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堂号简介大全(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姓堂号简介大全(二)
百家姓堂号简介大全(二)
孔姓-
堂号:至圣堂郡望:鲁郡-
堂联:东山世泽北海家声-
《元和姓篡》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被权臣华督所杀,其子尚小,被家人抱着逃往鲁国,其子孙为纪念祖父,便以祖父名讳孔父为姓,后去父为孔,遂有孔氏。
孔氏在鲁国传到第四代,生了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的创始者。
他周游历国后归鲁,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历代帝王屡加褒奖,他所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被尊为圣人。
-
东汉时期,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公元153—208年),山东曲阜人,自幼贤孝,勤奋博学,官至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因激怒曹操被杀,为建安七子之一。
-
为标榜孔氏的辉煌历史,氏人以“至圣”为堂号,以“东山世泽、北海家声”为堂联。
-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孔姓排第72位大姓。
-
曹姓-
堂号:谯县堂郡望:谯郡-
堂联:相王世泽才子家声-
上古时期有部落首领颛顼为高阳氏,其孙名安者,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曹(山东定陶县西南),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就是曹氏。
-曹氏得姓后,主要在山东发展,到了汉代初年,曹氏中有一支南迁谯郡(安徽毫州),在此发展成望族,到了东汉末谯郡曹氏中出了位显赫人物曹操(155—220年),他在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中扩充了军事力量,公元196年迎献帝刘协定都许昌,后用其名义发号施令,
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公元208年进位丞相,封魏王,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公元220年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俱爱好文学,共同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建安文学”,为一代才子。
-
由于谯县是魏王室的籍贯,名声显赫,故曹氏都用“谯县”为堂号。
为纪念曹操父子,都以“相王世泽、才子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曹氏排列第32位。
-
严姓-
堂号:富春堂郡望:天水郡-
堂联:耕山世泽钓水家声-
严是庄氏避皇帝讳而改的姓《急救篇》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去世后谥号为“庄”即历史上的楚庄王,其子孙以庄为姓,东汉时为避明帝刘庄(公元58年称帝)之讳取庄严同义之意,改姓严。
所以历史上说庄严一家。
-
在严姓的发展史上严子陵是值得称道的人。
严子陵,又名严光,浙江余姚人,与光武帝刘秀同学,公元26年刘秀即位后,他隐姓埋名,后被召到京师洛阳,任谏议大夫,他不肯受,隐居富春山耕钓自娱。
年八十七卒于家(富春山临桐江,岸上钓台,景色秀丽,人称锦峰秀岭)。
为纪念严光的清高,氏人以“富春”为堂号,以“耕山世泽、钓水家声”为堂联。
-
华姓-
堂号:西岳堂郡望:武陵郡-
堂联:青囊世泽丹灶家声-
春秋时期,宋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间地)上卿(宰相)名督,字华父,又称华督,其子孙以祖父的字命氏称为华氏。
