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花儿”价值功能的衰微及未来发展策略分析——以和政县为个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现 实 。 ( 三 )政府 的主导作用 尚未充分发 挥。在我 国西北部非 营利组织 尚不发 达的情况下 ,政府主导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 的主要途径 。通过文 献查 阅、实践 走访及 发放 问卷 调查 , 我们从 和政县松 鸣岩花儿这几年的发展情况 中总结 出 : 地方 政府在 “ 文化遗产保 护”的旗帜下 ,开始充当 “ 村 民的代言 人 、文化评估者 和实 践指导者”的角色 ,但地方政府仍存在 着 “ 不作为 ”与 “ 乱作 为”的行为 ,未将河州花儿 的保护放 在总体战略 的重要位置 。 ( 四 )相关 的法 制建设落 后及法律 体系不完 善 ,使河州 花儿的传承及未来发展前景雪上加霜 。一方面 ,我 国 自2 0 1 1 年 6月 1 1 3 开始实行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 , 以此为主建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法律体系 , 但 相对而言 , 法律体系仍不完善 ,无法满 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发 展的需要 。另一方 面,甘肃省 政府 虽本着 “ 保护为主 、抢救 第 一 、合理利用 、传承发展 ”的方 针 ,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 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 力度 。但 由于甘肃省地方 的法律落实力度不足 、法律措施存 在一 定缺陷等 ,致使在河 州 花儿 的保护过程中存在无法可依 的现象。 ( 五 )河 州花儿 的经济开发 与综合效益 利用低 。由于 当 地政府 开发利用的观念落后 ,过度 追求 G D P ,造成河州花儿 面临浅层性 、歪 曲性 的状况 。而且 当地政府 在开发河州花儿 的过程 中存 在无序 与滥用 的行为 ,导致许 多再造 的 “ 传统 ”
一
、
( 一) 河 州 花儿 传承链 的危 机 。文化 部在 2 0 0 8 年 出台 《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 项 目代表性 传承人认 定与管理 暂行 办法》 ,其 中指 出 “ 保护单位 应该采取 多种方 式 ,全面记 录 传 承人 掌握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 ,并 系统 的建立相关 档 案。 ”但 由于和 政县政府重 视较 晚,花儿传承 人的建档 工 作 开展较慢 ,且花儿本 身传 承人年龄大 、数量少 、易辞世 , 进一步恶化 了河州花儿 的传承 现状 。
青年 与社会
2 0 1 5 年1 2 月下
g3 6 期总g6 1 8 期
“ 河州花 儿 ”价值功 能的衰微 及未来 发展策 略分析
— —
以和政 县 为 个案
魏 阳
张掖 7 3 4 0 0 0) 文学院 ,甘肃
( 河西学院
【 摘 要】 河州花儿作为一种地域性民族文化 ,日 渐面临着后继无人甚至濒临消亡的命运。如何保护传承这一十分重要
( 二 )文化 生态恶化 ,河州花儿 发展空 间受 到蚕食 。河 州花儿 是传 统文化的产物 ,其生成生存 的土壤一直 以来 依附 于传统 的农 业社 会。但是 ,现代社会发展进程 中出现 的工业 化 与城镇化 ,不断削弱 了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 依附 的传统农业 主体 , 致 使河州花儿面临 “ 皮之不存 , 毛将焉 附” 的困境 ,河 州花儿不得不面临其独善其身 的文化土壤被 蚕食
一
和舞 台上 的 “ 真实 ”出现在旅游者 的视线之 中 ,这 对于河州 花儿 的传承与保护是十分不利 的。 . 二、河州花儿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艺术若 完全脱离现代生活 ,便会无人 问津 ,进 而沦落为 被遗忘 的民间艺术 。所 以 ,如果 真正想要保护河州 花儿 ,就 必须将其融人现实生 活之中 ,让其在原真性 的基础上反 映 日 新月异 的现实生活 ,使 之适应 现代化 的情境 ,将其价值 功能 发挥到最大 , 进而完成从文化遗产 向文化财富的转换 。为此 , 综合各方面 因素 ,特提 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 ( 1 )利用 “ 丝绸 之路经济 带”发展 战略 ,促 成花儿 流域空 间一体化 的共识 , 建立花儿流域 “ 文化路线 ” 。