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断“充电”完善??不停“放电”前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不断“充电”完善不停“放电”前行
很幸运,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近十年往复努力学习应试,由广阔天地来到县城工作。

因工作关系和业余爱好支使,我十分清醒地认识到:积累资料的作用和重要性。

可使你在写作天地里游刃有余。

逐渐地和华州区图书馆阅览室交上了莫逆朋友。

在哪里,不断的学习“充电”,在生活中,又不断地“放电”服务社会。

于此同时,又恰逢见证我国改革开放沧桑巨变历程和华州区图书馆飞速发展过程。

往返西关街,总看到县图书馆面街三间明亮宽敞的阅览室,总有读者进进出出,静静地在哪里阅览自己喜欢的报刊文章。

见的多了,也去了哪里读自己喜欢的有用资料。

久而久之,也就成了阅览室的常客。

几十年来,在这里认识了一波接一波管理员同志。

资料积累的多了,手也痒痒了。

也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资料结合起来,根据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写成可以借鉴的文稿,奉献给社会。

如:运用农学知识,结合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供社会参考。

从1982年开始,多次向县广播站投稿,多被采用,一件稿件,有时还有几角到1元的稿费。

随后,又向《渭南报》、《陕农报》、《陕西科技报》、《陕西农业》等刊物,投寄农技方面的实用稿件,都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尔后,随着阅读知识面的扩展,又搞了许多社会新闻写作、专业论文写作、文史资料写作和新闻摄影报道。

先后被中、省、市纸媒采用。

如:《中国质量报》、《中国质量技术监督》、《中国安全生产报》、《标准计量与质量》、《陕西日报》、《陕西质监》、《陕西盟讯》、《渭南日报》、《西岳》、《渭南盟讯》等纸媒和县志资料采用。

发挥了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对推进全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几十年来,先后在中省市纸媒发表各类稿件、摄影作品有1200多篇(幅),年上稿最多的1997年,达到80篇(幅)。

至今,已收藏的样报样刊资料13本。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在图书馆学习、提供的资料息息相关。

生活中,也自费订阅了一些报刊。

但种类
必定有限。

都比不上图书馆的资料多而全。

在读写过程中,几年来也为文朋无私帮助出版了与华县发展有关的书籍。

赠存在图书馆作为文字资料,供查阅共享。

如:为华州籍在延安工作40余年的离休干部——宋秒老先生,连续多年3次,编写《人生理性思考感悟集》一书,此书理论性强,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是结合一生革命实践而成。

又经反复修改、完善,都赠存在图书馆地方资料库中。

又有《柳枝青青》等书,存于图书馆,以供来者查阅借鉴。

2014年春节,县图书馆举办春节年俗征文活动,自己写作的《记忆中的儿时年味》一文,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农村年节的真实图景。

被评为三等奖。

又在全民阅读活动中,被县图书馆聘任为:杜堡村图书室义务联络员。

注意平时生活中积累的有关正确阅读文稿资料,多次骑自行车去村图书室交流,对提高村民阅读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与图书馆学习、查阅资料历程中,同时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生动实践,而华县图书馆阅览室的发展变化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它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个则面缩影。

临街的三间阅览室,后在其后院盖成了三层多间的图书馆,集阅览、图书存藏为一体,功能也得到细化。

其中位于一楼大厅的阅览室,学习环境更加幽静宽阔,远离街道,更适应在此静心仔细阅读。

新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快速地推进县图书馆科学发展,更加适应新时代信息化全民阅读的精神需要。

现址,华州区图书馆自 2009年搬迁到今天,其建筑面积、馆藏量和服务功能硬、软件设施,完全适应了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分类更加精细、准确,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标准化水平,向一流区级图书馆迈进提升。

馆藏文献资源11万册(件),古籍907册,报刊400余种,4TB计算机53台,阅览席位350个,比过去扩大了20倍。

全年开放服务,阅览室功能细化、精准。

报告大厅,15个服务窗口,全馆标准化流程服务全区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只要记住渭南市华州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就可以把图书馆拎在手心里,带回家去享受图书馆海量知识、信息资源了!
新世纪到来时,信息化时代同期而至,网络退出360度个人图书
馆,我也申请加入。

在此,和全国众多的馆友,分享信息,交流文章,共享精神文化资源!几年来,在这里不断的交流学习,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也发表了百余篇原创文稿,与馆友分享,其乐无穷!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时间、空间是无限的,人类认识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也是无限的。

因而,人们的认知能力,也是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往复运动中向前发展的。

人的一生,应活到老,学到老。

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要在“三立”中渡过,才有意义和价值。

即“立功、立德、立言”。

立功,会受到全民族的尊重;立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人无德,则不立。

你的行为,要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才行。

立言,把你思考成熟的思想,用文字记载下来,便于借鉴传承。

而这种行为,要靠人一生中不断地学习新的、未知的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中成长,在成长中服务人类社会。

砥砺前行,开创未来,在新的时代,做出有益于人类社会的更大贡献。

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追求目标!
2019/9/10日12时于武汉完成草稿
2019/9/11日13时50分于武汉完成打字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