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三高中地理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高三高中地理高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地球从某极点俯视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昏线
D.北京时间为7日12时
【2】关于O点(图中晨昏线纬度最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B.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度
C.出现极昼现象
D.此时太阳方位位于O点的正南方
2.下图为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帕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西北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风漂流
D.其中心台风服风力为12级以上
【2】该气旋
A.标志着此后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对新西兰危害较大
C.造成的灾传可以用RS滥测
D.可引发赤潮
3.读长江口分流沙洲洲头年平均5m等深线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2007年夏季5米等深线所处位罝相对于甲点:
A.向上游移动B.向下游移动C.位置不变D.不确定
【2】2004〜2007年等深线位罝不断变化,原因最可能是
A.上游过度砍伐
B.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
C.中游围湖造田
D.全球变冷,海平面下降
【3】2014年2月,长江口遭受史上最长时间咸潮影响。
下列敁应对咸潮措施,最合理的是
A.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B.在入海口修建拦海大坝
C.三峽水庳开闸放水增加下泄流量
D.投放化学药剂降低海水盐度
4.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2013年世界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的总数持续上升,下表为部分主要移民国家的相关资料。
据表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A.俄罗斯、美国、英国、阿联酋B.美国、俄罗斯、阿联酋、英国
C.俄罗斯、美国、阿联酋、英国D.美国、俄罗斯、英国、阿联酋
【2】表中④国家吸引国际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适宜,环境优美②缺乏靑壮年劳动力③移民政策宽松
④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力强⑤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
5.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早地面枳之和。
有效灌溉面枳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
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
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浙江、黑龙江、新疆)2013年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①地形类型的差异②降水的差异③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④劳动力数量的差异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2】表中甲、丙两省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
A.油菜、黄麻B.油橄榄、春小麦
C.花生、天然橡胶D.棉花、甜菜
二、综合题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冬季海岸(或湖区)周围“雪带”和“美国本土铁路网与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和矿产分布图
(1)概括甲乙两国“雪带”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结合乙国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现状,分析该国铁路运输压力东西向大于南北向的原因。
2.【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意味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借此大好时机,海南省利用优越的旅游资源,向游客推出了丰富的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海南岛旅游观光,这极大地促进海南省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海南岛的特色旅游项目。
(2)每年年底来自北欧的游客较多,请分析原因。
3.【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我国东部与西部干旱灾害发生频率的高低,并分析原因。
(2)判断黄河下游与长江下游干旱发生的季节。
4.【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准则》中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
一份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PM2.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20毫克,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可吸入颗粒物主要的来源。
(2)分析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雾霾天气较冬季少的原因。
陕西高三高中地理高考模拟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地球从某极点俯视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
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昏线
D.北京时间为7日12时
【答案】C
【解析】已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可知P、Q点所在经线为180°经线或时刻为0时的经线。
而MON为晨昏线,故P点所在经线恰好为昼或夜半球的中央经线,P点不可能为正午12时,只能为0时所在经线。
所以Q点所在经线为180°经线,B错。
P所在经线为夜半球的分界线,即MPN所在为夜弧。
图示自转方向为顺
时针,图示为南半球。
图示南极地区出现极夜,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A错。
顺着自转方向经过OM即将有昼半球进入夜半球,OM为昏线,C错。
Q点经线为180°,P、Q之间
经度差120°,计算出P点所在经线为60°W,此时时刻是0点,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是7日12时,D对。
【2】关于O点(图中晨昏线纬度最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B.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度
