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SM安装说明书样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设备验收及保管---------------------- 2
2 CZK150-13.24/0.981/0.32型汽轮机本体安装----------------------------------------- 4
3 主机供油系统设备安装-------------- 40
4调节保安系统部分安装--------------- 45
5 DEH数字电液控制系统安装----- 49
设备验收及保管
1.1 开箱验收和检查
货物到达现场, 用户应按”铁路运输清单”及时清点、验收所到货物件数及外观情况。
如发现所到货物与”铁路运输清单”不符,有丢失、损坏时, 应立
即向铁路运输部门索要证明运输时有丢失、损坏的运输记录文件, 文件必须是铁路运输部门认可的、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文件, 最迟在十五日内送达本公司, 本公司依据证明文件向铁路部门进行索赔善后处理, 否则, 一切责任由收货单位承担。
在每批设备到达现场两个月内, 由用户通知本公司, 本公司保证及时派人进行清点交接。
用户若不及时通知本公司自行开箱清点, 在今后安装过程中如发现设备遗失、损坏或缺少零部件等问题时, 恕本公司对此概不负责。
如果用户已按时通知本公司, 而本公司一个月内又未派人进行点交, 用户可自行开箱检查, 并对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
这些问题待本公司确认后, 由本公司负责处理。
开箱验收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地进行。
在开箱过程中要有本公司、电厂和安装公司的专业人员共同参加, 各负其责, 按顺序逐项清点, 并作好记录。
验收后由三方人员共同写出并签署点交纪要。
在开箱验收过程中, 对设备要进行严格检查, 发现设备有锈蚀损伤等问题要及时处理。
特别是转子、汽缸的加工表面, 汽封、轴承、阀门、调节部套、各种仪表及所有的辅机设备都要进行全面的宏观检查, 发现问题, 要认真及时处理。
1.2 交接前后设备在现场的保管和维护
1.2.1 设备交接前的保管
设备到达现场后, 应由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人员对设备进行分类, 分库妥善保管, 防止日晒雨淋; 在冬季应将设备存放于温度为5℃以上的环境下保管, 防止变形。
在现场运送过程中, 应防止碰撞等现象发生, 不得将两箱或两箱以上的箱子重叠堆放和运送。
同时应建立合理的保管制度, 防止火灾、水灾及各种有害物质的腐蚀。
1.2.2 设备移交后的保管
设备移交后, 用户应将设备分类入库, 按制度进行保养。
同时, 应根据设备的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检查制度和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
对重要零部件, 如转子、调节部套、主汽阀、轴承、仪表及大螺栓等严禁在露天存放; 库房存放时, 必须保证库房干燥。
汽轮机转子是汽轮机的重要部件, 存放时不得受到其它物品的砸、压; 运输时不得出现大的窜动; 存放时必须定期转动180°; 存放不应太久, 一般以不超过三个月为宜, 而且应及时检查油封情况, 发现有锈蚀时应及时处理。
大型部件如汽缸、隔板、隔板套、汽封箱等存放时必须放置平稳、支垫合理, 水平中分面应保持水平, 水平度不大于3mm/m。
部套的底部距地面最小距离应大于300mm。
加热器、排汽装置、冷油器、抽汽器等设备不允许有积水。
