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案的有效性》课题研究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案的有
效性》课题研究计划
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负责人:语文组XXX
一、课题实施的背景及意义
作业是教案的延伸环节,是巩固知识、培育能力、发展个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是反馈有效教案和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参照,是引导学生研究进步的阶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载体。

然而,由于农村小学教案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较低,观念落后,多年来,农村小学生的语文作业在设计上仍然只注重如何“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

这种封闭的、僵
化的、单一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另外,农村孩子家长的知识水平相对较差,对于孩子作业德概念只是有或者没有,写或者不写,只要是不动笔或者少动笔的都视之为没有作业,有些老师迫于家长的要求,尽管内心不想布置这类作业,但总是不得不找点儿抄写的任务去应付“作业”。

因此,语文作业成为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负担。

基于此,我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作业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研究的主动性,提高作业的实效性,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二、课题摘要
小学语文作业作为语文课堂教案内容的一个延伸,应该精心设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感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案的有
效性,更应关注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本文从当前XXX的
学生作业的现状出发,试图从中探究出相应的策略。

课题总体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逐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发挥他们研究的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减轻研究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创设一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研究,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

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方式。

课题研究的重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创设利于学生发展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了适合他们的作业形式,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作业兴趣,创造、发现,促进思维力、创
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研究。

我们的课题研究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准备阶段、规划设计阶段、作业有效设计的实践操作阶段和结题推广阶段。

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我们成立了课题小组。

研究时间为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小组成员分工为观察、
听课、分析、研究、交流、探索、观摩课、记录和撰写结题报告。

我们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尝试改变作业形式,注重灵活多样,听说读写并重,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语文素质;注意语文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

教师采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本校低年级的学生及教师。

研究方法包括调查分析、文献法、问卷调查、行动研究和个案跟踪研究,总结阶段则是经验总结。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遵循全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

实验的操作过程从作业设计开始,但作业不是唯一的目的。

在优化作业设计过程中,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为了保证实验实施的有条不紊,我们将实验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确立课题、选定实验班、做好课题研究前的测试与信息搜集以及实施细则、计划。

实施阶段则包括第一阶段:理论研究--对学生作业进行心理分析、找到作业设计的切入点;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活动。

研究方法:
我们应该开展教育理论研究活动,写研究体会,并推动活动的步步深入,使研究理论与教案实践相结合,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阶段:
1.调查语文作业现状及原因
2.处理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①学生能力分层设计
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是学生是否能完成作业。

有些学生不写作业的原因大致有三种:一种是研究能力较强的同学认为重复的作业很枯燥;二是研究不太好的同学可能有很多题不会做;三是一些个性懒惰的同学看到作业就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没有层次的作业会让部分同学不爱写作业。

此外,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知识和能力差异是存在的。

如果有差异的学生做着无差异的作业,也势必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受不了。

所以,在布置某些作业时,就根据所学内容,把作业分成两种或三种难度,分别布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

这样,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各得其乐,特别是那些研究差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再对作业产生反感的情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研究成绩也会慢慢地提高。

②选定合适的作业,抓住课堂教案目标
教师要提高作业与目标的相关度,使作业成为教案目标的实施和检验途径。

应该时刻关注文本独特的语言现象,在教案目标指导下设计作业,创造性使用作业本。

这样,语言训练随着年级提高不断螺旋上升。

许多教师选择教材配套的一些补充
练作为布置作业的主要内容,然而,补充练中的作业与教案目标相关联的程度不高,甚至有些题目无益于教案目标的达成。

教师要善于选择或定制合适的作业题目,剔除可有可无的作业题。

③课内练与课外练相结合
语文素养“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因此,要提高课堂时间里的作业效率,及时指导反馈,课后回忆巩固,达到既定目标。

④注意作业设计的实践性
作业设计要注意实践性,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