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十一)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2010·上海生物)下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则右图②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于( )
A.水培的洋葱叶B.生长的柳树幼叶
C.培养的衣藻D.秋冬的银杏落叶
解析:本题考查纸层析法提取叶绿素的材料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从两条层析条上分析可知,滤纸条②缺少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色素带。
可能是选择的材料中缺少叶绿素,从4个选项分析,秋冬季的银杏叶由于叶绿素分解,而呈现黄色,所以层析出的色素带最可能出现②的情况。
答案:D
2.(2010·海南生物)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
A.[H]和H2O B.[H]和ATP
C.ATP和CO2D.H2O和CO2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答案:B
3.(2010·青岛理综)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内ATP的唯一来源
B.在暗反应过程中酶和C5化合物的数量因消耗而不断减少
C.在较强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D.在白天,叶绿体可为线粒体提供O2,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解析: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内ATP来自无氧呼吸,如果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ATP还可来自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中,酶和C5化合物的数量不会因消耗而减少;在较强光照下,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强;白天,光合作用能产生O2,生成有机物,可提供给细胞呼吸。
答案:D
4.(2010·怀化模拟)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多种酶
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
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解析:图示的光合作用阶段为先合作用暗反应,该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该过程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均会进行,该过程的物质变化为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其中C3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此外还需要多种酶的参与。
温度通过影响该过程中酶的活性影响C6H12O6的生成,因此,在最适温度以上,提高温度不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
答案:B
5.(2010·韶关调研)如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红光,b为白光
B.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强光,b为弱光
C.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的CO2含量较高,b的CO2含量较低
D.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温度较适宜,b温度较低
解析: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相同的CO2含量时,植物对白光的吸收值大于红光,因此光合作用强度较大,即a为白光,b为红光。
答案:A
6.(2010·湖南四校联考)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分别测定强光和弱光时不同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如下图所示。
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条件下,使植物吸收CO2量增加或减少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
B.植物在强光下的净光合作用量一定比弱光下高
C.同等光照条件下,玉米比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量高
D.大多数农作物都是喜阳植物
解析:此题研究强光和弱光对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强光下,植物光合作用强,消耗的原料二氧化碳多,弱光下,植物光合作用弱,消耗的原料二氧化碳少,A是正确的。
此图所列的几种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都是阳生植物,实际上大多数农作物都是喜阳植物,D是正确的。
植物在强光下的实际光合作用量一定比弱光下高,净尤合作用量=实际光合作用量一呼吸作用消耗量,而这几种植物生理活动的环境温度并不知道,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也强,消耗的有机物也多。
阴生植物图中,强光下的光合作用量低于弱光下的光合作用量,所以B项不正确。
据图分析,同等光照条件下,玉米比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量高。
答案:B
7.(2010·东营胜利一中阶段检测)将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到绿色植物叶片的哪种色素提取液上,可获得该吸收光谱(图中的暗带表示溶液吸收该波长的光后形成的光谱)( )
A.类胡萝卜素B.叶黄素
C.胡萝卜素D.叶绿素a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其中,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色素主要吸收了红光和蓝紫光,所以该色素为叶绿素a。
答案:D
8.(2010·珠海一模)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吉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
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
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
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
C.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
D.好氧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解析:好氧细菌的生活中是需要氧气的,因此在好氧细菌聚集的地方应该是氧气多的地方,也就是水绵光合作用强的地方。
答案:B
9.(2010·广东佛山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代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合色素和酶是决定光合作用强度的两个重要内因
B.外界因素都是通过影响暗反应来影响光合作用的
C.光合作用进行中突然停止CO2的供给,C5含量上升
D.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植物体积累有机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光照强度、温度影响光反应,CO2浓度和温度影响暗反应。
答案:B
13.(2010·浙江金华十校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如图表示植物体内相关的代谢途径,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 .X 、Y 可分别代表丙酮酸和三碳分子
B .②过程要消耗还原氢(NADPH),①可以产生还原氢(NADPH)
C .①④过程只能发生在线粒体,②③过程只能发生在叶绿体
D .①④过程一定是需氧呼吸,②③过程一定是光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
仔细分析题图可推知“CO 2――→③X 物质――→②糖”
表示光合作用过程,③为CO 2的固定,②为C 3的还原,X 物质为C 3,③②过程在植物细胞的叶
绿体中进行。
“糖――→①Y 物质――→④CO 2”表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过程,①表示呼吸作用的第
一阶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此阶段相同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时,在线粒体中进行,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时仍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Y 物质为丙酮酸。
答案:B
11.(2010·枣庄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阶段Ⅰ生成的NADPH 将作为还原剂固定二氧化碳
B .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Ⅱ、Ⅲ
C .过程⑤可为细胞吸收Mg 2+
等离子提供动力,而过程④则不能
D .过程④、⑤进行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比较。
据图分析可知Ⅰ阶段代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Ⅱ阶段代表暗反应阶段,Ⅲ代表细胞呼吸过程。
阶段Ⅰ生成的NADPH 作为还原剂还原CO 2;
Ⅱ阶段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进行,Ⅲ阶段的部分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过程④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过程①中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而不能用于生物体的其他生命活动。
答案:C
12.(2010·盐城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D.③②①④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各种试剂药品的作用。
丙酮用于溶解绿叶中的色素,甲同学未加丙酮,其滤纸条上应无色素带;CaCO3能够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丙同学未加CaCO3,其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叶绿素a、叶绿素b应较窄;SiO2能够使研磨更充分,丁同学未加SiO2,其滤纸条上的四种色素带均应较窄。
乙同学操作正确,其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应为正常的④分布。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2010·江苏镇江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如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
试回答: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X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图甲中a点将向__________移动,b点将向__________移动。
(3)图乙装置中隔在灯与试管之间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__________。
(4)若实验中每隔5 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请分析影响这一结果的外界因素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5)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当光照强度为x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将温度由30℃调节到25℃时,光合酶的活性增强,呼吸酶的活性下降,a点代表的呼吸作用速率将减小,故应上移;b点代表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应左移。
隔在灯与试管间的盛水玻璃柱可吸收灯光的热能,减少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
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越大,光照强度越弱,且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试管内水中的CO2,浓度下降,所以气泡(O2)产生量减少。
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要探究光照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可设置多组相同装置,通过更换灯泡大小或改变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而改变光照强度来进行。
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2)上左(3)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4)①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②水中CO2含量逐渐下降,光
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5)用多组相同装置,只更换灯泡大小或只改变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进行对照实验
14.(2010·福建泉州四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
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
图丙为叶肉细胞中有关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
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司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位置处__________。
(2)对叶片来说,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司时对应图丙中存在的箭头有(填字母)__________。
(3)在图乙中,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司时,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__________mL(假设随光照的增强,植物体的温度不变)。
(4)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1)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司时,绿叶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甲装置内O2浓度应下降,故液滴左移。
(2)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司时,试管内气体体积增大,绿叶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图丙中存在的箭头应有a(叶绿体产生的O2释放到细胞外)、b(细胞从外界吸收CO2)、c(叶绿体为线粒体提供O2)、d(线粒
体产生的CO2供叶绿体利用)。
(3)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司时,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产生气体量应为150 mL(净产量)+50 mL(呼吸消耗量)=200 mL。
(4)对照装置中为排除微生物的干扰,应放置经消毒的死叶片。
答案:(1)左侧(2)a、b、c、d (3)200 (4)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死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