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说说文中所揭示的写作之道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你说说文中所揭示的写作之道是什么古时候,人们在竹简上刻字记事,如果发现字写错了,就用刀刮去。
刀笔就是书写工具的意思。
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自宋元后,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顾名思义就是谓其深谙法律之规则,文笔犀利,用笔如刀。
“刀笔吏”的一支笔往往使许多案件乾坤陡转。
再后来“刀笔”就衍生为文章的意思,但多为贬义,指巧妙歪曲事实,文章如刀可致人死地。
余秋雨先生在《刀笔的黄昏》这篇文章中提到“刀笔文化”,这种“刀笔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占领话语高地,借助权势背景,攻击一切他们想要攻击的文化创造者。
“刀笔文化”的参与者原本也都是些不错的文人,但因眼红也罢,跟风也罢,利益也罢,他们开始攻击其他文人。
但是攻击的结果往往是换得一时的成名,往后却再难进入人们的视野。
而且“刀笔文化”绝大部分是违法的,因为不是基于事实的写文章,往往造成侵犯他人名誉,甚至构成诬陷诽谤罪,实在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因此作为写作者,坚决不去做各种害人害己的“刀笔”是第一准则。
生活在当今时代,我们都知道网络暴力的可怕,而这种网络暴力的一部分就出自于写作者手中的笔。
当一个网络热点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作者在事件并不十分明朗时,为了爆文、流量,去添油加醋、凭空杜撰,却没有想过这些文字会对当事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我们这样去做的时候,我们就成了“刀笔”。
当年台湾知名艺人白冰冰女儿白晓燕被绑最终惨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各家
媒体为了“独家”罔顾受害者性命而导致的悲剧。
与此相似的,在《棍棒》这篇文章中,余秋雨先生劝诫年轻人不要早早地做了“棍棒”。
棍棒是在小树还未长成之时就被拔擢,驱赶禽鸟、捶击万物。
这棍棒喻指网络间成千上万的“恶评家”,当成为棍棒之后,便无法回去了。
这世间的诱惑的确很多,如若经受不住诱惑,早早地做了棍棒,便再无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
作为写作者,我们手中的笔是很有力量的。
我们要用手中的笔去传播真善美的东西,还是去作恶,我想在《雨夜短文》中余秋雨先生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答案: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踏踏实实写作,诚诚恳恳写作,不要去做“刀笔”,也不要去做“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