也说受封于华邑,以封地为姓,称华氏。
-
《百家姓探源》说:“华氏为纪念祖先出于华山,以“西岳”(华山为五岳之一其西岳即指华山)为堂号。
”-
东汉时期,华氏有著名医学家华佗,沛国谯郡人(今安徽毫州人),精于内、妇、儿针灸各科,尤擅外科,创造了世界医学史上最
早的全身麻醉术,后因不从曹操征召被杀。
氏人为纪念他,以“青囊世泽、丹灶家声”为堂联(青囊指装医书的包,丹灶指练丹药的灶)。
-
金姓-
堂号:彭城堂郡望:彭城郡-
堂联:铊侯世泽貂珥家声-
《元和姓篡》记载:“黄帝的儿子少昊当了皇帝,称为金天氏,在位84年,建都山东曲阜,其子孙以金为姓。
-
金氏得姓之后,自山东曲阜向南迁徙发展,最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形成望族。
史称金氏彭城望,成为金氏最著名的郡望和堂号。
-
在金姓发展史上,西汉大臣金日磾,字翁叔,使后人最感荣耀。
金日磾为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时从浑邪王归汉,因笃实忠诚,官至车骑大将军。
汉武帝去世时,遗诏让他与霍光、桑弘羊一起辅佐汉诏帝,封铊侯。
金日磾去世后,其子孙累世相继,贵显于西汉中后期。
史书记载:“自汉武帝始,历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获得七世貂珥(指汉代官宦帽上插的貂尾和耳朵上挂的金环,喻功臣世族)。
因此氏人以“铊侯世泽、貂珥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金姓排第69位大姓。
-
魏姓-
堂号:钜鹿堂郡望:钜鹿郡-
堂联:鹤山世泽虎观家声-
《史书·魏世家》记载:“周文王的十五子毕公高封于毕,其裔孙毕万为晋大夫。
公元前661年毕万与赵夙一起讨灭了霍、耿、魏三国。
晋献公便把魏地封于毕万,其后裔便以封地为姓,即魏氏。
-到了秦汉时期,毕万的裔孙魏歆任钜鹿太守,子孙留居钜鹿(今山东钜野)在当地发展为望族。
世代显贵,所以魏姓人言必称钜鹿。
钜鹿成为魏姓人的代名词,因此以“钜鹿”为堂号。
-
魏姓人在历史发展中人才辈出,其中,南宋思想家魏了翁(1178
-1235),字鹤山,官至工部侍郎,后知潭州(今湖南长沙)绍兴、福州,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
东汉中郎将魏应,字伯君,少好学,习鲁诗,举明经,永平初为博士,时会稽诸儒于白虎观谈论五经同异使应专掌问难,因升骑都尉。
氏人为纪念二位先贤,以“鹤山世泽、虎观家声”为堂联。
亦书“鹤山守道、虎观谈经”。
-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魏姓排第47位。
-
陶姓-
堂号:爱菊堂郡望:济阳郡-
堂联:百梅世泽五柳家声-
《元和姓篡》说:“尧在称帝前首先被封于唐后封于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故称陶唐氏,他的子孙有一支以陶为姓。
-
陶姓在得姓之后,主要在发源地发展,所以《百家姓》立陶氏郡望为济阳(山东定陶和河南兰考以东境地)。
-
东晋时期,陶氏有位诗人名扬天下,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名潜,江西九江人,为人志趣高雅,有著名的不为斗米折腰的处世哲学,曾任江洲(今重庆市)祭酒(学官名),彭泽(江西省县名)县令,因不满当时的政治腐败,辞官归隐,安居乐道,门栽五棵柳树,以“五柳先生”自居,专于诗词辞赋。
《百家姓探秘》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写出了其丰富的乡间生活,成为千古佳句。
”氏人为纪念他,以“爱菊”为堂号,歌颂他俏也不争春的高风亮节,用“百梅世泽、五柳家声”为堂联。
-姜姓-
堂号:渭水堂郡望:天水郡-
堂联:友爱世泽至孝家声-
《元和姓篡》说:“炎帝(上古姜姓部落首领)神农氏生于姜水畔(今甘肃省渭源县),其后裔即以姜为姓。
”-
姜氏得姓后,主要在发源地发展,因此,《百家姓》列姜氏的郡望为天水郡(今甘肃省天水市境内)。
-
姜姓中有一位人所共知的人物,这就是姜太公姜子牙,姜太公曾在昆仑山从原始天尊学道,后奉师命辅佐周室伐纣。
年轻时不得志,
