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必修二_第二章_化学反应与能量_讲义与习题
必修二第二章1、2节化学反应与能量补充练习题

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1.当两个原子形成化学键时,原子的能量将 ( ) A.升高 B.降低 C.保持不变 D.一个升高一个降低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下列图示能表示Ba(OH)2·8H2O与NH4Cl 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4.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的E(拆键)> E(成键),B.上述反应的逆反应一定吸热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低于C和D的总能量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5、资料:拆开1molH2吸热436kJ,拆开1molCl2吸热243kJ,形成1molHCl放热431kJ。
请你算一算“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反应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
简单说说你的依据。
6、将相同表面积的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如图所示同时插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甲装置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 乙装置产生气泡速率比甲装置快C. 乙装置中铜片上发生反应:2H++2e-===H2↑D. 甲装置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7、关于下图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 铜片质量减小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8、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实验装置装置一装置二装置三装置四部分实验现象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大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电流从a极流向d极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 a>b>c>dB. b>c>d>aC. d>a>b>cD. a>b>d>c9、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2-1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教学目标】⑴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⑵能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⑶掌握从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能量的变化(4) 了解能量守恒定律【教学重点】掌握从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能量的变化。
【教学难点】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公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介绍] 能源与材料、信息一起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每时每刻、分分秒秒都离不开它。
迄今为止,人类所能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化学能、电能、以及核能等等。
但是,由于人类大量开发和浪费资源,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从而引发了不可回避的能源危机。
在现代广泛使用的各种能源中,哪些与化学密切相关?面对能源枯竭的危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辟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主要方向,在这方面化学能作出什么贡献?本章初步讨论这些问题。
[创设情景]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生石灰,加入少量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触摸试管外壁时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问题] 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烃类等有机物(煤中含有大量的碳),它们燃烧时放出热能。
你一定想知道,这种能量从何而来?它与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要经过高温煅烧才能变成生石灰,高温提供的热能在石灰石的分解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板书]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思考]不同的燃料其组成不同,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也不相等。
为什么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会不同?燃料在燃烧反应中产生的热能来自哪里?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⑴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例,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反应的本质过程。
点燃H2 + Cl2 ==== 2HCl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⑵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点燃H2 + Cl2 ==== 2HCl吸收能量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必修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学习重难点】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重大意义。
难点:从本质(微观结构角度)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达标导学】【课前预习】1、与、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2、各种物质都储存有,不同物质储有化学能3、化学反应过程是旧化学键和新化学键,并伴随能量变化,化学键断裂要,化学键形成会4、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
5、反应物能〉生成物能量反应反应物能〈生成物能量反应6、放热反应是能转化为能。
吸热反应是能转化为能。
7、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学习过程】第一阶段:实验探究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实验药品:生石灰、水、Zn、盐酸、Ba(OH)2·8H2O、NH4Cl、NaOH溶液【思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这些能量变化通常又表现为变化。
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吸热,而有的化学反应放热?第二阶段:预测分析1、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的物质储存的化学能不同。
..........................看书33页图示:当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为反应;当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为反应。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E反)、生成物总能量(E生)、放出的能量(E)之间的关系:放热反应中:吸热反应中:[课堂练习]1、H2和Cl2反应生成HCl是放热反应,比较反应物H2和Cl2的总能量(E反)与生成物HCl的总能量(E生)大小关系: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化学反应开始时都需要吸收能量C.E(拆键)< E(成键),则反应放热D.可逆反应若正向放热,则逆向一定吸热2、大胆预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从哪里来?.............请你以H2和Cl2化合生成HCl的反应为例从化学键角度分析其中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点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
