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兰州市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共1题;共7分)
1. (7分)(2013·安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晨,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
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nì于喧嚣纷扰的现实中。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jìnì________
希________沉________喧嚣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
“华而不实”中,“华”的意思是________。
“采颇”的意思是________。
(4)
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2. (5分) (2018八下·临泽开学考) 古诗文填空。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中写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的《浪淘沙》一词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夜雨寄北》中憧憬未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王之涣在《凉州词》中表达征夫的离愁及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3. (1分)仿写句子。
要求所写句子与上下文结构一致,意思连贯,所用修辞方法相同。
在生活的困境中,牵挂是温暖的春风,抚慰受伤的心灵;在人生的旅途中,在家庭中,牵挂是美丽的玫瑰,创造幸福的人生。
4. (5分)(2016·湖州) 综合性学习。
家住湖州市中心的晓华(化名)同学,家里来了一位中美交流生汤姆。
晓华想利用双休日在家长的陪同下带汤姆出去游玩。
晓华的家长建议去三个地方(见下图),感受湖州的“山水清丽,文化悠远”。
请你根据下面的图片
资料,帮助晓华设计“二日游”行程,并用文字表述出来。
要求:行程设计合理,有主题;语言表述简洁,有条理;120字左右。
湖笔博物馆南浔古镇德清莫干山
(湖州市中心)(市中心往东约35公里)(市中心往西南约70公里)
四、其他 (共1题;共2分)
5. (2分)(2018·随州) 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笔画清劲优雅,节奏和谐。
B . 字体干净匀称,温润如玉。
C . 楷行两书并用,墨色浓淡相宜。
D . 作品柔美不足,刚劲有余。
(2)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
要求:正确、流利、美观。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6. (1分)名著阅读。
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
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一把火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炼就了孙悟空的________;在翠云楼里,一把火烧得大名府人心惶惶,体现出“智多星”吴用________的形象特点;在小人国里,一把火烧得皇宫烈焰熊熊,________(人名)急中生智,一泡尿灭了皇宫之火,也因此招致皇后的怨恨。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
7. (16分) (2017九上·和平期末) 阅读议论文《精神拾荒三步曲》,回答下列小题。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的名言。
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
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
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
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
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
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
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
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
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
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
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
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⑤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 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C . 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D . 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2)对选文论证思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①②段先用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然后列出生活中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为例证,用以证明博学的
人都是读书很多的。
B . 第③段开头“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一句在文章中起承接上文的作用。
C . 第③④段是紧紧围绕“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的。
D . 第⑤段的作用在于:画龙点睛,既总结全文,又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显得十分紧凑。
(3)对文章理解、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②段以“有一种人”“还有一种人”为例,从反面证明学和思是不能分开的。
B . 第③段中席勒与托尔斯泰都认为思想不能孤立地产生,需要与人交往等外界激励。
C . 第④段中“待之以礼”用得很生动,强调思想者在灵感面前,要显得有礼貌,有修养。
D . 第④段结尾以孟尝君为喻,证明“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8. (2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景山养鸟
宋志强
景山将这两只小鸟掏回来时,它们翅膀上的大翎子都快长齐了。
景山知道,这种鸟喂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振翅飞翔了。
景山上山逮蚂蚱喂它们,小鸟的羽毛很快就长丰满了。
这天,景山把鸟笼挂在室外晾衣绳上,突然发现两只大麻雀“叽叽喳喳”地一个劲在鸟笼跟前飞。
小鸟也在鸟笼里“叽叽”地叫着。
他躲到一边偷偷地看。
那两只大麻雀嘴里含着食,竞双双落在鸟笼上,探着头喂笼里的小乌。
两只小鸟“叽叽”地叫着,抖动着双翅,非常准确地把大麻雀嘴里的食接在自己的口中。
景山高兴极了,这一定是它的爸爸妈妈!奇怪的是,它们是怎么找到自己的孩子的呢?
过了几天,景山突然想:我为啥不把它们也逮住呢?让它们和自己的孩子住在一起,不是更好吗?