C.出现极昼现象
D.此时太阳方位位于O点的正南方
【答案】B
【解析】图中O点是晨昏线纬度最高点,是极夜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A、C错。
正午太阳高
度角为0度,B对。
此时太阳方位位于O点的正北方,D错。
【考点】日期分界和晨昏线的综合分析和地方时的计算。
【名师】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日期分界线和晨昏线图上的特殊时间点,日期分界线只能是日界线和时刻为
0点的经线。
时刻为0点的经线,位于夜半球的中间。
结合晨昏线的分布特征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地球公转的
位置及特征。
2.下图为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帕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西北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风漂流
D.其中心台风服风力为12级以上
【答案】B
【解析】读图,根据经纬度,“帕姆” 生成西南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洋面,A错。
位于南半球,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B对。
移动路径与西风漂流无关,移动方向相反,C错。
其中心台风眼为无风带,台风中心附近风力为12级以上,D错。
【2】该气旋
A.标志着此后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对新西兰危害较大
C.造成的灾传可以用RS滥测
D.可引发赤潮
【答案】C
【解析】根据该气旋出现时间,太阳直射点将移到北半球,该气旋标志着此后当地台风多发季节结束,A错。
没有登陆新西兰,对新西兰危害较小,B错。
台风造成的灾传可以用RS滥测,C对。
台风不会引发赤潮,D错。
【考点】台风的特征及移动路径,危害、发生季节。
3.读长江口分流沙洲洲头年平均5m等深线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2007年夏季5米等深线所处位罝相对于甲点:
A.向上游移动B.向下游移动C.位置不变D.不确定
【答案】B
【解析】读图,结合图中河流流向,比较图中5米等深线位置,2007年夏季5米等深线所处位罝相对于甲点向下游移动,B对,A、C、D错。
【2】2004〜2007年等深线位罝不断变化,原因最可能是
A.上游过度砍伐
B.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
C.中游围湖造田
D.全球变冷,海平面下降
【答案】B
【解析】2004〜2007年等深线位罝不断变化,向下游移动,原因最可能是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河流泥沙在库区沉积,携带到河口地区的泥沙少,对沙洲的沉积减弱,侵蚀增强,B对。
A.上游过度砍伐泥沙沉积会增加,沙洲会向上游移动,A错。
该时段我国注重生态保护,不会在中游围湖造田,C错。
全球变冷,海平面下降,5米等深线向上游移动,D错。
【3】2014年2月,长江口遭受史上最长时间咸潮影响。
下列敁应对咸潮措施,最合理的是
A.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B.在入海口修建拦海大坝
C.三峽水庳开闸放水增加下泄流量
D.投放化学药剂降低海水盐度
【答案】C
【解析】应对咸潮措施,最合理的是三峽水库开闸放水增加下泄流量,提高地表水水位,C对。
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会加剧咸潮危害,A错。
在入海口修建拦海大坝,影响水循环,不是最合理的,B错。
投放化学药剂降低海水
盐度,成本高,施行难度大,不是最合理的,D错。
【考点】等深线变化的变化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治理咸潮的措施。
【名师】注意图中河流的流向,箭头指向下游方向。
等深线向下游移动,说明泥沙沉积少,最可能是流域开发,泥沙在库区沉积较多,河水含沙量小,输沙量小。
咸潮发生是因为河口河流水位低于海面水位,出现了海水倒灌的现象。
最合理措施是提高河流水位。
4.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2013年世界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的总数持续上升,下表为部分主要移民
国家的相关资料。
据表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A.俄罗斯、美国、英国、阿联酋B.美国、俄罗斯、阿联酋、英国
C.俄罗斯、美国、阿联酋、英国D.美国、俄罗斯、英国、阿联酋
【答案】A
【解析】①国移民总量较大,为俄罗斯。
②国移民数量占比重最高,为经济发达的美国。
③国移民总量较小,且占本国比重较小,为英国。
④国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例大,为阿联酋。
A对。
【2】表中④国家吸引国际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适宜,环境优美②缺乏靑壮年劳动力③移民政策宽松
④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力强⑤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阿联酋位于西亚,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且荒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①错。
阿联酋移民占本国总人口比重大,主要是因为阿联酋石油开采,金融业、旅游业和会展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快,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④对。
阿联酋本国人口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②对。
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移民进入,③对。
阿联酋国土面积较小,除石油资源外,其他资源不丰富,⑤错。
D对。
【考点】不同国家移民特点,移民的原因。
5.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早地面枳之和。
有效灌溉面枳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
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
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浙江、黑龙江、新疆)
2013年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①地形类型的差异②降水的差异③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④劳动力数量的差异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降水多的地区不需要灌溉,降水少的地区灌溉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水源补给。
所以降水量差异影响灌溉面积比例,②对。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农田水利建设,③对。
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形类型、劳动力数量可能影响耕地总面积,不是影响有效灌溉面积比例的主要原因,①、④错。
A对。