2.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结合的。
3.断开旧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生成新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
4.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一个化学反应结果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反应物总能量 > 生产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放出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吸收热量。
【习题一】与肼(H2NNH2)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右题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molN-H所需的能量是()A.194 KJ B.391 KJ C.516 KJ D.658 KJ【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可知:旧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和新键生成所释放的能量之差即为化学反应焓变的数值,结合图示内容来回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图中内容,可以看出N2H4(g)+O2(g)=2N(g)+4H(g)+2O(g),△H3=2752kJ/mol-534kJ/mol=2218kJ/mol,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产物的能量与反应物能量的差值,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生成释放能量,设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为K,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154+4K+500=2218,解得K=391。
故选:B。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的途径和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是形式包含的总能量不变,亦即总能量也是守恒的。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中和反应3.常见的放热反应:③多数化合反应④溶液里的置换反应⑤特别剧烈的反应,如电石和水。
①高温下C还原氧化物②电离、水解4.常见的吸热反应:③大多数分解反应④少数化合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习题二】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是()A.C0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03分解是吸热反应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分析】A、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其逆反应为吸热反应;B、有的化合反应也是吸热反应;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和反应的吸放热无关;D、铝热反应需高温条件下发生,却属于放热反应.【解答】解:A、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其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CaCO3分解生成CO2与CaO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B有的化合反应也是吸热反应,如: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故B错误;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和反应的吸放热无关,故C错误;D、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发生,故D错误;故选:A。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本章重难点专题突破 含答案

本章重难点专题突破一 详析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我们在做化学实验时,经常会感受到有热量的变化,比如钠与水的反应等,其实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即新物质的生成,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反应是吸热的,有的反应是放热的。
而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
化学反应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能量变化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存在着能量的变化,而这些能量变化大多数表现为热量的变化,这就实现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
1.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在化学变化前后,参加反应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改变,只是进行了原子之间的重组和整合;原子进行重组、整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由于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要消耗能量,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要释放能量,因此我们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表示为反应物――――――――――――→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生成物 这样,当反应中吸收的能量大于释放的能量,则反应表现为吸收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当反应中吸收的能量小于释放的能量,则反应表现为放出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典例1】 已知:①1 mol H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436 kJ 的能量;②1 mol Cl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243 kJ 的能量;③由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1 molHCl 分子时释放 431 kJ 的能量。
则1 mol H 2和1 mol Cl 2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时的能量变化为( )A .放出能量183 kJB .吸收能量183 kJC .吸收能量248 kJD .吸收能量862 kJ解析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 2+Cl 2=====点燃2HCl ,可知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 mol H —H键、1 molCl —Cl 键,同时形成2 mol H —Cl 键。
计算可知生成2 molHCl 气体时,吸收的热量为436 kJ +243 kJ =679 kJ ,放出的热量为431 kJ ×2=862 kJ ,故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862 kJ -679 kJ =183 kJ ,A 对。
人教社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

Zn +2H+=Zn2+ + H2 考:下列装置中灵敏电流计上是 否有电流通过?下列装置是否为原电池?
【探究实验】按下图进行实验 并观察现象:
(-):Zn - 2e- = Zn2+ (+):Cu2++2e- = Cu 电池反应: Cu2++Zn = Cu + Zn2+
原电池的构成要素:
• • • • 前提是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有两个电极 有电解质溶液 形成闭合电路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定义:是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某一反应物的物质的 量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来 表示。 V=△C/△t 3、mol/L.min 、mol/L.s 如反应方程式∶mA+nB=pY+qZ 则VA=△C(A)/△t, VB=△C(B)/△t, VY=△C(Y)/△t, VZ=△C(Z)/△t。 4、化学平衡
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 什么原电池? 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Zn – 2e- = Zn2+
(-): Zn – 2e- = Zn2+
