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测试卷(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测试卷
(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
1、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2、一束光线穿过玻璃三棱镜的四幅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3、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B.雨后彩虹是由于光发生反射形成的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D.放大镜成像是由于光发生色散形成的
4、黑板上的同一个字,有些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些座位上的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
A.教室光线亮度不够B.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C.黑板产生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D.以上说法都不对
5、(2018年娄底)卷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B. C. D.
6、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如图7所示,一小球以1m/s 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
A.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B.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C.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D.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图7
7、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5 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8、下列现象中与平面镜成像原理一致的是
9、(2009年上海竞赛题)如图所示,水池的宽度为L,在水池右侧距离池底高度H处有一激光束,水池内无水时恰好在水池的左下角产生一个光斑。

已知
L=H。

现向水池内注水,水面匀速上升,则光斑()
A.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小于水面上升速度
B.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大于水面上升速度
C.减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大于水面上升速度
D.加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小于水面上升速度
10、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B.C.D.
水中倒影日食形成小孔成像铅笔"折断"
1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12、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
确的是()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
13、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界面发生了折射,下图中正确的是:
14、2010年1月15日
傍晚,福州市上空出现
"带食日落"的日环食奇
观,如图1所示,一轮"金钩"状的太阳十分壮丽。

.这个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15、"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
A、光的传播速度太快
B、光发生了反射现象
C、光发生了折射现象
D、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1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17、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
18、如图4所示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水中倒影B.鱼看起来升高了C.钢笔错位D.手被放大
二、填空题(共10道总分30分)
19、东湖公园的湖边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湖水清澈见底,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形成的,"清澈见底"是由于光的形成的。

20、如图6所示,桥通过平静的水面成像,半圆形桥孔与其像合在一起构成圆。

桥长45 m,则桥的像长m。

正中大圆直径为l0 m,则大圆顶部到水面的距
离为m。

21、师生用来整理仪表仪容的镜属于
镜,汽车车窗外的后视镜属于球面镜中的
镜.
22、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如图所
示,这束光线在水与空气的界面时发生了反射与折射,则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是,反射角是。

23、如图8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8乙),则光屏上就出现.
24、(2012•吉林)天黑了,小明打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同时,小丽玩起了手影游戏(如图所示),墙壁上的"大雁"是由于光的形成的.
25、身高为1.5m的小明站在高1m的平面镜前2 m处,他在镜中像的大小为▲m;若人以0.5 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2s后人与像之间的距离为▲m,此时像的大小▲(变小/ 不变/变大)。

26、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_ _的缘故,且每一条反射光线都_ _反射规律(填"遵守"或"不遵守")
27、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

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_________ (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28、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m/s.在银河系中,最邻近太阳的恒星是半人马星(又叫做"比邻星"),从半人马星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4.2年,则半人马星到地球的距离为_______光年.
三、试验题(共4道总分16分)
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6所示。

A、B是两个相同的蜡烛,C是玻璃板。

(1)实验中,发现A蜡烛成两个像,这两个像之间的距离是由_________决定的。

(2)上表是小明实验中记录的部分实验信息。

①由表中的信息可知,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②分析表中的信息,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若把B蜡烛也点燃,看到的像不清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棋子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以A棋子为成像物体。

(1)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好处是____。

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可用手电筒对着______(A/B)棋子照射。

(2)将A棋子固定,小心地移动B棋子,直到与A棋子的像____为止,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将棋子A逐渐远离玻璃板,则像的大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__移动(向右/向左/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转向自己/转离自己/不动)。

(5)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观察到棋子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较亮的像是光线经玻璃板______(靠近自己的一侧/另一侧)反射面反射形成的。

(6)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_____的位置,______(直接/透过玻璃板)观察卡片上有无棋子A的像。

31、
如图12所示,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F 是两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12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若将AO向ON靠近,则OBON.(选填"靠近"或"远离");
(2)如图12乙,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则(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
(3)要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需测出图12甲中的反射角∠(填写字母)和入射角大小,如这二个角相等,则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你认为这样做需改进的地方有:
32、
(南宁
中考)
如图
是探
究平
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______(填"前"或"后")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四、简答题(共4道总分16分)
33、上海世博会上,意大利展馆展放着一辆新型小轿车,为了让参观者能清楚地看到轿车底盘的复杂结构,展览人员巧妙地把轿车倾斜着支撑在大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这里应用了初中物理知识。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探索绿色环保、低能耗、低污染的城市发展模式。

从我做起,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你应该怎么做?请提一条建议:
34、有时,坐在教室某处的学生因看到黑板某处一
团亮光而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其原因是________,
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一
条改变这种现状的建议:________.
35、(2007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图9是李
阳把刻度尺直立在玻璃镜面上拍得的一张照片,请根据照片上的信息,估算一下玻璃镜的厚度,并说明估算的依据。

