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途别有趣源清可濯缨——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首批名教师曹津源先生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委会副主任期间,他仍未放弃课堂,在前“三多”
我曾听过他对青年教师的一次讲座,以当
基础上,增加了多做讲座、多指导、多进行专业 年中高考作文题作为讲座的结束语:就这样埋
写作。2006 年退休后,他被聘为南通市名师培 下一棵种子/慢下来会精彩/让枫叶红起来的是
养导师团成员,常年奔波于南通各校,听课、评 它自己,秋天只是给它的机会/把青春的———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首批名教师曹津源先生印象

康海群







曹津源先生说,他是一株太湖草,而今扎根 津源文选》出版不久,我在《江苏教育研究》上读
南黄海之滨,居然现蕾吐葩,活出了有趣的人 到一篇长篇评论,评论是缪爱明先生写的,题目
生。他说这些的时候,我脑袋里倏地蹦出一个 是《一部伴我成长的大书———读〈曹津源文选〉
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 讲座和教诲,先生的专业精神和学术造诣深深
路径。偌大的会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济 感染了我。他一生致力于语言的研究。他认为,
济一堂,点评甫一结束,掌声便雷鸣般响起。
语文的魅力主要是语言的魅力,语文教师应该
自 1997 年始,如东每年一届的“金帆杯”科 是语言之花的发现者、培育者、鉴赏者和传播
物发表文章 3000 余篇,一批论文被人大复印报
遇见
刊资料全文转载。该书是为迎接新中国成立 60
曹先生首次走进我的视野是在江苏省第三 周年大庆,从中精选的 160 余篇编辑而成。曹先
届“金帆杯”大型教育科研活动上。那届活动,我 生先后出版专著 《通向语言世界》《中考作文导
的师范同学张亦潇执教研究课 《爬山虎的脚》。 引》《让读写更美丽》3 部,主编或参编《向 45 分
做课程、编教材、写讲义,“趣、实、活、美”的教学 有回到无锡,浩瀚无垠的南黄海和风光旖旎的
风格赢得了学生们的青睐。如今,在他家书房朝 扶海洲敞开胸怀接纳了他。
东的橱柜顶上,整齐地叠放着一摞摞厚厚的文
在回忆这段人生弯道时,曹先生没有埋怨
稿,其中除了发表文章的手写稿外,就是备课笔 南黄海的潮起潮落和拍岸涛声惊碎了他回城的
当大家还沉浸于师生共同构筑的纯美意境中 钟要效益》等著作 40 余部,在语言学、思维学、
时,曹先生即兴作了融具体的感性和清晰的理 作文教学、阅读教学等研究领域都站到学术前
性为一体的精彩点评,把我们从美丽的平原带 沿,建树颇丰。
到了壮阔的高原,得以从一定的思想高度,洞悉
近两年,先后多次跟曹先生接触,聆听他的
如他所言,这 50 年,他甘坐、善坐、坐热冷板凳。 教师后,他从未对穷困的学生另眼相看,反而格
50 年中的前 25 年,他是“曹三多”:多读书、多 外关照体贴。我想,一个人一定是看到了苦难,
上课、多反思总结;后 25 年,即使在担任江苏省 经历了磨难,才会坚定信念去艰苦奋斗,去克服
如东高级中学副校长、县政协副主席、县人大常 困难,努力改变,从而创造出精彩的人生。
研品牌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教育界产生了积 者。一次,听他执教《天上的街市》,其中有句话:
极的影响。邀请来上公开课、作讲座、作点评的 “你看那朵流星……”学生问,“朵”可换成“个”
都是国内颇有影响的教学名师和教育理论界的 “颗”吗?他说,不可以。这里的“朵”成了比喻的
大家。没想到,偏于一隅的如东竟也藏龙卧虎。 喻体,是流星如花。曹先生是研究语言文字的专
记。透过这些泛黄的稿纸和笔记,我仿若看到了 美梦。他说,特别感谢在这人生的转折处,有一年
曹先生焚膏继晷、兀兀穷年方才走向成功的人 半的农村生活经历,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坦
生轨迹。
言,这一段经历磨砺了他的意志,知道了什么叫
曹先生深耕如东教育,历经 50 个春秋。正 “农民”,什么叫“农村的苦”。有了这段经历,做
再次与曹先生神会是在 2010 年前后,《曹 家,他超然远览,奋其独见,带领学生们在语言
74
文字的丛林里跋涉、穿越,尽情吸吮带露小花的 阅了一份《无锡日报》,每周两期的副刊,他和母
芬芳。我听了很受启发。
亲必看,有点像现今提倡的亲子共读。在崇安寺
访学
小学读书时,隔壁是城中公园,公园内有玩琴棋
2018 年 6 月 10 日下午,我们宾城点灯人 书画者,他常常陶醉期间,流连忘返。在无锡市
到如东,先后在如东农技校、如东师范、如东县 触到美,发现了美,享受着美,于是对美的兴趣
教师进修学校、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任教。无论 和追求也就日益浓烈和热切。听了曹先生的儿
在何时何校,他均注重因材施教,精心备课、上 时经历,我对他在 20 世纪末提出并践行“大语
课。特别是在没有教材和教参的情况下,他自己 文”教育观也就不再好奇了。大学毕业后,他没
课、作讲座,笔耕不辍。
满征程。这既是他对青年教师的殷切期望,更是
探源
曹先生的自我写照。行笔至此,我想,一切果皆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的童年。曹先生的童 有因,一切因成就果。
年是幸福的,充满了诗意和童趣。
曹先生出生于无锡市区的一个知识分子家
(作者系江苏省如东县青少年宫副主任,高
庭,母亲是教师。20 世纪 50 年代初,他自己订 级教师)
词———“海水稻”。2017 年 9 月底,由袁隆平院 随想》。这次采访曹先生之前,我借阅了这本《曹
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研发的海水稻, 津源文选》。皇皇巨著,还只是曹先生的学术成
已经可以在含 盐度 3译 耀6译的 土地 上茁 壮成 果的一小部分。曹先生先后在多家语文核心刊
长,而曹先生早已 100%融入如东大地。
读书会一行 9 人采访了曹先生。曹先生跟我们 第一中学读书的时候,学校对面 400 米处就是
说道,教师的生命在课堂,课堂就是财富。教师 锡山公园,课余闲暇时间,他喜欢独自一人翻过
不能离开课堂,这方面他堪称楷模。1965 年,曹 竹篱笆围墙,偷偷到公园里读书、学习和思考。
先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服从分配来 呼吸太湖氤氲,吐纳锡惠二泉,不经意间,他接
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