2】按下图进行实验 (+): 【探究实验 Cu2+ + 2e- = Cu (+): 2H+ + 2e- = H2↑
电池反应:
并观察现象: 电池反应:
Zn + Cu2+= Zn2++Cu Zn Cu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若反应X + Y = M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一 定不用加热。 • B. 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 应。 • C. 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 解是吸热反应。 • D. 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 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必修2-211化学能与热能

B. 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 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 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 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 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能量相等
23
[科学视野 1] 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
人体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与体外 的燃烧本质相同,都是放热反应。 只是二者条件不同,且前者更加 合理有效。
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 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D. 在一个在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 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2
【练习4】
B 4. 已知反应2H2+O2点燃 2H2O放出能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 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为该反应为放出能量,故反应不必加热
21
【练习3】
AC 3. 下 列 说 法 中 正 确 的 是 ( )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2)C+CO2=△==2CO
△ H2+CuO===Cu+H2O
C+ H2O(气)△===CO+H2
(3)铵盐与固体碱的反应
Ba(OH)2 ·8H2O+2NH4Cl==BaCl2+2NH3↑ + 10 H2O 等。
常见的吸热过程:(物理变化) (1)化学键的断裂(2)多数铵盐固体溶于水
19
【练习1】
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能 量的“贮存”或“释放”的过程
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复习及练习(有答案)非常详细

必修二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更》复习一、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更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削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 计算公式:v=Δc/Δt (υ:平均速率,Δc :浓度变更,Δt :时间)单位:mol/(L •s )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化学反应速率 意义:衡量化学反应快慢物理量 表达式:v = △c/△t 【单位:mol/(L ·min)或mol/(L ·s) 】 简洁计算: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浓度变更量之比 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结构的性质 外因 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加快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温度:上升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催化剂:运用催化剂可以改变更学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固体的表面积、光、超声波、溶剂压强(气体): 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2.化学反应限度: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故化学反应都有肯定的限度;可逆反应的限度以到达化学平衡状态为止。
在肯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各组分浓度不再变更时,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定义:化学平衡状态:肯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变更,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动:动态平衡等:υ(正)=υ(逆)≠0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更变:假如外界条件的变更,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3)化学平衡必需是可逆反应在肯定条件下建立的,不同的条件将建立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通过反应条件的限制,可以变更或稳定反应速率,可以使可逆反应朝着有利于人们须要的方向进行,这对于化学反应的利用和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 必修二讲义: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课标要求]1.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知道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涵义和常见的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3.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放热反应。
2.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原因:(1)微观上: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不同,若前者大为吸热反应,后者大为放热反应;(2)宏观上: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同,若前者小于后者为吸热反应,前者大于后者为放热反应。
3.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①燃烧②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H2O或酸的反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
(2)吸热反应:①CO、H2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③大多数分解反应。
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三步骤”:(1)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2)标明物质的状态;(3)计算并写出对应的反应热ΔH。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都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及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①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放出或吸收。
②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能量守恒。
(2)反应热①含义: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②符号与单位:反应热用符号ΔH 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 -1。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1)化学能与热能转化的实验探究 ①镁与盐酸反应②Ba(OH)2·8H 2O 与NH 4Cl 晶体反应由上述实验可知,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放出能量,有的吸收能量。
