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可打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可打印】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拼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酝酿.(niàng)抚.摸(fǔ)应和.(hé)抖擞.(shǒu)
B.婉.转(wǎn)水藻.(zǎo)贮.器(zhù)粗犷.(guǎng)
C.萌.发(méng)娇媚.(mèi)静谧.(mì)高邈.(miǎo)
D.莅.临(lì)干涩.(sè)竦峙.(zhì)萧瑟.(sè)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派遣殉职拈轻怕重不远万里
B.狭隘极端麻木不仁精益求精
C.热忱纯粹漠不关心微不足道
D.鄙薄植民地冷冷清清见异思迁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
B.他翻来覆去
....地想,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在哪儿了。
C.没人陪奶奶的时候,她就喜欢边做事边絮絮叨叨
....。
D.这次活动为了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
....,所以有一小部分人对其不是很满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让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B.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
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D.稷下学宫创立于2300年前,历经前后六代上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学院之一。
5、下面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C.一页,两页。
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D.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呀!
6、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
你要住在溪边,___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__;你要住在林间,_____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②③④①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7、按要求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 , 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 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月思长安故园》)
(3) 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4)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慨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芳“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B.待君久/不至已去
C.君与家君期/日中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太丘舍去.(离开)B.为人谋而不忠.乎(尽心尽力)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D.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3.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表达了人应该讲诚信,诚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失信者是客,而不是陈太丘,但客人却不反省自己的过失。
C.“博学而笃志”这一章节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谈论的是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
臧克家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
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第①②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开头有什么作用?
2.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请分点概括。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含义?
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引出下文,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进行鲜明的对比,表现出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
2.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研究楚辞,《校补》赫然而出;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等进行研究,汇集成为《古典新义》。
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们的民族比喻成一个病人,闻一多先生要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体现出他心怀家国天下的崇高品质。
4.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具有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的学者。
2、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
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
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
我循着花香一路寻
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
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
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
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
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
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
“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
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
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
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
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
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
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
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
“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
”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
”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④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
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1.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2.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删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3.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4.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写出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四、写作题(40分)
以“那段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
A
D
D
C
D
B
回乐烽前沙似雪无人送酒来思君不见下渝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
1.D
2.C
3.B
三
【答案】
1.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待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3.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4.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5.B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