36、为了探究同一个物体影子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小明利用器材:两个相同的飞机模型、手电筒、白墙进行实验,如图2-1-3你认为小明应该怎样进行探究呢?你会找到什么规律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
1、
A
2、
B【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光线经过的第一个界面时是由空气进入玻璃,根据光线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线经过第二个界面时是由玻璃进入空气中,由光的折射规律,此时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A、在图中右侧面,光线发生折射时,根据折射定律得知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分居法线两侧,图中光路违反了折射定律.在左侧面应发生折射,光线方向改变,故A错误.
B、图中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左侧面,光线与界面垂直,方向不变,符合光的折射规律,故B正确.
CD、光线在左侧面折射时,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均小于入射角,均不符合折射定律.故C、D错误.
故选B.
C【考点】光的色散;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1)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其实质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光经过不均匀的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4)放大镜是凸透镜,会对光发生折射而成像.
【解答】解:A、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同,都是3×108m/s,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属于光的色散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放大镜成像是属于透镜对光的折射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4、
B
5、
B
【解析】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鸟巢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B正确;C、水面折枝,是由于水面下的铅笔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反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所以属于光的折射,故C错误;D.故宫日晷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
B点拨: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由①位置运动到②位置时,分别作出小球在两个位置所成的像和,说明像由位置运动到了位置,且由答图2可以看出到的距离与①到②的距离相等,故像在竖直向下运动,且速度大小与球运动速度相同。

7、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等大的虚
像.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并且成像原理是利用光的
反射,故选C.
【答案】C
8、
B
9、
A
【解析】:在水面匀速上升过程中,入射角不变,由折射定律可知折射角r不变。

设光斑移动距离x,光斑与法线之间距离y,水面上升高度h,则有
tan r=y/h,tan i=(y+x)/h,联立解得x=h(tani—tan r)。

显然,当水面匀速上升时,光斑匀速向右移动;由于tani<1,tani—tan r<1,所以光斑移动速度小于水面上升速度,选项A正确。

【名师点评】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及其相关数学知识的应用与运算。

10、
A
11、
【解析】
试题分析: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将纸板沿ON向后转动板B,这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要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我们可以改变入射角即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观察并测量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多次测量找到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沿ON向后转动板B,故选B。

考点: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2、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物靠近镜,像也靠近镜,物远离镜,像也远离镜,像与物到镜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解:(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
(2)某同学从远处走向平面镜,人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像到平面镜的距也减小,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也是减小的.
故选A.
【点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这些特点可以理解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充分利用数学上对称的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3、
D
14、
A
15、
B
16、

17、
A
【解析】A.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 符合题意;
B.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 不符合题意;
D.水球相当于凸透镜,人透过水球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A
二、填空题(共10道总分30分)
19、
直线传播;折射。

【分析】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物体的阻挡时,形成该物体的影子;
②池底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

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

【解答】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柳树的枝叶挡住了光线的传播,所以有了树荫的形成,即“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清澈见底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现象而形成的虚像。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现象,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要正确对不同光现象进行区分。

20、
45、5
21、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凸面镜和凹面镜.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平面镜成的像与物等大,凸面镜具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因平面镜成像与物等大,所以整理仪表仪容的镜应该是平面镜;
汽车车窗外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利用了对光发散的原理,可以扩大视野,从而更好地注意到后方车辆的情况;
故答案为:平面;凸面.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根据各种镜子的工作原理,结合生活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22、
OA OC 43○
23、
红、橙、黄、绿、蓝、靛、紫(或七种)红色
24、
解:
①小明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②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故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反射;直线传播.
25、
1.5、2、不变
26、
漫反射遵循
27、
80°;向右点拨:(1)由“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90°﹣50°=40°。

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4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80°。

(2)当液面发生变化下降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反射光斑将向右移到A的位置,如答图3所示:
答图3
28、
,4.2.
三、试验题(共4道总分16分)
29、
(1)玻璃板的厚度(1分)
(2)①1mm②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2分)
(3)像的亮度一定;(1分)
点燃B蜡烛,像的背景变亮,像与背景的亮度差异变小。

(1分)
30、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A重合像和物的大小相等不变不转向自己靠近自己的一侧B 直接
【详解】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棋子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物体成像要清晰,就必须让物体(棋子)有足够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所以用手电筒对着棋子A照射;
(2)将A棋子固定,小心地移动B棋子,直到与A棋子的像完全重合为止,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等大;
(3)因为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等大,所以将棋子A逐渐远离玻璃板,则像的大小不变;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A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不变,根据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A 的像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也不变,所以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不移动;
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小明的头部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减小,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可知小明的像会转向自己;
(5)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前面靠近自己的玻璃表面反射的光较多成的像较亮,后面的玻璃表面由于光的反射后,物体反射的光减弱,故成的像较暗;
(6)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可以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棋子A的像,如果有,则为实像,否则,为虚像。

31、
(1)1分,靠近
(2)3分,不能(1分)、反射光、入射光、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分)
(3)3分,BON(1分)、测一次不能得出结论,应改变角度的大小,测量多次,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2分)
32、
(1)刻度尺位置(2)前等效替代法(3)虚(4)不变
四、简答题(共4道总分16分)
33、略
34、
发生了镜面反射将黑板面弄粗糙一些(或换成毛玻璃黑板,或暂时移动一下自己的位置)(意思相近可得分)
35、
(1)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镜中刻度尺的像与镜面上的刻度尺之间的距离等于镜厚的2倍.根据该距离的大小,就可估侧镜子的厚度。

36、
方法是:当两飞机和白墙保持相同距离时,比较两手电筒到飞机不同距离时的影子的大小(其他方法也可)。

规律是:当屏幕位置固定时,被照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