(2)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特别提醒] 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炭的燃烧),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B.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均是吸热反应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2.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理由是( )。
①热值高②燃烧时不污染环境③用于制取H2的水资源丰富④密度小,便于运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对于放热反应H2+Cl22HC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C.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1mol H-Cl键所放出的能量D.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变为热能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D.Ba(OH)2• 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5.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 000 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①温室效应②SO2的排放③白色污染④臭氧空洞( )。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A.铜片、石墨棒,稀硫酸B.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C.锌片、铜片,稀盐酸D.铜片、银片,FeCl3溶液7.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液的pH 增大B .溶液中的Zn 2+浓度增大 C .溶液中的SO24浓度增大D .溶液的密度增大8.废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广泛注意,废电池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
A .锌 B .汞 C .石墨 D .二氧化锰9.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 锌片:Zn +2OH --2e -=ZnO +H 2O 石墨:O 2+2H 2O +4e -=4OH -根据此判断,锌片是( )。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 △ 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 CO(g)+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
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含答案)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4H++4e-=2H2O
C.溶液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D.放电后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增强
11.以下反应可表示获得乙醇并用作汽车燃料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6CO2(g)+6H2O(l)=C6H12O6(s)+6O2(g)ΔH1
15.图甲、乙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G 为电流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
A.甲乙装置中锌片均是负极
B.两烧杯中铜片均产生气泡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甲电池工作时,电子经电解质溶液回到Zn极形成闭合的回路
(2)若反应过程中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
(3)以元素a的单质为燃料,以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电解质溶液,请写出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Ⅱ. (1)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
①H2(g)与O2(g)反应生成1molH2O(g)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②图中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
②C6H12O6(s)=2C2H5OH(l)+2CO2(g)ΔH1
③C2H5OH(l)+3 O2(g)=2CO2(g)+3H2O(l)ΔH3
A.6CO2(g)+6H2O(g)=C6H12O6(s)+6O2(g)ΔH4,则ΔH4>ΔH1
B.2ΔH3=-ΔH1-ΔH2
C.植物光合作用通过反应①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班级 姓名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的本质: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生成过程。
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会释放能量。
任何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①放出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②吸收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的途径和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是体系包含的总能量不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吸热或者放热。
3、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④绝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⑤自然氧化(如食物腐败)。
常见的的吸热反应:①铵盐和碱的反应;②绝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
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右图是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图。
①锌片(负极反应):22Zn e Zn -+-=,发生氧化反应;铜片(正极反应):222H e H +-+=↑,发生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 +=Zn 2++H 2↑②该装置中,电子由锌片出发,通过导线到铜片,电流由铜片出发,经过导线到锌片。
③该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④由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的原电池中,一般比较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相对较不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极本身不反应!)。
⑤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1、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导体);3、有电解质溶液;4、形成闭合回路。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浓度常以mol/L 为单位,时间常以min 或s 为单位。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吸收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吸收知识点总结本文档将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吸收的重要知识点。
一、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原子、离子或分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有以下几种能量变化类型:1. 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例如燃烧反应。
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例如燃烧反应。
2. 吸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外界热量,温度降低。
例如溶解硫酸铵。
吸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外界热量,温度降低。
例如溶解硫酸铵。
3. 放光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光的能量,产生发光现象。