【2】表中甲、丙两省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
A.油菜、黄麻B.油橄榄、春小麦
C.花生、天然橡胶D.棉花、甜菜
【答案】D
【解析】根据表中数值,耕地总面积最大的丙是黑龙江,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最大的甲是新疆,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最小的丁是海南,乙是浙江。
甲最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丙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甜菜, D对。
A、B、C错。
【考点】区域有效灌溉面积差异的原因,区域主要农作物类型差异。
【名师】注意利用材料中信息,区分有效灌溉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的差异。
干旱地区,有水源的地方才能形成绿洲,有耕地,所以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最大。
潮润地区降水多,需要灌溉的耕地面积小,灌溉面积比重小。
二、综合题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冬季海岸(或湖区)周围“雪带”和“美国本土铁路网与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和矿产分布图
(1)概括甲乙两国“雪带”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结合乙国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现状,分析该国铁路运输压力东西向大于南北向的原因。
【答案】(1)甲、乙两国雪带均分布在水域(海、湖)的东、南岸;两国冬季均盛行偏北(西北)风,偏北风
(西北风)经过水面(海、湖面)增温、増湿,形成降雪。
(2)乙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粮食需经东西向铁路运往海港再出口;中西部的有色金属矿需经东西
向铁路运往东北部工业区中部密西西比河为南北流向,东西部沿海地区南北向海运便利,发达的水运缓解了南北
向铁路运输的压力南部石油主要依靠管道运输。
因此东西向铁路运输压力大于南北向。
【解析】
(1)读图,甲、乙两国雪带均分布在水域(海、湖)的东、南岸。
两国冬季均盛行偏北风或西北风,偏北风或西
北风经过水面(海、湖面)时,增温、増湿。
水域(海、湖)的东岸或南岸是迎风岸,阻挡抬升水汽,形成降雪多。
(2)读图,乙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粮食需经东西向铁路运往海港再出口,中西部的有色金属矿需
经东西向铁路运往东北部工业区,铁路压力大。
中部密西西比河为南北流向,东西部沿海地区南北向海运便利,
发达的水运缓解了南北向铁路运输的压力。
南部石油主要依靠管道运输。
因此东西向铁路运输压力大于南北向。
【考点】区域自然特征及成因,不同方向铁路运输压力差异的原因。
【名师】根据区域的位置、气候,分析雪带分布的成因。
风经过湖泊、海面后,水汽含量比经过前携带的多,在迎风湖岸、海岸降雪多,形成雪带。
美国南北向运输受水运(河运、海运影响大),减轻的铁路运输的负担。
东西向缺乏水运条件,铁路运输压力大。
2.【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意味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借此大好时机,海南省利用优越的旅游资源,向游客推出了丰富的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
客来海南岛旅游观光,这极大地促进海南省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海南岛的特色旅游项目。
(2)每年年底来自北欧的游客较多,请分析原因。
【答案】(1)热带海滨度假游、黎苗族风情观光游、南中国海潜水游、生态田园乡村游、热带动植物观赏游、万
泉河漂流、碧海深情海洋世界(任答2点得4分)
(2)北欧地区经济发达,游客较多;年底为圣诞节前后,有闲暇时间;北欧纬度高,冬季温度低,海南冬季温暖,气候宜人。
【解析】
(1)海南岛特色旅游项目主要是利用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开发形成。
包括热带海滨度假游、黎苗族风情观光游、南中国海潜水游、生态田园乡村游、热带动植物观赏游、万泉河漂流、碧海深情海洋世界等。
(2)旅游活动要有资金、时间。
北欧地区经济发达,游客较多。
年底为圣诞节前后,有闲暇时间。
区域间的差异
显著,北欧纬度高,冬季温度低,海南冬季温暖,气候宜人。
【考点】区域旅游业开发项目,旅游客源地形成条件。
3.【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我国东部与西部干旱灾害发生频率的高低,并分析原因。
(2)判断黄河下游与长江下游干旱发生的季节。
【答案】(1)东部高于西部;东部地区位于季风区,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较大;东部经济
发达,由于干旱带来的损失较大。
(2)春季夏季
【解析】
(1)根据图例,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东部高于西部。
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位于季风区,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
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较大。
灾害必然有人员的伤亡或财产的损失,东部经济发达,由于干旱带来的损失较大。
(2)黄河下游干旱发生在春季。
此时气温回升,锋面雨带未到,降水少,蒸发量大,作物生长需水量大,形成旱灾。
长江下游干旱发生在夏季。
此时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降水少,蒸发量大,形成旱灾。
【考点】我国干旱灾害分布特点及原因,区域旱灾发生的季节差异。
【名师】利用图示信息,判断分布特点,干旱属于气象灾害,要根据气候特征,分析原因。
不同区域发生旱灾的
原因不同,发生的季节不同。
4.【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准则》中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
一份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PM2.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
20毫克,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可吸入颗粒物主要的来源。
(2)分析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雾霾天气较冬季少的原因。
【答案】(1)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及挥发性有机物(任答2点得4分)
(2)夏季降水量大,植被茂盛,吸烟滞尘效益高;冬季取暖燃煤量大。
【解析】
(1)我国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自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及挥发性有机物。
(2)华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大,植被茂盛,吸烟滞尘效益高。
冬季植被落叶,吸烟滞尘效益差。
冬季取暖燃煤量大,排放的烟尘颗粒物多。
所以夏季雾霾天气较冬季少。
【考点】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季节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