“ 丝 绸之路经济带”近期 的主要 目标是贸易 、交通 、投资领域 的合作 ,这些领域也正好 为花 儿的传承保护及其发展研究 提供 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还可 以 值 得一提 的是 , 目前 西部各 相关省份 正在加 紧布局 ,陕西 、 新疆 、甘肃 、宁夏等西部省份 已开始 着手研究新丝绸之路经 济带规划。( 2)政府加强重视 ,积极 出台保护政策 ,建立并 完 善资金筹集机制 ,鼓励举办 多种形 式的 民俗活动 ,提高 民 众 参与度。( 3)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加 大对河州花儿传承人 的培养与保护力度 。首先 ,保护河州花儿 的文化生态 ,为传 承人进 行传承培育好根基 。河州花儿 的文化生态 ,包括河州 花儿 生成 、发展的 自然环境 和人 文 、历史 基础 。( 4)塑造河 州 花儿 的旅游品牌形象 ,创新模式 ,进行旅游 项 目设计 ,提 升其适 应能力。( 5)在坚持原真性 的基础 之上 ,将花儿进行 改 编 ,赋予花儿时代 内涵 ,使之在现代化 的潮 流中保 留 自身 的价值 和文化内蕴 。现阶段最值得关 注的是 ,随着丝绸之路 经济带 的提出 ,2 0 1 5“ 新丝绸之路 的起航 ”群 星演 唱会 于十 月下旬 在西 宁开唱 ,这对西北花儿来说是一个 十分有利 的契 机 。所 以 ,实现河州 花儿 全方 位 、多领域 、多层次 、边缘性 、 交叉性 的传 播 ,并建构使之适应现代化 的发展模式 是十分重 要 的,这样才能使之成为名 副其实 的 “ 西北 之魂 ” 。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已是 目前我们 面临的一个十分 紧迫的课题 ,文章在 对河 州地 区花儿的生存现状进 行一番调 查之后 ,通过 对 “ 河州花儿 ”价值功 能的挖掘 以及价值功 能衰微原 因的分析 ,探讨 河州花儿未来发展 的策略。
【 关键词 】 河 州花儿 ;价值 功能 ;衰微 ;未来发展
花儿 是产 生并 流行于甘肃 、青海 、宁夏 以及新疆等西部 地 区的一种 以情 歌为 主的山歌 ,是 这些地 区的汉 、回、土 、 撒拉 、东乡 、保安等 民族 以及部分裕 固族 和藏族群众用汉语 歌唱的一种 口头文学艺术形式 ,是我 国重 要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之一 。由于我 国对 于河州 花儿价值功 能的维 护 尚不完 善 , 在外来文化和现代生活 的冲击 与渗透 之下 ,花儿这个美妙瑰 丽的非物 质文化遗 产 ,逐渐 遭到排挤 ,其 影 响力 不断下 降 , 更 令人 堪忧的是其价值功能 E t 益衰微。 河州花儿价值功能衰微 的原 因
产 的主要途径 。通过文 献查 阅、实践 走访及 发放 问卷 调查 , 我们从 和政县松 鸣岩花儿这几年的发展情况 中总结 出 : 地方 政府在 “ 文化遗产保 护”的旗帜下 ,开始充当 “ 村 民的代言 人 、文化评估者 和实 践指导者”的角色 ,但地方政府仍存在 着 “ 不作为 ”与 “ 乱作 为”的行为 ,未将河州花儿 的保护放 在总体战略 的重要位置 。 ( 四 )相关 的法 制建设落 后及法律 体系不完 善 ,使河州 花儿的传承及未来发展前景雪上加霜 。一方面 ,我 国 自2 0 1 1 年 6月 1 1 3 开始实行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 , 以此为主建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法律体系 , 但 相对而言 , 法律体系仍不完善 ,无法满 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发 展的需要 。另一方 面,甘肃省 政府 虽本着 “ 保护为主 、抢救 第 一 、合理利用 、传承发展 ”的方 针 ,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 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 力度 。但 由于甘肃省地方 的法律落实力度不足 、法律措施存 在一 定缺陷等 ,致使在河 州 花儿 的保护过程中存在无法可依 的现象。 ( 五 )河 州花儿 的经济开发 与综合效益 利用低 。由于 当 地政府 开发利用的观念落后 ,过度 追求 G D P ,造成河州花儿 面临浅层性 、歪 曲性 的状况 。而且 当地政府 在开发河州花儿 的过程 中存 在无序 与滥用 的行为 ,导致许 多再造 的 “ 传统 ”
一
、
( 一) 河 州 花儿 传承链 的危 机 。文化 部在 2 0 0 8 年 出台 《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 项 目代表性 传承人认 定与管理 暂行 办法》 ,其 中指 出 “ 保护单位 应该采取 多种方 式 ,全面记 录 传 承人 掌握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 ,并 系统 的建立相关 档 案。 ”但 由于和 政县政府重 视较 晚,花儿传承 人的建档 工 作 开展较慢 ,且花儿本 身传 承人年龄大 、数量少 、易辞世 , 进一步恶化 了河州花儿 的传承 现状 。