例如发光体与激发器反应。
放光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光的能量,产生发光现象。
例如发光体与激发器反应。
4. 吸光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光的能量,不产生发光现象。
例如感光材料的分解反应。
吸光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光的能量,不产生发光现象。
例如感光材料的分解反应。
二、能量变化与焓变能量变化和焓变密切相关,能量变化一般用焓变来表示。
焓变(ΔH)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能力。
焓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焓变为正:化学反应中吸热,外界需要向物质提供能量。
ΔH > 0。
焓变为正:化学反应中吸热,外界需要向物质提供能量。
ΔH > 0。
2. 焓变为负:化学反应中放热,物质向外界释放能量。
ΔH < 0。
焓变为负:化学反应中放热,物质向外界释放能量。
ΔH < 0。
3. 焓变为零:化学反应中没有能量变化,吸热和放热相互平衡。
ΔH = 0。
焓变为零:化学反应中没有能量变化,吸热和放热相互平衡。
ΔH = 0。
三、化学反应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破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来自于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第2课时 含答案

第2课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习目标定位]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熟悉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会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形式,但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因此化学反应分为两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请填写下表:2.典型实验:按照下列各实验的操作步骤,完成各实验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填入表中。
(1)铝与盐酸反应(2)Ba(OH)2·8H2O与NH4Cl晶体反应(3)NaOH与盐酸的反应归纳总结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1)根据反应类型判断①化合反应一般为放热反应;②需要加热的分解反应一般为吸热反应;③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
(2)记住一些特殊反应①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吸热;②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1.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②燃烧蜂窝煤取暖③炸药爆炸④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⑥食物腐败⑦碳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水煤气答案②③④⑤⑥①⑦解析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部分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吸热反应。
2.下图中,能表示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能量变化的是()答案 C解析C和CO2反应生成CO是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应大于反应物总能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应用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化学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提供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和动力,如化石燃料的燃烧、炸药开山、发射火箭等;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是人们进行化工生产、研制新物质不可或缺的条件和途径,如高温冶炼金属、分解化合物等。
2.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及利用能源物质在人体中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量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作为可转移能量在人体内利用(如合成代谢)。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练习2019.04.03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镁燃料电池具有比能量高、使用安全方便、原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燃料易于贮运等特点。
研究的燃料电池可分为镁—空气燃料电池、镁—海水燃料电池、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
如图为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过程中OH-移向正极B.电池的总反应式为Mg+ClO-+H2O Mg(OH)2↓+Cl-C.镁燃料电池中镁均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酸性电解质中正极反应为H2O2+2H++2e-2H2O2.如图所示,大试管里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里的水挤入大试管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大试管,大试管里的气体可能是()AN2、H2;BCO、O2;CNO2、O2;DCH4、Cl2.3.已知甲烷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其中1个电极的反应式为2O2+ 8H++8e-4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甲烷的一极为负极 B.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C.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2H2O-8e-CO2+8H+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A.风能 B.电能 C.太阳能 D.核能5.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6.下列变化过程,能放出热量的过程有(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硫酸稀释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⑤H2在Cl2中燃烧⑥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⑦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常温常压下即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实验中移开加热装置后铂丝保持红热,表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8.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的酸性减弱 B. a是正极,b是负极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极到b极 D. 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9.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构成物质时粒子间的不同作用力。
人教版化学必修2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3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知识梳理]一、化学反应的限度1.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①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即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
(3)表示:书写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用“===”而用“”。