常在渭水河边垂钓,被武王得悉告知文王(姬昌),文王感到此人有来历,在渭水河边拜访了他,使他大展才能,辅助周室,建立大功,氏人为纪念姜太公,即以“渭水”为姜氏堂号。
-
东汉时有隐士姜肱(江苏沛县人)与其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闻名,兄弟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世称“姜被”为兄弟友爱,为光大友爱至孝的家风,氏人以“友爱世泽、至孝家声”为堂联。
-
戚姓-
堂号:三礼堂郡望:东海郡-
堂联:西周世泽东海家声-
戚是以封地命名的姓。
周朝卫国上卿孙林父因辅佐殇公登基有功受封于戚地(河南濮阳县北部戚城,其地西濒古黄河,为晋、郑、吴楚之交通孔道),他的子孙以封地为姓。
即是戚氏。
-
戚氏得姓后,逐步由发源地向东南发展,在东海(今江苏徐州、连云港地)形成望族。
所以《百家姓》列戚氏郡为东海郡。
-梁朝戚衮受三礼于国子助教列文绍,对《仪礼》、《周礼》、《礼记》三礼十分精通。
年十九,梁武帝(陈霸先)召衮及诸儒讲论,应答如流。
简文(诏书)予以重赏,立为江洲(重庆市区)刺史,氏人因此以“三礼”为堂号。
以姓源和郡望撰堂联“西周世泽、东海家声”。
-
谢姓-
堂号:东山堂郡望:陈留郡-
堂联:芝兰世泽宝树家声-
《通志?氏族略》记载:“周宣王(西周国王),的母舅申伯,因平玁狁(古族名)之乱而被封于谢地(河南汝南县谢城),其子孙以封地为姓。
”-
春秋时期谢氏主要在河南发展,以后逐渐向全国搬迁,晋朝时陈留(河南淮阳地区)谢氏已成望族。
其中阳夏(河南太康县)谢氏有中郎将谢攒之子谢衡(任国子祭酒),因避乱迁会稽始宁(浙江上虞)东山,在此孕育了许多著名人物。
-
东晋时有宰相谢安(320—385年)字安石,出身仕族,筑室会稽
东山,以山水自娱,至不惑之年出仕,孝武帝时任宰相。
即“东山再起”成语之来历。
公元303年,使侄谢玄,弟谢石等率水陆军8万人抵御前秦符坚90万大军在淝水大捷,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谢安称其侄谢玄“芝兰玉树载于庭前耳”谓后继有人,氏人为纪念谢安、谢玄,以“东山”为堂号,以“芝兰世泽、宝树家声”为堂联。
-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谢姓排第24位大姓。
-
邹姓-
堂号:范阳堂郡望:范阳郡-
堂联:宾贤世泽德逸家声-
《姓苑》记载:“周武王(西周国王)封颛顼帝后裔曹挟于邾国,史称邾娄国,其国在今山东邹县。
战国时邾娄国成为鲁国的附庸国,鲁穆公(公元前372—289年,鲁国国王)根据邾娄合音将邾娄国改名为邹国。
其国人随之以邹为姓。
”-
《中华百家大姓源流》说:“邹氏早期主要在发源地发展,秦汉时期,邹氏有一支迁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西南一带)发展成望族,氏人以范阳为郡望堂号。
”西汉后邹氏逐步南迁。
-
邹氏名人主要有战国时期的邹忌,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为相国,封于下邳称成侯。
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正法律,监督官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使齐之国力大增。
西汉时邹氏有文学家邹阳,被梁王尊为上宾,所作散文有游士纵横善辩之风。
氏人为纪念邹阳、邹忌,多以“宾贤世泽、德逸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邹姓排第67位大姓。
-
喻姓-
堂号:遗仁堂郡望:江夏郡-
堂联:苍梧世泽交州家声-
《姓氏考略》记载:“汉朝时期有苍梧(今广西梧洲市)太守渝猛,把渝改成喻,谓晓喻一切,其子孙以喻为姓。
”-
《百家姓探源》说:“公元89年和帝刘肇时渝猛为苍梧太守,以清白为治,皇帝褒奖,百姓爱戴,郡人颂之,族人敬之,被人称之为'
交趾遗仁(交趾是汉武帝时所置的十三刺史之一,包括广东、广西和越南中北部地区,东汉时改为交州)梧守之流风可尚’。
”后来喻氏就以“遗仁”为堂号,用“苍梧世泽、交州家声”为堂联。
-水姓-
堂号:廉政堂郡望:吴兴郡-
堂联:清明世泽慈爱家声-
《通志?氏族略》载:“夏禹的一个孙子住在会稽(今江苏长江以南,浙江牛斗山、天台山以北及安徽水阳江流域以东地区),以水为姓。
