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抚四号(0912)菌株栽培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抚四号(0912)菌株栽培管理
辽抚四号(0912)菇型圆正,质地坚实,鳞片少,浅棕色。
菇体散生,出菇整齐。
产量高,出菇6潮以上。
出菇时期比937早3-5天。
生物转化率85%,出菇温度10~28℃,属广温型,有效积温1800度以上。
菌丝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产量高。
一、栽培技术要点
1、制袋时间: 当年12月初到来年1月末。
可依据菌袋规格的大小和生产规模,适时安排制袋时间。
2、拌料: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拌料。
培养基因地制宜,粗木屑为好,将79%木屑、20%麸皮或米糠与1%石膏拌均匀,水份调至58%-60%,pH值6.5~7。
拌料后,即刻装袋。
3、装袋:全熟料栽培最适宜17或16菌袋;三柱联体适宜15菌袋;半熟料栽培适宜22菌袋。
采用机器装袋,一般每袋装料2到2.5公斤,长50--55厘米,装袋要紧,装好后扎口。
4、灭菌:通常采用常压蒸汽灭菌。
灭菌锅(灶)内温度达100℃后,根据菌棒大小和多少,持续灭菌24-30个小时。
5、接种:在菌棒入棚之前一定要严格做好大棚消毒。
当菌棒冷却至25℃以下接种。
接种前将所需三级种用药剂清洗,清洗时注意不留死角,特别注意菌种的接种口,菌种口向下放入接种帐内同菌棒一起熏蒸。
接种时用75%消毒酒精擦拭料袋表面,接种工具接种前用酒精灯火焰杀菌,接种时经常用酒精消毒,打穴后迅速接种,菌种要成块,接种穴一定要塞满,菌种把接种口覆盖,千万不要有空隙。
二、菌棒培养
1、消毒上架:对发菌棚首先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将接种后的菌棒,上架或堆垛培养,最高不超过10层,堆间隔20厘米左右。
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避光培养。
2、菌袋培养期:发菌中后期控制菌堆和袋内温度,防止伤热,菌包温度控制在20度左右培养,最高不要超过25℃,尤其每次翻堆后、扎眼通氧后、及转色前期、春季温度回升季节。
保持通风避光促
进菌丝正常生长。
3、菌棒养菌期:大棚一定要保持干燥,干净。
三、转色管理
可分别采用带袋(不脱袋)转色和脱袋覆膜转色两种方法。
带袋(不脱袋)转色适当提前上架摆袋、扎眼透气,给予适当温度和散射光促进转色。
脱袋覆膜转色按鼓包程度适当促进提前转色,需要覆膜保湿、散射光、适度通风,防止菌棒表面风干导致转色不彻底。
四、出菇管理
1、出菇管理:充分利用菇棚自然温差刺激出菇。
头潮菇自然出菇;采收后间歇养菌7~10天,菌棒重量降到原来重量的65~70%左右时,再注水。
春夏季节间歇养菌时间不宜过长,不宜过干,注意空间湿度,防止菌棒过于风干至菌棒表面菌丝死亡而感染杂菌,秋季温度低转潮慢可适当延长养菌时间。
2、菌棒注水:注水量要根据出菇量而定,注水量应参考出菇量和原来菌棒重量。
通常菌棒注水后重量=菌棒原重—已出菇重量。
注水量一般在菌棒原重的85~90%以内。
注水过早或过量极易损伤菌棒,尤其是高温高湿季节。
五、采收标准
按市场需要标准采收,以菌膜没破或刚破的最好,根据实际情况,每日采摘 1-2次。
畸形菇及时采下,不宜长大后才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