2.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建立(2)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自主思考】1.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此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最大吗?提示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反应物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反应物的转化率达最大值,且保持不变。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1.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促进有利反应⎩⎪⎨⎪⎧ 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加快反应速率控制有害反应⎩⎪⎨⎪⎧ 减慢反应速率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控制副反应的发生2.燃料燃烧的条件(1)燃料与空气或氧气尽可能接触。
(2)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点。
3.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1)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尽可能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2)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能,提高热能利用率。
【自主思考】2.结合燃料燃烧的条件分析灭火的措施有哪些?提示 (1)隔绝空气 (2)降低火焰的温度[效 果 自 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2)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3)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4)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答案 (1)√ (2)√ (3)√ (4)×2.(1)炭在火炉中燃烧得很旺时,在往炉膛底内的热炭上喷洒少量水的瞬间,炉子内的火会更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讲义:化学反应与热能(教师版)

化学反应与热能1.认识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与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关系。
3.认识燃料的燃烧效率、保护环境、开发清洁燃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升高闻到刺激性气味;烧杯壁发凉;玻璃片和烧杯黏结在一起,混合物呈糊状实验结论该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该反应产生NH3和H2O,吸收热量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概念①放热反应: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
②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①所有燃烧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化合反应 ④活泼金属跟水或酸的反应 ⑤物质的缓慢氧化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铵盐与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或Ca(OH)2与NH 4Cl 反应③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 与H 2O(g)反应,C 与CO 2反应 ④需要持续加热的反应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1)以H 2+Cl 2===2HCl 反应为例探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①该反应过程中共吸收679 kJ 能量,共放出862 kJ 能量。
②该反应放出(填“放出”或“吸收”)183 kJ 热量,为放热反应。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提示:吸收 放出 吸热 放热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化学能被生成物“储存”1.现阶段人类获取热能的主要途径物质的燃烧;使用最多的常规能源是: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2.化石燃料获取能量面临的问题(1)储量有限,短期内不可再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点一、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镁条与盐酸的反应能量的变化——温度升高,放热反应注意:要选择强酸且浓度不要太低。
尽量使用纯度好的镁条,反应前要用砂纸打磨光亮2、B a(O H)2 ·8H2O 与NH4Cl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烧杯变凉、结冰,吸热反应【实验三】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温度升高,放热反应结论: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二、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放热反应:(1)燃料的燃烧C + O2=CO2(2)中和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3)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4)大部分化合反应(5)食物的缓慢氧化2、吸热反应(1)大多数分解反应:CaCO3 = CaO + CO2↑(2)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3)碳与CO2气体的反应: C + CO2=2CO(4)碳与水蒸气的反应:C + H2O=CO + H2(5)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 H2O+Cu三、化学能的利用(1)柴草时期——火的发现至18世纪产业革命——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
(2)化石能源时期——18世纪中期至现代——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
(3)多能源结构时期——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主力军。
四、宏观上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间的能量差1、∑E(反应物)>∑E(生成物)——放出能量2、∑ E(反应物)<∑E(生成物)——吸收能量五、微观上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放热反应:放出热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吸热反应:吸收热的化学反应吸放热与能量关系1、键能:拆开1 mo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
单位:kJ/mol。
破坏化学键时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2、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总能量不同。
3、反应中要遵循能量守恒。
4、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
如果二者能量比较接近,则放热和吸热不明显。
5、引起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微观原因:化学键的断裂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习题1. 下列说确的是( )A.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是释放能量的反应B. 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C. 释放能量的反应都不需要加热D. 吸收能量的反应都需要加热2.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 B a(O H)2 ·8H2O 和NH4Cl 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3、下列说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结果是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反应4、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光能C.生物体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合理、有效D.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5、绿色能源是指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或排放极少污染物的能源,如一级能源中的水能、地热、天然气等;二级能源中电能、氢能等。