青年 与社会
2 0 1 5 年1 2 月下
g3 6 期总g6 1 8 期
“ 河州花 儿 ”价值功 能的衰微 及未来 发展策 略分析
— —
以和政 县 为 个案
魏 阳
张掖 7 3 4 0 0 0) 文学院 ,甘肃
( 河西学院
【 摘 要】 河州花儿作为一种地域性民族文化 ,日 渐面临着后继无人甚至濒临消亡的命运。如何保护传承这一十分重要
( 二 )文化 生态恶化 ,河州花儿 发展空 间受 到蚕食 。河 州花儿 是传 统文化的产物 ,其生成生存 的土壤一直 以来 依附 于传统 的农 业社 会。但是 ,现代社会发展进程 中出现 的工业 化 与城镇化 ,不断削弱 了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 依附 的传统农业 主体 , 致 使河州花儿面临 “ 皮之不存 , 毛将焉 附” 的困境 ,河 州花儿不得不面临其独善其身 的文化土壤被 蚕食
一
和舞 台上 的 “ 真实 ”出现在旅游者 的视线之 中 ,这 对于河州 花儿 的传承与保护是十分不利 的。 . 二、河州花儿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艺术若 完全脱离现代生活 ,便会无人 问津 ,进 而沦落为 被遗忘 的民间艺术 。所 以 ,如果 真正想要保护河州 花儿 ,就 必须将其融人现实生 活之中 ,让其在原真性 的基础上反 映 日 新月异 的现实生活 ,使 之适应 现代化 的情境 ,将其价值 功能 发挥到最大 , 进而完成从文化遗产 向文化财富的转换 。为此 , 综合各方面 因素 ,特提 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 ( 1 )利用 “ 丝绸 之路经济 带”发展 战略 ,促 成花儿 流域空 间一体化 的共识 , 建立花儿流域 “ 文化路线 ” 。“ 丝 绸之路经济带”近期 的主要 目标是贸易 、交通 、投资领域 的合作 ,这些领域也正好 为花 儿的传承保护及其发展研究 提供 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还可 以 值 得一提 的是 , 目前 西部各 相关省份 正在加 紧布局 ,陕西 、 新疆 、甘肃 、宁夏等西部省份 已开始 着手研究新丝绸之路经 济带规划。( 2)政府加强重视 ,积极 出台保护政策 ,建立并 完 善资金筹集机制 ,鼓励举办 多种形 式的 民俗活动 ,提高 民 众 参与度。( 3)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加 大对河州花儿传承人 的培养与保护力度 。首先 ,保护河州花儿 的文化生态 ,为传 承人进 行传承培育好根基 。河州花儿 的文化生态 ,包括河州 花儿 生成 、发展的 自然环境 和人 文 、历史 基础 。( 4)塑造河 州 花儿 的旅游品牌形象 ,创新模式 ,进行旅游 项 目设计 ,提 升其适 应能力。( 5)在坚持原真性 的基础 之上 ,将花儿进行 改 编 ,赋予花儿时代 内涵 ,使之在现代化 的潮 流中保 留 自身 的价值 和文化内蕴 。现阶段最值得关 注的是 ,随着丝绸之路 经济带 的提出 ,2 0 1 5“ 新丝绸之路 的起航 ”群 星演 唱会 于十 月下旬 在西 宁开唱 ,这对西北花儿来说是一个 十分有利 的契 机 。所 以 ,实现河州 花儿 全方 位 、多领域 、多层次 、边缘性 、 交叉性 的传 播 ,并建构使之适应现代化 的发展模式 是十分重 要 的,这样才能使之成为名 副其实 的 “ 西北 之魂 ” 。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已是 目前我们 面临的一个十分 紧迫的课题 ,文章在 对河 州地 区花儿的生存现状进 行一番调 查之后 ,通过 对 “ 河州花儿 ”价值功 能的挖掘 以及价值功 能衰微原 因的分析 ,探讨 河州花儿未来发展 的策略。
【 关键词 】 河 州花儿 ;价值 功能 ;衰微 ;未来发展
花儿 是产 生并 流行于甘肃 、青海 、宁夏 以及新疆等西部 地 区的一种 以情 歌为 主的山歌 ,是 这些地 区的汉 、回、土 、 撒拉 、东乡 、保安等 民族 以及部分裕 固族 和藏族群众用汉语 歌唱的一种 口头文学艺术形式 ,是我 国重 要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之一 。由于我 国对 于河州 花儿价值功 能的维 护 尚不完 善 , 在外来文化和现代生活 的冲击 与渗透 之下 ,花儿这个美妙瑰 丽的非物 质文化遗 产 ,逐渐 遭到排挤 ,其 影 响力 不断下 降 , 更 令人 堪忧的是其价值功能 E t 益衰微。 河州花儿价值功能衰微 的原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