CO2性质,应将CO2从下层蜡烛的一端缓慢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此选项错误;
D、验证甲烷燃烧产物的实验: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并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此选项正确;
故选C。

2.D
解析:D
A、在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作对照,可以说明温度都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才能燃烧,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故正确;
B、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象,故正确;
C、图1中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故正确;
D、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故错误;
故选:D。

3.B
解析:B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错误;
B、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需要验纯,故选项正确;
C、分子和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和原子,也可能是中子等,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但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B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但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如过氧化氢与水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正确;故选项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错误,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故选项错误;
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错误,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B
解析:B
A、实验1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分析燃烧的条件: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通过红磷未燃烧,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2中水下白磷能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燃烧条件,故B
错误,符合题意;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因为没有了氧气,白磷不能燃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通过实验1和2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解析:B
①进行实验时如果酒精灯翻倒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火焰,正确;
②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在微粒中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③工业制氧气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正确;
④加入肥皂水搅拌后,产生大量泡沫的水是软水,产生大量浮渣的水是硬水,故正确;
⑤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错误;
⑥对着镜子哈气,可以证明呼出气体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的多,正确;
⑦木炭、硫粉、镁条与氧气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石蜡与氧气的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⑧陕西省属于黄土高原,海拔较高,水资源较短缺,故错误。

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错误;
故正确的有4个,故选B.
7.C
解析:C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故A正确;
B、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
C、蒸发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
D、熄灭喷灯可用湿布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故D正确。

8.B
解析:B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只有分子还有原子和离子;故选项错误;
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正确;故选项正确;
C、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还可能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但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D
解析:D
A. 白磷要保存在水中——防止自燃,是因为白磷的着火点低,故正确;
B. 加油站严禁烟火——防止爆炸,是因为加油站里有可燃性的汽油、柴油等贮存在油罐内,若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故正确;
C. 真空包装食品——防止缓慢氧化,是因为真空包装可隔绝空气或氧气避免了食品发生氧化反应,故正确;
D. 用扇子扇煤炉火——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因为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故错误。

故选D。

10.A
解析:A
A、图中实验,除了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相同,可用于探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故选项对比实验能达到目的。

B、图中实验,纸花变红也可能是水造成的,不能用于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故选项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C、图中实验,酸的种类不同、碳酸钙的状态不同,不能用于对比选择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故选项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D、图中实验,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同、催化剂的种类不同,不能用于对比二氧化锰和的氧化铁的催化效果,故选项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A。

11.B
解析:B
【分析】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自燃是由于缓慢氧化热量积聚达到物质的着火点而引起的燃烧;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发生的一种氧化反应,只发热不发光,进行缓慢,不易查觉。

根据燃烧、自燃和缓慢氧化的定义进行分析:这三者都产生热量,都属于氧化反应,都要与氧接触;但缓慢氧化不发光,燃烧进行的很快,缓慢氧化不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选:B。

12.B
解析:B
A、小煤窑严禁吸烟是由于小煤窑里飘浮于空中的煤屑与空气里的氧气充分接触,此时若被引燃将会发生爆炸。

该项说法正确;
B、泄漏的天然气与空气充分接触,遇火燃烧将会产生爆炸,因此用火检查天然气的泄漏是绝对不可取的。

此说法错误;
C、面粉厂内空气中悬浮的面粉小颗粒、加油站内空气中悬浮着汽油,两种可燃物都与氧气充分接触,遇火燃烧甚至爆炸,因此,这两处场合绝对禁止烟火。

该项说法正确。

D、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

此项说法正确;故选:B。

二、填空题
13.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必须是可燃物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减少生成物对空气的污染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Fe+O2Fe3O4集气瓶底装一
解析: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必须是可燃物,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减少生成物对空气的污染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Fe+O2点燃
Fe3O4集气瓶底装一些水或铺一些细

(1)由图可知,A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放在铜片上的白磷先燃烧起来,铜片上红磷没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亦没燃烧,得到的实验结论是: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必须是可燃物,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写: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必须是可燃物,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白磷燃烧生成空气污染物五氧化二磷,改进后的装置,白磷燃烧是在带塞子的试管中燃烧,可以减少生成物对空气的污染,故填写:减少生成物对空气的污染;
(2)C图和D图的实验是为了验证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得到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填写: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故填写: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是:Fe+O2点燃
Fe3O4,故填写:
Fe+O2点燃
Fe3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