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① 太阳能① 风能① 石油① 煤① 潮汐能① 木材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6、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活泼金属跟酸反应B.制造水煤气C.酸碱中和反应D.镁条燃烧1.在反应H2+ Cl2=2HCl中,已知H-H键能为436kJ,Cl-Cl键能为243kJ,H-Cl 键能为431kJ,判断该反应是A. 吸热反应B. 放热反应C. 吸收183 kJ热量D.放出183 kJ热量2、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2Q1+Q2> 4Q3B、2Q1+Q2<4Q3C、Q1+Q2<Q3D、Q1 + Q2 = Q3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知识点 一、原电池的定义及判定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铜片上:2H ++2e- =H 2↑ (还原反应) 锌片上:Zn-2e-=Zn 2+(氧化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Zn+2H +=Zn 2++H 2↑ 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别:Zn -2e -=Zn 2+ (氧化反应) 负极 2H ++2e - =H 2↑ (还原反应) 正极 ①从实验现象可判别正极。
②电子的流出极是负极。
③失电子极是负极。
④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
电子 负极→正极 电流 正极→负极稀硫酸稀硫酸稀硫酸1、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阳离子的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移向的极是负极。
2、若原电池工作后,X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X极(正极)得电子,X级活动性较弱。
3、若原电池工作后,X极上有气泡冒出,是因为发生了析出H2的电极反应,说明X 极为正极,活动性弱。
4、增重或产生气泡的为正极,溶解的为负极。
5、注意:不能机械地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体现的金属活泼性的强弱来判断原电池中的负极,“较活泼的金属”应理解为“在该原电池的特定条件下更容易与电解质反应(易被氧化)的金属”即在特殊情况要考虑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反应,例如,Mg、Al与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Al作负极;Cu-Al-浓硝酸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Al作正极四、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1、写出总化学方程式2、根据总化学反应方程式按照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3、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注意介质参与反应。
4、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正负电极反应相加的结果,反过来也可以相减,得电极反应。
电极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及正、负极得失电子数相等的规律。
【强调】书写电极方程式时要注意几点:1、根据给出的化学方程式或题意,确定原电池正负极,弄清正负极上的反应物。
2、弱电解质、气体或难溶物均以分子式表示,其余以离子符号表示。
3、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正极、负极反应产物的影响。
五、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实用电池一般应具有的特点是:能产生稳定而具有较高电压的电流:安全、耐用且便于携带;能够适用于特殊用途;便于回收处理,不污染环境或对环境产生较小的影响。
1.干电池——一次性电池,放电后不能再使用,部氧化还原反应不可逆。
用锌制圆筒型外壳作负极,位于中央的顶盖有铜的石墨作正极,在石墨周围填充NH4Cl 和淀粉糊作电解质,还填有MnO2和炭黑(Zn—Mn电池)。
为提高使用寿命,用KOH代替NH4Cl来提高性能。
负极(锌筒):Zn —2e-= Zn2+;正极(石墨):正极:2NH4++2e-=2NH3+H2电池的总反应式为:Zn +2NH4+= Zn2++ 2NH3+H22、充电电池(1) 铅蓄电池(storage battery)铅蓄电池可放电亦可充电,它是用硬橡胶和透明塑料制成长方形外壳,在正极板上有一层棕褐色的PbO2,负极是海棉状的金属铅,两极均浸入硫酸溶液中,且两极间用橡胶或微孔塑料隔开。
负极:Pb-2e-+SO42-=PbSO4正极:PbO2+2e-+4H++SO42-=PbSO4+2H2O充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Pb+PbO2+2H2SO42PbSO4+2H2O(2)镍氢电池负极:H2 +2OH--2e-= 2H2O正极:2NiO(OH) +2H2O +2e- = 2Ni(OH)2 +2OH-放电总反应式:H2 + 2NiO(OH) = 2Ni(OH)2(3)碱性蓄电池○1银锌电池:正极壳填充Ag2O和石墨,负极盖填充锌汞合金,电解质溶液KOH。
负极:Zn+2OH--2e-=ZnO+H2O正极:Ag2O+H2O+2e-=2Ag++2OH-充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Zn+Ag2O+H2O2Ag+Zn(OH)2○2镉镍电池:负极材料:Cd,正极材料:涂有NiO2,电解质:KOH溶液。
镍镉电池寿命较蓄电池长,但镉是致癌物,镍镉污染环境。
负极:Cd+2OH--2e-= Cd(OH)2正极:2NiO(OH)+2e-+2H2O=2Ni(OH)2+2OH-充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2NiO(OH)+Cd+2H2O2Ni(OH)2+Cd(OH)2(4) 锂电池负极:Li - e- = Li+正极:MnO2 + e- = MnO2-总反应式:Li + MnO2 = LiMnO2【讲解】优点:质量轻、容量大、放电时间长。
锂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锂作为负极,技术含量高,有质量轻、体积小、电压高、工作效率高和寿命长等优点。
常用于电脑笔记本、手机、照相机、心脏起博器、火箭、导弹等的动力电源。
3.燃料电池(fuel cell)(1) 氢氧燃料电池(碱性)电极反应:负极:2H2+4OH--2e-=4H2O正极:O2+2H2O+2e-=4OH-电池的总反应为:2H2 + O2 = 2H2O特点是能量转化率高,可达70%以上,且其燃烧的产物为水,因此不污染环境。
若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负极:2H2-4e-=4H+正极:O2+ 4H+ + 4e-= 2H2O放电总反应式:2H2 + O2 = 2H2O(2)甲烷氧气燃料电池负极:CH4+10OH--8e-=CO32-+7H2O正极:2O2+4H2O+8e-=8OH-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2.某金属能跟稀盐酸作用发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 )A、Mg B.Fe C.Al D.Cu3.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 )A.不变B先变大后变小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题型3 利用原电池电极判断金属性强弱4、.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A.a > b > c > d B.a > c > d > bC.c > a > b .> d D.b > d > c > a题型4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5.一个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的原电池组合是()6、科学工作者为心脏病人设计的心脏起搏器的电池是以Pt和Zn为电极材料,依靠人体液体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溶解氧、H+和Zn2+进行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负极材料是______ 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正极材料是______ 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知识点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reaction rate)1、定义:单位时间反应物的浓度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2、单位:mol/L·s mol/L·min3、表达式:v(A)==tA c ∆∆)( △c(A)表示物质A 浓度的变化 ,△t 表示时间 4、有关化学速率的注意事项:(1)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只有正值没有负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