以吴兴为郡望。
”-
《百家姓探源》说:“水姓人数很少,但分布很广。
浙江鄞县多此姓。
”明代有禹王庶孙水苏明,无锡人,洪武初为邵武知县。
清正廉明,秉公办事,爱民如子,嫉恶如仇。
群众口碑清官。
水氏人为纪念这位清官,多用“廉政”为堂号,以“清明世泽、慈爱家声”为堂联。
-
窦姓-
堂号:五桂堂郡望:扶风郡-
堂联:燕山世泽义方家声-
窦,孔洞,地窖是也。
窦是为纪念先人从洞中逃走而命名的姓。
-
《风俗道》记载:“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沉缅于酒色田猎,太宗即位时,兄弟内讧,国力哀微,东方诸侯国剩机扩充势力,杀死太康。
其皇后正怀孕,为避难,她从一个后墙洞中出逃,奔回娘家生下少康,少康长大后,联合各诸侯中起兵,恢复了夏朝的统治。
为纪念母亲从墙洞中逃出,少康赐小儿子龙姓窦,即窦龙,从此有了窦氏。
-
晋朝窦禹钧,北京燕山人,是族人所敬仰的。
原先他家境极富,但为人心术不正,势压贫贱,三十尚无子嗣。
一夜得梦,其父责:“汝恶名已张满天曹,日后无子且无寿,速要悔过迁善。
”钧醒,谨记父训,弃恶扬善,处处以善待人,后得五子俱登科。
侍郎冯递赠诗一首:“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因此氏人以“五
桂”为堂号。
以“燕山世泽、义方家声”为堂联。
-
苏姓-
堂号:五风堂郡望:扶风郡-
堂联:北海世泽南天家声-
上古帝王颛顼有孙名重黎,是高辛氏帝喾的火正(管理火种的官)以光明四海称之为祝融,其孙昆吾氏有子封于苏(今河南县一带),其后裔以封地为姓,即苏氏。
-
苏氏得姓以后,主要在河南发展,史书说,苏氏世居河内(河南温县一带)后来向湖南、湖北、陕西等地播迁,形成扶风、北海、武功等诸多郡望。
-
在苏氏的发展中,人才辈出,代不乏人。
西汉时有大臣苏武,公元前100年以中郎将节出使匈奴,因匈奴背信弃义而被扣留,历尽威胁诱降,并被迁往北海(今贝尔加湖)牧羊,矢志不谕,始终不屈,整天手执节绒权杖,历经19年,把杖上的饰物都磨掉了,始终不屈,表现了坚强的民族气节。
直到昭帝与匈奴谈和,才得以回国。
死后,宣帝于公元前57年,年号五风命其画工画于麒麟阁表彰。
史称“五风功臣”。
-
北宋时四川苏氏在文坛上占有显赫的地位,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合称三苏(四川湄山人)以文章闻名于世,为唐宋八大家之三,其诗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
为纪念苏轼、苏洵父子,氏人以“五风”为堂号,以“北海世泽、南天家声”为堂联。
-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苏姓排第41位大姓。
-
潘姓-
堂号:花果堂郡望:荥阳郡-
堂联:锦怀世泽美仪家声-
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儿子季孙食乐于潘邑(河南固始县境内),其后代以潘为姓。
-
春秋时期有楚成王太子商臣的老师潘崇,商臣继位是为楚穆王,封潘崇为大师。
到了晋朝潘姓已在荥阳中牟(河南)形成望族。
因此,
《百家姓》以荥阳为潘氏郡望。
-
潘氏在历史的发展中,名人辈出,晋代文学家潘岳(公元247—300年)字安仁,荥阳中牟人。
潘崇裔孙,曾任沙阳令,勤于德政,县里满栽桃花,传为美谈。
潘安貌美如花,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所行之处,妇女看到他都感到荣耀。
掷水果给他。
有“掷果盈车”之典故。
因此潘氏以“花果”为堂号。
-
潘岳长于赋诗,尤善哀诛之文,与陆机、陆云齐名,辞藻华丽,因此氏人撰“锦怀世泽、美仪家声”为堂联。
-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潘姓排第52位大姓。
-
葛姓-
堂号:抱朴堂郡望:顿丘郡-
堂联:稚川世泽传治家声-
葛是以地名为氏的姓。
《通志·氏族略》载:“夏朝诸侯国中有葛国(今河南偃城北一带)爵位为伯,史称葛伯,葛伯的后代以葛为姓。
”-
《风俗通》说:“远古时候,中原有个部落叫葛天氏(今河南长葛一带),这里人民安居乐业,是歌舞之邦。
”葛洪《抱朴子》自述:“谓先人为葛天氏”。
-
葛氏早期在河南发展,后来向河北、江苏句容发展。
-