按设备特点, 水平或垂直斜度应小于3mm/m; 如有堵板的设备, 要密封好; 已充氮的容器要保持表压, 使充氮保护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对所有部套应定期保养, 一般以六个月为宜。
对当地气温条件较差的应根据当地条件及时保养, 严禁锈蚀。
如发现锈蚀应及时处理, 并缩短保养期。
所使用的各种防腐油脂, 使用前要进行检查, 严禁使用过期或不合格品。
2 CZK150-13.24/0.981/0.32型汽轮机本体安装
2.3 基础验收及垫铁布置
2.3.1 基础验收
2.3.1.1 基础的自振频率应避开机组一阶临界转速。
2.3.1.2 机组安装之前基础应浇筑完毕, 基础地脚螺栓及其套管组件、机
组定位锚固板以及主汽( 再热) 调节联合阀支架和梁均应浇制完成。
2.3.1.3 基础的纵向、横向中心线应符合设计要求。
2.3.1.4 基础表面应平整, 无钢筋外露, 无裂纹蜂窝麻面, 不应有水泥砂浆封面。
2.3.1.5 基础预埋件锚固板, 地脚螺栓的标高及中心线应符合图纸要求。
安装过程中, 机组中心线及标高以此为依据。
2.3.1.6 汽轮机基架下混凝土标高与排汽装置基础标高应符合设计院设计要求。
2.3.1.7 为便于观测运行后基础情况, 特别是监测不均匀下沉量, 必须做好参考点。
2.3.2 垫铁布置
2.3.2.1 基础验收合格后, 应按垫铁布置图( 139.905Z-21) 的要求划出垫铁位置, 按图要求布置垫铁。
同时请参考地脚螺栓( K07A.161Z) 、基架( 139.162Z-21) 。
2.3.2.2 要求垫铁平整, 无毛刺卷边。
2.3.2.3 与垫铁接触的基础表面无砂浆层或渗透在基础上的油垢。
2.3.2.4 垫铁与基础表面接触面积在80%以上且四周无翘动。
2.3.2.5 按轴系找中图计算并调整各垫铁的标高及扬度。
2.3.3 基架布置
2.3.3.1 按基架( 139.162Z-21) 的要求, 对基架进行检查并在垫铁上布置基架, 要求:
a 基架上的灌浆搭子不应与可调垫铁干扰碰撞。
b 垫铁与基架接触面要求均匀, 接触面积大于75%。
c 接触面要清洁。
2.3.3.2 校准基架水平及标高, 同时按基础预埋锚固板的标记拉钢丝找正
基架纵向和横向中心线偏差应在1mm之内。
2.4 滑销系统检查及调整
2.4.1 基架与低压外缸及前轴承箱配合情况的检查
将基架分别就位于相应的垫铁上, 并将低压外缸三段及前轴承箱在相应的基架上就位, 检查接合面间隙, 要求0.05mm塞尺不入。
如间隙超差, 可经过调整基架下垫铁进行消除。
2.4.2 滑销系统间隙调整
汽轮机滑销系统间隙要求要满足以下图纸中的关于滑销的要求间隙,前轴承箱( 139.061Z-21) 、汽轮机垫铁( 139.905Z-21) :
2.4.3滑销系统说明
机组在启动、运行和停机时, 为了保证汽轮机各个部件能正确的膨胀、收缩和定位, 同时保证汽缸和转子正确对中, 设计了合理的滑销系统。
机组膨胀的绝对死点在低压缸的中心, 由预埋在基础中的两块横向定位键和两块轴向定位键限制低压缸的移动, 形成了机组的绝对死点。
高中压缸由四只猫爪支托, 猫爪搭在前轴承箱和中轴承箱上, 猫爪与前轴承箱、中轴承箱经过键配合, 猫爪能够在键上能够自由滑动。
高中压缸与前轴承箱、高中压缸与中轴承箱之间用定中心梁连接, 机组膨胀时, 低压缸中心保持不变, 从低压缸的中心向两侧膨胀。
中轴承箱由两块横键和两块纵键形成机组的相对死点, 经过定中心梁推动高中压缸、前轴承箱向调
2.5 低压外缸安装
2.5.1 低压外缸安装前应做好的工作
2.5.1.1相应凝汽器已就位, 与低压外缸排汽口连接的补偿节应预先装焊于凝汽器喉部, 以备与低压外缸排汽口相连接。
2.5.1.2 相应抽汽管等内部配管应吊入凝汽器喉部内。
2.5.2 低压外缸下半接配
2.5.2.1 就位