于是景山打开鸟笼门,把鸟笼在绳子上挂好,自己远远地躲在一边寻找机会。
大麻雀飞来了,它们绕着鸟笼来回飞了四五圈儿,才“喳喳”叫着落在鸟笼上,把头探进鸟笼里,喂完小鸟又“叽叽”地飞走了。
不一会儿,大麻雀又飞回来了。
它们绕着鸟笼飞来飞去。
确信四周并无危险时,便双双落在鸟笼上。
其中一只恰好落在鸟笼门边。
那只大麻雀将头探进门看看,能进去!它晃动着它的小脑袋,这边看看,那边瞧瞧,一蹦,便跳进了鸟笼里。
景山看得真切,一口气跑到鸟笼跟前。
那只跳进鸟笼的大麻雀登时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能找到出口?它惊叫着,在鸟笼里上下前后没命般地乱飞,身上的羽毛落下来好多。
两只小鸟也吓得一个劲乱叫着,缩在笼子角落里。
景山好容易捉住那只大麻雀。
那麻雀扭过脑袋,在他手上死命地啄了几口。
他忍住疼,“噌噌噌”几下就把它翅膀上的翎毛拔下来十来根。
大麻雀浑身痛得直哆嗦,叫声也变得凄惨极了。
它被放回鸟笼里,仍然惊魂未定。
每过一会儿,它就在笼子里瞎撞一气,直到它张开小嘴,喘息不止。
半天没有停息。
爸爸看到了,说:“放了它吧。
大麻雀是养不活的。
”景山问:“为啥养不活?”爸爸说:“这种鸟,气劲可大呢!你抓住它,它会气得不吃一口东西。
过不了两天,就会因为饥饿而死去。
”景山不吱声了。
他蹲在鸟笼跟前,
心情复杂地看着那只大麻雀,心里说:“你可不能死啊!你要死了,我可就……”
然而,过了四五天,景山非但没见大麻雀死,反而还看见它叼着扔进鸟笼里的蚂蚱喂小鸟呢。
他高兴得一蹦老高。
每天放学后,就赶紧写作业。
写完作业,便忙着上山逮蚂蚱。
景山的小鸟长得很快。
它们已经完全像个大鸟了。
大麻雀也不再喂它们,它们自己会进食了。
星期天,景山把三只鸟都放出来。
鸟笼里积了好多乌粪——他要给鸟打扫打扫家了。
清完鸟笼,他正准备把它们捉回去,突然发现大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用嘴、双翅往门口轰那两只小鸟。
景山就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那只大麻雀把两只小鸟连引带赶地轰到门口,然后扬着头,“叽叽喳喳”不停地叫着,好像是和两个孩子说什么,然后使劲往前一跳,展开双翅就飞。
它的翅膀让景山拔去后,还没有完全长出来,它怎么能飞起来呢?但它似乎不甘心的样子,又一连跳了几次,然而每次都重重地摔在地上……
从这天起,那只大麻雀似乎得了病似的,整天蜷缩在那里,一口东西也不吃。
有时小乌从它的身上滚过去,它也懒得动一下。
过了没几天,大麻雀死了。
它是绝食而死的……
从此,景山发誓再也不养鸟了。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1)“爸爸”在文章中出现有什么作用?
(2)请结合上下文,续写省略号里所省略的内容,以表达景山此时的复杂心情。
他蹲在鸟笼跟前,心情复杂地看着那只大麻雀,心里说:“你可不能死啊!你要死了,我可就……”
(3)下列对这篇小说主题的“问题设置”,缺乏价值的一项是()
A . 崇高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这一世间永恒的主题在大麻雀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B . 文章能引发“人类与其他大自然生物应和谐相处”的思考吗?说说理由。
C . 文章哪些地方能体现鸟这类的自然生灵和人类一样有着平等的生命价值?
D . 文章批判了像小麻雀那样不懂得体谅父母,不懂得反哺的人,体现在哪里?
(4)郑振铎的《猫》一文结尾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本文最后也说:“从此,景山发誓再也不养鸟了。
”试联系两文内容,分别指出“永不养猫”与“永不养鸟”的原因,并写出两者所包含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9. (6分)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
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
(2)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都属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八、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10. (17分) (2016八上·江门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
①略无阙处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________
③属引凄异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短小精悍,风格流利,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B .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C . 写秋季的景色,着“素”“绿”“清”“影”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D .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九、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作文。
题目:播一粒温暖的种子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参考答案
一、字词书写 (共1题;共7分)
1-1、
1-2、
1-3、
1-4、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2-1、
2-2、
2-3、
2-4、
2-5、
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3-1、
4-1、
四、其他 (共1题;共2分)
5-1、
5-2、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6-1、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
7-1、
7-2、
7-3、
8-1、
8-2、
8-3、
8-4、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9-1、
9-2、
八、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10-1、
10-2、
10-3、
九、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