葛氏名人最有影响的是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意为抱守真意、不为物欲所惑)江苏句容人,从小好学,博览群书,晋元帝召他为丞相官职,赐封为关内侯。
他承祖父(三国隐士)葛的炼丹术,对祖国的医学发展有一定贡献。
为纪念他,葛氏后裔以“抱朴”为堂号,以“稚川世泽、传治家声”为堂联。
-
奚姓-
堂号:衍庆堂郡望:北海郡-
堂联:车正世泽墨香家声-
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范姓排第61位大姓。
-
彭姓-
堂号:述古堂郡望:宜春郡-
堂联:宜春望族高阳衍庆-
彭姓出自高阳氏,是颛顼的后裔,起源于商代,是用国名命氏的姓。
-
《元和姓篡》记载:颛顼的曾孙吴回,继其兄重黎之职。
复居火正(管理火种的官)为祝融,生陆终,陆终取鬼方氏妹为妻,怀孕三年不产,剖腹而生6子,其三子名笺铿,帝尧封于彭地(今江苏徐州)为大彭氏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即彭氏,尊笺铿为彭祖。
-
彭祖是有名的长寿者,据说他年轻的时候,做了一碗野鸡肉羹献给了天帝,天帝吃了很高兴,就赐他长寿,历夏、商两代,活到八百多岁相貌并不衰老。
商朝时,朝庭派人向他请教长寿的秘诀,他侃侃而谈:“我自幼父母双亡,长大后又碰上犬戎入侵,流落西域多年,从年轻到现在一共死了四十九个妻子,五十四个儿子,像我这种人先天不足,后天也保养不好,那里谈得上延年益寿的办法。
”说完,长叹一口气,飘然而逝。
-
彭氏得姓之后,历夏、商而被商武丁所灭。
自此彭氏向河南、湖南、湖北一带播迁。
晋代之后又播迁于山东、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在江西宜春形成强宗大族。
-
为纪念彭祖,氏人以“述古”为堂号,以“宜春望族、高阳衍庆”为堂联。
-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彭姓排第39位大姓。
-
鲁姓-
堂号:三异堂郡望:扶风郡-
堂联:扶风世泽中牟家声-
《元和姓篡》记载:“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最初封在鲁(山东曲阜一带),为辅佐周成王就留在都城,让儿子伯禽去鲁国。
伯禽到鲁国后征服了周围的夷国,使鲁国成为当时的东方大国(公元256年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鲁为姓。
”-
鲁氏起初在发源地发展,后在扶风(陕西咸阳)形成望族,史称鲁氏扶风望。
-
鲁姓名人,史不绝书,其最受氏人称颂的是东汉时期中牟县令鲁恭,字仲康,平陵(陕西咸阳)人,章帝时(公元76-83年)任中牟(今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县令,邻近各县蝗虫成灾,而中牟县却无蝗灾,上司来检查时,看到一只野鸡从小孩身边经过,上司问小孩为何不捉,小孩答:“雉鸡正在带雏,不能捉。
”上司听了也不检查了。
对鲁恭说:“蝗虫不飞汝界,德化施行飞禽,小孩有仁爱之心,此三异矣。
”说完便回复上司去了。
为纪念和歌颂鲁恭的德政,氏人以“三异”为堂号,以“扶风世泽、中牟家声”为堂联。
-
韦姓-
堂号:一经堂郡望:京兆郡-
堂联:诗书世泽天国家声-
韦是以国命名的姓。
出自颛顼高阳氏,与钱、彭同宗。
-
夏少康时,彭祖的支孙元哲受封于豕韦(今河南滑县)为诸侯,是夏朝的同盟部落和重要的支持力量,其子孙以韦为姓。
-
商朝初,豕韦国被成汤所灭,氏人逃往陕西,在陕西长安形成名门望族,《百家姓》列韦氏郡望为京兆郡。
-
韦氏在历史上的名人代不绝书,《百家姓全览》说:“唐代韦氏宰相就有14人,而颇受氏人敬仰的是汉代韦贤,字长孺,山东邹县人,精通《礼》、《尚书》,时称邹鲁大儒,召为博士,受赐爵关内侯,官至宰相。
祖父韦孟、儿子韦云都是宰相。
”-
《三字经》中说道:“人遗子,金满贯,我遗子,唯一经。
”就是指韦贤教育后代以诗书为重的故事。
韦贤认为“金银俱死宝,子孙贤无须积金,子孙不肖,纵有黄金屋,千种粟也自枉然,经书遗子,黄金自来,遗金于子,祸自始之。
时语遗子黄金满贯,不如教子一经。
”因此韦氏成为很高贵的氏族。
《龙文鞭影》说:“城南陕西西安城南郊为京兆郡韦杜氏去天尺五。
”因此氏人以“一经”为堂号,以“诗书传家、天国流芳”为堂联。