将低压外缸后部( 调) 下半、低压外缸中部下半、低压外缸后部下半( 电) 分别在相应的基架上初步就位, 在低压外缸下半垂直法兰面处敷设涂料; 调整基架下垫铁使三段汽缸在垂直中分面处的水平中分面平齐。
要求: 高低错位值小于0.05mm, 各段汽缸的纵横向水平在0.05mm/m之内( 其中, 横向水平偏差方向应一致) , 汽缸下半撑脚与基架间间隙0.04mm塞尺不入。
2.5.2.2测量基准
在低压外缸电、调端之间架上钢丝(钢丝中心应与机组理想中心线重合)。
注意: 按本安装说明书使用钢丝作为找中基准, 应考虑钢丝挠度。
2.5.2.3 中心调整
a.以钢丝为中心, 找低压外缸后部( 调) 下半中心。
要求: a=b, 允差0.05mm, c=(a+b)/2, 允差0.10mm。
在低压外缸( Ⅰ) 后部( 调) 下半内、汽封洼窝处测量。
b.以钢丝为中心, 找低压外缸中部下半中心。
要求: a=b, 允差0.05mm, 偏差方向与低压外缸后部( 调) 下半一致, 在低压外缸中部下半左右两侧低压2#内缸垂直定位块处测量, 做好测量点标记。
c.以钢丝为中心, 找低压外缸后部( 电) 下半中心。
要求: a=b, 允差0.05mm, 偏差方向与低压外缸后部( 调) 下半一致, 在低压外缸后部( 电) 下半汽封洼窝处测量。
2.5.2.4垂直结合面间隙检查
要求: 把紧垂直中分面1/3螺栓, 垂直中分面间隙应0.05mm塞尺不入。
2.5.2.5 接配
连接低压外缸下半三段, 把紧其余螺栓, 装入相应的偏心定位销组件, 并将偏心衬套与缸体点焊。
2.5.2.6中心复测
低压外缸下半接配后, 复测低压外缸中心。
要求: 低压外缸下半与钢丝同心, 在汽封洼窝处测量。
2.5.2.7 水平中分面平面度及横向水平调整
经过调整基架下平面垫铁, 来保证水平中分面的平面度。
要求: 低压外缸下半水平中分面平面度小于0.25mm。
利用等高垫铁、平尺及水平仪复查低压外缸水平中分面横向水平。
要求: 低压外缸横向水平均应为0mm/m, 允差0.05mm/, 电调端横向水平偏差方向应一致。
注意: 若低压外缸水平中分面横向水平超差, 经过调整基架下平面垫铁来调整。
2.5.3低压外缸上半接配
2.5.
3.1水平中分面间隙检查
将低压外缸后部 (调)上半、低压外缸中部上半、低压外缸后部( 电) 上半垂直中分面敷设涂料, 分别吊到低压外缸下半相应位置上就位, 装入水平中分面定位螺栓, 检查水平中分面间隙。
要求: 自由状态下水平中分面间隙, 0.30mm塞尺不入, 把紧水平中分面1/3螺栓, 要求水平中分面间隙0.05mm塞尺不入。
2.5.
3.2垂直结合面间隙检查
要求: 把紧1/3垂直中分面螺栓间隙0.05mm塞尺不入, 然后把紧其余螺栓, 垂直中分面螺栓间隙0.03mm塞尺不入。
2.5.
3.3 接配
把紧低压外缸上半垂直中分面螺栓后, 装入相应的偏心定位销组件, 并将偏心衬套与缸体点焊。
注意: 电、调端低压外缸内的润滑油管、顶轴油管的必须清理检查, 对焊缝进行全面检查。
避免由于油管路脏, 将来对轴承有损害。
2.5.4轴向位置调整
调整低压外缸下半相对轴承箱轴向位置, 平行度允差0.10mm。
参见图纸汽轮机通流图( K07A.000.3Z)
2.6 前、中、后轴承箱安装
2.6.1前、中、后轴承箱就位
轴承箱清理, 特别对轴承进油管必须彻底清理干净, 对轴承箱上的热控进出孔和相关专业的孔, 有各专业专工核实所需孔, 与所用孔对应检查核实。
轴承箱按电力规程做煤油渗漏试验。
2.6.2前、中、后轴承箱就位前应先将垫铁, 按垫铁布置图139.905Z-21摆放整齐, 其安装位置应确认无误。
2.6.3前、中、后轴承箱与基架组合
2.6.
3.1前、中、后轴承箱与基架的接触面积均匀达75%, 轴承箱基架接合面间隙0.04mm塞尺不入。
由于温度对接触面积影响较大, 经现场处理合格后, 清理干净, 按图纸要求涂抹润滑油。
将涂料均匀的涂抹在接触面上。
润滑油采用二甲基硅油:
配比量: 二硫化钼50% 二甲基硅50% ( 用户自备)
2.6.
3.2前、中、后轴承箱与基架组合好后, 按图示要求配准导向键与键槽之间的间隙和压脚间隙, 见图139.162Z-21和质量证明书。
将前、中、后轴承箱与基架组合好, 保证好前、中、后轴承箱与基架的相对位置, 将压脚与前轴承箱间加一临时垫片后, 用螺栓将台板与前、中、后轴承箱紧固成一体。
2.6.4将紧固好的前、中、后轴承箱整体就位
保证中轴承箱内2#轴承瓦窝与后轴承箱3#轴承瓦窝中心线间距符合图纸( K07A.000.1Z) 中4660mm的要求。
保证前轴承箱内1#轴承与中轴承箱2#轴承中心线间距符合图纸( K07A.000.1Z) 中4660mm的要求。
2.6.5测量基准
在前轴承箱调端与后轴承箱电端之间架上钢丝(钢丝中心应与机组理想中心线重合)。
2.6.6 轴承箱左右调整
2.6.6.1调整前轴承箱相对钢丝中心, 在轴承箱电端挡油环洼窝处测量。
2.6.6.2 调整中、后轴承箱相对钢丝中心, 在轴承箱调、电端挡油环洼窝处测
量。
前轴承箱:
调端: a=b=c
电端: a=b=c
允差0.03mm, 偏差方向一致。
中轴承箱:
调端: a=b=c
电端: a=b=c
允差0.03mm, 偏差方向一致。
后轴承箱:
调端: a=b=c
电端: a=b=c
允差0.03mm, 偏差方向一致。
注意: 各横向水平用平尺在中分面测量, 测量位置按图做出标记, 为了测量条件一致, 测量水平时, 汽缸内无任何部套, 横向扬度应方向一致, 各段差数不得超过0.05mm/m。
中轴承箱扬度与2#转子轴径扬度一致。
前轴承箱扬度应前扬, 扬度值应与该轴承处实测轴颈扬度一致。
各轴承箱标高可根据质量证明书转子扬度值计算。
2.7找中轴瓦( 136.617Z) 、 2#、 3#轴承安装
2.7.1 检查轴瓦、轴承外圆处垫块与轴承洼窝接触情况
2.7.1.1 在轴承下半壳体外圆处的垫块上涂上红丹粉, 并分别将支持轴承下半在轴承箱内相应洼窝处就位。
注意: 轴承电调端方向, 不得装反。
洼窝测量点打印标记。
2.7.1.2 对研轴承下半壳体外圆处的垫块与轴承洼窝, 检查其接触情况。
要求: 研磨垫块接触面积应不小于总面积的75%。
2.7.2 找中轴瓦与 3#轴承找中心
2.7.2.1 在找中轴瓦、 3号支持轴承巴氏合金内孔上涂上润滑油, 将低压转子吊放在找中轴瓦、 3号支持轴承内。
2.7.2.2 分别测量低压转子相对低压外缸电、调端汽封洼窝的中心和后轴承箱电调端油挡洼窝的中心。
要求: a-b=0~0.05 mm c-(a+b)/2=0~0.05mm
允差0.03mm, 偏差方向一致。
应经过增减轴承下半壳体外圆处的调整垫片予以调整, 此时应保证轴承下半壳体外圆处的垫块与轴承洼窝的接触面积仍不小于总面积的75%。
2.7.3 3#轴承与相应轴颈及轴承箱上盖间的配合间隙。
2.7.
3.1合上3#号支持轴承上半, 检查轴承水平中分面间隙。
要求: 自由状态下水平中分面间隙应0.03mm塞尺不入。
2.7.