-
马姓-
堂号:伏波堂郡望:扶风郡-
堂联:铜柱世泽绛帐家声-
《元和姓篡》记载:“马姓出于赵姓。
赵国的将军赵奢,破秦有功,被封于马服今河北邯郸,世称马服君,公元前222年被秦所灭。
赵奢的孙子赵兴由邯郸迁往陕西咸阳扶风郡改姓马。
马兴的子孙世代为官,在扶风发展成名门望族,史称马姓扶风郡。
”-
在历史的发展中,最使马氏人骄傲的是两位,东汉时期的人物。
一扶风人马援,字文渊,原为王莽大将,归顺汉帝后消灭了陇西作乱的隗嚣,被封为陇西太守,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拜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年届六十二岁,仍率兵镇压交趾征氏起义和五溪蛮造反,病死于军中。
曾在西北青海发展养马业,并以铜铸马式。
二是东汉经学家、文学家马融,扶风人,恒帝时官南郡太守,博学有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乐女,后以“绛纱”为师长或讲座的代称,富有尊敬称美的意思,为纪念二位先贤,氏人以“伏波”为堂号,以“铜柱世泽、绛帐家声”为堂联。
-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马姓排第19位大姓。
-
花姓-
堂号:东平堂郡望:东平郡-
堂联:成都猛将怀远英侯-
《百家姓》注:“花姓系出华姓。
古代无'花’字通作华。
”《说文解字》注:“花字起源于北朝,后专用花草之花。
”《中国姓氏起源》载:“唐朝之前有华姓人以花华通用自改为花姓。
”望族居东平山东东平县东20里唐代有猛将花敬定,唐太宗年间,四川段子璋叛唐,他任平叛军牙将率兵征讨,以寡敌众,势如破竹,平定了叛乱。
诗圣杜甫为他作《赠花卿诗》说“成都猛将有花卿。
”-
到了明代又有了怀远人花云,骁勇绝伦,他所领导的怀远军,屡建奇功,升枢密院判,守太平安徽当涂、芜湖、繁昌等县地。
-氏人为有两位将军而感到自豪,即以郡望“东平”为堂号,以“成都猛将、怀远英侯”为堂联,亦书“成都世泽、怀远家声”。
-方姓-
堂号:河南堂郡望:河南郡-
堂联:三邑世泽六桂家声-
《风俗通》记载:“神农氏8世孙帝榆罔之长子,因协助黄帝伐蚩尤有功,被封于方山今河南嵩山一带其子孙以封地为姓。
”-《中华百家大姓源流》说:“春秋时期,方氏主要在河南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因此,方氏以“河南”为堂号。
”-
《金紫方氏宗谱》载:“唐德宗大中年间,都督长史方淑自安徽歙县回河南居住,其子方殷符任御史中丞,其孙方廷范为大唐大顺二年辛亥进士,历长溪、古田、长乐三邑。
”方廷范六个儿子俱以固始籍第进士,方仁岳、方仁载唐乾宁元年甲寅公元894年年进士,方仁瑞乾宁三年丙辰进士,方仁逸光化二年已未公元899年进士,方仁逊天祜三年乙丑公元905年进士,方仁远天祜三年丙寅公元906年进士。
其五子方仁载封为上柱国紫金光禄大夫,方廷范亦被赠封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因此以“三邑世泽、六挂联芳”为堂联。
-
于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方姓排列第62位。
-
任姓-
堂号:九真堂郡望:东安郡-
堂联:西苑世泽南海家声-
《唐书·世系表》载:“黄帝的第二十五子禺阳受封于任地今山东济宁一带后建立任国,其子孙以封地为姓。
”-
先秦时期,任姓主要在湖北、山西、陕西发展,秦汉以后逐步向江浙广东发展,而《百家姓》列任氏郡望为东安郡今浙江富春。
-任氏名人,在历史的发展中,层出不穷,其中最受人敬仰的是东汉任延,字长孙,西苑人今兰州市西,十二岁就明白《春秋》、《诗经》的意义,大家都称任延为圣童。
十九岁任会稽太守,二十三岁升为九真太守辖区在今越南清化省和义静省东部地区,当地人不知道种田和礼法,于是他教他们种田和礼法,五年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为改善,生子育女以取任姓为荣。
子孙留居当地。
以“九真”为堂号,以“西苑世泽、南海家声”为堂联。
-
于今中国以人口多少,任姓排列第59位。
-
袁姓-
堂号:卧雪堂郡望:汝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