3.2 合上轴承箱上盖, 检查3号支持轴承与相应轴承箱上盖间配合间隙, 应符合图纸所示的技术要求。
2.8 1#、 2#轴承及发电机前轴承( 4#轴承) 安装
2.8.1 检查1#、 2#、 4#支持轴承外圆与轴承洼窝接触情况
2.8.1.1 在轴承下半壳体外圆处的垫块上涂上红丹粉, 并将轴承下半在前箱洼窝处就位, 并将找中轴瓦下半在中轴承箱内相应洼窝处就位。
注意: 轴承电调端方向, 不得装反。
洼窝测量点打印标记。
2.8.1.2对研1号支持轴承下半壳体外圆处的垫块与轴承洼窝接触情况。
要求: 接触面积应不小于总面积的75%。
2.8.2 1号支持轴承找中心
2.8.2.1 在轴承巴氏合金内孔上涂上润滑油, 将高压转子转子吊放在1号支持轴承内。
2.8.2.2测量高中压转子相对高中压外缸电调端汽封洼窝的中心及前箱和中箱的油挡洼窝中心。
要求: a-b=0~0.05 mm c-(a+b)/2=0~0.05mm
允差0.03mm, 偏差方向一致。
应经过增减轴承下半壳体外圆处的调整垫片予以调整, 此时应保证轴承下半壳体外圆处的垫块与轴承洼窝的接触面积仍不小于总面积的75%。
2.8.2.3 检查轴承与相应轴颈及轴承压盖或轴承箱上盖间的配合间隙。
2.8.2.4 合上支持轴承上半, 检查轴承水平中分面间隙。
要求: 自由状态下水平中分面间隙应0.03mm塞尺不入。
2.8.2.5 检查并调整1号支持轴承与相应轴颈间配合间隙, 详见图纸139.050Z、 136.617Z、质量证明书中”轴承间隙调整技术要求”。
2.8.3发电机前轴承安装同上
注意: 轴承安装时, 必须对各轴承进行全面清理, 避免存在加工铁屑或杂质。
顶轴油进油通道必须清理干净, 丝堵和管接头组安装, 检查测温元件的安装孔, 轴承进出油口尺寸及节流孔板尺寸复测。
轴瓦着色检查, 推力瓦块厚度尺寸测量, 用压铅丝方法实测过盈值。
详见: 质量证明书的技术要求。
2.9试放转子检查联轴器中心
2.9.1 转子就位前的准备工作
2.9.1.1转子的清理检查
将高中压转子、低压转子防绣油等彻底清理干净, 对转子的椭圆度、不
柱度进行测量并作记录; 测量轴颈直径尺寸, 测量联轴器止口尺寸, 以备轴承顶隙值和联轴器连接时核实。
对各转子加装平衡块的位置做记录, 并检查锁紧情况; 检查动叶片配合情况。
2.9.1.2将支持轴承内孔清理干净, 放少许透平油, 油质应保持清洁; 将各转子轴颈擦干净, 分别吊放在各自对应的支持轴承内。
2.9.2调整联轴器中心
高中压转子以低压转子联轴器找中心,要求见质量证明书。
沿圆周: 图示a、 b、 c、 d对于高中低压转子任意两数值之差不大于0.05mm 沿端面: 图示Ⅰ、Ⅱ、Ⅲ、Ⅳ对于高中、低压转子任意两数值之差不大于0.03mm
高中压转子, 相对前、中轴承箱油挡洼窝中心, 要求如下:
a=b=c
允差0.03mm, 偏差方向一致。
: 0.03mm.
在研磨轴承垫块时, 应将下部垫块先装入一块0.03mm调整垫片, 待下部垫块接触点研达到要求后, 拆下0.03mm调整垫片, 以保证下部垫块与轴承洼窝间隙。
当达到要求后, 检查高压转子、低压转子跳动量和联轴器端面瓢偏值, 详见质量证明书。
注意: 轴系找中心, 两联轴器之间不能上张口。
在保证联轴器找中要求的情况下, 调整轴颈扬度。
2.9.3检查1#轴径扬度与前轴承箱扬度
调整前轴承箱扬度, 使其等于高压转子调端轴颈的扬度, 允差0.05mm/m。
注意: 在两个扬度不一致的的情况下, 经过调整前轴承箱下的可调垫铁来保证。
每次调整后, 都必须用红丹检查下半轴承垫块与轴承洼窝的接触情况, 如接触面积达不到75%, 必须处理。
2.9.4测量各转子轴颈处的扬度值, 并做好记录。
复测轴颈扬度, 若扬度与设计不符, 以高中压转子和低压转子联轴器找中心为准。
2.10 低压内缸安装( 139.020Z-3) 安装
2.10.1低压内缸的测温元件孔、疏水孔、抽汽口孔进行检查, 现场热控专工和汽轮机专工要对以上汽缸上的孔, 必须对应核实。
2.10.2低压内缸上下半合缸, 详见139.020Z-3技术要求。
2.10.3低压内缸键槽与导向键之间的间隙配合符合图纸要求, 详见139.020Z-3, 把低压内缸落到低压外缸下半缸内。
用假轴或钢丝测量内缸的进汽、排汽处的隔板洼窝 , 要求a、 b、 c 三点一致, 允差0.10。
2.11 低压缸负荷分配
2.11 低压缸负荷分配
2.11.1概述
做负荷分配时, 汽缸应以下半空缸( 含低压内缸下半) 加低压台板。
除此应无任何设备和外力。
先调整转子扬度。
负荷调整要求见质量证明书。
2.11.2操作说明
2.11.2.1技术准备
将各测力计的压缩值, 按制造厂提供的每只测力计的数值转换成直角坐标曲线, 注意每个测力计与其数值表格是一一对应的, 如以下简图所示:
用测力计的压缩曲线, 现场使用时只用升程曲线, 不用回程曲线。
: #
1000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mm
横坐标为百分表读数, 纵坐标为对应的受力值, 每个测力计要画2张曲线, 测力计编号与曲线表编号一致, 一张为技术人员使用, 一张为工人操作时使用。
2.11.2.2工作准备
准备转动测力计用的扳手十个, 每个台板处用一个。
将测力计分别装入汽缸孔内, 其位置在排汽缸的台板处, 每个台板两个测力计, 要求测力计的端面露出台板内表面15mm左右。
将厂供测力计支柱, 按测力计端头距基础高度距离, 截短到实测长度, 截顶柱时应留上部有凹窝的部分, 去掉下部端头平面部分。
将截好的顶柱分别放到测力计的下方中心处。
并将硬质合金块分别装在顶柱的凹窝内。
在测力计上部装入百分表使每个百分表压缩2.0mm, 旋转测力计使每个测力计受力0.02mm。
在每个台板处, 装架监视汽缸抬高量的百分表, 每个台板处装一个。
测力计安装图
测力计支柱
2.11.2.3做负荷分配
做负荷分配时, 要有专人指挥, 统一行动, 每个基架台板处应有1~2人操作, 不得单独行动, 按每次受力200kg的力同时调测力计, 调完一次后再进行第二次测力计调整, 仍按受力200kg的力调整, 依次继续调整, 如果, 个别台板在调整时已经抬起, 其它台板仍没有起来时, 在逐次调整时保持该台板测力计的最大受力值, 直至各台板下垫铁全部脱空不受力, 使汽缸重量全部承受在测力计上。
由技术人员记录各测力计受力值, 计算总重量。
按重量分配:
调整测力计, 达到受力要求, 同时, 使汽缸中心满足要求。
要求每个台板上测力计受力差不超过300kg, 横线上两个台板受力差不超过500kg。
用等高铁和大平尺、合像水平仪测量横向水平, 重向水平, 均做记录。
汽缸汽封处洼窝中心合格, 各处受力达到要求, 负荷分配合格, 作记录。
2.11.2.4垫铁与测力计转换:
将垫铁按要求摆放好, 轻轻打入斜垫铁×, 使各组垫铁受力均匀, 汽缸抬高量约为0.02mm, 待全部垫铁都调整好后, 紧地脚螺栓, 紧地脚螺栓后使汽缸下降0.02mm, 同时监视测力计读数应不变, 如发生变化能够用打垫铁的办法调整。
原则是: 紧好地脚螺栓后, 测力计百分表读数不变、汽缸中心不变, 汽缸高低不变。
地脚螺栓紧力约为100kgM, 台板与汽缸间、垫铁与垫铁间、垫铁与台板间没有间隙接触面积达75%以上, 刮研三级要求, 经用0.04mm塞尺检查不入接。
汽缸前后垂直键安装合格。
技术人员记录各项数值。
当负荷分配与汽缸横向水平发生矛盾时, 以负荷分配和汽封洼窝中心为主。
负荷分配是严肃细致的工作, 必须认真对待。
负荷分配后应调整其联系螺栓与垫片间的间隙0.1~0.2mm。
2.11.3保证转子的轴向扬度。
2.12垫铁转换
低压缸负荷分配合格后, 进行垫铁转换, 紧地脚螺栓。
垫铁转换时应保证汽缸台板高度值不变; 测力计受力值不变; 能够经过调整垫铁来达到, 紧地脚螺栓的紧力应为100Kg.M。
处理垫铁与台板间隙, 当台板垫铁转换完成后, 垫铁与台板间有大于0.04mm间隙时应处理。
处理时, 每块台板上允许拆下一组垫铁处理间隙, 经过研磨接触面达到要求。
处理好后, 再处理另一组垫铁, 处理完检查合格, 再处理另一块台板; 直至全部处理完。
复查中心转子扬度, 汽缸前部的横向水平作记录。
2.13低压各级隔板及分流环安装
2.1
3.1隔板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
2.1
3.1.1 检查隔板与低压内缸下部定位键配合尺寸,达到图纸要求。
2.1
3.1.2 放置工艺支撑键将支撑垫片安装在隔板下半, 注意左右相应位置, 吊入隔板下半, 保证下支撑垫片与内缸的隔板搭子水平面均匀接触, 且结合面处0.02mm塞尺不入。
2.1
3.1.3 中分面间隙检查
合上隔板上半, 检查水平中分面间隙。
要求: 自由状态下应0.05mm塞尺不入; 把紧水平中分面螺栓, 检查水平中分面间隙, 应0.03mm塞尺不入。
2.1
3.2 隔板就位找中心
2.1
3.2.1 测量基准在中轴承箱调端与后轴承箱电端架上钢丝, 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 允差0.03mm, 在高中压外缸电、调端汽封定位孔处测量。
2.1
3.2.2 中心、水平调整
经过增减支撑垫片厚度调整隔板相对钢丝的中心。
要求:
a﹑a-b=0.05-0.10, c-(a+b)/2=0.05-0.10, 允差0.03mm, 测量隔板洼窝;
b﹑隔板与低压内缸水平中分面左、右高度差一致, 允差0.10mm。
a﹑a-b=0.05-0.10, c-(a+b)/2=0.05-0.10, 0.03mm
2.1
3.2.3 在下支撑垫片上打印垫片厚度和数量, 并用螺钉把紧在隔板搭子下半相应位置上。
要求支撑垫片与低压内缸下半水平面均匀接触, 且结合面处0.02mm塞尺不入, 膨胀间隙值详见图隔板总图所示。
2.1
3.2.4 按低压隔板总图( K07A.101Z) 要求配制隔板支撑键上部垫片及膨胀间隙, 并用螺钉把紧在隔板上半相应位置上。
2.1
3.2.5 中心复测复查各级隔板相对钢丝的中心。
要求: a-b=0.05~0.10mm c-(a+b)/2=0.05~0.10mm。
2.1
3.3 分流环( G18.044Z) 安装
2.1
3.3.1分流环安装时, 发电机侧有硬印, 不能装反。
2.1
3.3.2中分面间隙检查
合上分流环上半, 检查水平中分面间隙。
要求: 自由状态下应0.05mm塞尺不入; 把紧水平中分面螺栓, 检查水平中分面间隙, 应0.03mm塞尺不入。
2.1
3.3.3 保证K07A.101Z 中的分流环安装图的间隙要求。
2.14 低压缸端部外汽封( K07A.069Z) 安装
2.14.1 低压缸端部外汽封下半就位
将电、调端低压缸端部外汽封下半在低压外缸电、调端汽封端面上预就位。
合上低压缸端部外汽封上半把紧水平中分面螺栓, 检查水平中分面间隙要求: 水平中分面间隙必须小于0.03mm。
2.14.2 低压缸端部外汽封就位找中心
2.14.2.1 测量基准
在低压外缸两端架上钢丝, 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 允差0.05mm, 在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
2.14.2.2 中心调整
调整低压缸端部外汽封, 使其与钢丝同心
要求: a=b, c=(a+b)/2-0.10, 允差0.0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